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五虎將陳一丹北極行:互聯網只是個工具,體驗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認知

我先不說今年去了哪裡。 有沒有同學認出這是什麼線?

這是在芬蘭聖誕老人村拍的北極圈線, 跨過這條線就進入北極圈了。

全世界有好幾個聖誕老人村, 但芬蘭羅瓦涅米的這座聖誕老人村, 遊客最多, 最為世人所熟知。 羅瓦涅米的聖誕村所以吸引遊人, 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裡剛好跨越北極圈, 在這裡冬季有極夜, 可以看到極光。 我到達的時間是六月下旬, 夏季這段時間正處極晝, 太陽是不落山的。

這是挪威特羅姆瑟港(Tromso)的全景照片, 我特地爬到山上拍了一張, 城市很小, 人口8萬人, 但很漂亮。 在19世紀就素有北方巴黎的稱號。 這裡有一個極地博物館。

看圖上方的照片, 這裡有一所世界上最北端的大學——挪威北極圈大學。 它是一所國際化大學, 包括10%來自全球各地的國際生在內, 在挪威各地也有分校園, 在校學生1.5萬左右, 其中比較出名的一些特色專業有:極地研究領域的專業、和平與衝突轉化專業、遠端醫療和電子保健專業等等。

特羅姆港是北極圈內最大的城鎮, 也是很多極地探險隊出發的地方, 我們就是從這裡啟程, 駛向北極。

乘船一路北上, 慢慢就可以看到冰川了。 大塊的冰川漂浮在海面,

散發出藍色的光芒, 非常美, 而散碎的浮冰是白色的。

這是海面上的浮冰, 夏季冰層融化。 另外一個因素也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是否全球變暖可能還存在一些爭議, 但北極冰川觀測到資料看是在加速融化。

《經濟學人》2016年11月刊登的一組最新資料:“Sea ice reaches a new low”北極2016年9月份的海冰面積比1980年同期減少了超過300萬平方公里, 2016年11月份北冰洋的海冰面積比歷史均值少200萬平方公里。

進入北極圈後, 從南到北一路拍了很多關於冰川、浮冰的照片。 當你看到這些冰川、當你看著星空, 確實會感到內心非常寧靜, 因為跟這些永恆的事物相比, 一切都是暫時和渺小的。 同時我也在思考, 這些冰川意味著什麼?我們能夠或者需要做點什麼?

我拍到了很多關於動物的照片, 極地草原盛開著紫色的花, 北極狐就在上面悠閒的覓食。 這是夏天的北極狐, 它到冬天皮毛是白色的。 北極狐很溫順, 但要注意, 不能去摸它, 也不能餵食。 北極狐跑起來的樣子非常的動感、美麗。

北極苔原上有眾多顯花植物頑強生存, 它們在夏季3-4個月時間內會完成低緯度植物半年的開花結籽週期。 左邊那個大片是紫花虎耳草, 也叫挪威虎耳草。 右邊的黃色小花名字很好聽, 叫仙女木, 這是北極圈內非常著名的植物。 還有花型像小吊鐘的四棱岩須, 別名是北極石楠花, 還有北極罌粟,雪毛茛等。極地的這些小花,為了在嚴寒中綻放,花瓣就像反光鏡一樣聚攏,盡可能多地採集太陽光。這些花都盡可能縮的很小,但你還是能夠感受那種濃烈的、倔強的生命色彩。

我還拍到不少鳥類照片。可能大家不知道,北半球的鳥類有六分之一在北極圈繁衍後代,有至少12種鳥類在北極地區越冬。這裡地處嚴寒,生命力卻如此旺盛,讓人驚歎。

這是海峽岩石上的鳥,厚嘴海鴉,俗稱“北極的企鵝”,它跟企鵝一樣善於潛水,走起路來一樣顯得有些笨拙。我去的時候,正值它們的繁殖季節。它們這時密集地生活在懸崖峭壁上。它們繁殖所需的領地是所有鳥類中最小的,每只鳥只需要不到一平方英尺,這從照片上它們密密麻麻的樣子也可以看出來。儘管它們一窩只孵一隻蛋,它們卻仍是北半球數量最多的海鳥之一。

北極燕鷗,被尊為北極的神物,也可以說是鳥中之王。每年經歷兩個夏季,從北極附近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全部行程達40000多公里,是鳥類中的“飛行冠軍”,在國內也能觀察到它們。它是已知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一種鳥,看了它們的遷徙圖,從北極到南極,會不會覺得我們的春運也沒那麼困難了?

