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的遭遇十億理財詐騙案背後:4年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超37億

一家市值超千億的上市企業, 在購買十億理財產品時遭詐騙。 幾日前, 美的集團旗下子公司這起十億理財詐騙案成為關注焦點。

資料顯示, 截止2016年年底, 4年間美的累計買入2292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 累計收益達37.85億元, 占其過去四年累計歸屬淨利潤的8.75%。

而這起案件似乎並不影響美的熱衷銀行理財產品的心。

該案發生後一年後, 今年3月美的發佈公告稱, “使用合計不超過400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用於投資中短期低風險理財產品, 上述資金額度可滾動使用。 ”

在這股A股佛山上市板塊中至少超過一半企業都參與的“理財熱”,

到底意味著什麼?

遭遇“蘿蔔章”

美的10億理財資金遭詐騙

幾日前, 關於美的10億理財產品被騙案成為關注熱點。

據自稱獲得合肥美的購買理財產品被騙案《民事訴狀》的某財經媒體報導稱, 去年3月美的購買的規模10億元的理財產品遭詐騙。

該媒體在報導中稱, 根據合肥美的在《民事訴狀》中的說法, 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負責人李某, 向其大學同學透露“美的理財業務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銀行兜底”。 獲知這一資訊後幾天, 這位元大學同學輾轉通過一位證券公司的投資經理, 向李某介紹了一個7億元的理財項目。

美的經過實地風險調查後購買了一份7億元名為“財通資產-創贏1號單一客戶專項資管計畫”的理財專案,

美的的7億元理財資金, 由“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 借道上海財通和渤海信託, 最終流向3家借款公司。

據報導, 在放款後2個月, 美的集團總部資金中心的主管領導前往農行成都武侯支行進行投後核查, 卻發現被騙。

該報導稱, 根據合肥美的在《民事訴狀》中的說法:最核心的《承諾函》上的印章為偽造, 蓋章的“黃xx”行長為假冒, 負責接待的“客戶經理”陳某亦為假冒。 三個借款企業的授信資料全是偽造的, 上面蓋的公章也全是非法私刻的。 而陳某等人用以接待美的方面的辦公室, 則實際上是農行成都武侯支行一位路姓副行長的“行長辦公室”。

“假行長”在真辦公室裡面, 利用“蘿蔔章”詐騙美的十億理財產品報導在爆出後,

引發關注。

《聲明》中承認, 美的集團下屬合肥美的冰箱公司確實在去年3月購買了10億理財信託產品, 並在購買後2個月後, 公司內核查發現該委託理財事項存在詐騙風險, 並第一時間報案。

《聲明》中沒有透露具體案情, 但資訊基本與某財經媒體曝出的基本事件相同。 而《聲明》中透露, 目前案件偵查正在進行, 主要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歸案, 公司已收回部分委託理財資金, 凍結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資金或資產, 部分涉案人員資產正在進一步追繳中。

美的集團同時還強調, “預計整體損失可控, “, 並在聲明中表示, “公司已對現存委託理財產品進行了全面核查, 未發現存在類似的問題。 ”

“鍾愛”銀行理財

近4年美的投入銀行理財超兩千億

實際上, 梳理近5年來美的的年報和財務報表可以發現, 美的對銀行理財產品似乎鍾愛有加, 2014年、2016年還專門發佈過《委託理財管理制度》。

自2013年起, 美的每年都會花費大額資金來投入到理財產品, 截止2016年年底, 4年間累計買入2292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 累計收益達37.85億元, 占其過去四年累計歸屬淨利潤的8.75%。

2013年1月至12月, 美的投資銀行理財產品金額達521.67億元, 當期贖回金額425.4億元, 實現收益達2.5億元。 同時, 美的還投資3022萬元購入期貨, 投資2億元到遠期外匯, 當年分別產生損益-2億元、15.6億元。

在理財產品嘗到甜頭的美的2014年進一步加碼投資, 將大部分資金著重放在銀行理財產品上, 投資金額高達1166億元, 為近五年銀行理財投資的最高值。

當年回收本金1029億元後, 實現的銀行理財收益達9.5億元。 對一年前收益較高的遠期外匯合約投資加大至8億元, 而對於虧損的期貨則不再投資。

不過, 2014年美的所投資的外匯遠期合約卻發生了虧損, 損失達6.65億元。

對於遠期外匯和期貨, 由於其波動性較大, 美的對此類衍生品的投資更多是為了規避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給公司大宗原料採購帶來的成本風險, 和規避匯率和利率波動風險, 實現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到了2015年, 美的卻大幅收縮了對銀行理財產品佈局, 投資金額僅為240億元, 當期收回的本金為320億元(含2014年部分未贖回金額), 當期實現的收益達到13億元。 而當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7億元, 這意味著僅投資理財收益就占公司淨利潤的10%。

