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孵化器 Y Combinator 要用創業公司改變世界

初創公司越多, 世界越美好。 從氣候變化到車位短缺, 初創公司會試著解決這些難題。 Altman 擴大了 YC 業務和規模。 現在, 它的目標不僅僅是孵化創業公司, 還將激勵更多像初創公司這樣的創新, 改變世界。

編譯 | Lj Linjing、Rik R、晏奇、張震

作者 | Steven Levy

來源 | backchannel

一、資助一萬家創業公司!

如果 HBO 熱劇《矽谷》的選角導演要選 Y Combinator (YC, 地表最牛孵化器, 山景城裡著名的以投資尚在種子階段初創公司為主要業務的創投公司) 的一個經典孵化專案來拍劇集的話, 那麼, 今年四月在斯坦福大學地下禮堂前溜達的那個年輕人可能會是首選。

二十四五歲, 留著山羊鬍子, 穿著灰色套頭衫, 戴著棕色毛線帽, 熱切地想要兜售他那個酷炸天的點子 — — Airbnb for parking (用 Airbnb 的模式共用停車位元)。 在斯坦福的蓋茨樓, Sam Altma 和 Yuri Sagalov 對這個概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這讓這個年輕人興奮不已。 Sam Altman 是 Y Combinator 的掌門人。 Yuri Sagalov 曾是一家初創公司的 CEO, 在 2010 年完成了 YC 初創訓練營項目,

如今是這裡的兼職合夥人。 他們都是致力於為初創公司出謀劃策的高手, Y Combinator 也曾幫助過許多像紮克伯格這樣熱血青年創業。

Altman 身材精瘦, 32 歲, 穿著拉鍊帽衫, 一句話給了坐在對面的年輕人一個下馬威, 「專案落地需要多久?」 Altman 問。 那小夥回答說 App 上線得六個月。

「六天怎麼樣?」 Altman 問。

小夥子急忙解釋說目前技術合夥人正在墨西哥度假, 但 Altman 並不為所動。 「六個月, 這世界早變樣兒了。 」 像 Jeopardy 冠軍給出正確答案一樣, 他連珠炮般蹦出幾個字 。 「速度和執行力才是關鍵!」

這句話是 YC 的「How to Build a Company」(如何創立一家公司 ) 手冊中的箴言 。 通常, 這麼專業的建議只會給予那些被種子加速器看中的創業者們。 但是, 這次面談與在 YC 總部山景城進行的不太一樣。 因為不僅台下坐著一大幫選了 CS183F(斯坦福創業課)的本科生,

在慕課( MOOC, YC 旗下網路課堂)平臺上也有直播, 五萬名觀眾線上觀看。 進入 YC 核心項目的難度不亞於被斯坦福錄取:今年夏天的這輪 YC-talk 有 7300 名申請者, 使出渾身解數後, 僅有不到 2% 的人可以成功突圍, YC 各路合夥人十分鐘詢問環節會讓眾多申請者無法招架。 進入慕課則無需審核, 只要你能上網就可以。

這是 Altman 大師計畫( master scheme )的一部分, 希望用初創公司價值理念來重塑世界。 公司剛成立時, 只是一次與八家懷抱創業理想的公司共同進行的夏期嘗試。 如今, YC 每年孵化 250 個項目, 就在幾個星期前, 項目或許還只是一些模糊概念。 每個專案都會得到內部人士的專業指導, 免費的雲存儲空間, 以及 12 萬美金的啟動資金 — — 當然條件是 YC 將擁有該公司 7% 的股份。

然而, 這些好處還是次要的, 真正讓創業者如虎添翼的是得到 YC 訓練營入場券。

首先, 進入訓練營意味著加入一個擁有 1500 家公司、3500 名創業者的巨大校友俱樂部, 其中不乏十角獸公司(注:unicorn, 獨角獸是指成立不到 10 年、但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科技創業公司, deca-unicorn ,十角獸則是指公司估值達 100 億美元), 比如 Airbnb, Dropbox 和 Stripe。 對於初創公司來說, 這無疑是巨大的資源。

其次, 一但進入 YC, 這些初創公司會立即受到有關投資者的青睞。 三個月後, 種子基金退出, A 輪投資平均額甚至將達 142 萬美元(截止目前最新資料)。

每年, YC 為上百家未來獨角獸們提供兩次創業訓練營服務 , 然而, 對 Altman 來說, 這只是開始。 他相信, YC 可以驅動成千上萬家公司;創業公司夠多了,

創業就能成為繼現有公司、公共服務部門之後, 第三條常規擇業選項。 在 Altman 看來, 初創公司越多, 世界才更加美好。 從氣候變化到車位短缺, 初創公司將為許多難題提供解決之道。 正因為如此, Altman 擴大了 YC 業務和規模。 現在, 它的目標不僅僅是孵化創業公司, 還將激勵更多的像初創公司這樣的創新, 以此作為養料, 改變世界。

這曾是 YC 創始人 Paul Graham (初創聯盟「PG」)的部分想法。 他曾經寫道, 他像駭客一樣, 默默關注創業公司成長, 讓這個世界擁有更多的初創公司 — — 讓這個世界最終成為他所鍾愛的那些熱血創始者們所設想樣子。 就像在經濟環境中加一劑創業友好的「迷幻藥」。 但是, 為了讓 YC 不斷成長, 大踏步邁向這一目標, Graham 和他的聯合創始人Jessica Livingston 不堪重負。

