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打造皖江生態樣板

3月21日, 是世界森林日。 早春三月, 草長鶯飛, 植樹正當其時。 我市各級各單位深入組織開展全民參與的義務植樹活動, 為江城大地增添一抹新綠。

對蕪湖市民而言, 這樣一種愛綠護綠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早在2012年, 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決策部署, 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持續發力。 回顧過去5年的林業工作, 創新不斷, 亮點頻出, 碩果滿枝。 展望全面拉開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幕, 目標明確, 路徑清晰, 行動有序。

森林增長工程碩果滿枝

我們看到, 在森林增長工程的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 造林空間日益趨緊, 目標任務相應調減。 然而, 我市咬定目標不放鬆, 堅持任務不減、目標不變, 決心不減、力度不降, 在全省率先出臺《森林長廊綠化規劃》、《全市域綠化空間控制規劃》, 確立“四大佈局”、“三項創建”、“三線三邊”綠化提升、“五大類八項工程”和“六個結合、九大空間”等一系列“拼圖方案”和“施工清單”,

積極探索和加大對收儲土地的宏觀調控, 引導和盤活已收儲未利用地的機動用途, 規劃建設城鄉組團隔離森林帶(片)和大型生態綠地, 確保森林增長工程高標準推進。

為縱深推進森林增長工程, 我市從2014年起推進城鄉綠化轉型升級, 著力“將森林引向城市、引向城鎮”, 創新性提出並組織開展“城市生態綠地”和“森林長廊示範段品質提升”兩大工程, 發揮森林增長工程的“溢出效應”。 我們看到, 一方面在城市規劃區範圍內, 我市規劃建設有縱深感、以森林為主體的城市生態綠地, 著力打造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大綠量、大色塊高品質城市生態園。 2年來, 我市共完成城市生態綠地5000餘畝,

打造了鳩江區長江大橋北岸兩側地塊、弋江區三環路與利民東路西南側地塊、鏡湖區蕪申運河荊西段大環境綠化等生態綠地, 實現森林進城入區, 為城市鑲嵌一顆顆奪目的“綠色翡翠”。

另一方面, 我市積極編織城鄉綠網, 力爭實現“讓通道成林、讓景觀成廊”。 目前, 全市共完成森林長廊示範段品質提升工程2萬畝, 高標準建成了京福高鐵無為縣段、省道無六路兩側各100米寬的森林長廊, 蕪宣高速、蕪雁高速、合巢蕪高速和蕪馬高速蕪湖段兩側各50米寬的森林長廊示範段, 打造了一條條貫通城鄉, 展示美麗蕪湖新形象的“綠飄帶”。

實施“三線三邊”綠化提升行動, 既是推進城鄉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務,

也是創建“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活動的延伸和拓展, 更是城鄉環境治理的著墨所在, 對於提升蕪湖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市堅持將“三線三邊”綠化提升行動作為森林增長工程的重中之重, 不斷推進“三線”補綠擴帶、不斷促進“三邊”增量提質, 努力打造精品綠化提升風景線、生態文明景觀帶, 全力助推生態蕪湖建設發展。 據瞭解, 全市計畫建設林帶面積20315畝, 補植18.01萬株, 實際建設林帶面積30694.5畝, 目標完成率151.1%。 補植株數27.71萬株, 目標完成率153.9%。 全市鐵路、公路、河渠綠化率分別達到95%、95%、90%以上。

林業經濟對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我市產業發展、區域地位、森林資源的特點, 我市發展林業產業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基地建設為基礎、精深加工為帶動、多元化共同發展的理念。

全市的苗木花卉產業大縣——蕪湖縣被列入全國22個花木主產區之一, 興建了蕪湖花木大市場, 重啟蕪湖苗木交易大會, 重振花木雄風。 全市苗木花卉基地面積已達18萬畝, 擁有65家三級以上資質的園林綠化企業;森林旅遊納入全市旅遊發展規劃, 森林生態旅遊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為25%;順應經濟發展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要求, 我市建成了以宏春木業、正剛包裝為代表的木器包裝加工產業群, 創建了全國首個省級出口木質包裝安全示範區;2016年全市林業產業總產值達65億元, 真正實現了政府得生態, 林農得實惠。

