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095核潛艇裝高溫氣冷堆?那玩意裝印度潛艇上才對中國有利

圖:氣冷堆這種東西裝哪個國家核潛艇都好, 就是別往中國核潛艇上折騰。 美俄法英都不會上這種蠢當的, 印度或許還有點可能。

在國內軍壇裡, 有一些謠言是經久不息的——比如中國核潛艇搞彎道超車, 趕英超美, 採用高溫氣冷堆取代傳統的壓水堆, 實現動力和靜音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這裡姑且不論鼓吹彎道超車的人考不考得過駕照, 懂不懂基本的交通法規常識;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 核潛艇用不了氣冷堆, 用氣冷堆裝潛艇不是彎道超車, 而是跳崖超車。 因為從原理上, 氣冷堆的核心結構就和核潛艇本身的結構特徵要求, 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圖:典型的現代壓水堆原理, 液態金屬堆大體原理與此相同

目前有著足夠高效率為大型設備提供動力的核能利用方式, 都只能是利用核燃料裂變釋放出的熱能來轉變成機械能或者電能。 比如現在絕大多數的軍用核動力潛艇, 就是靠核燃料的熱能帶出來, 加溫出高溫高壓的蒸汽, 推動蒸汽輪機旋轉, 發電、推動螺旋槳或者噴水泵前進。

而對於動力系統安裝空間異常狹窄的艦船——特別是受到耐壓殼直徑限制的潛艇來說, 反應堆必須能在最小的體積和重量限制內,

提供足夠高的功率。 而要做到這一點, 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就在於工作介質本身攜帶熱量的能力;同樣一立方米體積的工作介質, 能從反應堆燃料帶走更多的熱量, 它就能把同樣體積的反應堆功率做的更高, 或者同樣功率下的反應堆體積做的更小。

圖:一種典型的氣冷堆結構原理

而氣冷堆是用氦氣作為工作介質的, 和現在主流潛艇使用的壓水堆相比, 不管怎麼提高氣體壓力, 同樣體積的氦氣攜帶熱量的能力, 都比水要差上幾百倍。 這一點是氣冷堆從原理上就決定了不可能應用於潛艇的關鍵, 不管怎麼去改進技術都沒有用。

比如清華大學的高溫氣冷堆, 其核心的壓力殼體直徑4.7米, 高度達到12.6米;已經大到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現有核潛艇的耐壓殼都裝不進去的地步, 然而最大功率僅有10MW。 而主流的核潛艇反應堆功率, 即使是法國的袖珍型小弱雞反應堆CAS48,也有48MW, 美俄現役潛艇的最大功率型號比如S6W等輕鬆達到250MW。

圖:氣冷堆的一切優勢, 都建立在陸地核電站的前提下, 脫離這個就是扯淡

事實上高溫氣冷堆就不是中國的發明, 英國在1960年就開始建造20MW功率的高溫氣冷堆“龍堆”, 1964年達到臨界, 1966年滿功率運行。 美國1967年建成運行40MW的桃花谷氣冷堆, 運行多年。 而中國現在的氣冷堆技術, 是繼承德國1967年的15MW球床氣冷堆路線——該堆安全的成功運行了21年。

西方在氣冷堆發展上的停滯,一方面是因為80年代以後全面爆發的環保和反核風潮,他們連很多已經建成的核電站都沒保住而只能提前關閉,根本沒有市場再提供給新堆型。另一方面,恰恰是因為這東西在潛艇、艦船上沒有任何卵用,在失去民用市場的同時,在軍用市場上毫無前景。

圖:美國SSN 575海狼號潛艇,搭載液態金屬冷卻堆,很快就退役了——金屬堆性能提升巨大,但是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太糟糕了

事實上,在不惜一切代價強化核潛艇動力的冷戰競賽中,真正對壓水堆形成過挑戰的;只是在壓水堆基礎上,用融化的液態金屬取代水的液態金屬反應堆。理由同樣是相同的體積下,液態金屬能攜帶的熱量遠高於水——但是由於這種堆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先後被美蘇所放棄。

過去、現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核潛艇的靠譜反應堆種類,有且、只有壓水堆。任何所謂氣冷堆等其它雜門堆型鼓吹上艦、上艇,都是胡扯淡的胡說八道。

西方在氣冷堆發展上的停滯,一方面是因為80年代以後全面爆發的環保和反核風潮,他們連很多已經建成的核電站都沒保住而只能提前關閉,根本沒有市場再提供給新堆型。另一方面,恰恰是因為這東西在潛艇、艦船上沒有任何卵用,在失去民用市場的同時,在軍用市場上毫無前景。

圖:美國SSN 575海狼號潛艇,搭載液態金屬冷卻堆,很快就退役了——金屬堆性能提升巨大,但是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太糟糕了

事實上,在不惜一切代價強化核潛艇動力的冷戰競賽中,真正對壓水堆形成過挑戰的;只是在壓水堆基礎上,用融化的液態金屬取代水的液態金屬反應堆。理由同樣是相同的體積下,液態金屬能攜帶的熱量遠高於水——但是由於這種堆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先後被美蘇所放棄。

過去、現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核潛艇的靠譜反應堆種類,有且、只有壓水堆。任何所謂氣冷堆等其它雜門堆型鼓吹上艦、上艇,都是胡扯淡的胡說八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