Altman 似乎能輕鬆應對這一切。2014 年繼任以來,他開始把業務延伸至一些令人驚喜的領域,比如與 Elon Musk (特斯拉公司 CEO )聯合創立人工智慧實驗室,構思計畫興建一座實驗城。Altman 招募了一些做「射月計畫」專案的初創公司,比如超音速空中旅行和核聚變。他還設立了創業基金,專門投資那些有潛力且需要後續多輪融資的 YC 校友公司。YC 總部所在的「先鋒大道(Pioneer Way)」,在 6 月初最後一次培訓課後不久,Altman 在公司會議室裡伸著懶腰說,「我們希望能實現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的最偉大創意,我們相信這能讓其他人的未來更美好。」

慕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為期十周的即時線上課程彙集了五萬名躍躍欲試的創業者,同時利用 YC 的志願導師網路為 2820 個創業公司裡的 7746 名創業者的新近專案提出了個性化指導意見。Altman 告訴我,「我們是有史以來向初創企業提供建議最多的一個機構。」

聊天室外,YC 核心項目創始人們正魚貫而入,每週例行晚餐之前有個會議。今年入選訓練營的企業有 132 家,也是迄今為止最多的一批。其中,有四家無人機初創公司,還有許多人工智慧方向的企業,有 YC 合夥人專門予以指導。相對於早期的 YC 來說,這個數字無疑是巨大進步,但是在 Altman 看來,和 YC 能夠驅動的公司數量相比,這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現在,他考慮的是如何讓慕課發揮更大作用。僅靠廣告宣傳是不夠的。「我想做一件目前尚沒有答案的事情 — — 如何給某些初創公司一筆資金。」他說。

這是個瘋狂的想法 — — 看似瘋狂或許才讓 Sam Altman 感到快樂。(在 YC 看來,瘋狂才是判斷一個初創公司是否具有最大潛力的先決條件 — — 比如 Airbnb )。 我問他 YC 有沒有可能擴大資助規模,增至三千家,四千家,五千家甚至一萬家公司?

Altman 大概算了一下,回答說,「明年可以投資一萬家公司。」一萬美元足以支撐大部分公司運轉很長時間,特別是海外經濟狀況不佳的大環境下。一萬家公司只需要一百萬美元,理論上來說完全有可能。「給足夠的資金,再加點資信條件和免費的法律援助。」

前景讓他興奮不已。「太不可思議了,不是嗎?很多年前,人們無法想像一年能湧現出一萬家初創公司 — — 而現在我們將立刻指導一萬家公司!」當我對這個數字表示擔憂時,Altman 說:「我明白凡事都會有一個度。但目前遠還沒到那個時候。那一天到來時,我們會有所察覺,現在還為時尚早。」

二、鋒芒初露

矽谷的生態系統分為兩部分。首先,這裡有引領技術革命的科技巨頭:蘋果、穀歌、Facebook,以及八百英里之外的業內巨擎亞馬遜、微軟。但是,這裡還有更多在地圖上找不到的第二梯隊,即我們所說的初創大軍。這是一支不容小覷的隊伍,但是力量分散,由上千家小規模的公司構成。大多數公司在成長為有能力叩開第一集團軍大門的奇兵之前,註定籍籍無名。從來沒有哪個單一機構可以代表創業公司活力及其突破性的成長軌跡。這些創業公司是矽谷之所以成為矽谷的原因。這是一個讓創始人擺脫傳統並幫助他們鞏固權力和影響力的地方。

Y Combinator 正在改變這一切。憑藉其驚人的畢業生網路、為接收的創業公司迅速建立信譽度的能力、她孵化的那些獨角獸或者接近成為獨角獸公司以及在實踐領域不斷加強的權威性地位,YC 憑藉自身能力成為一個強大的組織,同時也成了一個代表推動整個矽谷創業公司雄心抱負與創造力的符號。這些會有數字為證,1 月,Altman 寫道:「除非宏觀經濟崩盤」。到今年年底,通過 YC 專案公司估值將超過 1000 億美元。通過該專案的公司中,有五十多家估值超過 1 億美元,其中包括三家估值超過數十億美元的公司:Dropbox、 Airbnb、 和 Stripe。

YC 內部有一個關於 YC 演進的論點:家族企業起家,現在卻更像是一所大學。YC 大家長Graham 說,這正是他在開始自己的「家族企業」之後不久想到的。他認為,像大學一樣,YC 持續不斷的資源不是一件產品,更像是一張網路。YC 的校友網路是一個矽谷版本的哈佛大學校友網路,這是一個自己內部互幫互助的團體。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位畢業生聚集在「YC Camp」,這是一個極客版的 Bohemian Grove。如同一所大學,YC 為全世界提供服務,我們被告知:對 YC 領導者和合夥人來說,錢不是主要的激勵因素。

簡單地說,自從 YC 讓很多合夥人(這些人不僅參與投資,他們自己還經常在項目裡投那些最好的公司)變得非常富有之後,YC 的投資更多是為了快樂,而不是投資活動。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 90 時代,Graham 和一些朋友就以高價賣掉了一家創業公司 Viaweb。隨後,他成為了一位「駭客哲學家」,發表了很多關於建立公司的優質熱門的文章。在讀者敦促他採取行動時,Graham 給創業公司們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們來完成一個位於馬賽諸塞州劍橋市為期 3 個月的「暑期創始人專案(Summer Founders Program,SFP)」。「SFP是一份暑期工作,不過它不會給創業者薪水,而是提供種子資助金來幫助他們和朋友創立公司」,Graham 寫道。這個活動非常成功,他決定再做一次。

