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席評論丨傅成玉:國企改革的“中西結合”之道

本期看點:

國企改革步入深化之年;改革進程中遇到哪些新問題;國企改革的關鍵點在哪;能源結構與環境問題如何?

首席評論兩會特別節目, 精彩對話全國政協委員、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

嘉賓介紹:

傅成玉,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 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 兼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原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高級經濟師。 畢業于中國東北石油學院(現東北石油大學)地質學系, 後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石油工程碩士學位, 在中國石油行業擁有逾30年的經驗。

文字實錄:

積極應對國企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

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 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被再次提及。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國企改革勾勒出改革路線圖以來, 在取得顯著成果的同時, 國企改革要達到“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的目標,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厘清和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 在本次全國政協大會發言時就指出, 要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劃分國企改革主體, 落實改革責任;創造激勵改革、保護擔當的大環境;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重點突破。

國企改革要分清短期問題和長遠目標

主持人:我們看到近期公佈的這個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也是由降轉升。

所以說從整個的去產能、調結構這樣來講的話, 您認為下一步推進的改革的方向應該在哪裡?

傅成玉:因為國企改革是一個大題目, 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到現在四年了, 社會上感覺好像動作不大。 這個反應了, 就是說國企改革畢竟是到了深水區, 有很多東西要進行統籌規劃, 需要時間。 但是我們感覺這個國企改革, 不能就改革談改革, 如果你就是說我們改革, 那可能只是解決眼前問題, 我們國企改革最重要的是把長遠目標定在那兒, 我們為什麼要國企, 國企以後要實現什麼這個目標。

第二個就是我們眼前的, 眼前的就是我們很多國有資產正在變壞。 也就是說國有資產流失,

不是僅僅我們說改革過程中, 可能你是沒有按規範操作怕流失,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國有資產正在流失, 我們怎麼樣採取措施, 通過改革, 體制機制改革讓它止住, 不要把好資產變壞了再去解決。 那也就是說現在的僵屍企業沒解決完, 我們還會造就新的僵屍企業。 現在的產能過剩沒解決, 過兩年又出新的產能過剩, 這都跟國企改革有關。

那麼我感覺到國企改革最重要的要釋放國企的生產了。 那麼釋放生產力, 實際上有兩個方面很重要, 一個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這一套體制機制, 我們國家選擇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個特色社會道路裡規定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這意思就是個混合。

那麼這所有的混合也好, 國企內部的改革的活力也好, 都需要市場化, 需要市場化的機制。 這個機制不建立, 你建什麼樣的管理體系, 什麼樣的架構, 你沒這個機制, 這個都發揮不了作用。

這個應該說有些領域還得要探索。 那麼探索形象比喻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那麼這個過河總結完了, 比如說好的東西就是提高了管理水準, 它不是說要叫改革, 就不完全是提高管理水準的問題, 一定是要一些體制機制不適應。 實際我們最大的潛力紅利釋放是在體制機制上, 這個中央早就認識到, 中央早就提出來, 是我們中層下層怎麼把它落地, 我們不能說讓中央來告訴我每件事怎麼辦, 每一項改革怎麼辦。

主持人:但這恰好就是難點, 您要考慮以人為本, 你要考慮藝術, 但這個過程當中你必須要斷手斷腳的時候, 特別涉及到國企, 特別是涉及到人員安置的時候, 您怎麼辦?

傅成玉:我們思維比較簡單, 我們在大學的教育, 所有東西, 學經濟學的, 甚至其他領域學的東西, 全是西方的, 都是現代資本主義的東西。 我們學了不少, 我們懂了很多, 現在最缺的是懂自己, 懂中國國情。 我們不能拿著西方, 學完了東西當尺子來量咱們自己, 更不能完全用他的方法, 它的理念很好, 我們把它理念拿過來結合中國國情, 走我們自己的路, 這就是創新了。 那什麼意思呢?實際上你說這一改革就是人嗎?

