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M13是最顯眼、最著名的球狀星團之一,用雙筒望遠鏡即可望見

說明: M13是最顯眼、最著名的 球狀星 團之一, 用雙筒望遠鏡即可望見。 M13位於武仙座, 是好奇的 星 空凝視者在尋找夜空奇觀時, 首先會發現的 天體之一。

M13是10萬多顆恒星 組成的 龐大集團, 覆蓋150多光年的 範圍, 距離我們約2萬光年, 年齡120多億歲。 1974年, 阿雷西博天文臺曾向M13的 方向發出了有關地球的 射電資訊。

說明: 南方星 場的 黑暗塵埃被橘黃色的 心宿二所照亮。 上圖影像展示的 心宿二附近一條由星 際塵埃組成的 “暗河”。

在暗河的 頂端, 星 際塵埃聚集成多個小集團, 其中最大的 一團編號為B44, 位於影像的 底端。 心宿二本身位於影像左方之外, 周圍塵埃因反射其光線而帶有些許的 黃色, 左方的 藍色亮星 則使一個名為IC4605的 反射塵埃帶上了藍色的 輝光

說明: 2009年9月4日, 地球穿過土星 光環所在的 平面, 因此從地球上看去, 土星 的 光環將位於標準的 側面。 但是土星 現在非常靠近太陽, 日落後出現在接近地平線的 地方, 因此很難拍攝到理想的 望遠鏡影像。 2004-2009年間(從右下到左上)拍攝合成的 這幅土星 影像, 描繪了光環在過去六年裡的 傾角變化, 包括一張接近側面的 光環圖, 這是在今年早些時候拍攝影像的 基礎上合成的 。 土星 的 南極在這一系 列圖中清晰可見, 尤其在右下方的 圖中, 然而, 它在來年將隱藏起來。 今年秋季, 當土星 出現在黎明前的 天空中, 土星 的 北極隨著光環平面向另一側的 不斷傾斜, 將逐漸變得可見。

說明: NGC 6888又名為弦月星 雲(Crescent Nebula), 中心有一大品質的 明亮恒星 和它恒星 風所吹出的 25光年大泡泡。 上圖這幅美麗的 圖片是由拍攝於氫、氧原子輻射的 窄波段影像疊加而成, 其中氧原子輻射影像以藍綠色套色, 以呈現雲氣的 細節與層次。 NGC 6888中心的 恒星 是一顆沃夫-瑞葉型恒星 , 它強烈的 恒星 風將恒星 外層的 氣殼吹走,

大約每一萬年所拋出的 品質和一個太陽相當。 此星 雲的 複雜結構可能是強烈的 恒星 風和恒星 早期噴發的 物質交互作用的 結果。 這種大品質恒星 會以極高的 速度燃燒燃料, 現正處於恒星 演化的 末期, 終將以超新星 爆炸的 形式結束它的 生命之旅。 NGC6888位於星 雲群集的 天鵝座內, 距離我們約5000光年。

說明: 在火星 和地球之間環繞太陽轉動的 433號小行星 又名愛神星 ,2000年2月被NEAR飛船所造訪。NEAR的 鐳射測距儀得到的 高解析度表面影像和測量資料已被用於一個三維數學模型,以完成對愛神星 表面的 重構。NEAR飛船使科學家發現愛神星 是一顆獨立的 固態天體,它的 成分近乎單一,形成於太陽系 歷史的 早期。然而迄今還存在一些未解之謎,例如為什麼一些表面的 岩石已被分解?2001年2月12日,NEAR飛船成功降落在愛神星 的 表面,傳回了表面土壤成分的 分析結果。2002年12月,NASA試圖和該飛船聯繫 ,但沒有成功。

說明: 這幅中紅外影像是在LCROSS(半人馬火箭)飛向月球的 最後時刻拍攝的 。在月球隕石坑坑壁的 黑暗陰影內的 小白點(在內插圖中被放大)是半人馬火箭的 碰撞產生的 最初閃光。半人馬火箭飛行速度每秒1.5英里,於昨天(2009年10月9日)4:31am UT撞擊月球表面,幾分鐘後LCROSS飛船又一次撞擊該地點。地基天文臺報告捕捉到兩次撞擊。但是,在撞擊到月球表面之前,LCROSS飛船的 設備成功地記錄到火箭撞擊的 特寫和細節,以及造成的 撞擊坑和塵埃雲。在未來的 幾周內,來自這個挑戰性的 行動的 資料將被用來在表面轟擊出來的 月球物質中,尋找水的 信號。