早期的時候,Graham 要摸清楚一年兩批活動的節奏。在這次活動前幾周,4 位 YC 合夥人(Graham、Livingston 和 Graham之前在 Viaweb 的摯友)將篩選所有申請,請有潛力的團隊前來進行為期一周的面試。面試不僅會測試創業點子,還會測試創業者勇氣。面試日最尾聲,Graham 會向被選中團隊發出一份正式邀請函,他們需要立即給出答覆。YC 投 2 萬美元,或者更少一點,這要看這家公司有多少創始人。

Y Combinator 的資助

這是一個為期三個月,圍繞建立一個產品的密集專案。全程都會有經驗豐富的產品人士的參與,如 Paul Buchheit(Gmail 之父),Graham 和他的合夥人會在上班時間為參與者提供建議。工作時間,Graham 和創始人們沿著 Pioneer Way 走著,創業者們就像蘇格拉底的助手一樣跟在他們身後,仔細聆聽他的每一句話。每週二都會有一次高碳水化合物,如辣椒或燉湯組成的晚餐,隨後,一位科技大佬(從 Marissa Mayer 到 Mark Zuckerberg 中任何一位都有可能)會給大家做一個演講。

學期末,創始人們會加班加點地為展示日(Demo Day)做準備。展示日當天,每家公司都會在矽谷最精明的投資者們面前進行其精心準備的產品演示。在 Graham 的堅持下,每家創業公司都要準備一張表現使用者、消費者和收入情況顯著增長趨勢的曲棍球杆曲線,任何可以展示產品何以可能熱門、不容投資者錯過(否則在成為下一個 Airbnb 時,他們會抱憾終生)的內容,都要借助這張圖展現出來。

一直以來,在 Graham「敢想(think-big)」的推動下,這個小團隊孵化出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筆者仔細研究過的第一批學員,那是在 2007 年冬季(W07),是 12 家初創公司,當時這個數字還算正常。但是接下來,數字越來越大。四年後,也就是 2011 年,筆者第二次旁聽整個環節時,已經有 45 家公司了。

數字還在持續攀升。隨著 YC 孵化出的公司越來越多,外界對 YC 的關注度也在逐步升溫。許多公司失敗了,實際上,絕大部分都失敗了,即使是那些接受過良好諮詢和診斷的公司。但是,一些廣為人知的成功者最後都被大公司以百萬美元甚至有時上億美元收購了。其它創業公司會繼續成長,直到成為一隻真正的獨角獸。隨著技術圈子變得越來越富有,投資人會發現自己投的錢會比那些好公司投的還多。YC 血統變成了一張創業者和投資者們都認可的憑證。「如果一個YC公司要求見面,一般說來,我會接受嗎?當然。」M.G.Siegler 說道,他是前 GV(穀歌風投)的風投人。

2009 年的 Y Combinator

YC 的價值開始彰顯出來。在 YC 的專業建議、嚴格的產品開發以及人脈網路的吸引下,一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大咖產品經理們(那些籌措資金毫無困難的人)開始申請 YC 的項目。Dan Siroker 是著名的前谷歌產品經理,2010 年進入 YC。孵化當中,他興奮地想到了 Optimizely 這個點子(Optimizely 於 2015 年在一輪融資估值 5 億 5 千萬美元)。「現在談『 YC 是不是很適合我們』還有點早。但是,我們仔細想過了,我們之所以有現在這番成就,還是應該歸功於YC。」

公司數量越來越多,風險也越來越大,到了 2010 年,YC 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他們認為,在兩位外部投資人 Yuri Milner 和 Ron Conway 決定給每家創業公司投 15 萬美元(從 W11 期開始)後,情況會變得簡單。他們覺得,銀行裡的錢多了,創始人就可以將精力集中在產品而不是融資上。但是,獎金的喜悅卻讓 YC 更加焦慮。( 2014 年,YC 叫停了這一安排,決定直接給每家創業公司 12 萬美元)。

最終,緊張氣氛和更高的風險,成就了更好的公司。但是與此同時,這個專案的特徵卻發生了變化。「2007 年參加這個項目時,閒逛 3 個月,最後還可能得到資助,」Harjeet Taggar 說,他在 2009 年成為了首位全職運營合夥人,「現在變了——我們必須要拿到 3 百萬美元!項目中,你會更少關注社交,更多地去想如何在展示日上做得更好。」

今日的 Y Combinator

三、變革

2012 年夏天,事情到了一個爆發點。「這一批的公司很有名,讓每個人都腦洞大開。」Kirsty Nathoo 說道,她是 YC 的 CFO。當時,她正和 Livingston、Taggar 合作,解決日益複雜的物流難題,物流支援著這一批 84 家企業。「每個人不會對每一個人的所有事情都瞭若指掌」她回憶道。「每個公司都試圖保持優勢地位,但這並不管用。對於創始人來說,這種情況有點令人沮喪,因為他們來上班,合作夥伴有點像不線上似的,會問他們『提醒一下我,你是幹什麼的?』」Livingston 同意:「我們當時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

