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兒騎牛上學的父親李裡:我不是孔乙己式的迂腐

(原標題:對話|讓兒騎牛上學的父親李裡:我不是孔乙己式的迂腐)

李裡帶著兒子騎牛上學。 成都商報用戶端 圖

身著古樸布衣,

腳蹬圓口布鞋, 肩扛掃把, 左握大蒲扇, 右牽黃牛韁繩, 牛背上坐著個背紅色書包的小男孩。

一父一子一牛, 與遠處道路上的汽車形成了或古或今的呼應。 有網友拍了一張照片, 把它傳到網上, 引來了一圈圍觀和討論。

照片裡的父親叫李裡, 正陪著三歲兒子李七麟, 騎著自家牛去上幼稚園。 “個頭小, 膽子卻很大。 ”李裡說, 兒子從小接觸動物, 兩歲就開始在家裡騎駱駝, 從去年上幼稚園開始, 常常在父親的陪伴下騎牛騎驢上學。

早在10年前, 李裡就因傳授國學被媒體報導, 他的“奇怪”常引來大眾的注視和討論:初中後輟學, 在家自學, 後來去高校教學, 並開了國學課;自14歲起鍾情長衫, 由此獲得“長衫先生”之名;按照中國傳統文人的方式生活,

不會用電腦, 只用手機接打電話、發短信, 偶爾用百度搜索一些資料。

2010年, 李裡還在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任副教授時, 在學院國學工作室下建立了“傳薪書院”。 4年後, 李裡離開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傳薪書院脫離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成為他獨立經營的一所書院。

傳薪書院裡有300多種植物, 180多種動物, 包括兒子李七麟騎的牛和駱駝都是動物園裡的。 李裡說, 這些動物是從野味館、餐館裡救養的, “後來越來越多, 我們去年正式向林業局辦理了各種手續, 現在向市民開放了”。 他常帶著孩子牽著駱駝, 騎著毛驢去田間散步, 吟詩作對,李裡稱之為“悟道”。

兒子騎牛上學單程需要一個小時, 在路上, 李裡會帶著兒子誦讀古詩裡的陰晴變化和四季更迭:“牧童歸去橫牛背”、“細雨騎驢入劍門”、“綠遍山原白滿川”;有時會講講四川才子李調元進京趕考的文人趣事。

“我主要對他進行一些詩意生活的啟蒙教育, 讓他熱愛大自然, 感受生活的詩意。 ”

多年來, 有人嘲諷他“神經病”、“作秀”, 也有人效仿他, 開始穿長衫, 讀古書。 李裡不懂網路世界, 也不愛和別人爭論, “大家說好說壞, 都沒啥。 ”他說, “我的行為都是從自己的追求出發的, 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

李裡說自己欣賞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心境, 渴望桃花源的理想王國, 他不是孔乙己那樣迂腐的人, 但信奉“和而不同”。

【對話李裡】

“牛驢會保護娃兒”

澎湃新聞:怎麼想到讓兒子騎牛去上學的?

李裡:我平常去近處辦事, 比如講學、去銀行、去超市買東西,

都會騎牛出去的,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別人家出門騎電動車、開車一樣, 所以其實讓兒子騎牛上學也是很自然的。 他兩歲就開始騎駱駝玩了, 很熟練, 也沒有太大安全問題, 這些都很正常。

澎湃新聞:他第一次騎牛上學是個什麼情況?

李裡:我第一次送他大概是去年年底。 最開始騎驢, 後來騎牛, 因為剛開始他有點害怕牛, 覺得有點高, 後來嘗試地騎了以後, 發現騎牛也很穩, 很不錯, 就喜歡騎牛了。

澎湃新聞:一路上你們做什麼, 李七麟表現出什麼情緒呢?

李裡:就是和他講對聯啊, 古詩啊, 故事什麼的。 沒有緊張, 也沒什麼很興奮。 因為在家裡也經常騎駱駝騎驢, 就是很自然的狀態去騎, 三歲小孩也不太懂什麼別人羡慕或者其他情緒。

澎湃新聞:單程要騎行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 這麼長時間, 三歲的七麟會不會有不適應?

