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雄安新區:九成建築都將採用“裝配式”建造

裝配式建築將促成建築業五大變革:從手工到機械, 從工地到工廠, 從施工到總裝, 農民工到產業工人, 技術工人到操作工人。

6月16日, 中國建築設計院裝配式建築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守峰在一個訪談節目中透露:未來, 雄安新區80%--90%都將是裝配式建築。

裝配式建築發展現狀

儘管專家對於裝配式前景看好, 但中國裝配式建築依然存在難以繞開的障礙, 整體水準大幅落後於德國、日本等國家。 專家指出, 目前中國的短板包括整個技術體系的成型, 配套的部品企業的研發完善以及現場裝配人才的齊備等, 在完成這方面的建設, 中國裝配式建築是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

2017年5月6日, 鄭州經開區濱河國際新城“裝配式建築”工地, 施工人員正在20層高樓上吊裝“預製夾心

中國裝配式建築發展中的阻礙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十多層的高層建築只需要像搭積木一樣就可以把房子拼裝起來。

“這種說法比較形象, 但是不夠準確”。 張守峰說, 裝配式建築中的預製部品部件是用先進的生產方式來加工的, 精度特別高, 現場裝配可以提高工程品質和效率。

在發達國家裝配式建築也是主流。 中國起步較晚,

正在大力追趕建築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張守峰介紹, 在整個建築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阻礙。

第一個是技術體系還不夠完善, 中國目前還都是企業自己做研發, 斷斷續續的, 沒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

第二個是配套的部品企業研發不夠, 尤其是掛板企業、保溫一體化企業等, 跟建築整個介面還都不是特別完善, 這需要繼續加強研發、加強資訊化。

第三個是人才隊伍極其缺乏, 原來粗放式發展, 好多都是扔下鋤頭來做的農民工, 現在現場需要的工人雖然數量少了, 但也很難招, 同時又確實需要技術工人, 從設計、施工、生產、加工、製造都要健全。

推廣“裝配式”的難點

從事建築工業化體系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唐芬, 指出了裝配式建築在產業中具體的難點。 她說, 難的往往不是局部哪個點的技術以及產品, 需要突破的更多是把傳統的建築產業的模式中分散、脫離的各個環節銜接成有機關聯的一個整體, 各個環節要通過資訊化、資料化來進行自動地流程的來管控和交互。

目前, 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在中國的應用還非常淺, 遠大住工和歐特克公司的合作, 就是希望能夠充分挖掘和利用BIM模型中的資料, 傳遞到後續實現的環節, 計畫、生產、物流、現場施工等等。

如何保證裝配式建築的安全性?

經濟效益再好,裝配式建築的安全性始終是最受關注的,其中連接部位可靠與否至關重要。

唐芬指出,裝配式建築在設計之初就要達到設計的要求和標準,結構安全是人們最為關注的一點。“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都是按照當地的節能保溫的要求、抗震設防的要求來做的。比如,長沙的抗震設防等級是6度,北京是8度,新疆更高有9度。”

業內專家說,日本裝配式建築主要採用裝配整體式剪力牆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在抗震措施方面,日本對關鍵的框架樑柱節點及樓板疊合層均採用現澆處理,既增加了結構的整體性,達到了與現澆“同等型”。隔震、減震消能裝置比較廣泛地應用於包括預製裝配框架結構在內的民用建築中。

事實上,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借鑒的是前蘇聯的經驗發展裝配式建築,主要的建築體系有裝配式單層工業廠房建築體系、裝配式多層框架建築體系、裝配式大板住宅建築體系以及採用空心樓板的砌體建築等。

經過多年的實踐,上述裝配式建築的功能和物理性能等逐漸顯露出許多缺點和不足。就建築體系本身而言主要存在一下問題:

1、受設計概念的限制,結構體系追求全預製,儘量減少現場的濕作業,造成在建築高度、建築形式、建築功能等方面有較大局限。

2、受材料和技術水準的限制,預製構件接縫和節點處理不當,引發滲、漏、裂、冷等建築物理問題,影響建築正常使用。

3、施工監管不嚴,品質下降,造成節點構造處理不當,致使結構在地震中產生較多的破壞,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時,大量磚混結構遭到破壞使人們對預製樓板的使用缺乏信心。

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促成裝配式專案落地

據瞭解,瀋陽、合肥、江蘇的一些大型混凝土預製件(PC)構件廠,投資幾億元建起的PC生產線,在一段時期內處於停產狀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項目,裝配式建築難以推動。”

歐陽仲賢說,除了頂層設計、政府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落實專案,“湖南省政府要求將裝配式建築納入到各市州人民政府的績效考核中去,這樣力度就大了,可以有效促成項目落地。”

此外,中國正處於高速城市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築建設,但是環境資源和條件已經不允許繼續粗放式的建設過程。唐芬指出,裝配式建築將促成建築業五大變革,“從手工到機械,從工地到工廠,從施工到總裝,農民工到產業工人,技術工人到操作工人。”

如何保證裝配式建築的安全性?

經濟效益再好,裝配式建築的安全性始終是最受關注的,其中連接部位可靠與否至關重要。

唐芬指出,裝配式建築在設計之初就要達到設計的要求和標準,結構安全是人們最為關注的一點。“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都是按照當地的節能保溫的要求、抗震設防的要求來做的。比如,長沙的抗震設防等級是6度,北京是8度,新疆更高有9度。”

業內專家說,日本裝配式建築主要採用裝配整體式剪力牆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在抗震措施方面,日本對關鍵的框架樑柱節點及樓板疊合層均採用現澆處理,既增加了結構的整體性,達到了與現澆“同等型”。隔震、減震消能裝置比較廣泛地應用於包括預製裝配框架結構在內的民用建築中。

事實上,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借鑒的是前蘇聯的經驗發展裝配式建築,主要的建築體系有裝配式單層工業廠房建築體系、裝配式多層框架建築體系、裝配式大板住宅建築體系以及採用空心樓板的砌體建築等。

經過多年的實踐,上述裝配式建築的功能和物理性能等逐漸顯露出許多缺點和不足。就建築體系本身而言主要存在一下問題:

1、受設計概念的限制,結構體系追求全預製,儘量減少現場的濕作業,造成在建築高度、建築形式、建築功能等方面有較大局限。

2、受材料和技術水準的限制,預製構件接縫和節點處理不當,引發滲、漏、裂、冷等建築物理問題,影響建築正常使用。

3、施工監管不嚴,品質下降,造成節點構造處理不當,致使結構在地震中產生較多的破壞,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時,大量磚混結構遭到破壞使人們對預製樓板的使用缺乏信心。

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促成裝配式專案落地

據瞭解,瀋陽、合肥、江蘇的一些大型混凝土預製件(PC)構件廠,投資幾億元建起的PC生產線,在一段時期內處於停產狀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項目,裝配式建築難以推動。”

歐陽仲賢說,除了頂層設計、政府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落實專案,“湖南省政府要求將裝配式建築納入到各市州人民政府的績效考核中去,這樣力度就大了,可以有效促成項目落地。”

此外,中國正處於高速城市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築建設,但是環境資源和條件已經不允許繼續粗放式的建設過程。唐芬指出,裝配式建築將促成建築業五大變革,“從手工到機械,從工地到工廠,從施工到總裝,農民工到產業工人,技術工人到操作工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