這是一隻站在浮冰上覓食的鳥。北極圈內旅行關於鳥有不少小竅門,比如見到海鷗你不能把手舉起來,否則有可能鳥就沖到你頭上去琢你、攻擊你,甚至拉鳥糞到你頭上。在極地行走,最危險的是遇到冰層斷裂,判斷冰川是否堅實,除了聽聲音,還可以從鳥的密集程度來判斷,越靠近冰川融合斷裂處,鳥就越密集。這次我們看到了不少極地海鳥,有不同品種的海鷗、海鴉、海鳩、海雀,還有美麗可愛的一種北極海鸚——Puffin,長著大大的彩色鳥喙。

這是6月26日拍到的鯨魚,這是駝背鯨,資料說身長可達15米。

很幸運,我還拍到了北極熊。為了拍這只熊可不容易,船在前一天發現它的足跡後,特地停靠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船上的生物學家用望遠鏡,終於發現島上的一大一小兩隻北極熊。我們坐上充氣平底船靠近小島,從8:30到9:30看了足足一個小時的北極熊。隨行的生物學家Hans博士觀察說這兩隻熊都是雄性,可能是熊爸爸和熊孩子吧,因距離很近,我們可以聽見它們發出的聲音,如人類的嬰兒叫聲。

這天也真巧,下午17:30-18:30,探險船在航行中又發現了一隻獨立游泳的北極熊,長時間遊弋在飄滿浮冰的海上。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已經讓北極熊面臨極大威脅,主要原因在於北極熊依賴於海冰,海冰在春天的後撤變得越來越早,而在秋天的前進變得越來越遲。研究人員指出,自從1979年開始進行衛星觀測以來,每年出現海冰的3月的最大值與9月的海冰最小值之間的時間跨度已經延長了9周。這讓北極熊捕獵、尋找配偶和繁殖後代的時間段縮小。

我在上船前在北極博物館參觀時也拍了一張北極熊照片。如果不採取行動,也許將來我們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北極熊的標本了。

這是海象。我們拍海象這些動物時,船隻會跟他們棲息地保持很長的距離,並且緩慢駛過,不驚擾海象。看來,來往的船隻都會遵守一定的規則。

大家注意看,這張是什麼?這是大霧中的馴鹿。北極天氣多變,一會陽光燦爛,一會就大霧彌漫了。這也是很有意思的體驗。

我們在海中航行,充氣平底船尾部必須安裝一個霧燈。很多海上的照片就是坐在充氣平底船上拍的。霧太大的時候是不能下母船坐充氣平底船的,按規定是能見度超過400米才能下船,往往是下船後能見度就低了,北極天氣預報很難做到准。

天晴的時候,看著非常美。但這種時候不多,航路上經常遇到因為天氣原因活動取消,天氣就是天氣,我們必須遵守指引。當時我們還遇到了煙霧警報,船員非常緊張,空氣中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最後還是有驚無險。

這次我們最遠到了北緯81°度,返回時我們還去參觀了位於新奧勒松(Ny?lesund)的北極科考站。

大家注意到照片上有什麼特別的沒有?一對石獅子。這就是中國的文化符號了。不用任何語言,不用牌匾,就知道這是中國的科考站——北極黃河科考站。

各國在極地都有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實驗,挪威還建設了一座極地種子銀行,保存了全球的植物種子,萬一發生不測,可以用這裡的種子修復。

這裡外出須佩帶裝彈的槍支。為了防止空槍仍有彈藥,每次回來後要卸彈後再對著這個伸出地面的空心管扳機,以確認安全無誤。北極危險很多,最常見是暴風雪。兩極都是風極,重力風從天上向下吹,南極是地球上風速最大的地方,北極也相差不多。危險還來自饑餓的北極熊。