李裡:有時候久了他也會有一點兒累, 他會說:“爸爸騎累了。 ”說累的時候其實也就要到了, 我說“忍忍也就到了。 ”

我送他騎牛的頻率大概是四分之一, 其他時間是他媽媽開車送的。 他更喜歡騎牛上幼稚園, 經常早晨起來他會喊:“爸爸, 我要騎牛, 我要爸爸送, 不要媽媽送!”開車時間很短嘛, 沒多少樂趣。

澎湃新聞:你這麼帶他去上學, 需要準備什麼呢?

李裡:騎驢的話會帶掃把, 因為驢糞是是一小團一小團的。 牛糞是一坨一坨的, 所以要帶鏟子。 還有給他帶上墊子, 這個是平常就有的。

澎湃新聞:路上有交警來阻攔過你們嗎?

李裡:沒有遇到過。不過我們路過有些景區,會覺得污染了景區,不讓我們走某條路。

澎湃新聞:動物走在路上受到驚嚇,會不會擔心傷到背上孩子?

李裡:這些動物和人類有情感交流,遇到驚嚇,還會保護娃兒。

“他需要一個集體生活”

澎湃新聞:他(李七麟)平日和幼稚園同學相處怎麼樣?

李裡:他性格很好的,也很熱情,大家都會一起玩,相處得很好的。

澎湃新聞:幼稚園老師同學們怎麼看他騎牛的事情?

李裡:幼稚園保安叔叔一見他騎牛來,就會喊他名字:“李七麟,你來啦!環保出行啊!點贊點贊!”小朋友們都很羡慕他,因為比較新奇嘛,老師們沒說些什麼。

澎湃新聞:有沒有家長效仿你?

李裡:這個倒沒有,這個也效仿不來的。大家住在樓房裡,也沒法養這些動物嘛!

澎湃新聞:你自己的書院好像有幼兒班,你會讓你兒子在書院讀書嗎?

李裡:幼兒班只招收五歲以上兒童,他現在上的幼稚園也是我們附近的幼稚園,是一個比較寬廣的生態幼稚園,他現在還小,我們書院小孩子太少,他需要一個集體生活,學習最起碼禮節規矩。另外古代都是五歲發蒙的,所以讀完幼稚園後我們再讓他回書院讀。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待現在學校裡教的東西?

李裡:現在的教育是把人培養成某種人。也不是說不需要學,當你成為真正的人之後,這些東西自然而然就想去學。比如我學國學到後來,對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等東西有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去學了。這些就是需要的時候你去學,不需要你學有什麼用呢?

澎湃新聞:你說5到20歲小孩,有十幾個在你們書院這邊讀書,書院這邊是有辦學資格的嗎?

李裡:這些就不提了,因為孩子們都是家長自己送來的,我們也沒有特別去專門的辦證。目前這類私塾、書院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澎湃新聞:你兒子平常都喜歡玩些什麼?

李裡:平常主要是和動物們玩,他很喜歡和動物玩,膽子也很大,像蛇啊蜥蜴都敢拿,因為從小就在玩嘛。

我們有意培養他與自然、生物的情懷,而不是沉迷於沒有情感的虛擬工具中。他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很習慣現在的生活。

澎湃新聞:你有覺得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嗎?

李裡: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他很熱情,很活潑,很健康,和大家都相處很愉快。

澎湃新聞:如果等他大一點想到外面去讀書,不想在書院讀書,你會怎麼做?

李裡:這個根據情況啊,如果需要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當他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後,他想去外面深造也是可以的。他至少要具有基本的價值判斷,具有基本的人的認識,人的道德,人的情操,人的基本素養,道德的素養,藝術的素養,這些都是必要的。

“成為一個 真正 的人”

澎湃新聞: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李裡:兒童關鍵是要引導。兒童教育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個,核心是不專門培養某一種人,而是培養真正的人。現代的教育都是培養某一種人,比如物理學家、化學家、文學家、體育運動員、工人、老總等等,而中國傳統教育培養的是真正的“人”——具有健全人格、閃爍著人性光輝的人。第二點,就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因此要先成為真正的“人”,然後才是某一種人。至於他成為哪一種人,那是根據他的先天興趣進行引導。

澎湃新聞:如果以後在書院讀書,長期看會不會脫離集體?