森林火災是森林資源安全的最大威脅, 也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扎實推進森林防火,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了行政領導負責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我市投入600余萬元,擬搭建全市森林防火資訊化指揮平臺,為預測預警、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2014年以來,我市在重點林區、市域交界、縣域交界處新建307公里集生物防火林帶、防火通道、森林防火消防水池為一體的綜合防火體系,新建定點焚燒池290個,更新、儲備、配發森林防火物資達500余萬元,組建9支“市縣共建”專業隊伍,定期開展森林火災處置應急演練。一系列舉措推動森林火災次數、火災損失大幅度下降,確保森林安全,綠色常青。

令人欣喜的是,5年努力,換來了收穫滿滿,據統計,5年來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79932畝,占省政府下達目標任務630753畝的107.8%,繁昌縣、南陵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此外,全市還創建省級森林城鎮31個、森林村莊265個,建成森林長廊示範段455公里。森林覆蓋率由14.8%提高到24.4%,全面超額完成了森林增長工程的各項目標任務。市林業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森林增長工程是蕪湖林業發展史上人工造林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不僅有效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綠化品質得到整體提升,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生態畫卷,而且有力促進了林業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興林富民、綠色惠民的創新路子。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時不我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把綠色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確定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國家把建設森林城市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國家新型城鎮化綱要、國家中長期改革實施規劃,標誌著森林城市建設已進入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創新型生態強省的戰略部署,提出扎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對我市來說,貫徹黨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樹立新發展理念,必須要堅持生態立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落實到林業工作上,為了回應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出於長遠發展的考量,我市於2016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旨在以“創森”工作為抓手,持續深入開展“森林增長工程”和“城鄉大綠化”建設,進一步全面提升城鄉綠化水準,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品質,打造城市升級版。

“創森”要跨過一道道關卡,有多達40項評價指標要求。其中有3個是硬杠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區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平方米以上。我市“創森”預計規劃建設期限為2016年—2025年,分近期、中期、遠期,其中:近期為2016年-2018年,中期為2019年-2022年,遠期為2023年-2025年。計畫到規劃期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人均公園綠地穩定維持在16平方米,此外,還劃定三條生態紅線:林地保有量不低於14.4萬公頃,森林保有量不低於20萬公頃,濕地保有量不低於8.8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不低於6萬公頃。

目標已定,必須抓緊行動。《蕪湖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拉開了創建工作序曲。好消息是,《總規》編制工作進展順利,於2016年底完成並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和創建批復。2017年是我市全面推進實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落實省委、省政府“雙增”行動的開局之年,市綠化委、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下達《2017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營造林任務和省級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示範路段任務計畫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山、水、田、路、城、村、遊、四旁”統一規劃,“點、線、網、面”相結合,充分挖掘造林綠化空間,確保把可用於造林綠化的空間摸清、摸實,逐一落實造林地塊。切實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將提高森林品質擺上重要日程,加快疏林地、無立木林地、非經濟林灌木林地和其他低產低效林的更新改造步伐,著眼于林業發展的長遠需求,將新造林與加強森林經營、提升森林品質有機結合,將實施重點工程造林與森林撫育有機結合,提高林地產出率,提升森林品質。

入春以來,在市黨政軍領導義務植樹的帶領下,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到“創森”各項工作,一批立足于增加全市森林資源總量的重點工程全面鋪開。2017年,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造林任務15.1萬畝,計畫創建森林長廊示範段166公里,1個省級森林城市、13個森林城鎮、201個森林村莊,完成封山育林3萬畝,退化防護林修復9000畝,森林撫育23.2萬畝。據統計,截至本月上旬,已完成整地造林面積117389畝,占計畫任務的77.34%,完成封山育林18500畝,占計畫任務61.67%,退化防護林修復5921畝,占計畫任務的65.77%。同時還在全國地級市首開“互聯網+義務植樹”活動,規劃啟動建設78.1公里蕪湖市週邊高速沿線(蕪合、蕪宣、沿江高速城區段)綠化品質提升工程。

圖為我市各級各單位深入組織開展全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為江城大地增添一抹新綠。

