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龍鳳濕地:大慶東門第一景

龍鳳濕地。 孫娜/攝

東北網7月4日訊 當汽車行駛在龍鳳濕地跨線橋上, 迎著蝶舞之門, 清波蕩漾的濕地美景映入眼簾。 在不遠處,

一列高鐵呼嘯而過, 車上的乘客在分秒間, 對葦塘蔥綠的濕地風光驚鴻一瞥。 兩座跨線橋, 足以看出這座城市對濕地保護做出的努力。

龍鳳濕地自然之中透著嬌媚, 豪放之中又不失婉約, 被冠以大慶的“城市之腎”美稱。 可是1997年之前, 這樣葦塘蔥綠的自然保護區曾是一個工業廢水泡, 經過20年堅持不懈的治理, 取締漁場、拆除養殖場……如今, 這個我國最大的城中濕地荷花怒放、飛鳥翩翩, 2003年被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並在日前榮膺2017年度“黑龍江省十大最具人氣濕地”稱號, 在距繁華市中心8公里的城區之中, 對調節區域氣候、減洪防澇、調節雨水徑流、降解污染物、美化城區環境, 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龍鳳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

龍鳳濕地是典型的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 也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濕地, 面積5050公頃, 是由嫩江、烏裕爾河和雙陽河衝擊形成的平原地形, 是建國以來松嫩平原經過長期開發後, 目前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蘆葦沼澤地之一, 是其毗鄰的紮龍國家自然保護區聯合體和大慶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鳳濕地地勢低窪平坦, 泡澤相間, 是未被破壞的、完整的、獨特的原始濕地生態系統。 為方便遊客觀光, 保護區內設置了瞭望塔、觀景亭、長廊等設施, 可將濕地風光一覽無餘。 每年春秋兩季都有丹頂鶴、白鶴、白枕鶴、小天鵝、灰鶴、青頭潛鴨、紅嘴鷗等多種珍稀瀕危鳥類在這裡歇腳戲耍,

其中, 被列為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 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9種。 歡快的水鳥在空中翻飛鳴叫, 上下交相輝映, 濕地被點綴得立體而靈動。

“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境常常成為濕地上空精彩的畫面。 魚兒靈巧自如地在水中追逐嬉戲, 時而安適平和, 時而歡快地躍出水面。 所有生靈在這獨一無二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家園裡, 盡顯生命的美麗。 記者走近龍鳳濕地, 看豐美的植被厚重的簇擁著, 這是洋溢著盎然生機的一片純淨的綠洲、一片廣袤的灘塗、一片神奇的濕地。 跨線橋下的荷花經過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的養植、看護, 如今已“接天蓮葉無窮碧”。

作為大慶東門第一景的龍鳳濕地地處東北亞鳥類重要遷徙通道, 每年7月底開始到11月初,

有上百萬隻鳥類從大慶上空飛向南方, 其中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一類保護鳥類。 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道, 這些鳥大部分是候鳥, 每年冬去春來。 夏季這些鳥在龍鳳濕地繁育後代, 雛鳥長大, 等到冬天到來之前, 它們會跟隨父母飛往南方。 每年候鳥遷徙歸來, 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在觀測點觀測候鳥的變化, 加強對候鳥的保護。

據瞭解, 龍鳳濕地已是中央電視臺各個頻道上的“常客”, 以其獨特的濕地風光聞名全國。 1997年之前, 這裡只是一個蓄水泡, 很多廠區的工業廢水都流向這裡。 經過20年的環境治理, 才有了如今的草長鶯飛。 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執法隊員一直倒班定時巡護, 在冬季封凍期,

重點看護冰面, 防止偷捕及濕地周邊防火安全;在3月中旬, 鳥類集中的遷徙期, 為了保證濕地保護區內的資源環境不受破壞, 工作人員實施鳥類保護全天候巡查。 近期, 省濕地管理中心投資200萬元建設的智慧監控系統一期工程也開始試運行, 即時觀測植物生長狀態、鳥類生存情況、水質環境污染狀況。 今年上半年, 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每天出動作業車輛4台, 浮體8個, 船隻4艘, 共清理浮萍、水藻、垃圾200餘噸, 救助鳥類50餘隻, 保障濕地周邊景觀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