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報評論員:下大力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是應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矛盾和困難的有效良策, 也是遼寧振興的必由之路。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高瞻遠矚, 指明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於遼寧的重大意義, 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指導性。 我們一定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抓好落實, 下大力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目前遼寧經濟運行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諸如重工業“一柱擎天”、傳統產業和產品占大頭、中高端產業供給不足等,

其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 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定政策。 去年以來, 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部署要求, 形成了“1+N”政策體系, 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取得了明顯成效。 當然, 我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只是剛剛開了個頭, 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面, 全省上下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 進一步凝聚信心, 形成合力, 抓住主要矛盾, 堅持多策並舉, 加減乘除一起做, 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牢牢把握結構調整的主線, 促進三次產業全面提升, 推進形成經濟結構新格局。 工業是遼寧的立省之本,

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 要重點抓好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改造傳統工業, 帶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邁向中高端, 要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要通過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 提升“遼寧製造”競爭力, 加快形成具有持續競爭力和支撐力的工業體系, 再展遼寧工業宏圖, 再創遼寧工業輝煌;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做好加減法, 增加綠色高端供給, 減少低端供給, 使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更好地與市場對接;要深入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十大重點產業著手, 補齊服務業發展短板, 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最終形成多層次、高品質的服務業供給體系。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牢牢把握“三去一降一補”這個目標和任務, 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 “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 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硬仗, 其目的是要打破各種利益藩籬, 打破路徑依賴, 找到發展新路子。 要繼續抓好抓實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做好其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 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要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要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加大股權融資力度, 降低企業杠杆率;要降低企業各類交易成本特別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在提升企業服務能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下功夫。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牢牢把握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這個主攻方向, 壯大和優化實體經濟。 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形成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新一輪振興發展也要靠實體經濟。 振興實體經濟要內外兼修,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加大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力度, 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實體經濟本身要苦練內功, 以創新驅動提質、靠深化改革增效, 提高市場應變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放寬民間資本准入行業和領域, 推動其成為我省振興發展的生力軍。

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難者進。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難度會越來越大, 挑戰會越來越多。 我們要以壯士斷腕的果敢、滴水穿石的韌勁,

知難而上, 久久為功, 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成果新成效, 回報習近平總書記對遼寧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確保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遼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新媒體編輯:劉爽

責任編輯:符成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