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本該花在職工身上的錢“睡起了大覺”,誰來監管?

2014年, 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 提出, 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 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 從業人員技能要求高、實訓耗材多、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 其中用於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於60%。

這是記者搜索到的國務院關於企業教育培訓經費的最新規定。

事實上, 自2002年國務院首次發文明確“企業應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提取教育培訓經費”以來, 該規定不斷在各部委大大小小的檔中出現。

可見, 職工教育經費是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用於職工教育事業的一項費用。 單位職工不但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還有接受崗位培訓、後續教育的權利。 那麼, 現實中這筆錢到沒到位, 怎麼花的, 有沒有花在職工身上?帶著這些問題, 記者連日來調查了部分企業、職工及瞭解此事的工會工作人員,

發現這筆本該用於職工的錢對許多職工來說卻像一個“美麗的傳說”, 可望而不可及。 在一些企業, 這筆錢成了一筆糊塗賬, 誰來管, 怎麼花, 職工表示“看不懂”。

相當部分企業未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不清楚。 ”“沒聽說過。 ”“不太瞭解。 ”……

與記者的隨機調查情況類似, 相關調查顯示, 相當部分的企業存在未提取或未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情況。

北京市總工會經濟技術和勞動保護部2016年隨機對18家企業的調查情況顯示, 按規定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的企業僅為11家, 占比61.1%, 其中按照1.5%額度提取的有7家, 按照2.5%額度提取的有4家。

調查還顯示, 有的企業工資總額已上漲過多, 基數已增大, 因此未按足額提取。 部分集團公司的員工培訓採用實報實銷的方式, 沒有按照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支出列支。

記者瞭解到, 這樣的情況在全國範圍內不同程度地存在。 山東省國防機械電子工會在對裝備製造業一線職工技能素質狀況進行調研時發現,

被調查的50多家企業中, 約一半企業未提取或未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 有20多家企業從2012年至2014年, 職工教育經費總額逐年下降。

調查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 一是有些企業特別是新辦企業和民營企業不瞭解職工教育經費政策及提取使用的管道。 二是有些困難企業, 沒有能力提取職工教育經費。 三是隨著勞動力的市場化, 少數企業認為需要的技術及人才可以直接到市場上“購買”, 而花錢培訓職工不划算。

從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中看到,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未足額提取凸顯了企業培養人才主體責任的缺失, 需要進一步強化。 正如2016年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發佈《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出的,

當前, 企業在製造業人才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參與人才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職工培訓缺少統籌規劃, 培訓參與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本該花在職工身上的錢“睡起了大覺”

“企業提取的教育培訓經費到底花在哪裡了?”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許振超納悶的是, 有的企業帳面上顯示按比例提取了教育培訓經費,但在與一線職工交流時,很多一線職工說不清楚參加了什麼培訓,有人質疑這筆錢並沒有花在職工身上。

為何一些職工對教育培訓經費的“獲得感”偏低?可能由於不少企業未將教育培訓經費大頭用於一線職工。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60%以上應用于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這是2006年,財政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共同制定的《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規定的。但相關調查顯示,這一規定並未得到很好的落實。

山東省國防機械電子工會的調研顯示,用於一線職工的培訓經費只占職工教育經費總額的30%左右。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調研顯示,有的企業以工作任務緊張、員工長期出差為由沒有保證一線職工教育培訓數額比例。

相關調研還顯示,一些企業違規使用這項費用。比如老的國企過去有一些與教育相關的福利性支出,如職工子女學費、老年大學費用等,還有組織部分職工開展學歷繼續教育活動,特別是學費較高的MBA教育等。這些本不該由教育培訓經費埋單的費用卻屢屢出現在帳目上。

有的企業疏于職工教育培訓,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後,今年用不完明年接著用,年年有結餘,導致這筆錢常年在帳目上睡大覺。此外,還存在使用專案單一、年底突擊培訓花錢等現象。

“一邊是企業在教育培訓經費使用方面漫不經心缺乏規劃,一邊卻是廣大職工對培訓的渴求。”許振超說,調研中基層員工紛紛表達了渴望擴大知識面、增強新本領、掌握新技能的強烈願望。為此他呼籲,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應足額提取用到職工身上

誰來看好這筆錢?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存在諸多問題,誰來監管?

