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江蘇七旬老人靠“說唱”普法,堅持30年無怨言

走大街串小巷, 陣陣鑼音奏說法治故事;進田間入地頭, 聲聲鼓樂唱響法律歌謠。 張福昌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義務普法, 一堅持就是30年。

《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張曉娜 報導 通訊員 王海梅

在江蘇省灌雲縣法治宣傳戰線上, 年逾七旬的農民藝人張福昌的知名度很高。 這個一直活躍在基層,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宣傳法律知識的老人, 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法治宣傳戰線上的“輕騎兵”。

自“一五”普法開始, 張福昌憑著一鑼一鼓, 邊走邊唱。 他走過“一五”到“二五”, 送走“六五”迎“七五”, 法治宣傳戰線輾轉三十載。 雖只有簡易的行頭, 卻絲毫未能阻擋他宣講法律的堅定腳步。 每每談及他的普法說唱生涯, 張福昌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重大案件普法忙

在當地有影響的大案宣傳中, 總是能看到張福昌的身影。

2007年, 河北金庫大盜任曉峰在連雲港落網。 針對這起影響重大的驚天盜竊案,

張福昌精心組織劇本唱詞, 用淺顯易懂的家鄉話, 配上契合情節的面部表情, 鑼音鼓韻, 將鄉親們帶入故事情節, 又將港城民警的神武形象帶進人們心中。

只見張福昌時而表情嚴肅地唱:“公安部下發通緝令, 捉拿那馬向景跟任曉峰。 他二人河北邯鄲看金庫, 利用職務之便盜現金。 ”時而緊張急促地唱:“馬向景北京被抓捕, 任曉峰流竄逃跑到港城。 連雲港市委領導很重視, 發動全市人民一條心。 確定疑犯他在海連路, 派來刑警隊長他姓孫。 ”

最後他欣慰自豪地唱:“孫隊長火眼金睛認得准, 把罪犯手銬腳鐐緊吞吞。 表現出我市公安十分勇, 辦案沒用兩分鐘。 ”一段唱畢, 大家緊繃的心終於松了下來, 周圍聚攏的群眾人頭攢動,

掌聲四起。

重點工程急普法

一次, 當地東王集鄉鹽東村因鹽河擴寬工程, 急需徵用部分土地, 拆遷部分民居。 由於村民的不理解, 使工程進展緩慢, 一度陷入僵局。

在縣司法局組織下, 張福昌及時編排了關於拆遷安置政策的唱詞, 並結合個案, 寓理於情、寓教於樂。 在多方努力下, 拆遷征地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保證了江蘇省重點工程按期開展。 事後, 鹽東村兩委專程到縣司法局送來錦旗, 同時對張福昌表達謝意。

除了緊扣時事, 將一些群眾關心的問題編入唱詞外, 張福昌還是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 他將對家鄉的摯愛、對和諧社會的美好憧憬唱遍鄉間地頭。 一首《發展灌雲》譜寫出濃濃的鄉土之情;一篇《酒後駕車危險多》表現出對交通安全的警示之情;一詞《孝敬父母》體現出尊老愛老的感恩之情;一句《請到灌雲來》抒發出蘇北人民的豪邁與好客之情。

義務普法三十載

在灌雲縣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 提及張福昌, 說到這位普法“輕騎兵”, 鄉親鄰里都讚不絕口。

每年當地司法系統組織的“三下鄉”、“民主法治示範村”建設、“法律六進”“法治文藝村居行”等活動, 張福昌都盡自己所能, 積極參與其中。

算起來, 每年有大大小小200餘場的說唱表演, 這幾乎占去了張福昌全部的時間。 沒有頭銜、沒有名利、沒有工資, 甚至連起碼的補貼都沒有, 張福昌從來沒有怨言, 他已風雨奔波30年。

在義務普法路上, 張福昌有辛酸, 有歡笑, 有耕耘, 有收穫。 現在,

張福昌收到的感謝信已有千余封, 封封都凝聚著鄉親們對他無私奉獻的感激之情。

張福昌的義務普法行為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認可。 多年來, 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給予的“普法先進個人”“普法宣傳先鋒”“模範先進個人”等榮譽都是對他的肯定和褒獎。 早在1986年, 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就這樣報導:“民間藝人張福昌串鄉說唱, 群眾坐得住聽得進, 灌雲縣25萬農民受到法制教育。 ”2014年, 他還被評為全市“十大普法達人”。

工鼓鑼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張福昌作為灌雲縣工鼓鑼傳承人, 他表示將傾其畢生精力投身鄉間巷口, 傳承和發揚工鼓鑼這門民間說唱藝術, 同時在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文化的道路上, 一直辛勤耕耘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