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患了關節炎該如何運動?

中老年人普遍存在關節(特別是膝關節)的退變, 骨性關節炎患者較多, 對於這類人群是否應該經常參加運動鍛煉, 看法似乎存在著矛盾,

有人說不運動關節退變加快, 有人說運動可導致關節受傷害。 那麼如何應對才是正確的選擇呢?

能否運動?

運動醫學專家指出, 不管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 體育鍛煉對於增進健康、應對環境與身體的變化都非常有利, 而且適當的運動對於預防關節退變有積極作用。

對於骨性關節炎患者也是一樣, 但怎麼運動要先看關節, 看其結構如何, 有無損傷, 這是最基本的。 比如膝關節, 如果軟骨已經破裂還繼續進行激烈運動, 關節在負重情況下反復研磨, 會將軟骨和半月板磨裂從而加重病情;若檢查沒有發現關節軟骨病變, 只是軟組織問題, 就需要漸進性的運動鍛煉以促進軟組織功能恢復。 只要訓練得當, 非但不會加重軟組織的損傷或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

還會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預防關節軟骨損傷。

此外, 人體骨組織在代謝活動中, 嚴格遵循著一個被稱為“Wolf定律”的力學原理:骨組織的發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學強度來支撐。 也就是說當人體的運動量不夠時, 骨組織會自動降低骨量;廈之, 當人體每天保證足夠的運動量時, 骨骼就會變得堅固。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 骨骼和關節都需要壓力, 通過鍛煉骨骼會變得更強壯。 如果因為關節有軟骨退變停止運動, 反而會由於軟骨缺乏營養而加速軟骨退變。

如何運動?

既要積極運動強筋健骨, 又要避免運動過度傷筋動骨, 這個度不好把握, 因此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對於關節炎患者來說很重要。 要想關節不再進一步損傷, 關鍵在於要給關節“減負”, 即應該減少關節所受的應力負荷。

特別是我們的膝關節, 本身受體重負荷的影響就較大, 如果再進行跑、跳等超負荷運動, 就容易造成關節的進一步損傷。 專家指出, 軟骨受多少應力會發生不可逆損傷,

目前從醫學角度暫無答案, 但是一般情況下, 自己可以通過觀察運動後的反應去感知鍛煉是否得當。

哪些項目適合?

運動方式的選擇要因人而異, 一般以緩慢的中低強度運動為宜, 如散步、游泳、自行車以及輕鬆的舞蹈運動等。

1.游泳:游泳時身倦漂浮在水中,

關節不承受體重, 所受負荷最小, 而且游泳動作又能保證關節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 因此非常適合老年膝關節炎患者。 如果條件允許, 建議每週堅持遊2—3次, 每次不宜超過1小時, 中速即可。 如果患者的膝關節間隙不等寬, 即關節一邊有磨損一邊正常, 或兩邊磨損程度不同, 則有些游泳動作也不宜做, 如蛙泳時夾腿的動作會加重對關節的損害, 推薦自由泳, 因為雙腿是直線拍打的。

2.踩單車:踩單車能很好地鍛煉膝關節。 雙腿反復蹬直和彎曲能夠運動到膝關節所有肌肉群, 又能促進關節液的流動, 同時不用承擔體重負荷對關節的負面影響。 建議每週動1~2次, 每次30分鐘左右。

3.仰臥抬腿:減少了直立時體重對關節的不利影響, 可達到有效鍛煉關節及肌肉強度的目的。具體方法:仰臥位,伸直下肢並抬離床約30度,堅持1 0秒鐘後緩慢放下,休息片刻再重複訓練,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另外可在踝部綁縛適量的沙袋進行練習,並隨力量增強逐漸增加沙袋的重量。

可達到有效鍛煉關節及肌肉強度的目的。具體方法:仰臥位,伸直下肢並抬離床約30度,堅持1 0秒鐘後緩慢放下,休息片刻再重複訓練,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另外可在踝部綁縛適量的沙袋進行練習,並隨力量增強逐漸增加沙袋的重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