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很贊!《王者榮耀》只讓12歲以下玩家玩一小時,然而防沉迷只靠系統不夠

7月2日, 騰訊宣佈將針對《王者榮耀》推出“最嚴”防沉迷系統, 一共採取三大措施避免未成年人沉迷, 包括限制12歲以下玩家每天只能玩一小時, 成長守護平臺引入硬體綁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過多帳號登陸繞過限制, 還有就是強化實名認證體系確保對玩家身份的鑒別。

《王者榮耀》將推最嚴防沉迷措施:12歲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時

騰訊公告

今年春節過後不久, 騰訊就推出了“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臺”系列服務, 協助家長對未成年人子女的遊戲帳號進行健康行為的監護, 這是國內互聯網遊戲行業首個面向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系統解決方案。 不過, 這一系列服務並非單獨針對《王者榮耀》而推出, 而是面向騰訊旗下所有遊戲。 同時在措施上不夠嚴厲, 比如對未成年人的時長限制不止一個小時, 再比如可以通過多帳戶登錄破解。 因此, 這一系列服務必須同步升級才能有效管控未成年人沉迷遊戲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王者榮耀

不過, 未成年人沉迷手機問題還需要多管齊下才能解決。

未成年人沉迷是手機遊戲的行業問題

《王者榮耀》是最近一年最火爆的手機遊戲, 已擁有2億註冊用戶, 每日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

許多時候都能躍居綜合App排行榜之上。 不論是參加飯局, 還是排隊, 都能看到身邊的人拿著手機在玩《王者榮耀》。 如果單純評價遊戲本身來看, 它是極為成功的, 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陰陽師》、《夢幻西遊》等遊戲, 流行度不亞於去年現象級遊戲《Pokemon Go》, 但盈利能力卻更甚, 坊間傳言皮膚一天賣出一個億, 今年一季報為騰訊貢獻收入120億。

王者榮耀

正是因為好玩易玩, 《王者榮耀》成了部分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學生的娛樂方式之一, 有媒體春節期間報導, 有些小孩寧肯不要壓歲錢也要拿著手機玩遊戲——很可能是《王者榮耀》, 最近甚至還看到, 某醫院骨科兩位小朋友手斷了, 聯手玩王者榮耀。 控訴《王者榮耀》對未成年人“身心傷害”的案例還有很多, 情節類似,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大V們密集關注更是讓騰訊遭遇《王者榮耀》風波, 甚至還有人說騰訊開啟了《王者榮耀》這個潘朵拉魔盒。

骨科兩位小朋友手斷了, 聯手玩王者榮耀

然而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問題, 在PC時代就有人給遊戲給了個“電子海洛因”的稱號, 手機遊戲風靡之後, 孩子更容易接觸互聯網, 他們再也不用再翻院牆跑網吧了。 不過, 在《王者榮耀》出現之前, 就已有許多手游讓孩子們癡迷, 而一些孩子就算不玩遊戲也很愛玩手機, 比如看動畫、聽兒歌甚至聊天。因此儘管《王者榮耀》是最流行的手機遊戲,但孩子沉迷手機卻不是《王者榮耀》所導致的,將未成年人沉迷手機歸咎到一款遊戲或者說一家公司也不公平。

防範未成年人沉迷手機需要多管齊下

由於還處於心智成長階段,沉迷是缺乏自製力的孩子很容易遇到的問題。這種沉迷不是互聯網所帶來的,70、80後童年時代可能還只是沉迷於電視、動漫、小說,互聯網則讓孩子們有更多選擇,進而可以沉迷於遊戲等更多事物,過度沉迷到任何事情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什麼好事,智慧手機可以被裝進書包、帶入校園、放在寢室,就給孩子帶來了更大的沉迷風險。

因此,防範孩子沉迷于手機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且已經迫在眉睫——這不是《王者榮耀》一款遊戲的問題。如果關掉《王者榮耀》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更應該被系統看待。

第一、互聯網公司勇於承擔責任。

科技公司在防孩子沉迷中正在做得越來越多,既有技術手段也有管理手段。比如穀歌今年發佈了“Family Link”讓家長可以對孩子使用智慧手機、平板進行控制。作為中國遊戲大戶,騰訊也在積極作為,春節後推出“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臺”、日前又針對《王者榮耀》升級防沉迷系統,馬化騰在今年兩會上的提案之一是《關於加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建設的建議》,由此也能看到騰訊對於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關注。

第二、教育部門需要出臺規定。

未成年人的手機能不能帶到學校?能不能帶進教室?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些都是教育部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線上教育技術尤其是K12教育的發展,眼下手機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一些學校課後作業佈置、學校通知公告等等都是通過手機下發,小學生用百度查資料問問題也很普遍。因此也不能直接禁止,如何處理不同學校眼下還沒有統一做法,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出臺更加明確的規範。

第三,家長要積極科學管理孩子。

社會上一些家長帶孩子、哄孩子的方法已經變成“給TA一個手機或者平板”,一些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亦樂乎,對孩子卻很冷淡、缺乏溝通。還有家長將“允許你今天玩兒一個小時《王者榮耀》”當成一種獎勵,這些做法都值得商榷。是不是禁止孩子碰手機就對了?當然不是。如何科學地管理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是家長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面向孩子的科技產品不可或缺