主持人:動了人了, 動了利益了

傅成玉:動了人了, 動了利益了,以人為中心,一定要在人的身上的保障上要下工夫。就是人,是活,是最活的生產力,最靈活的,他不是物,人肯定能創造價值。他缺的是啥?給他一個創造價值的平臺,創造價值的機會。你要說我人多也好,我這改革也好,你一當包袱,我們永遠走不下去,所以你要想到這個的時候,給人的設計,我把機構縮減了,我讓你能創造新的價值,別在這兒了。

那我們2011年做這個改革了,那個時候是啥呢?國家還沒有提國企要深化改革,我們2011年開始搞改革的時候,我們有40萬人沒上市。就是主業上市了,留下了40萬叫存續企業,十多年,就靠吃這個企業,吃上市公司,你把好資產拿走了,你要讓我活吧。但是這個思路,大思路,你說老百姓沒道理?有道理。可是我們不能按照原來那種養人的辦法,我們養人是去創造價值,不是讓他在那兒一呆,他躺在你身上。

那麼我們後來就這40萬人,說我們要把他再重組。那一說重組,中國一說重組就學西方的,重組就裁人嘛。為什麼要重組?是因為我有一塊資產沒有了,變成無效了。資產一無效了,和它連在一起的人就沒出路了,那你要讓我企業發展好,我要輕裝上陣,我資產要優良,我人力要少,那我就裁人。那這個思路,這是西方思路。那我們把西方的理念,是啥?企業要有競爭力,效率要高。

主持人:那你如何變廢為寶?

傅成玉:這就是我們要有中國的辦法,說資產變壞了,所以跟它連在一起的人沒出路了。那我問這資產誰決定投資的?是工人嗎?是老百姓嗎?一定是領導嗎?你決定投了這個資產,投完之後誰管理的,是不是領導?那領導,你決策投資的,然後你管理你沒管好,資產變壞了,可是一下刀的時候切的是我們老百姓,當官兒的下崗了?這個理念完全錯了,這根我們黨的核心理念走反了。國有資產沒有壞資產,只有沒用好的資產,誰沒用好?領導沒用好,是你的責任。所以那我現在。

主持人:是因為領導沒用好,還是因為這樣的機制使得領導的才能無法施展沒用好?

傅成玉:同樣的機制下,我們為什麼可以搞得好。機制是一個最長遠發生更大的事,就某一個局部來說,更多的是人。就是說你能不能把這個資產搞活,你不能搞活,那我讓別人來搞,你有意見嗎?對吧,我認為這個資產可以活,在你這個固定環境下活不了,我跟你嫁接一下,我在集團裡頭跟你統籌考慮一下,你可能這個資產就可以搞活。

所以你把這兩個立足了,立足全部資產搞活了,立足全體員工共同發展了,這個前邊是基礎。那麼我們在集團的時候,立足於集團價值最大化,就是你下邊別搞小本位主義,我把它的資產都能一下給啟動。

主持人:那麼提到說整個國企的從人事任命,股權分紅,激勵機制,這些的改革。

傅成玉:這些東西改革,將來我們要看當前這個階段,歷史發展是有階段的,這個階段是必然。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堅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邊這句話很繞,只要我們選擇了這條路,這個東西都會變,往哪兒變?市場化。今天這個階段,我覺得央企領導,央企職工也好,要適應這個階段,這個階段過去我們一定是往前走的,形勢比人強。

只要堅持這個方嚮往前走,我們的競爭力一定會提高,因為我們在這個,我們競爭體制,我們的制度優勢是西方的沒有的,他們的什麼呢?他們的這個企業的機制裡就是靈活性,內生動力強,內生動力強這是他們比我們強的。但是我們有個體系化的東西比他強,還有我們的工人幹部對國家、對民族的這種感情,講犧牲、講奉獻,這是沒得說。