在北極徒步,你腳下的冰蓋實際是來回漂移的。有時候白天拼了老命走了十幾公里,一覺醒來,發現風已經把整個冰塊都吹了回去,全白走了。也有時候運氣好,冰塊被吹向極點,那就賺到了。

這是我在大輪船上二樓甲板上拍的一張照片。回來再看,非常喜歡。大家都在船上,可是每個人都在向外張望,這像是我們人類的一種隱喻:我們都在船上,在船上我們要互相照顧,同時我們對外面的世界、對航路上不可知的未來,永遠充滿好奇心,這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和守望相助的基本情懷。

這是我們乘著充氣平底船和母船(破冰船)的照片。坐上充氣平底船遇到風大,有時也會有不安全感,但為了到達目的地更直觀、更深入的體驗,每次出行必須坐上它,每次出行都帶來期望,每次出行都帶來收穫和驚喜。人在這種環境下,就顯得非常渺小,又很有力。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航行。

這個講座到今年是第七年了,為什麼每年我都與同學們們分享自己的經歷、遊歷?在這個世界面前,我還在路上,我繼續做學生,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和在座的每一位一樣,我們是同學。但從閱歷和年紀上,我又是你們的學長,好奇和分享是人類進步的天性。我把自己的經歷分享,能夠給大家一點點新年的啟發,一點點新年的喜悅,我就覺得值得。

有人說,我沒有錢去北極。如果你聽完講座,心裡想我沒錢去北極,那就糟糕了。因為這不是我的本意。北極只是一個形式,沒有必要非得去北極這個具體的地點。

真正的開悟在生活中。一本書、一段談話、甚至一段戀情、新年的每天鍛煉,都可以成為你的“北極之旅”。當然你也可以把去北極當成自己人生目標之一,為此去準備,去奮鬥。更關鍵是,你在心中要有這個世界,知道世界很大,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可能還無比的豐富。你心中有世界,世界就會在那等你,不離不棄。這就是年輕時代所謂的人生格局感。要有使命感,然後用日常的實踐,去尋找到你自己的北極,需找到你自己的方向感。

北極之行,不是說難得的風景,而是實地行走後的領悟,那種永恆大美對心靈的釋放,那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北極之地的綠草之上,遠處可見白白的雪山,近處可見分佈在岩石上的地衣——麗石黃衣,我單膝觸地,留下了一張特別的照片。

這是上大學時和同學“窮游”的一張老照片,在新疆從伊犁出發去到一個叫“二牧場”的地方,滿山遍野的野花,那年大二暑假,1991年,我剛過20歲。那會旅遊真是窮遊,住不了好酒店也上不了好餐館。但我每年大學的寒暑假都會坐著綠皮火車到全國各地遊覽,在遼闊的土地上,我能夠受到貧窮、富庶、美麗和哀愁,這種給心靈的衝擊,我覺得,似乎和以後的事業、選擇都是有關聯的,無論是我後來從政府辭職創業互聯網,還是到後面投身公益,致力於教育。

今天我特地把它翻出來,是想告訴大家一定要珍惜年輕時的這種體驗,這時你可能沒有錢,但青春的衝勁比什麼都寶貴,你一定要在自己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去胸懷這個世界。

它只是一個工具,是中立的,有可能用於做好事,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每年我來聊一年的探訪經歷,也是希望同學們的大學四年,警惕自己不能沉湎於手機或者遊戲,我們還要抬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知易行難”,只有自己親身去感知,去體驗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認知。所以新的一年,我也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實踐和行走。

解碼人工智慧·獵雲網2017產業創新峰會 4月13日北京等你參加:http://www.lieyunwang.com/topic/summitai

還有北極罌粟,雪毛茛等。極地的這些小花,為了在嚴寒中綻放,花瓣就像反光鏡一樣聚攏,盡可能多地採集太陽光。這些花都盡可能縮的很小,但你還是能夠感受那種濃烈的、倔強的生命色彩。