李裡:我們書院裡有十幾個學生,這已經是個集體了。從古到今的私塾都只有幾個人,十多個人都算多的了。你看紹興三味書屋裡的私塾有幾個人嘛,就只有幾個人的位子。不必在於人多,真正的教育,人多了反而不好因材施教。

澎湃新聞:你覺得自己在追求什麼?

李裡: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生命體、人與心靈的和諧,這是人永恆的追求,其他的追求都是複雜無意義的。我的一切行為都從這裡出發,是我自然的選擇。

澎湃新聞:周圍人是怎麼看待你的?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對你的看法有變化嗎?

李裡:當時身邊有很多反對聲音,大家會把我當另類看待。這個逐漸會有變化,每個月第二個週六,成都很多圖書館會邀請我講學,這個習慣已經延續好多年了,大家喜歡得不得了,再加上現在國家都在提倡國學熱。

澎湃新聞:除了自然動物等方面的培養,有培養李七麟別的興趣愛好嗎?

李裡:沒有專門,我們就順其自然了。孔老夫子說得很好: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因材施教,不要人為讓他做什麼,根據他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這個很重要。

澎湃新聞:你覺得自己對兒子的影響大嗎?哪些方面有體現?

李裡:這是自然的,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嘛。中國傳統教育,首先是母教,母親的教育;其次是家教,家庭的教育;這之後才是文教。五歲娃娃才開始發蒙,五歲以前都是性情式的教育,性情上引導他,現在不會有很多知識上的教育,會教他要溫柔,要平和,要和藹。平常他會跟著我拜孔子,這些他會跟著學。

澎湃新聞:你希望他長大成為像你這樣的人嗎?

李裡:他不一定要成為像我一樣的人,而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身體和心靈健康,人格健全,具備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優秀美德。至於他在哪一方面喜歡什麼,這就要根據他的天性了。

“沒有刻意讓媒體報導”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待現代技術?你們書院也是有網站的。

李裡:網站是學生們做出來的,我沒關注過。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坐飛機很快,快是結果;騎牛很慢,慢中出過程。現代文明的簡單快捷讓一切事物只有結果,而完全放棄了過程;而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美好都在這個過程的體現中。現代人幾個小時就能見面,是無法理解古代思念等待的味道,鴻雁傳書的期待,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深情的。

澎湃新聞:有人說你“穿長衫”、“騎牛上學”,就是“形式主義”?

李裡:文化要化在衣食住行上面,成為一種生命形態。陶淵明對中國文化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的生命形態和彰顯出來的文化精神。現在講國學的人,要麼是學院派,要麼是功利派,都與自身生命沒有太多聯繫。文化與生命應該是渾然一體的,用生命來彰顯文化的精神,正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澎湃新聞:也有人認為你讓兒子騎牛上學是一種炒作?

李裡:當然不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很正常。有人說好的就一定有人說不好的;有說不好的就一定有人說好的,這個太正常了。

澎湃新聞:十多年來,一直有人嘲諷你“神經病”、“作秀”,你對此怎麼看?

李裡:大家說好說壞,都沒啥。我的行為都是從自己的追求出發的,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是我自然的選擇。我不是孔乙己那樣迂腐的人,堅信天下和而不同。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待媒體對你的報導?

李裡:就是平常心,無可無不可。我沒有刻意要讓媒體去採訪報導,但是這個呢,君子與人為善。你們幾次三番來要採訪而我拒絕的話,我覺得這個不符合仁者之心。同時也可以順便通過這個形式來弘揚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我希望媒體可以求實,不要亂報導。

澎湃新聞:從古到今,時代一直在變化革新。你如何看待“與時俱進”?

李裡:“與時俱進”最早出自于《易經》。你對你所處的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瞭解,這才是真正的與時俱進。不懂你所處的時代故步自封,這是孔乙己式的迂腐;但是懂得時代不代表認同時代,不是在生活上和大家保持一模一樣。這是兩回事。

澎湃新聞:你提到現代社會太功利,這麼多年來你是如何自處的?