咱們是什麼呢?我現在待遇差一點兒,我委屈一點兒,但是對國家有好處,對民族有好處,我們一定做。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不理解,包括西方不理解,說加強党的建設,這企業怎麼搞。其實我們歷來都是這樣,不是新提的,這不是新提的,過去就這樣。那我們為什麼過去能搞好,現在不能搞得更好呢?只不過是什麼呢,你要把它跟市場結合好。這就是中國國情,不是西方那套東西,沒有的東西,我們就要結合把它創新。包括我們企業制度,我把西方企業制度搬來了,完全按那個搞,我們搞不下去的。因為我們這個國有企業是跟我們共產黨是同生共存的,我們的企業一建立就有黨組織,各種組織,就跟你生產組織運營是結合在一起的,你想猜都猜不出來,我那車間主任就是黨支部書記。它已經成了一套新體系了,你把它怎麼發揮好,然後我們負面的東西怎麼限制它,發揮最小,不讓它擴張,這是我們要研究的。

但是我們不能說西方沒有黨組織,我們就不這個去掉,你要去掉了,你既變不成西方企業,你更變不成中國特色的企業。

主持人:我們看到,比如說以中石化為例,它從2014年開始搞混合所有制,是央企當中比較早開始來釋放這一塊的。那如何看待把民營的機制,民營的股權納入進來?

傅成玉:我覺得不是民營機制,市場機制。市場機制和我們內部的目標,和我們黨的目標,和國家戰略的目標怎麼融合。

傅成玉:這是那什麼,這是做國有企業,在中國的國有企業要求的對領導人的特殊,我們的素質,如果我只懂一方面,我在西方,比如說我去管個企業,我會管得很好,我到這兒管不好。因為我不懂我們國家的黨的這一塊體系內的這個東西,我們的責任是把兩個結合。中央是要求我們把這個結合的,但是中央沒人告訴你去怎麼融合,這是我們的責任。

所以在這一塊裡頭,培養國有企業的領導者,他的素質要高於市場化前提下的這個企業家,高在哪兒?就是說在市場這一塊,你應該是一致的。非市場這一塊,你要知道國家利益在那兒,人民群眾利益在那兒,然後你除了承擔經濟責任以外,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你怎麼去承擔,這是一個。

再一個我們是老國企,它有一個轉變的過程,這幾十年,你不能夠簡單的裁,兩千人,我們那公司上百萬人。上百萬人,人家那才十萬人,就我這個規模的公司,那我裁90萬。可是我沒有裁,大家老說這個國企效率低。如果我們把社會負擔去掉,即使人多也效率不低。

那麼因為你社會負擔,就是政府這一塊,過去沒改到位的,你得擔著。我至少有二百萬人的生活區,多少個礦區是我們自己管?供水、供電、供熱、供暖、綠化、城市道路,那是你企業在管。但是你不能因為有了這個你企業就沒有競爭力。

主持人:那還有大量的地方國企。那如何看待整個國企改革當中,對於一些地方國企,一些落後產能。

傅成玉:你相信任何一個省,它的地方國企,如果把它資源統一來看的話,他們的資源,如果做好嫁接,都是好資源。現在我們從國家角度應該考慮,國企、央企不要再分了,幹嘛呢?資源能整合的,不要管地方的和中央的,發揮資源潛力。

我們企業的資源那麼豐富,橫向是完全都可以嫁接的,都可以變成好的東西。我到公司來的時候,我過去在中海油小公司,他們說這兒困難那兒困難。我說你們這兒遍地是黃金,我到那兒去,我說這遍地是黃金。為啥呢?你單看它,它真是不好辦,如果你把別的東西跟它看起來,這一嫁接就是好東西。為什麼說搞三年上市就能上市,就是啥呢?你知道這個東西通過市場手段能把它搞活。

近幾年部分城市時不時出現的霧霾天,讓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它的產生與我國能源結構和能源使用效率較低密切相關。我國的能源產業中存在哪些什麼問題?解決能源問題的最緊要工作是什麼?作為中石化曾經的掌門人,能源與環境自然也是傅成玉委員本次政協提案重點聚焦的領域。