記者 王洋 文 楊大偉 攝

也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扎實推進森林防火,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了行政領導負責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我市投入600余萬元,擬搭建全市森林防火資訊化指揮平臺,為預測預警、科學決策、快速反應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

2014年以來,我市在重點林區、市域交界、縣域交界處新建307公里集生物防火林帶、防火通道、森林防火消防水池為一體的綜合防火體系,新建定點焚燒池290個,更新、儲備、配發森林防火物資達500余萬元,組建9支“市縣共建”專業隊伍,定期開展森林火災處置應急演練。一系列舉措推動森林火災次數、火災損失大幅度下降,確保森林安全,綠色常青。

令人欣喜的是,5年努力,換來了收穫滿滿,據統計,5年來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79932畝,占省政府下達目標任務630753畝的107.8%,繁昌縣、南陵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此外,全市還創建省級森林城鎮31個、森林村莊265個,建成森林長廊示範段455公里。森林覆蓋率由14.8%提高到24.4%,全面超額完成了森林增長工程的各項目標任務。市林業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森林增長工程是蕪湖林業發展史上人工造林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不僅有效改善了城鄉人居環境,綠化品質得到整體提升,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生態畫卷,而且有力促進了林業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興林富民、綠色惠民的創新路子。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時不我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把綠色發展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確定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國家把建設森林城市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國家新型城鎮化綱要、國家中長期改革實施規劃,標誌著森林城市建設已進入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創新型生態強省的戰略部署,提出扎實推進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對我市來說,貫徹黨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樹立新發展理念,必須要堅持生態立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落實到林業工作上,為了回應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出於長遠發展的考量,我市於2016年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旨在以“創森”工作為抓手,持續深入開展“森林增長工程”和“城鄉大綠化”建設,進一步全面提升城鄉綠化水準,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品質,打造城市升級版。

“創森”要跨過一道道關卡,有多達40項評價指標要求。其中有3個是硬杠杠: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縣區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平方米以上。我市“創森”預計規劃建設期限為2016年—2025年,分近期、中期、遠期,其中:近期為2016年-2018年,中期為2019年-2022年,遠期為2023年-2025年。計畫到規劃期末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9%,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人均公園綠地穩定維持在16平方米,此外,還劃定三條生態紅線:林地保有量不低於14.4萬公頃,森林保有量不低於20萬公頃,濕地保有量不低於8.8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不低於6萬公頃。

目標已定,必須抓緊行動。《蕪湖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拉開了創建工作序曲。好消息是,《總規》編制工作進展順利,於2016年底完成並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和創建批復。2017年是我市全面推進實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落實省委、省政府“雙增”行動的開局之年,市綠化委、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下達《2017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營造林任務和省級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示範路段任務計畫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山、水、田、路、城、村、遊、四旁”統一規劃,“點、線、網、面”相結合,充分挖掘造林綠化空間,確保把可用於造林綠化的空間摸清、摸實,逐一落實造林地塊。切實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將提高森林品質擺上重要日程,加快疏林地、無立木林地、非經濟林灌木林地和其他低產低效林的更新改造步伐,著眼于林業發展的長遠需求,將新造林與加強森林經營、提升森林品質有機結合,將實施重點工程造林與森林撫育有機結合,提高林地產出率,提升森林品質。

入春以來,在市黨政軍領導義務植樹的帶領下,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到“創森”各項工作,一批立足于增加全市森林資源總量的重點工程全面鋪開。2017年,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造林任務15.1萬畝,計畫創建森林長廊示範段166公里,1個省級森林城市、13個森林城鎮、201個森林村莊,完成封山育林3萬畝,退化防護林修復9000畝,森林撫育23.2萬畝。據統計,截至本月上旬,已完成整地造林面積117389畝,占計畫任務的77.34%,完成封山育林18500畝,占計畫任務61.67%,退化防護林修復5921畝,占計畫任務的65.77%。同時還在全國地級市首開“互聯網+義務植樹”活動,規劃啟動建設78.1公里蕪湖市週邊高速沿線(蕪合、蕪宣、沿江高速城區段)綠化品質提升工程。

圖為我市各級各單位深入組織開展全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為江城大地增添一抹新綠。

記者 王洋 文 楊大偉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