李裡:既要守住自己的精神追求,又對外界事物寬容理解。蘇東坡的婢女朝雲評價“學士肚子裡裝得都是不合時宜的東西”,讓蘇東坡大呼知己。不合時宜就是能夠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這是我覺得欣慰的東西,同時對世間萬物豁然達觀,又不同流合污。

編輯:admin

李裡:沒有遇到過。不過我們路過有些景區,會覺得污染了景區,不讓我們走某條路。

澎湃新聞:動物走在路上受到驚嚇,會不會擔心傷到背上孩子?

李裡:這些動物和人類有情感交流,遇到驚嚇,還會保護娃兒。

“他需要一個集體生活”

澎湃新聞:他(李七麟)平日和幼稚園同學相處怎麼樣?

李裡:他性格很好的,也很熱情,大家都會一起玩,相處得很好的。

澎湃新聞:幼稚園老師同學們怎麼看他騎牛的事情?

李裡:幼稚園保安叔叔一見他騎牛來,就會喊他名字:“李七麟,你來啦!環保出行啊!點贊點贊!”小朋友們都很羡慕他,因為比較新奇嘛,老師們沒說些什麼。

澎湃新聞:有沒有家長效仿你?

李裡:這個倒沒有,這個也效仿不來的。大家住在樓房裡,也沒法養這些動物嘛!

澎湃新聞:你自己的書院好像有幼兒班,你會讓你兒子在書院讀書嗎?

李裡:幼兒班只招收五歲以上兒童,他現在上的幼稚園也是我們附近的幼稚園,是一個比較寬廣的生態幼稚園,他現在還小,我們書院小孩子太少,他需要一個集體生活,學習最起碼禮節規矩。另外古代都是五歲發蒙的,所以讀完幼稚園後我們再讓他回書院讀。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待現在學校裡教的東西?

李裡:現在的教育是把人培養成某種人。也不是說不需要學,當你成為真正的人之後,這些東西自然而然就想去學。比如我學國學到後來,對天文、地理、生物、化學等東西有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去學了。這些就是需要的時候你去學,不需要你學有什麼用呢?

澎湃新聞:你說5到20歲小孩,有十幾個在你們書院這邊讀書,書院這邊是有辦學資格的嗎?

李裡:這些就不提了,因為孩子們都是家長自己送來的,我們也沒有特別去專門的辦證。目前這類私塾、書院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澎湃新聞:你兒子平常都喜歡玩些什麼?

李裡:平常主要是和動物們玩,他很喜歡和動物玩,膽子也很大,像蛇啊蜥蜴都敢拿,因為從小就在玩嘛。

我們有意培養他與自然、生物的情懷,而不是沉迷於沒有情感的虛擬工具中。他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很習慣現在的生活。

澎湃新聞:你有覺得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嗎?

李裡: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他很熱情,很活潑,很健康,和大家都相處很愉快。

澎湃新聞:如果等他大一點想到外面去讀書,不想在書院讀書,你會怎麼做?

李裡:這個根據情況啊,如果需要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當他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後,他想去外面深造也是可以的。他至少要具有基本的價值判斷,具有基本的人的認識,人的道德,人的情操,人的基本素養,道德的素養,藝術的素養,這些都是必要的。

“成為一個 真正 的人”

澎湃新聞: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李裡:兒童關鍵是要引導。兒童教育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個,核心是不專門培養某一種人,而是培養真正的人。現代的教育都是培養某一種人,比如物理學家、化學家、文學家、體育運動員、工人、老總等等,而中國傳統教育培養的是真正的“人”——具有健全人格、閃爍著人性光輝的人。第二點,就是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因此要先成為真正的“人”,然後才是某一種人。至於他成為哪一種人,那是根據他的先天興趣進行引導。

澎湃新聞:如果以後在書院讀書,長期看會不會脫離集體?

李裡:我們書院裡有十幾個學生,這已經是個集體了。從古到今的私塾都只有幾個人,十多個人都算多的了。你看紹興三味書屋裡的私塾有幾個人嘛,就只有幾個人的位子。不必在於人多,真正的教育,人多了反而不好因材施教。

澎湃新聞:你覺得自己在追求什麼?