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提高能效

傅成玉:咱們國家的這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和我們的能源結構不合理比較匹配。所以這個能源結構不合理,在短期內也很難完全打破,就是跟咱們資源稟賦有關。比如說咱們煤,一次性能源主要以煤為主,到現在我們降下來可能也就到62%。但是我們這些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這個在增量部分會發揮作用。我們要考慮和氣候變化,要和環境保護把它一致起來,那這裡頭就跟能源有關,能源我們現在考慮,不管怎麼調結構,短期內很難解決大問題,我們最能解決問題的,立即就能見效的就是節能,這是我們最大的資源,那就是提高能效,我們現在的能效太低,我們的這個GDP,單位GDP的產量,能耗還在世界這個平均水準的1.7倍左右。我們要跟歐洲比,跟美國比,這都說兩三倍,我們沒有理由這麼搞。說明啥?我們的行業技術標準,品質標準都非常低。如果我們把這一塊做上去,我們的品質,我們的行業技術標準,有些像我們這個老行業都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有部委的時候,現在沒部委也沒人管技術問題,沒品質標準也不提了。所以我用的設備符合它的標準就可以用,這樣導致了能耗高,能效低,然後污染重。

你不增加能源消耗就是減少排放,我們的環境問題,比你那個其他方面採取很多措施都來得快。這就叫源頭治理,要把精力放到這兒。

第二個中國要花大力氣把傳統能源清潔化。我覺得真要成為國家戰略,一個是什麼呢?一個是節能,就是提高能效。一個是我們傳統能源的清潔化,要當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裡的大戰略,要戰略就得要有具體的執行計畫,具體的政策。推動三五年中國會大變樣。

主持人:所以我們現在發力點應該是提升傳統能源的效率?

傅成玉:效率。

主持人:還是說更大投入來發展新能源?

傅成玉:這個新能源,你不讓它投入,它也會投入。但是新能源在增量裡頭能發揮一定作用,但是替代不了存量,或者是不能很大存量。新能源還有一個問題,咱們國家一說發展就過剩,為什麼現在搞棄光棄電,花了那麼多錢,把那資產都放在那兒了。我就說這決策,你看看你決策了,把什麼東西上完了,這不就巨大浪費嗎?那我如果要把它提高能效清潔化,這個永遠不會停,它不會至於說我上完了不能用了,它只會提高效率。

動了利益了,以人為中心,一定要在人的身上的保障上要下工夫。就是人,是活,是最活的生產力,最靈活的,他不是物,人肯定能創造價值。他缺的是啥?給他一個創造價值的平臺,創造價值的機會。你要說我人多也好,我這改革也好,你一當包袱,我們永遠走不下去,所以你要想到這個的時候,給人的設計,我把機構縮減了,我讓你能創造新的價值,別在這兒了。

那我們2011年做這個改革了,那個時候是啥呢?國家還沒有提國企要深化改革,我們2011年開始搞改革的時候,我們有40萬人沒上市。就是主業上市了,留下了40萬叫存續企業,十多年,就靠吃這個企業,吃上市公司,你把好資產拿走了,你要讓我活吧。但是這個思路,大思路,你說老百姓沒道理?有道理。可是我們不能按照原來那種養人的辦法,我們養人是去創造價值,不是讓他在那兒一呆,他躺在你身上。

那麼我們後來就這40萬人,說我們要把他再重組。那一說重組,中國一說重組就學西方的,重組就裁人嘛。為什麼要重組?是因為我有一塊資產沒有了,變成無效了。資產一無效了,和它連在一起的人就沒出路了,那你要讓我企業發展好,我要輕裝上陣,我資產要優良,我人力要少,那我就裁人。那這個思路,這是西方思路。那我們把西方的理念,是啥?企業要有競爭力,效率要高。

主持人:那你如何變廢為寶?

傅成玉:這就是我們要有中國的辦法,說資產變壞了,所以跟它連在一起的人沒出路了。那我問這資產誰決定投資的?是工人嗎?是老百姓嗎?一定是領導嗎?你決定投了這個資產,投完之後誰管理的,是不是領導?那領導,你決策投資的,然後你管理你沒管好,資產變壞了,可是一下刀的時候切的是我們老百姓,當官兒的下崗了?這個理念完全錯了,這根我們黨的核心理念走反了。國有資產沒有壞資產,只有沒用好的資產,誰沒用好?領導沒用好,是你的責任。所以那我現在。

主持人:是因為領導沒用好,還是因為這樣的機制使得領導的才能無法施展沒用好?