YC 發現,那些合作夥伴都來自于其最喜愛的創始人,他們創立的公司或是被收購或是失敗了。從那時起,YC 將各批成員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由其中幾個合作夥伴領導。儘管各創始人們可以向任何一位合作夥伴尋求建議,但他們一般都傾向於選擇其小組的領導成員。這使得各個合作夥伴在整整三個月裡都不必與許多其他小組的創始人進行交流——有時在路演日才知道夥伴公司是做什麼的。YC 也將原總部遷往了街對面一個更大的大樓。路演廳從總部搬到了更寬敞的電腦歷史博物館。一個路演日無法覆蓋所有團隊 2 分半的陳述時間,因此 YC 將其擴展為兩天,並對各初創公司進行分類,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只出席心儀公司的種子輪路演。

當然,最大的變化發生在 2014 年,Graham 離任並任命 Altman 為接班人。Graham 說:「Sam 日漸凸顯的能力讓我意識到退休時機的到來。」對 Graham 來說,Altman 是完美的接班人。可能因為他們思想一致,尤其都熱衷於那些被大多數人視為瘋狂的想法。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認為 Altman 會讓 YC 走得更遠。現在,Graham 的角色主要是監事會成員;他和 Livingston 目前已攜兩子前往英國,計畫呆一年時間。(Livingston 打算回到 YC,但 Graham 說他並不想念。)

Altman 發表了一篇有關領導力變化的博文,文中提到了 Graham 對於初創公司的認知發展,即初創公司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時刻。「十年之內,將會湧現出比現在更多的初創公司,如果 YC 想要繼續投資,體量也要相應變得更大。」所以, Altman 的首要任務就是招募更多初創團隊。

為了保證招募工作得以順利進行,Altman 雇傭了更多的合夥人和運營人員( YC 現在有 46 名全職員工。)另一項措施是成立一個專案定制化軟體發展小組,由前 Scribd(S06)總經理 Jared Friedman 領導,他曾經開發出一款叫做 Bookface 的軟體。Friedman 說,約一半創始人每週會查看一次 Bookface,更多人則每天都會檢查收件箱中的討論資訊。創始人可以將問題發到 Bookface 上,24 小時之內就會收到其他創始人的回答。換言之,一些駭客可能會輕易侵入一個獨角獸公司 CEO 的帳號。Weebly 公司 CEO David Rusenko 說,他會盡可能地回復每一個問題。其最新估值為 4.55 億美元(W07)。「我們曾獲得很多人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要幫助更多的人。」

YC 軟體團隊的一部分工作涉及到使用人工智慧實現部分流程的自動化。訓練資料集包含了 YC 積累數年的 10 萬多個 App,他們創建的人工智慧叫 HAL,是一個 App 篩選助手 。「HAl 可以試用 App 並對其打分,就像人類那樣,」Friedman 說,「節省了大量時間。」

YC 軟體團隊能否像合作夥伴那樣提供諮詢建議——為創始人設定目標、鼓勵他們專注於用戶、指導他們準備路演日的幻燈片?Friedman 的回答是肯定的,「從長遠來看,我們有可能成功創造出一種比我們做得更好的人工智慧。」

四、大膽擴張

在繼續追求 Graham 擴大公司數位願望的同時,Altman 也嘗試了很多創新舉措。其中一個就是擴大 YC 初創公司准入類型。起初,YC 投資的典型團隊包括:用戶 App 類、技術工具類,或是嘗試開拓某個既定類別的市場。 Altman 鼓勵初創公司涉足門檻高、資本密集的尖端黑科技領域,如核聚變、抗癌藥物和超音速噴氣機旅行。(Altman 非常喜歡最後一家公司 Boom,他還加入了董事會)。YC W16 包含一個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這曾令其遭到不少嘲諷——然而在該初創公司 Cruise 畢業之後不久,通用汽車即開出 12 億美元的收購意向。(其中 YC 的 7% 份額可以覆蓋其兩年多的創投資金總額。)

「對所有這些尖端科技型初創公司的擁抱令我倍感驚訝。」Graham 說。他過去從未產生過這些想法,他說,因為「我們以前人手有限,無法投資過於超前的專案。我們過去不鼓勵此類申請。因為這會產生更多的工作。」

Altman 也開始將非營利型初創公司納入投資範圍,向其注資 5 萬美元,通常會為其分配一位合作夥伴。在去年冬天的那批孵化學員中,他刻意邀請了來自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一個技術團隊的加入。但不要認為 YC 羞于談錢——它還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YC Continuity,由前推特總經理 Ali Rowghani 領導,該部門負責投資後輪公司,通常是在 YC 內部成長起來的創始人團隊。「Sam 認為這與推動創新的使命一致,」Rowghani 說。「我們不是在尋找下一個共用照片 App,而是著眼於更大的技術飛躍。而我們也認為這種做法會帶來更豐厚的經濟回報。」

但 Altman 最驚人的舉動是推出了一個 YC 研究部門,基本上是自掏腰包,與加速器分開獨立運營。該部門的掌上明珠是 OpenAI,一個致力於研究如何反制 AI 可能會出現的強大力量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他的搭檔是 Elon Musk,兩人都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傷害人類。通過這項計畫,他投資了一個項目來測試人們獲得全民基本收入的情景。「我想在人工智慧到來之前研究這些社會變化。」Altman 說。

