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首次,科學家目擊綠頭鴨捕食其他鳥類!世界要瘋

這件事有點驚悚了, 科學家們在歷史上首次發現野生綠頭鴨捕殺並食用其他小型鳥類。

我們都知道, 野鴨一般會吃魚類、蛙類,

甚至人類扔的麵包屑。 但是這次發現尚屬首次, 這令人們感到困惑, 甚至有點可怕。 如果你住在池塘附近, 或者是個喜歡戴著鴨絨帽的獵人, 要留神了。

為什麼這些綠頭鴨會變成了嗜血的兇手?難道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導致野鴨也會來殺害鳥類, 成為肉食動物?

劍橋大學動物學系博士斯爾夫表示:

“野鴨這一奇特的新行為表明了這種十分常見的野鴨物種的食物源擴展。 ”

這個對鳥類來說有些可怕的發現目前已發表在動物學期刊《Waterbirds》上。 研究人員在羅馬尼亞西南部的國家公園中見證了一隻成年雌性綠頭鴨和十隻年輕的小鴨捕殺另外兩種鳥類的幼鳥。 這包括灰鶺鴒和赭紅尾鴝。 據斯爾夫博士介紹, 這一場面並不令人舒服。

“那可憐的小鳥落在水面上, 試圖逃脫險境。 然而就在同時, 它就被綠頭鴨攻擊了。 綠頭鴨瘋狂地努力吃掉灰鶺鴒, 但是它並不能真正把獵物撕成碎片, 因為它的喙是平的。 這種天生的構造並不是用來撕咬獵物的。 ”

對動物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

鴨子的喙可用來捕捉或食用蝸牛、昆蟲、螃蟹、植物以及麵包屑等等。 根據以往記錄, 人們從未發現過野鴨會以其他鳥類為食物。 這不僅不適合他們的嘴, 也不適合它們的胃。

“綠頭鴨並沒有進化出適合的器官, 以消化骨骼和羽毛。 ”

究竟是什麼引起了綠頭鴨這一奇怪的新行為?斯爾夫博士認為,

由於觀察到的是年輕野鴨進行的捕殺行為, 這很可能源於它們對食物的爭奪。 該地區水域中有很多較大的魚類, 所以蜻蜓和昆蟲這些食物有著更多的競爭對手。 在繁殖季節到來時, 尤其對這些年輕的野鴨來說, 攝入蛋白質的需求非常之大。

通過進一步調查後, 斯爾夫博士發現此前在紐西蘭也有過兩例報告, 顯示綠頭鴨能夠捕捉鳥類, 並能夠將這種技能傳授給其他同伴。 其他的幼鳥作為一種不錯的蛋白質食物來源, 顯然引起了綠頭鴨的注意。 然而, 究竟多經過多長時間, 綠頭鴨才能進化出適合攻擊並食用其他小型鳥類的“工具”呢, 沒有人知道。 而更大型的鳥類是否也會產生這種行為?也轉向更大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呢?想一想還是有點可怕。

研究人員表示, 這種行為會影響到我們。 當然不是說它們會捕殺人類, 而是野鴨會因此攝入來自其他動物體內的沙門菌和寄生蟲。 如果人類碰巧狩獵了這些傢伙並以此為食物, 這些疾病將傳遞給人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