李裡: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生命體、人與心靈的和諧,這是人永恆的追求,其他的追求都是複雜無意義的。我的一切行為都從這裡出發,是我自然的選擇。

澎湃新聞:周圍人是怎麼看待你的?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對你的看法有變化嗎?

李裡:當時身邊有很多反對聲音,大家會把我當另類看待。這個逐漸會有變化,每個月第二個週六,成都很多圖書館會邀請我講學,這個習慣已經延續好多年了,大家喜歡得不得了,再加上現在國家都在提倡國學熱。

澎湃新聞:除了自然動物等方面的培養,有培養李七麟別的興趣愛好嗎?

李裡:沒有專門,我們就順其自然了。孔老夫子說得很好: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因材施教,不要人為讓他做什麼,根據他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這個很重要。

澎湃新聞:你覺得自己對兒子的影響大嗎?哪些方面有體現?

李裡:這是自然的,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嘛。中國傳統教育,首先是母教,母親的教育;其次是家教,家庭的教育;這之後才是文教。五歲娃娃才開始發蒙,五歲以前都是性情式的教育,性情上引導他,現在不會有很多知識上的教育,會教他要溫柔,要平和,要和藹。平常他會跟著我拜孔子,這些他會跟著學。

澎湃新聞:你希望他長大成為像你這樣的人嗎?

李裡:他不一定要成為像我一樣的人,而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身體和心靈健康,人格健全,具備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優秀美德。至於他在哪一方面喜歡什麼,這就要根據他的天性了。

“沒有刻意讓媒體報導”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待現代技術?你們書院也是有網站的。

李裡:網站是學生們做出來的,我沒關注過。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坐飛機很快,快是結果;騎牛很慢,慢中出過程。現代文明的簡單快捷讓一切事物只有結果,而完全放棄了過程;而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美好都在這個過程的體現中。現代人幾個小時就能見面,是無法理解古代思念等待的味道,鴻雁傳書的期待,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深情的。

澎湃新聞:有人說你“穿長衫”、“騎牛上學”,就是“形式主義”?

李裡:文化要化在衣食住行上面,成為一種生命形態。陶淵明對中國文化最大的影響就是他的生命形態和彰顯出來的文化精神。現在講國學的人,要麼是學院派,要麼是功利派,都與自身生命沒有太多聯繫。文化與生命應該是渾然一體的,用生命來彰顯文化的精神,正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澎湃新聞:也有人認為你讓兒子騎牛上學是一種炒作?

李裡:當然不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很正常。有人說好的就一定有人說不好的;有說不好的就一定有人說好的,這個太正常了。

澎湃新聞:十多年來,一直有人嘲諷你“神經病”、“作秀”,你對此怎麼看?

李裡:大家說好說壞,都沒啥。我的行為都是從自己的追求出發的,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是我自然的選擇。我不是孔乙己那樣迂腐的人,堅信天下和而不同。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待媒體對你的報導?

李裡:就是平常心,無可無不可。我沒有刻意要讓媒體去採訪報導,但是這個呢,君子與人為善。你們幾次三番來要採訪而我拒絕的話,我覺得這個不符合仁者之心。同時也可以順便通過這個形式來弘揚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我希望媒體可以求實,不要亂報導。

澎湃新聞:從古到今,時代一直在變化革新。你如何看待“與時俱進”?

李裡:“與時俱進”最早出自于《易經》。你對你所處的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瞭解,這才是真正的與時俱進。不懂你所處的時代故步自封,這是孔乙己式的迂腐;但是懂得時代不代表認同時代,不是在生活上和大家保持一模一樣。這是兩回事。

澎湃新聞:你提到現代社會太功利,這麼多年來你是如何自處的?

李裡:既要守住自己的精神追求,又對外界事物寬容理解。蘇東坡的婢女朝雲評價“學士肚子裡裝得都是不合時宜的東西”,讓蘇東坡大呼知己。不合時宜就是能夠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這是我覺得欣慰的東西,同時對世間萬物豁然達觀,又不同流合污。

編輯:admi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