類似還有一個全民醫療的研究項目。有一個叫人類進步研究組織 HARC( Human Advancement Research Community,https://harc.ycr.org/ )的機構,它的使命是「通過發明加深人類認知廣度與思考深度的技術,來確保人類智慧超越人類力量。」(這聽起來更像是 Gwyneth Paltrow 的臺詞,而不是 Graham 的,不過 HARC 確實有電腦傳奇預言家 Alan Kay 助陣。)對了,Altman 正在構想一個城市重塑計畫——他已經在物色土地了。

開展了所有這些活動之後,去年,Altman 開始擔任 YC Group 總裁,任命資深企業家和專案老將 Michael Seibel 擔任 CEO,專注訓練營項目。「Sam 不會在此時確立公司的定位——他正努力找出公司應該成為的樣子,」Seibel 說。「他敢於想像。如果三年前問我們這個問題,我們會說公司有一支增長基金,或是一個研究集團、一個服務于成千上萬個創始人的初創公司學校。當然事實情況並非如此。雖然這些想法不是他提出來的,但他並不怯于推動創新想法的落地。」

全球有很多加速器項目——有一些甚至比 YC 更大,跨越多個大洲——但 Altman 承認,自己並不理解 Y Combinator 為何如此出眾。它培育了許多獨角獸公司,這方面完敗所有其他對手:他們沒有培育出獨角獸。「我希望我們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但是差距怎麼會這麼大?」他很好奇。(TechStars 的合作夥伴 David Brown 負責全球城市項目的運營,他說,從他們項目走出去的創業公司可能也是獨角獸,只是更傾向於不公開估值。)但從他隱退英國鄉村來看,Graham 說答案很簡單。「如果你是某領域的第一人,並且做的不錯,那麼就可以延續這種優勢。」

無論是什麼原因,YC 的成功可以幫助它展望更遠。推動初創公司的每一輪融資直到最後,這是美妙而重要的工作。但是,現在真正令 YC 感到興奮的,是輔助初創公司做整體戰略規劃,進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一大批令人激動的初創公司至今都未能成此夙願,因此,還沒有證據表明 YC 真的能夠改變世界。但是,領導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已經將這個使命嵌入到公司基因中,而不是根植於當前市場,他們還認為,YC 將在後世繼續發揮重要影響力。首席執行官 Siebel 說,改變世界的願景就是他全職投入的最初動力。「相信我,」他說,「 Graham 和 Sam 認為 YC 會成長為一家百年機構,這一想法說服了我。」

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 YC 會延續百年,但這一次我必須發聲。畢竟,一個世紀以前才出現收音機,電腦更是後世之物。很難想像有人能夠預測出十年後,人工智慧、全球連通和人造現實會是什麼樣子。「一百年?」我問他,「有可能嗎?」

「不僅可能,」Seibel 說。「我們正在將其變為現實。」

Graham 和他的聯合創始人Jessica Livingston 不堪重負。

Altman 似乎能輕鬆應對這一切。2014 年繼任以來,他開始把業務延伸至一些令人驚喜的領域,比如與 Elon Musk (特斯拉公司 CEO )聯合創立人工智慧實驗室,構思計畫興建一座實驗城。Altman 招募了一些做「射月計畫」專案的初創公司,比如超音速空中旅行和核聚變。他還設立了創業基金,專門投資那些有潛力且需要後續多輪融資的 YC 校友公司。YC 總部所在的「先鋒大道(Pioneer Way)」,在 6 月初最後一次培訓課後不久,Altman 在公司會議室裡伸著懶腰說,「我們希望能實現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的最偉大創意,我們相信這能讓其他人的未來更美好。」

慕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為期十周的即時線上課程彙集了五萬名躍躍欲試的創業者,同時利用 YC 的志願導師網路為 2820 個創業公司裡的 7746 名創業者的新近專案提出了個性化指導意見。Altman 告訴我,「我們是有史以來向初創企業提供建議最多的一個機構。」

聊天室外,YC 核心項目創始人們正魚貫而入,每週例行晚餐之前有個會議。今年入選訓練營的企業有 132 家,也是迄今為止最多的一批。其中,有四家無人機初創公司,還有許多人工智慧方向的企業,有 YC 合夥人專門予以指導。相對於早期的 YC 來說,這個數字無疑是巨大進步,但是在 Altman 看來,和 YC 能夠驅動的公司數量相比,這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現在,他考慮的是如何讓慕課發揮更大作用。僅靠廣告宣傳是不夠的。「我想做一件目前尚沒有答案的事情 — — 如何給某些初創公司一筆資金。」他說。

這是個瘋狂的想法 — — 看似瘋狂或許才讓 Sam Altman 感到快樂。(在 YC 看來,瘋狂才是判斷一個初創公司是否具有最大潛力的先決條件 — — 比如 Airbnb )。 我問他 YC 有沒有可能擴大資助規模,增至三千家,四千家,五千家甚至一萬家公司?