傅成玉:同樣的機制下,我們為什麼可以搞得好。機制是一個最長遠發生更大的事,就某一個局部來說,更多的是人。就是說你能不能把這個資產搞活,你不能搞活,那我讓別人來搞,你有意見嗎?對吧,我認為這個資產可以活,在你這個固定環境下活不了,我跟你嫁接一下,我在集團裡頭跟你統籌考慮一下,你可能這個資產就可以搞活。

所以你把這兩個立足了,立足全部資產搞活了,立足全體員工共同發展了,這個前邊是基礎。那麼我們在集團的時候,立足於集團價值最大化,就是你下邊別搞小本位主義,我把它的資產都能一下給啟動。

主持人:那麼提到說整個國企的從人事任命,股權分紅,激勵機制,這些的改革。

傅成玉:這些東西改革,將來我們要看當前這個階段,歷史發展是有階段的,這個階段是必然。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堅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邊這句話很繞,只要我們選擇了這條路,這個東西都會變,往哪兒變?市場化。今天這個階段,我覺得央企領導,央企職工也好,要適應這個階段,這個階段過去我們一定是往前走的,形勢比人強。

只要堅持這個方嚮往前走,我們的競爭力一定會提高,因為我們在這個,我們競爭體制,我們的制度優勢是西方的沒有的,他們的什麼呢?他們的這個企業的機制裡就是靈活性,內生動力強,內生動力強這是他們比我們強的。但是我們有個體系化的東西比他強,還有我們的工人幹部對國家、對民族的這種感情,講犧牲、講奉獻,這是沒得說。

咱們是什麼呢?我現在待遇差一點兒,我委屈一點兒,但是對國家有好處,對民族有好處,我們一定做。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不理解,包括西方不理解,說加強党的建設,這企業怎麼搞。其實我們歷來都是這樣,不是新提的,這不是新提的,過去就這樣。那我們為什麼過去能搞好,現在不能搞得更好呢?只不過是什麼呢,你要把它跟市場結合好。這就是中國國情,不是西方那套東西,沒有的東西,我們就要結合把它創新。包括我們企業制度,我把西方企業制度搬來了,完全按那個搞,我們搞不下去的。因為我們這個國有企業是跟我們共產黨是同生共存的,我們的企業一建立就有黨組織,各種組織,就跟你生產組織運營是結合在一起的,你想猜都猜不出來,我那車間主任就是黨支部書記。它已經成了一套新體系了,你把它怎麼發揮好,然後我們負面的東西怎麼限制它,發揮最小,不讓它擴張,這是我們要研究的。

但是我們不能說西方沒有黨組織,我們就不這個去掉,你要去掉了,你既變不成西方企業,你更變不成中國特色的企業。

主持人:我們看到,比如說以中石化為例,它從2014年開始搞混合所有制,是央企當中比較早開始來釋放這一塊的。那如何看待把民營的機制,民營的股權納入進來?

傅成玉:我覺得不是民營機制,市場機制。市場機制和我們內部的目標,和我們黨的目標,和國家戰略的目標怎麼融合。

傅成玉:這是那什麼,這是做國有企業,在中國的國有企業要求的對領導人的特殊,我們的素質,如果我只懂一方面,我在西方,比如說我去管個企業,我會管得很好,我到這兒管不好。因為我不懂我們國家的黨的這一塊體系內的這個東西,我們的責任是把兩個結合。中央是要求我們把這個結合的,但是中央沒人告訴你去怎麼融合,這是我們的責任。

所以在這一塊裡頭,培養國有企業的領導者,他的素質要高於市場化前提下的這個企業家,高在哪兒?就是說在市場這一塊,你應該是一致的。非市場這一塊,你要知道國家利益在那兒,人民群眾利益在那兒,然後你除了承擔經濟責任以外,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你怎麼去承擔,這是一個。