2016年3月,美的再次宣佈計畫在董事會決議後的1年時間裡,使用不超過人民幣350億元自由閒置資金進行委託理財。也正是在此之後,美的遭遇了前述的10億元理財騙局。資料顯示,當年美的委託的理財產品金額達363.5億元,實現收益12.7億元。

不過,誤中騙局的美的似乎對理財投資還是保有信心。

至少在該案發生後一年後,2017年3月29日召開的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決議,使用合計不超過400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用於投資中短期低風險理財產品,上述資金額度可滾動使用。

“在不影響正常經營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使用自有閒置資金進行低風險與收益相對固定的委託理財,有利於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為公司與股東創造更大的收益。”美的集團表示。

上市公司掀“理財熱”

超半數佛山上市公司“愛理財”

實際上,美的鍾愛理財背後,也是近年,國內上市公司“理財熱”的縮影。

根據wind資訊統計資料,2016年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有786家,購買理財產品合計9594個,理財資金合計達8139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加25%、31%、48%。其中購買理財產品資金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6家。

到了今年上半年這股“熱潮”依然維持,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741家公司參與了購買理財產品,總計購買的理財產品數量為4663個,累計投入資金總額約為4420.5億元。

對於為何選擇購買理財產品,上市公司普遍的解釋是,“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專案建設和募集資金使用,以及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保本型理財,有利於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能夠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符合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而據記者對A股佛山板塊29家上市公司進行的不完全統計顯示,至少有超過一半的A股佛山上市公司有購買理財產品。

比如就在美的所在的順德區,同為上市公司的伊之密去年年報披露,公司在2016年用了合計3億多以自有資金的方式購買包括興業銀行、順德農商行等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利率大概在2.5%-2.7%之間。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以來,目前已有至少10家佛山A股上市公司宣佈宣佈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在已公佈的理財銀行中,記者梳理發現,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商業銀行更受青睞,而購買理財產品的閒置資金總額起點不低,動輒上億元。

其中,今年3月,海信科龍發佈公告稱附屬海信冰箱向浦發銀行認購人民幣6億元的理財產品。而在此前,海信科龍及其附屬公司海信冰箱及空調行銷公司已經與浦發銀行訂立13份理財協議,並總認購了人民幣16億元的理財產品。

文/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潔純 羅湛賢

2016年3月,美的再次宣佈計畫在董事會決議後的1年時間裡,使用不超過人民幣350億元自由閒置資金進行委託理財。也正是在此之後,美的遭遇了前述的10億元理財騙局。資料顯示,當年美的委託的理財產品金額達363.5億元,實現收益12.7億元。

不過,誤中騙局的美的似乎對理財投資還是保有信心。

至少在該案發生後一年後,2017年3月29日召開的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決議,使用合計不超過400億元的自有閒置資金用於投資中短期低風險理財產品,上述資金額度可滾動使用。

“在不影響正常經營及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使用自有閒置資金進行低風險與收益相對固定的委託理財,有利於提高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為公司與股東創造更大的收益。”美的集團表示。

上市公司掀“理財熱”

超半數佛山上市公司“愛理財”

實際上,美的鍾愛理財背後,也是近年,國內上市公司“理財熱”的縮影。

根據wind資訊統計資料,2016年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有786家,購買理財產品合計9594個,理財資金合計達8139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加25%、31%、48%。其中購買理財產品資金超過100億元的公司有6家。

到了今年上半年這股“熱潮”依然維持,據Wind資料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741家公司參與了購買理財產品,總計購買的理財產品數量為4663個,累計投入資金總額約為4420.5億元。

對於為何選擇購買理財產品,上市公司普遍的解釋是,“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專案建設和募集資金使用,以及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進行保本型理財,有利於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能夠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符合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而據記者對A股佛山板塊29家上市公司進行的不完全統計顯示,至少有超過一半的A股佛山上市公司有購買理財產品。

比如就在美的所在的順德區,同為上市公司的伊之密去年年報披露,公司在2016年用了合計3億多以自有資金的方式購買包括興業銀行、順德農商行等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利率大概在2.5%-2.7%之間。

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以來,目前已有至少10家佛山A股上市公司宣佈宣佈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在已公佈的理財銀行中,記者梳理發現,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商業銀行更受青睞,而購買理財產品的閒置資金總額起點不低,動輒上億元。

其中,今年3月,海信科龍發佈公告稱附屬海信冰箱向浦發銀行認購人民幣6億元的理財產品。而在此前,海信科龍及其附屬公司海信冰箱及空調行銷公司已經與浦發銀行訂立13份理財協議,並總認購了人民幣16億元的理財產品。

文/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潔純 羅湛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