Altman 大概算了一下,回答說,「明年可以投資一萬家公司。」一萬美元足以支撐大部分公司運轉很長時間,特別是海外經濟狀況不佳的大環境下。一萬家公司只需要一百萬美元,理論上來說完全有可能。「給足夠的資金,再加點資信條件和免費的法律援助。」

前景讓他興奮不已。「太不可思議了,不是嗎?很多年前,人們無法想像一年能湧現出一萬家初創公司 — — 而現在我們將立刻指導一萬家公司!」當我對這個數字表示擔憂時,Altman 說:「我明白凡事都會有一個度。但目前遠還沒到那個時候。那一天到來時,我們會有所察覺,現在還為時尚早。」

二、鋒芒初露

矽谷的生態系統分為兩部分。首先,這裡有引領技術革命的科技巨頭:蘋果、穀歌、Facebook,以及八百英里之外的業內巨擎亞馬遜、微軟。但是,這裡還有更多在地圖上找不到的第二梯隊,即我們所說的初創大軍。這是一支不容小覷的隊伍,但是力量分散,由上千家小規模的公司構成。大多數公司在成長為有能力叩開第一集團軍大門的奇兵之前,註定籍籍無名。從來沒有哪個單一機構可以代表創業公司活力及其突破性的成長軌跡。這些創業公司是矽谷之所以成為矽谷的原因。這是一個讓創始人擺脫傳統並幫助他們鞏固權力和影響力的地方。

Y Combinator 正在改變這一切。憑藉其驚人的畢業生網路、為接收的創業公司迅速建立信譽度的能力、她孵化的那些獨角獸或者接近成為獨角獸公司以及在實踐領域不斷加強的權威性地位,YC 憑藉自身能力成為一個強大的組織,同時也成了一個代表推動整個矽谷創業公司雄心抱負與創造力的符號。這些會有數字為證,1 月,Altman 寫道:「除非宏觀經濟崩盤」。到今年年底,通過 YC 專案公司估值將超過 1000 億美元。通過該專案的公司中,有五十多家估值超過 1 億美元,其中包括三家估值超過數十億美元的公司:Dropbox、 Airbnb、 和 Stripe。

YC 內部有一個關於 YC 演進的論點:家族企業起家,現在卻更像是一所大學。YC 大家長Graham 說,這正是他在開始自己的「家族企業」之後不久想到的。他認為,像大學一樣,YC 持續不斷的資源不是一件產品,更像是一張網路。YC 的校友網路是一個矽谷版本的哈佛大學校友網路,這是一個自己內部互幫互助的團體。每年都有成百上千位畢業生聚集在「YC Camp」,這是一個極客版的 Bohemian Grove。如同一所大學,YC 為全世界提供服務,我們被告知:對 YC 領導者和合夥人來說,錢不是主要的激勵因素。

簡單地說,自從 YC 讓很多合夥人(這些人不僅參與投資,他們自己還經常在項目裡投那些最好的公司)變得非常富有之後,YC 的投資更多是為了快樂,而不是投資活動。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 90 時代,Graham 和一些朋友就以高價賣掉了一家創業公司 Viaweb。隨後,他成為了一位「駭客哲學家」,發表了很多關於建立公司的優質熱門的文章。在讀者敦促他採取行動時,Graham 給創業公司們打了一個電話,讓他們來完成一個位於馬賽諸塞州劍橋市為期 3 個月的「暑期創始人專案(Summer Founders Program,SFP)」。「SFP是一份暑期工作,不過它不會給創業者薪水,而是提供種子資助金來幫助他們和朋友創立公司」,Graham 寫道。這個活動非常成功,他決定再做一次。

早期的時候,Graham 要摸清楚一年兩批活動的節奏。在這次活動前幾周,4 位 YC 合夥人(Graham、Livingston 和 Graham之前在 Viaweb 的摯友)將篩選所有申請,請有潛力的團隊前來進行為期一周的面試。面試不僅會測試創業點子,還會測試創業者勇氣。面試日最尾聲,Graham 會向被選中團隊發出一份正式邀請函,他們需要立即給出答覆。YC 投 2 萬美元,或者更少一點,這要看這家公司有多少創始人。

Y Combinator 的資助

這是一個為期三個月,圍繞建立一個產品的密集專案。全程都會有經驗豐富的產品人士的參與,如 Paul Buchheit(Gmail 之父),Graham 和他的合夥人會在上班時間為參與者提供建議。工作時間,Graham 和創始人們沿著 Pioneer Way 走著,創業者們就像蘇格拉底的助手一樣跟在他們身後,仔細聆聽他的每一句話。每週二都會有一次高碳水化合物,如辣椒或燉湯組成的晚餐,隨後,一位科技大佬(從 Marissa Mayer 到 Mark Zuckerberg 中任何一位都有可能)會給大家做一個演講。

學期末,創始人們會加班加點地為展示日(Demo Day)做準備。展示日當天,每家公司都會在矽谷最精明的投資者們面前進行其精心準備的產品演示。在 Graham 的堅持下,每家創業公司都要準備一張表現使用者、消費者和收入情況顯著增長趨勢的曲棍球杆曲線,任何可以展示產品何以可能熱門、不容投資者錯過(否則在成為下一個 Airbnb 時,他們會抱憾終生)的內容,都要借助這張圖展現出來。

一直以來,在 Graham「敢想(think-big)」的推動下,這個小團隊孵化出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筆者仔細研究過的第一批學員,那是在 2007 年冬季(W07),是 12 家初創公司,當時這個數字還算正常。但是接下來,數字越來越大。四年後,也就是 2011 年,筆者第二次旁聽整個環節時,已經有 45 家公司了。

數字還在持續攀升。隨著 YC 孵化出的公司越來越多,外界對 YC 的關注度也在逐步升溫。許多公司失敗了,實際上,絕大部分都失敗了,即使是那些接受過良好諮詢和診斷的公司。但是,一些廣為人知的成功者最後都被大公司以百萬美元甚至有時上億美元收購了。其它創業公司會繼續成長,直到成為一隻真正的獨角獸。隨著技術圈子變得越來越富有,投資人會發現自己投的錢會比那些好公司投的還多。YC 血統變成了一張創業者和投資者們都認可的憑證。「如果一個YC公司要求見面,一般說來,我會接受嗎?當然。」M.G.Siegler 說道,他是前 GV(穀歌風投)的風投人。

