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慈善本自願 跪求不可取

@108度公益基金會

關注我們, 點亮智慧人生!

一場“行為藝術”, 讓慈善再一次與道德相遇。 日前, 罹患白血病的成都大學生莫向松, 與14名同學來到新希望大廈外舉牌下跪, 上書“借我一百萬, 我打工還你一輩子”, 欲向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暢借款百萬元治病。

企業老總未曾現身, 這位大學生卻賺足了眼球。 此事經由網路發酵, 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 “下跪借錢”儼然成了一次弱者求生的“武器”。 但社會並沒有買帳, 甚至很多人認為此舉是“道德綁架”。 幾天來, 莫向松得到的社會捐款僅萬餘元。

這一事件衍生了兩個方向的爭論:一是罔顧事件本身的資訊, 如莫向松在下跪前並未主動去申請官方救助管道, 輿論便聲討當前的大病醫療救助體系;二是社會基於對一個年輕生命的同情, 以“這是求生本能”的理由予以諒解, 甚至有人責問企業為何不能伸出慈善之手?

“我就是想活下去”, 這一點點卑微的要求, 的確令人心酸, 讓人心痛。 然而同情歸同情, 莫向松的難題, 不應留給富人。 尤其是下跪借錢此事所涉及的慈善行為, 其對錯是非顯然非簡單的同情就能界定的。

儘管這位大學生不斷向外界解釋自己並非道德綁架, 但找富豪下跪借錢的行為, 隱晦地將社會輿論納入了“強者不捐是為不仁”的討論範疇裡, 如此多少讓慈善背負上了道德的枷鎖。 正如《人民日報》在關於此事的評論中所稱的, 捐吧, 以後有困難的都照方抓藥, 怎麼辦?這不是企業的義務;不捐吧, 人家都得絕症了, 都給你跪下了, 輿論壓力、道德壓力全部襲來。

事實上, 從慈善的本質來看, 根植于道德的慈善, 便如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那般,

一個基本的原則便是自願原則。 自願的一個側面, 便是隱匿性質, 一個人是否想救助他者, 或者想以怎樣的方式去救助, 這一切都是行善者的自主選擇。 那種將行善者放置在輿論廣泛關注之中的行為, 跟那種在大庭廣眾之下炫耀的善行一樣, 很容易讓慈善發生變質。

這似乎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 過去我們那麼討厭強捐逼捐的事情, 如今同情與悲憫卻模糊了人們客觀理性的視線。 這背後所呈現的現實, 是我們這個社會依舊以道德正確的標準, 來定義跨入現代性的慈善。 如此的話, 慈善所涵括的自由、平等、開放、包容等屬性, 就很容易被丟棄在一旁。

108度公益基金會編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