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領導幹部不能當偷懶的馬克思主義者

在去年七一講話中, 習近平同志正式把文化自信確立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 文化自信由此成為近一年來最重要的理論熱點之一。 今年七一將至, 我們專訪了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的五位學者, 請他們就文化自信問題談談自己最新的認識。 今天推出王強副教授的文章。

偷懶是學習的大敵, 是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大敵, 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探索的大敵。 回顧歷史, 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不斷學習、上下求索的過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這對黨員領導幹部而言, 在歷史接續奮鬥過程中不能當偷懶的馬克思主義者。

當前,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處在歷史關鍵時期, 國際格局變化、國內深化改革使得社會關係深刻調整, 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態等社會因素之間複雜交織, 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 我們需要借鑒國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但絕不能放棄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 中國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56個民族, 我們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該怎麼辦?

十八大以來, 反對用改革開放前三十年反對改革開放後三十年,

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是“偷懶”;同時, 反對用改革開放後三十年反對改革開放前三十年, 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是“偷懶”。 在面對新的歷史特徵偉大鬥爭中,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表明, 在治國理政、從嚴治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能偷懶。 在深改小組第33次會議上, 總書記指出深化改革要抓調研, 既搞清楚改革要解決什麼問題, 又善於從基層和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應。

偷懶容易喪失方向, 偷懶容易固步自封、照抄照搬。 回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我們不難發現, 只有真正把握到中國國情、認清中國問題之後,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面貌為之一新。 一開始,

我們把來自俄國的“中心城市武裝起義”當作一般原則, 然後又把這一原則先驗地強加給中國革命的實踐, 其結果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慘痛失敗。 1930年, 毛澤東同志提出“反對本本主義”的口號, 所謂“本本主義”是指脫離中國的具體實際, 搬弄馬克思主義的個別結論或者套用外國來的某種模式和公式。 馬克思曾這樣說過:“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

杜絕偷懶, 首先要注重學習。 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學習一定要學到底, 學習的最大敵人是不到‘底’。 自己懂了一點, 就以為滿足了, 不要再學習了, 這滿足就是我們學習運動的最大頑敵, 今天開會後要把它克下去。

在“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要求下, 杜絕淺嘗輒止、偷懶的情緒與態度, 是保證教育實踐活動達到預期目標的關鍵。 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與黨的理論, 還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章的學習, 只有俯下身子、親自動手, 才能展現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智慧和理論勇氣。

正是在學習中, 我們探索出一條獨特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 解決了在一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

正是在學習中, 向西方學、向歐美學我們才走出一條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道路, 破除姓資姓社的困境, 解決了社會主義走什麼樣的道路問題。

正是在學習中,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才有生命力,

在歷史接續奮鬥中才能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解決東方古老文明與共產主義理想如何結合的文化自信問題。

歷史新時期, 我們構建學習型黨組織, 擁抱互聯網、迎接資訊化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在今天這個不確定的時代, 在智慧化、黑科技社會創新層出不窮的時代, 我們仍然堅信唯有學習才能致勝未來。 當年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不注意學習, 忙於事務, 思想就容易庸俗化。 如果說要變質, 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 我們還是要造成一種學習的空氣, 學習理論的空氣, 學習實際的空氣。 ”

領導幹部不做偷懶的馬克思主義者, 首先要學好馬克思主義“真經”。 原原本本念好馬克思主義理論, 要從經典、原文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這實際上針對平時面對實際工作問題,無暇學;或者只是從報紙、報告、新聞稿裡,隻字片語的學;再或者是依賴體會文章、講話稿,二手、三手學上的“痛點”。這種學不僅取不到“真經”,悟不到真諦,甚至還可能被別人所誤導。

學習本應是一個學思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學而思、學而悟的過程。只有自己學、親自上陣,切身思考與社會調研,才能真正學有所得。學而有思,思而悟,悟然後才有所得。因而,學馬列經典並不是簡單的背誦和記憶,總書記強調是“悟”。這一學習方法在中國古代以及對經典學習中尤其重視。如何讀經?朱熹先生曾言:半日靜坐,半日讀書。讀經之後,通過參悟的方式才能成為自己的真經。在讀馬列真經時,更重要的是以生命對生命,以心靈對心靈,與偉大導師們做心靈溝通和思想對話。只有這樣,才能對馬列原理化的知識“轉識為智”、“由學而信”。

“好學”也要“善學”。學經典、學理論不能離開中國語境、中國問題,否則無法真正理解馬列主義。習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歸根到底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的,是把這些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領導幹部學經典學馬列,說到底不是培養理論學者,而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者提升理論思維能力,更好的成為實踐者和引領者。因而,向實踐學、向人民學,理論聯繫實際地“學”就成為根本方法和路徑。

當然,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學習要理論聯繫實際,同時也要“實際聯繫理論”。要防止學理論時感覺現實實際“土掉渣”;工作時又感覺理論太“陽春白雪”。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用實踐眼光學理論,帶著問題學、帶著經驗學;同時,用理論眼光引領實踐,沒有前人走過的路需要理論“探照燈”的指引。因而,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定是實踐者,是那些帶領中國人民在自我改革、發展中不斷推動歷史進步的人。

在這個意義上,廣大的黨員領導幹部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非理論工作者,而要做真正的馬克思者就一刻也不能偷懶。

(中華網)

要從經典、原文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這實際上針對平時面對實際工作問題,無暇學;或者只是從報紙、報告、新聞稿裡,隻字片語的學;再或者是依賴體會文章、講話稿,二手、三手學上的“痛點”。這種學不僅取不到“真經”,悟不到真諦,甚至還可能被別人所誤導。

學習本應是一個學思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學而思、學而悟的過程。只有自己學、親自上陣,切身思考與社會調研,才能真正學有所得。學而有思,思而悟,悟然後才有所得。因而,學馬列經典並不是簡單的背誦和記憶,總書記強調是“悟”。這一學習方法在中國古代以及對經典學習中尤其重視。如何讀經?朱熹先生曾言:半日靜坐,半日讀書。讀經之後,通過參悟的方式才能成為自己的真經。在讀馬列真經時,更重要的是以生命對生命,以心靈對心靈,與偉大導師們做心靈溝通和思想對話。只有這樣,才能對馬列原理化的知識“轉識為智”、“由學而信”。

“好學”也要“善學”。學經典、學理論不能離開中國語境、中國問題,否則無法真正理解馬列主義。習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歸根到底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的,是把這些基本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領導幹部學經典學馬列,說到底不是培養理論學者,而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者提升理論思維能力,更好的成為實踐者和引領者。因而,向實踐學、向人民學,理論聯繫實際地“學”就成為根本方法和路徑。

當然,對於黨員領導幹部而言,學習要理論聯繫實際,同時也要“實際聯繫理論”。要防止學理論時感覺現實實際“土掉渣”;工作時又感覺理論太“陽春白雪”。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用實踐眼光學理論,帶著問題學、帶著經驗學;同時,用理論眼光引領實踐,沒有前人走過的路需要理論“探照燈”的指引。因而,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定是實踐者,是那些帶領中國人民在自我改革、發展中不斷推動歷史進步的人。

在這個意義上,廣大的黨員領導幹部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而非理論工作者,而要做真正的馬克思者就一刻也不能偷懶。

(中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