手機以及手機遊戲跟所有科技產品一樣,本身是中立的,不能一棒子打死。80後小時候沒有智慧手機,但也有《俄羅斯方塊》這樣的遊戲,曾經也會讓孩子們沉迷。

手機以及手機遊戲不過是與時俱進的產物,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讓孩子適度接觸最新科技非常有必要。眾所周知,童年時代的點滴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很難說巴菲特11歲買入第一檔股票與其之後成為投資大亨沒有關係,約伯斯在12歲時第一次接觸電腦為他改變世界埋下了種子……相似的故事都表明,讓孩子接觸先進事物的重要性。

事實上,互聯網給孩子提供的科技產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面向孩子提供更適合他們身心成長的互聯網服務以及科技硬體產品,長期來看也很重要。如果有更多的視頻、動漫等內容服務,那麼孩子可能就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去玩遊戲。如果有針對孩子定制的智慧手機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手機遊戲是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有益於身心健康,它可以增加創造力、想像力,今天“電競”已成高校專業、遊戲是朝陽產業,既然足球可以從未成年人抓起,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接觸遊戲呢?正如馬化騰在兩會提案中所言:

“遊戲確實也有它的好處,但是不能過度、沉迷,時間要管理好。”

十年前部分家長對於互聯網很忌憚,甚至認為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進而禁止未成年人上網。然而現在我們會發現互聯網已經無處不在,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哪怕是孩子也要利用互聯網去獲取知識、資訊和教育服務。因此我們不能將孩子沉迷于遊戲這個問題歸結到遊戲本身,也不能通過簡單的禁止孩子接觸遊戲或者手機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應該理性看待,多管齊下來防治這個問題,給孩子更好的健康上網環境。

比如看動畫、聽兒歌甚至聊天。因此儘管《王者榮耀》是最流行的手機遊戲,但孩子沉迷手機卻不是《王者榮耀》所導致的,將未成年人沉迷手機歸咎到一款遊戲或者說一家公司也不公平。

防範未成年人沉迷手機需要多管齊下

由於還處於心智成長階段,沉迷是缺乏自製力的孩子很容易遇到的問題。這種沉迷不是互聯網所帶來的,70、80後童年時代可能還只是沉迷於電視、動漫、小說,互聯網則讓孩子們有更多選擇,進而可以沉迷於遊戲等更多事物,過度沉迷到任何事情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什麼好事,智慧手機可以被裝進書包、帶入校園、放在寢室,就給孩子帶來了更大的沉迷風險。

因此,防範孩子沉迷于手機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且已經迫在眉睫——這不是《王者榮耀》一款遊戲的問題。如果關掉《王者榮耀》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更應該被系統看待。

第一、互聯網公司勇於承擔責任。

科技公司在防孩子沉迷中正在做得越來越多,既有技術手段也有管理手段。比如穀歌今年發佈了“Family Link”讓家長可以對孩子使用智慧手機、平板進行控制。作為中國遊戲大戶,騰訊也在積極作為,春節後推出“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臺”、日前又針對《王者榮耀》升級防沉迷系統,馬化騰在今年兩會上的提案之一是《關於加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保護體系建設的建議》,由此也能看到騰訊對於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關注。

第二、教育部門需要出臺規定。

未成年人的手機能不能帶到學校?能不能帶進教室?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些都是教育部門要思考的問題。隨著線上教育技術尤其是K12教育的發展,眼下手機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一些學校課後作業佈置、學校通知公告等等都是通過手機下發,小學生用百度查資料問問題也很普遍。因此也不能直接禁止,如何處理不同學校眼下還沒有統一做法,需要教育管理部門出臺更加明確的規範。

第三,家長要積極科學管理孩子。

社會上一些家長帶孩子、哄孩子的方法已經變成“給TA一個手機或者平板”,一些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亦樂乎,對孩子卻很冷淡、缺乏溝通。還有家長將“允許你今天玩兒一個小時《王者榮耀》”當成一種獎勵,這些做法都值得商榷。是不是禁止孩子碰手機就對了?當然不是。如何科學地管理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是家長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面向孩子的科技產品不可或缺

手機以及手機遊戲跟所有科技產品一樣,本身是中立的,不能一棒子打死。80後小時候沒有智慧手機,但也有《俄羅斯方塊》這樣的遊戲,曾經也會讓孩子們沉迷。

手機以及手機遊戲不過是與時俱進的產物,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讓孩子適度接觸最新科技非常有必要。眾所周知,童年時代的點滴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很難說巴菲特11歲買入第一檔股票與其之後成為投資大亨沒有關係,約伯斯在12歲時第一次接觸電腦為他改變世界埋下了種子……相似的故事都表明,讓孩子接觸先進事物的重要性。

事實上,互聯網給孩子提供的科技產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面向孩子提供更適合他們身心成長的互聯網服務以及科技硬體產品,長期來看也很重要。如果有更多的視頻、動漫等內容服務,那麼孩子可能就不會花那麼多時間去玩遊戲。如果有針對孩子定制的智慧手機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手機遊戲是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有益於身心健康,它可以增加創造力、想像力,今天“電競”已成高校專業、遊戲是朝陽產業,既然足球可以從未成年人抓起,為什麼不能讓孩子接觸遊戲呢?正如馬化騰在兩會提案中所言:

“遊戲確實也有它的好處,但是不能過度、沉迷,時間要管理好。”

十年前部分家長對於互聯網很忌憚,甚至認為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進而禁止未成年人上網。然而現在我們會發現互聯網已經無處不在,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哪怕是孩子也要利用互聯網去獲取知識、資訊和教育服務。因此我們不能將孩子沉迷于遊戲這個問題歸結到遊戲本身,也不能通過簡單的禁止孩子接觸遊戲或者手機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應該理性看待,多管齊下來防治這個問題,給孩子更好的健康上網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