再一個我們是老國企,它有一個轉變的過程,這幾十年,你不能夠簡單的裁,兩千人,我們那公司上百萬人。上百萬人,人家那才十萬人,就我這個規模的公司,那我裁90萬。可是我沒有裁,大家老說這個國企效率低。如果我們把社會負擔去掉,即使人多也效率不低。

那麼因為你社會負擔,就是政府這一塊,過去沒改到位的,你得擔著。我至少有二百萬人的生活區,多少個礦區是我們自己管?供水、供電、供熱、供暖、綠化、城市道路,那是你企業在管。但是你不能因為有了這個你企業就沒有競爭力。

主持人:那還有大量的地方國企。那如何看待整個國企改革當中,對於一些地方國企,一些落後產能。

傅成玉:你相信任何一個省,它的地方國企,如果把它資源統一來看的話,他們的資源,如果做好嫁接,都是好資源。現在我們從國家角度應該考慮,國企、央企不要再分了,幹嘛呢?資源能整合的,不要管地方的和中央的,發揮資源潛力。

我們企業的資源那麼豐富,橫向是完全都可以嫁接的,都可以變成好的東西。我到公司來的時候,我過去在中海油小公司,他們說這兒困難那兒困難。我說你們這兒遍地是黃金,我到那兒去,我說這遍地是黃金。為啥呢?你單看它,它真是不好辦,如果你把別的東西跟它看起來,這一嫁接就是好東西。為什麼說搞三年上市就能上市,就是啥呢?你知道這個東西通過市場手段能把它搞活。

近幾年部分城市時不時出現的霧霾天,讓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它的產生與我國能源結構和能源使用效率較低密切相關。我國的能源產業中存在哪些什麼問題?解決能源問題的最緊要工作是什麼?作為中石化曾經的掌門人,能源與環境自然也是傅成玉委員本次政協提案重點聚焦的領域。

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提高能效

傅成玉:咱們國家的這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和我們的能源結構不合理比較匹配。所以這個能源結構不合理,在短期內也很難完全打破,就是跟咱們資源稟賦有關。比如說咱們煤,一次性能源主要以煤為主,到現在我們降下來可能也就到62%。但是我們這些年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這個在增量部分會發揮作用。我們要考慮和氣候變化,要和環境保護把它一致起來,那這裡頭就跟能源有關,能源我們現在考慮,不管怎麼調結構,短期內很難解決大問題,我們最能解決問題的,立即就能見效的就是節能,這是我們最大的資源,那就是提高能效,我們現在的能效太低,我們的這個GDP,單位GDP的產量,能耗還在世界這個平均水準的1.7倍左右。我們要跟歐洲比,跟美國比,這都說兩三倍,我們沒有理由這麼搞。說明啥?我們的行業技術標準,品質標準都非常低。如果我們把這一塊做上去,我們的品質,我們的行業技術標準,有些像我們這個老行業都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有部委的時候,現在沒部委也沒人管技術問題,沒品質標準也不提了。所以我用的設備符合它的標準就可以用,這樣導致了能耗高,能效低,然後污染重。

你不增加能源消耗就是減少排放,我們的環境問題,比你那個其他方面採取很多措施都來得快。這就叫源頭治理,要把精力放到這兒。

第二個中國要花大力氣把傳統能源清潔化。我覺得真要成為國家戰略,一個是什麼呢?一個是節能,就是提高能效。一個是我們傳統能源的清潔化,要當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裡的大戰略,要戰略就得要有具體的執行計畫,具體的政策。推動三五年中國會大變樣。

主持人:所以我們現在發力點應該是提升傳統能源的效率?

傅成玉:效率。

主持人:還是說更大投入來發展新能源?

傅成玉:這個新能源,你不讓它投入,它也會投入。但是新能源在增量裡頭能發揮一定作用,但是替代不了存量,或者是不能很大存量。新能源還有一個問題,咱們國家一說發展就過剩,為什麼現在搞棄光棄電,花了那麼多錢,把那資產都放在那兒了。我就說這決策,你看看你決策了,把什麼東西上完了,這不就巨大浪費嗎?那我如果要把它提高能效清潔化,這個永遠不會停,它不會至於說我上完了不能用了,它只會提高效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