我還拍到不少鳥類照片。可能大家不知道,北半球的鳥類有六分之一在北極圈繁衍後代,有至少12種鳥類在北極地區越冬。這裡地處嚴寒,生命力卻如此旺盛,讓人驚歎。

這是海峽岩石上的鳥,厚嘴海鴉,俗稱“北極的企鵝”,它跟企鵝一樣善於潛水,走起路來一樣顯得有些笨拙。我去的時候,正值它們的繁殖季節。它們這時密集地生活在懸崖峭壁上。它們繁殖所需的領地是所有鳥類中最小的,每只鳥只需要不到一平方英尺,這從照片上它們密密麻麻的樣子也可以看出來。儘管它們一窩只孵一隻蛋,它們卻仍是北半球數量最多的海鳥之一。

北極燕鷗,被尊為北極的神物,也可以說是鳥中之王。每年經歷兩個夏季,從北極附近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全部行程達40000多公里,是鳥類中的“飛行冠軍”,在國內也能觀察到它們。它是已知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一種鳥,看了它們的遷徙圖,從北極到南極,會不會覺得我們的春運也沒那麼困難了?

這是一隻站在浮冰上覓食的鳥。北極圈內旅行關於鳥有不少小竅門,比如見到海鷗你不能把手舉起來,否則有可能鳥就沖到你頭上去琢你、攻擊你,甚至拉鳥糞到你頭上。在極地行走,最危險的是遇到冰層斷裂,判斷冰川是否堅實,除了聽聲音,還可以從鳥的密集程度來判斷,越靠近冰川融合斷裂處,鳥就越密集。這次我們看到了不少極地海鳥,有不同品種的海鷗、海鴉、海鳩、海雀,還有美麗可愛的一種北極海鸚——Puffin,長著大大的彩色鳥喙。

這是6月26日拍到的鯨魚,這是駝背鯨,資料說身長可達15米。

很幸運,我還拍到了北極熊。為了拍這只熊可不容易,船在前一天發現它的足跡後,特地停靠了一晚。第二天早上船上的生物學家用望遠鏡,終於發現島上的一大一小兩隻北極熊。我們坐上充氣平底船靠近小島,從8:30到9:30看了足足一個小時的北極熊。隨行的生物學家Hans博士觀察說這兩隻熊都是雄性,可能是熊爸爸和熊孩子吧,因距離很近,我們可以聽見它們發出的聲音,如人類的嬰兒叫聲。

這天也真巧,下午17:30-18:30,探險船在航行中又發現了一隻獨立游泳的北極熊,長時間遊弋在飄滿浮冰的海上。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已經讓北極熊面臨極大威脅,主要原因在於北極熊依賴於海冰,海冰在春天的後撤變得越來越早,而在秋天的前進變得越來越遲。研究人員指出,自從1979年開始進行衛星觀測以來,每年出現海冰的3月的最大值與9月的海冰最小值之間的時間跨度已經延長了9周。這讓北極熊捕獵、尋找配偶和繁殖後代的時間段縮小。

我在上船前在北極博物館參觀時也拍了一張北極熊照片。如果不採取行動,也許將來我們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北極熊的標本了。

這是海象。我們拍海象這些動物時,船隻會跟他們棲息地保持很長的距離,並且緩慢駛過,不驚擾海象。看來,來往的船隻都會遵守一定的規則。

大家注意看,這張是什麼?這是大霧中的馴鹿。北極天氣多變,一會陽光燦爛,一會就大霧彌漫了。這也是很有意思的體驗。

我們在海中航行,充氣平底船尾部必須安裝一個霧燈。很多海上的照片就是坐在充氣平底船上拍的。霧太大的時候是不能下母船坐充氣平底船的,按規定是能見度超過400米才能下船,往往是下船後能見度就低了,北極天氣預報很難做到准。

天晴的時候,看著非常美。但這種時候不多,航路上經常遇到因為天氣原因活動取消,天氣就是天氣,我們必須遵守指引。當時我們還遇到了煙霧警報,船員非常緊張,空氣中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最後還是有驚無險。

這次我們最遠到了北緯81°度,返回時我們還去參觀了位於新奧勒松(Ny?lesund)的北極科考站。

大家注意到照片上有什麼特別的沒有?一對石獅子。這就是中國的文化符號了。不用任何語言,不用牌匾,就知道這是中國的科考站——北極黃河科考站。

各國在極地都有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實驗,挪威還建設了一座極地種子銀行,保存了全球的植物種子,萬一發生不測,可以用這裡的種子修復。