2009 年的 Y Combinator

YC 的價值開始彰顯出來。在 YC 的專業建議、嚴格的產品開發以及人脈網路的吸引下,一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大咖產品經理們(那些籌措資金毫無困難的人)開始申請 YC 的項目。Dan Siroker 是著名的前谷歌產品經理,2010 年進入 YC。孵化當中,他興奮地想到了 Optimizely 這個點子(Optimizely 於 2015 年在一輪融資估值 5 億 5 千萬美元)。「現在談『 YC 是不是很適合我們』還有點早。但是,我們仔細想過了,我們之所以有現在這番成就,還是應該歸功於YC。」

公司數量越來越多,風險也越來越大,到了 2010 年,YC 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大。他們認為,在兩位外部投資人 Yuri Milner 和 Ron Conway 決定給每家創業公司投 15 萬美元(從 W11 期開始)後,情況會變得簡單。他們覺得,銀行裡的錢多了,創始人就可以將精力集中在產品而不是融資上。但是,獎金的喜悅卻讓 YC 更加焦慮。( 2014 年,YC 叫停了這一安排,決定直接給每家創業公司 12 萬美元)。

最終,緊張氣氛和更高的風險,成就了更好的公司。但是與此同時,這個專案的特徵卻發生了變化。「2007 年參加這個項目時,閒逛 3 個月,最後還可能得到資助,」Harjeet Taggar 說,他在 2009 年成為了首位全職運營合夥人,「現在變了——我們必須要拿到 3 百萬美元!項目中,你會更少關注社交,更多地去想如何在展示日上做得更好。」

今日的 Y Combinator

三、變革

2012 年夏天,事情到了一個爆發點。「這一批的公司很有名,讓每個人都腦洞大開。」Kirsty Nathoo 說道,她是 YC 的 CFO。當時,她正和 Livingston、Taggar 合作,解決日益複雜的物流難題,物流支援著這一批 84 家企業。「每個人不會對每一個人的所有事情都瞭若指掌」她回憶道。「每個公司都試圖保持優勢地位,但這並不管用。對於創始人來說,這種情況有點令人沮喪,因為他們來上班,合作夥伴有點像不線上似的,會問他們『提醒一下我,你是幹什麼的?』」Livingston 同意:「我們當時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

YC 發現,那些合作夥伴都來自于其最喜愛的創始人,他們創立的公司或是被收購或是失敗了。從那時起,YC 將各批成員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由其中幾個合作夥伴領導。儘管各創始人們可以向任何一位合作夥伴尋求建議,但他們一般都傾向於選擇其小組的領導成員。這使得各個合作夥伴在整整三個月裡都不必與許多其他小組的創始人進行交流——有時在路演日才知道夥伴公司是做什麼的。YC 也將原總部遷往了街對面一個更大的大樓。路演廳從總部搬到了更寬敞的電腦歷史博物館。一個路演日無法覆蓋所有團隊 2 分半的陳述時間,因此 YC 將其擴展為兩天,並對各初創公司進行分類,這樣投資者就可以只出席心儀公司的種子輪路演。

當然,最大的變化發生在 2014 年,Graham 離任並任命 Altman 為接班人。Graham 說:「Sam 日漸凸顯的能力讓我意識到退休時機的到來。」對 Graham 來說,Altman 是完美的接班人。可能因為他們思想一致,尤其都熱衷於那些被大多數人視為瘋狂的想法。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認為 Altman 會讓 YC 走得更遠。現在,Graham 的角色主要是監事會成員;他和 Livingston 目前已攜兩子前往英國,計畫呆一年時間。(Livingston 打算回到 YC,但 Graham 說他並不想念。)

Altman 發表了一篇有關領導力變化的博文,文中提到了 Graham 對於初創公司的認知發展,即初創公司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時刻。「十年之內,將會湧現出比現在更多的初創公司,如果 YC 想要繼續投資,體量也要相應變得更大。」所以, Altman 的首要任務就是招募更多初創團隊。

為了保證招募工作得以順利進行,Altman 雇傭了更多的合夥人和運營人員( YC 現在有 46 名全職員工。)另一項措施是成立一個專案定制化軟體發展小組,由前 Scribd(S06)總經理 Jared Friedman 領導,他曾經開發出一款叫做 Bookface 的軟體。Friedman 說,約一半創始人每週會查看一次 Bookface,更多人則每天都會檢查收件箱中的討論資訊。創始人可以將問題發到 Bookface 上,24 小時之內就會收到其他創始人的回答。換言之,一些駭客可能會輕易侵入一個獨角獸公司 CEO 的帳號。Weebly 公司 CEO David Rusenko 說,他會盡可能地回復每一個問題。其最新估值為 4.55 億美元(W07)。「我們曾獲得很多人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要幫助更多的人。」

YC 軟體團隊的一部分工作涉及到使用人工智慧實現部分流程的自動化。訓練資料集包含了 YC 積累數年的 10 萬多個 App,他們創建的人工智慧叫 HAL,是一個 App 篩選助手 。「HAl 可以試用 App 並對其打分,就像人類那樣,」Friedman 說,「節省了大量時間。」