說明: 大部分旋渦星 系 ,包括我們的 銀河系 ,都有兩條或者更多旋臂,而NGC 4725星 系 似乎只有一條旋臂。在這幅清晰的 彩色影像中,一條等角螺線緊緊地捲曲著,藍色的 新生星 團勾畫出旋臂的 輪廓。這個奇特的 星 系 也有模糊的 塵埃帶、巨大的 環狀結構以及由年老恒星 群組成的 泛黃色的 中央棒狀結構。NGC 4725的 範圍超過10萬光年,距離我們約4100萬光年,位於南冕座。

說明: 甘姆星 雲是以澳大利亞天文學家Colin Stanley Gum(1924-1960)的 名字命名的 ,它是如此巨大,距離我們又近,但實際上卻很難看到。我們距離這個由發光氫氣組成的 星 雲前端大約450光年,距其後端則大約1500光年。在上圖這幅氫α波段拍攝的 41度視場的 影像中,昏暗的 輻射區域在銀河系 內恒星 組成的 背景下很容易被忽視。這個複雜的 星 雲被認為是已有100萬年以上歷史的 超新星 遺跡,它穿越了船帆座和船尾座的 南部。

說明: 在火星 和地球之間環繞太陽轉動的 433號小行星 又名愛神星 ,2000年2月被NEAR飛船所造訪。NEAR的 鐳射測距儀得到的 高解析度表面影像和測量資料已被用於一個三維數學模型,以完成對愛神星 表面的 重構。NEAR飛船使科學家發現愛神星 是一顆獨立的 固態天體,它的 成分近乎單一,形成於太陽系 歷史的 早期。然而迄今還存在一些未解之謎,例如為什麼一些表面的 岩石已被分解?2001年2月12日,NEAR飛船成功降落在愛神星 的 表面,傳回了表面土壤成分的 分析結果。2002年12月,NASA試圖和該飛船聯繫 ,但沒有成功。

說明: 這幅中紅外影像是在LCROSS(半人馬火箭)飛向月球的 最後時刻拍攝的 。在月球隕石坑坑壁的 黑暗陰影內的 小白點(在內插圖中被放大)是半人馬火箭的 碰撞產生的 最初閃光。半人馬火箭飛行速度每秒1.5英里,於昨天(2009年10月9日)4:31am UT撞擊月球表面,幾分鐘後LCROSS飛船又一次撞擊該地點。地基天文臺報告捕捉到兩次撞擊。但是,在撞擊到月球表面之前,LCROSS飛船的 設備成功地記錄到火箭撞擊的 特寫和細節,以及造成的 撞擊坑和塵埃雲。在未來的 幾周內,來自這個挑戰性的 行動的 資料將被用來在表面轟擊出來的 月球物質中,尋找水的 信號。

說明: 大部分旋渦星 系 ,包括我們的 銀河系 ,都有兩條或者更多旋臂,而NGC 4725星 系 似乎只有一條旋臂。在這幅清晰的 彩色影像中,一條等角螺線緊緊地捲曲著,藍色的 新生星 團勾畫出旋臂的 輪廓。這個奇特的 星 系 也有模糊的 塵埃帶、巨大的 環狀結構以及由年老恒星 群組成的 泛黃色的 中央棒狀結構。NGC 4725的 範圍超過10萬光年,距離我們約4100萬光年,位於南冕座。

說明: 甘姆星 雲是以澳大利亞天文學家Colin Stanley Gum(1924-1960)的 名字命名的 ,它是如此巨大,距離我們又近,但實際上卻很難看到。我們距離這個由發光氫氣組成的 星 雲前端大約450光年,距其後端則大約1500光年。在上圖這幅氫α波段拍攝的 41度視場的 影像中,昏暗的 輻射區域在銀河系 內恒星 組成的 背景下很容易被忽視。這個複雜的 星 雲被認為是已有100萬年以上歷史的 超新星 遺跡,它穿越了船帆座和船尾座的 南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