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宋大臣處處同皇帝作對 竟然還能升職?

北宋非常重視台諫制度(中央監察制度, 設禦史台和諫院), 尤其是宋仁宗一朝, 官員因讜言直聲而名震天下者不在少數, 像范仲淹、歐陽修、包拯等人, 最初都是成名于禦史、諫官任上。 當時, 還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諫官, 不但敢說, 而且敢做, 多次與皇帝叫板, 連宋仁宗都怕他三分。

網路配圖

同時, 他不僅在性格上耿直, 在事業上亦極其勤奮, 詩歌藝術聞名當時, 書法成就享譽古今, 有才情、有識見、有追求、有擔當。 尤其是在福州、泉州等多地主政期間, 他發展教育, 建設水利, 打擊豪強, 破除陋習, 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想一件, 幹一件, 幹一件, 成一件, 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好事。 他, 就是被老百姓讚頌為:“行人六月不知暑, 千古萬古長清風”的千古名臣蔡襄。

蔡襄, 字君謨, 興化仙遊人(今福建仙遊)。 十九歲即以開封府鄉試第一的突出表現考取進士, 名動京師。 進仕後, 他歷任西京留守推官、知諫院、知制誥、翰林學士、三司使、知福州、知泉州等職, 以正直端方、敢於言事的特點孑然獨立于士林, 不入時流。

1036年冬, 范仲淹因彈劾宰相呂夷簡獲罪, 落職饒州(今江西鄱陽), 歐陽修、余靖、尹洙上書抱不平, 結果也被貶出京城。 當時, 蔡襄還只是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 言微資淺的他, 公開站出來仗義執言, 作組詩《四賢一不肖》, 稱頌范、歐、余、尹為“四賢”, 臭駡在范仲淹貶官時推波助瀾的高若訥為“不肖”。

其中, 《右范希文》一詩曰:“中朝鶯鶴何儀儀, 慷慨大體能者誰。 之人起家用儒業, 馳聘古今無所遺。 當年得從諫官列, 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責甘如薺, 沃然華實相葳蕤……”蔡襄這一組詩洋洋千言, 氣勢磅礴, 士人爭相傳閱, 一時洛陽紙貴。 據說, 當時恰有契丹使者來宋, 他們購得此詩, 攜帶至遼國, 張貼於幽州館舍, 供人品鑒。

網路配圖

1043年, 蔡襄與歐陽修、余靖、王素等四人, 被宋仁宗任命為知諫院, 出任諫官。 這給了正直無私的蔡襄一個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平臺, 他更加執著於上書言事, 匡時濟世。 蔡襄生活的時代, 北宋王朝已經有了七八十年的發展, 朝廷承平日久, 許多舊的制度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

積弊叢生, 危機四伏。 當時, 災情頻發, 京東旱災, 江淮蝗災, 秦州地震,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憂心如焚的蔡襄向宋仁宗上《言災異》奏摺, 直言不諱地指出:“不顓聽斷, 不攬威權, 使號令不信于人, 恩澤不及於下, 此陛下之失也”, 認為災害連連, 是因循守舊、人事不修的結果, 他要求宋仁宗自我反省, 更加勤政務實, 樹立朝廷威信。 此奏一出, 聞者悚然, 把當時朝廷內外在大臣們嚇出一身冷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