YC 軟體團隊能否像合作夥伴那樣提供諮詢建議——為創始人設定目標、鼓勵他們專注於用戶、指導他們準備路演日的幻燈片?Friedman 的回答是肯定的,「從長遠來看,我們有可能成功創造出一種比我們做得更好的人工智慧。」

四、大膽擴張

在繼續追求 Graham 擴大公司數位願望的同時,Altman 也嘗試了很多創新舉措。其中一個就是擴大 YC 初創公司准入類型。起初,YC 投資的典型團隊包括:用戶 App 類、技術工具類,或是嘗試開拓某個既定類別的市場。 Altman 鼓勵初創公司涉足門檻高、資本密集的尖端黑科技領域,如核聚變、抗癌藥物和超音速噴氣機旅行。(Altman 非常喜歡最後一家公司 Boom,他還加入了董事會)。YC W16 包含一個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這曾令其遭到不少嘲諷——然而在該初創公司 Cruise 畢業之後不久,通用汽車即開出 12 億美元的收購意向。(其中 YC 的 7% 份額可以覆蓋其兩年多的創投資金總額。)

「對所有這些尖端科技型初創公司的擁抱令我倍感驚訝。」Graham 說。他過去從未產生過這些想法,他說,因為「我們以前人手有限,無法投資過於超前的專案。我們過去不鼓勵此類申請。因為這會產生更多的工作。」

Altman 也開始將非營利型初創公司納入投資範圍,向其注資 5 萬美元,通常會為其分配一位合作夥伴。在去年冬天的那批孵化學員中,他刻意邀請了來自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一個技術團隊的加入。但不要認為 YC 羞于談錢——它還成立了一個新部門 YC Continuity,由前推特總經理 Ali Rowghani 領導,該部門負責投資後輪公司,通常是在 YC 內部成長起來的創始人團隊。「Sam 認為這與推動創新的使命一致,」Rowghani 說。「我們不是在尋找下一個共用照片 App,而是著眼於更大的技術飛躍。而我們也認為這種做法會帶來更豐厚的經濟回報。」

但 Altman 最驚人的舉動是推出了一個 YC 研究部門,基本上是自掏腰包,與加速器分開獨立運營。該部門的掌上明珠是 OpenAI,一個致力於研究如何反制 AI 可能會出現的強大力量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他的搭檔是 Elon Musk,兩人都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傷害人類。通過這項計畫,他投資了一個項目來測試人們獲得全民基本收入的情景。「我想在人工智慧到來之前研究這些社會變化。」Altman 說。

類似還有一個全民醫療的研究項目。有一個叫人類進步研究組織 HARC( Human Advancement Research Community,https://harc.ycr.org/ )的機構,它的使命是「通過發明加深人類認知廣度與思考深度的技術,來確保人類智慧超越人類力量。」(這聽起來更像是 Gwyneth Paltrow 的臺詞,而不是 Graham 的,不過 HARC 確實有電腦傳奇預言家 Alan Kay 助陣。)對了,Altman 正在構想一個城市重塑計畫——他已經在物色土地了。

開展了所有這些活動之後,去年,Altman 開始擔任 YC Group 總裁,任命資深企業家和專案老將 Michael Seibel 擔任 CEO,專注訓練營項目。「Sam 不會在此時確立公司的定位——他正努力找出公司應該成為的樣子,」Seibel 說。「他敢於想像。如果三年前問我們這個問題,我們會說公司有一支增長基金,或是一個研究集團、一個服務于成千上萬個創始人的初創公司學校。當然事實情況並非如此。雖然這些想法不是他提出來的,但他並不怯于推動創新想法的落地。」

全球有很多加速器項目——有一些甚至比 YC 更大,跨越多個大洲——但 Altman 承認,自己並不理解 Y Combinator 為何如此出眾。它培育了許多獨角獸公司,這方面完敗所有其他對手:他們沒有培育出獨角獸。「我希望我們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但是差距怎麼會這麼大?」他很好奇。(TechStars 的合作夥伴 David Brown 負責全球城市項目的運營,他說,從他們項目走出去的創業公司可能也是獨角獸,只是更傾向於不公開估值。)但從他隱退英國鄉村來看,Graham 說答案很簡單。「如果你是某領域的第一人,並且做的不錯,那麼就可以延續這種優勢。」

無論是什麼原因,YC 的成功可以幫助它展望更遠。推動初創公司的每一輪融資直到最後,這是美妙而重要的工作。但是,現在真正令 YC 感到興奮的,是輔助初創公司做整體戰略規劃,進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一大批令人激動的初創公司至今都未能成此夙願,因此,還沒有證據表明 YC 真的能夠改變世界。但是,領導人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已經將這個使命嵌入到公司基因中,而不是根植於當前市場,他們還認為,YC 將在後世繼續發揮重要影響力。首席執行官 Siebel 說,改變世界的願景就是他全職投入的最初動力。「相信我,」他說,「 Graham 和 Sam 認為 YC 會成長為一家百年機構,這一想法說服了我。」

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 YC 會延續百年,但這一次我必須發聲。畢竟,一個世紀以前才出現收音機,電腦更是後世之物。很難想像有人能夠預測出十年後,人工智慧、全球連通和人造現實會是什麼樣子。「一百年?」我問他,「有可能嗎?」

「不僅可能,」Seibel 說。「我們正在將其變為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