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外界對內容付費的質疑 羅振宇一條條給駁了回去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陳芳

內容付費究竟有多火看看入局的大佬有多少就知道了。 如同任何一個新生事物在被人們看好的同時, 質疑聲也會滿天飛一樣, 而最開始嘗試內容付費的羅輯思維旗下得到則成為了外界質疑的對象。 近日, 羅輯思維創始人兼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就對外界的質疑聲一一進行了駁回。

在呈上羅振宇的駁回回答之前, 先給大家看一份得到的運營資料。 截止3月5日, 得到總用戶558.48萬, 日均活躍用戶45.45萬, 專欄累計銷售144萬份, 專欄周打開率63.1%, 專欄日打開率29.3%。 這組資料是靚麗還是一般還是較差,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判斷。

不過為了顯示對付費內容, 對得到的看好。 羅振宇當天宣佈對2012年開播的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進行改版, 改版的核心是, 退出優酷、喜馬拉雅等其它音視頻平臺, 只在得到上獨家更新。

放棄令人豔羨的流量管道, 羅振宇有著自己的打算, 而這和他想要用心做內容付費生意不無關係。 因此, 外界的質疑聲在他看來, 似乎都不是事。

關於內容付費不可持續的質疑, 羅振宇的觀點是, 這是一個可持續的生意。 關鍵是換個角度理解, 從媒體角度理解內容付費, 會有個從免費到付費的轉折。 但是從出版、教育行業來理解, 就不存在這個轉折, 知識從來都是付費的。 而內容付費有點像健身房, 辦健身卡的人很多, 但辦了卡不來也很正常, 這並不意味著這個產業不成立。 因此, 對於內容付費要正本清源的看問題, 人為什麼要付費?在物質匱乏時代, 人都是為了滿足放縱自己欲望的需求付費, 例如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 但在消費升級時代,

人不是為了滿足放縱自己的欲望付費, 而是掉頭向了相反的方向, 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因此要逆著人性走, 進行自我塑造, 所以健身卡、健身房、馬拉松漸漸流行了起來。

“讓自己變得更好是一件逆人性的事, 很多人買是為了滿足內心的焦慮, 讓自己變得更好。 我們原來賣書的時候就有這樣的體會, 我在後臺發現一個訂單是貴州省某民族自治縣某鎮修車鋪旁的老王家, 買了本《經濟學通識》。 他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把這個書看完, 但這重要嗎?四十幾塊錢, 一個人用這種方式, 照耀了自己的人生。 整個這個鎮子上, 可能只有他家有這麼一本書, 他摸索著這本書的封皮做一些感慨, 對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期許, 這40多塊錢多值。

”羅振宇如是說。

關於碎片化閱讀的質疑, 羅振宇認為, 用戶的時間日趨碎片化, 這是事實, 碎片化的時間不用於碎片化學習, 難道打遊戲才是正當的?事實上, 人的知識的產生就是碎片化的, 每個人得到的新知, 都是一點點學習來的。 另外從用戶的角度看, 很多人讀完一本書後, 留下的只是幾個片段, 幾個結論。 所以, 知識是不是碎片不重要, 重要的是每個人是在自己的人生當中, 是在自己要生活、要生存的目的當中去整合知識。 碎片化知識、碎片化學習有用沒用?對那些毫無目標感的人就沒用。 對於有自己目標感的人, 當然就有用。 而幹內容付費這行不是賣知識, 賣的是工具, 為用戶提供了碎片化的學習方法, 這是一個產業級的機會。

關於競爭激烈對得到的影響, 在羅振宇看來, 得到最大的不同是, 不是平臺, 只做優質產品, 與每個內容生產者協作, 精心打磨每一個產品。 例如推出《老浦識字》之前他和老浦就折磨了7個月。 這麼做的原因是, 得到的閉環不在銷售, 而是一年服務期滿了後, 不能讓得到用戶不滿。 而平臺化運作的問題是, 流量可能不值錢, 或者說原來的流量會不值錢, 因為大家沒有為內容付費的願望和習慣。 所以教育一個用戶是非常困難的事, 如果平臺自視有流量就能夠做這個生意, 要打一個問號。

關於內容付費是不是一個風口, 羅振宇的判斷是, 行業頭部企業的全部營收相當於七八個一天營業額4萬元的水果攤, 所以到目前為止, 還不算是一個風口。但是能夠看到一些風口的潛質。因為線上付費越來越便捷,中國人的消費在升級,大家越來越願意為內容付費,中國的版權環境也在好轉。他在過去的運營過程中發現,一旦大平臺上出現盜版後,基本上投訴後一個小時內就能解決。

還不算是一個風口。但是能夠看到一些風口的潛質。因為線上付費越來越便捷,中國人的消費在升級,大家越來越願意為內容付費,中國的版權環境也在好轉。他在過去的運營過程中發現,一旦大平臺上出現盜版後,基本上投訴後一個小時內就能解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