這裡外出須佩帶裝彈的槍支。為了防止空槍仍有彈藥,每次回來後要卸彈後再對著這個伸出地面的空心管扳機,以確認安全無誤。北極危險很多,最常見是暴風雪。兩極都是風極,重力風從天上向下吹,南極是地球上風速最大的地方,北極也相差不多。危險還來自饑餓的北極熊。

在北極徒步,你腳下的冰蓋實際是來回漂移的。有時候白天拼了老命走了十幾公里,一覺醒來,發現風已經把整個冰塊都吹了回去,全白走了。也有時候運氣好,冰塊被吹向極點,那就賺到了。

這是我在大輪船上二樓甲板上拍的一張照片。回來再看,非常喜歡。大家都在船上,可是每個人都在向外張望,這像是我們人類的一種隱喻:我們都在船上,在船上我們要互相照顧,同時我們對外面的世界、對航路上不可知的未來,永遠充滿好奇心,這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和守望相助的基本情懷。

這是我們乘著充氣平底船和母船(破冰船)的照片。坐上充氣平底船遇到風大,有時也會有不安全感,但為了到達目的地更直觀、更深入的體驗,每次出行必須坐上它,每次出行都帶來期望,每次出行都帶來收穫和驚喜。人在這種環境下,就顯得非常渺小,又很有力。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航行。

這個講座到今年是第七年了,為什麼每年我都與同學們們分享自己的經歷、遊歷?在這個世界面前,我還在路上,我繼續做學生,在這個意義上說,我和在座的每一位一樣,我們是同學。但從閱歷和年紀上,我又是你們的學長,好奇和分享是人類進步的天性。我把自己的經歷分享,能夠給大家一點點新年的啟發,一點點新年的喜悅,我就覺得值得。

有人說,我沒有錢去北極。如果你聽完講座,心裡想我沒錢去北極,那就糟糕了。因為這不是我的本意。北極只是一個形式,沒有必要非得去北極這個具體的地點。

真正的開悟在生活中。一本書、一段談話、甚至一段戀情、新年的每天鍛煉,都可以成為你的“北極之旅”。當然你也可以把去北極當成自己人生目標之一,為此去準備,去奮鬥。更關鍵是,你在心中要有這個世界,知道世界很大,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可能還無比的豐富。你心中有世界,世界就會在那等你,不離不棄。這就是年輕時代所謂的人生格局感。要有使命感,然後用日常的實踐,去尋找到你自己的北極,需找到你自己的方向感。

北極之行,不是說難得的風景,而是實地行走後的領悟,那種永恆大美對心靈的釋放,那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北極之地的綠草之上,遠處可見白白的雪山,近處可見分佈在岩石上的地衣——麗石黃衣,我單膝觸地,留下了一張特別的照片。

這是上大學時和同學“窮游”的一張老照片,在新疆從伊犁出發去到一個叫“二牧場”的地方,滿山遍野的野花,那年大二暑假,1991年,我剛過20歲。那會旅遊真是窮遊,住不了好酒店也上不了好餐館。但我每年大學的寒暑假都會坐著綠皮火車到全國各地遊覽,在遼闊的土地上,我能夠受到貧窮、富庶、美麗和哀愁,這種給心靈的衝擊,我覺得,似乎和以後的事業、選擇都是有關聯的,無論是我後來從政府辭職創業互聯網,還是到後面投身公益,致力於教育。

今天我特地把它翻出來,是想告訴大家一定要珍惜年輕時的這種體驗,這時你可能沒有錢,但青春的衝勁比什麼都寶貴,你一定要在自己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去胸懷這個世界。

它只是一個工具,是中立的,有可能用於做好事,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每年我來聊一年的探訪經歷,也是希望同學們的大學四年,警惕自己不能沉湎於手機或者遊戲,我們還要抬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知易行難”,只有自己親身去感知,去體驗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認知。所以新的一年,我也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實踐和行走。

解碼人工智慧·獵雲網2017產業創新峰會 4月13日北京等你參加:http://www.lieyunwang.com/topic/summita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