根據《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擔負監督企業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職責的有企業工會、職代會、企業審計,各級勞動保障、審計部門等。

該《意見》還規定,企業應將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

但現實中,這一制度設計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調研還顯示,工會對於職工教育經費的使用缺乏話語權。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有兩個來源,一方面是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另一方面是工會經費中的職工業餘教育費。職工教育經費由人力資源部或勞資部負責,其中絕大多數的企事業單位是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少數成立了勞資部等部門專項負責這筆費用。職工業餘教育費由工會負責。因此出現了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支出未統一規劃管理使用的情況。工會在提升一線職工技能素質中需要配套大量的教育培訓經費,所需的費用僅依靠工會經費中的職工業餘教育費。

為此,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建議,建立職工教育經費管理聯席會機制,人員包括人力資源部門、企業工會、財務部門、職工代表。整合職工教育經費與職工業餘教育費,統一使用。同時建立專項資金定期彙報機制,建議在每年一次的職工代表大會上,將“職工教育經費提取和使用情況”作為固定彙報專案,公開化、透明化。監管和審查不僅針對財務上,更要針對工作上,使得一線職工能夠獲得更多教育培訓的機會。

許振超則建議,以立法形式確立企業培訓的法定義務,促使其足額提取教育經費,同時賦予工會更多監督職權。

事實上,政府也承擔著監管的職責。《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訓經費並拒不改正的企業,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統籌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

今年1月,河南就《河南省職業培訓條例》向社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企業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1.5%至2.5%提取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當用於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培訓。同時規定,企業未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逾期不改正的,對企業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希望有關方面能真正重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使用,督促企業落實對職工教育培訓的主體責任,保障職工繼續受教育的權利。”採訪中,多位工會人士發出這一呼籲。

□《工人日報》記者 陳曉燕 本報記者 郭強/文 於佳/圖

有的企業帳面上顯示按比例提取了教育培訓經費,但在與一線職工交流時,很多一線職工說不清楚參加了什麼培訓,有人質疑這筆錢並沒有花在職工身上。

為何一些職工對教育培訓經費的“獲得感”偏低?可能由於不少企業未將教育培訓經費大頭用於一線職工。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60%以上應用于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這是2006年,財政部、全國總工會等部門共同制定的《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規定的。但相關調查顯示,這一規定並未得到很好的落實。

山東省國防機械電子工會的調研顯示,用於一線職工的培訓經費只占職工教育經費總額的30%左右。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調研顯示,有的企業以工作任務緊張、員工長期出差為由沒有保證一線職工教育培訓數額比例。

相關調研還顯示,一些企業違規使用這項費用。比如老的國企過去有一些與教育相關的福利性支出,如職工子女學費、老年大學費用等,還有組織部分職工開展學歷繼續教育活動,特別是學費較高的MBA教育等。這些本不該由教育培訓經費埋單的費用卻屢屢出現在帳目上。

有的企業疏于職工教育培訓,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後,今年用不完明年接著用,年年有結餘,導致這筆錢常年在帳目上睡大覺。此外,還存在使用專案單一、年底突擊培訓花錢等現象。

“一邊是企業在教育培訓經費使用方面漫不經心缺乏規劃,一邊卻是廣大職工對培訓的渴求。”許振超說,調研中基層員工紛紛表達了渴望擴大知識面、增強新本領、掌握新技能的強烈願望。為此他呼籲,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應足額提取用到職工身上

誰來看好這筆錢?

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存在諸多問題,誰來監管?

根據《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擔負監督企業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職責的有企業工會、職代會、企業審計,各級勞動保障、審計部門等。

該《意見》還規定,企業應將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

但現實中,這一制度設計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調研還顯示,工會對於職工教育經費的使用缺乏話語權。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有兩個來源,一方面是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另一方面是工會經費中的職工業餘教育費。職工教育經費由人力資源部或勞資部負責,其中絕大多數的企事業單位是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少數成立了勞資部等部門專項負責這筆費用。職工業餘教育費由工會負責。因此出現了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支出未統一規劃管理使用的情況。工會在提升一線職工技能素質中需要配套大量的教育培訓經費,所需的費用僅依靠工會經費中的職工業餘教育費。

為此,北京市總工會有關部門建議,建立職工教育經費管理聯席會機制,人員包括人力資源部門、企業工會、財務部門、職工代表。整合職工教育經費與職工業餘教育費,統一使用。同時建立專項資金定期彙報機制,建議在每年一次的職工代表大會上,將“職工教育經費提取和使用情況”作為固定彙報專案,公開化、透明化。監管和審查不僅針對財務上,更要針對工作上,使得一線職工能夠獲得更多教育培訓的機會。

許振超則建議,以立法形式確立企業培訓的法定義務,促使其足額提取教育經費,同時賦予工會更多監督職權。

事實上,政府也承擔著監管的職責。《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訓經費並拒不改正的企業,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統籌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

今年1月,河南就《河南省職業培訓條例》向社會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企業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1.5%至2.5%提取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當用於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培訓。同時規定,企業未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逾期不改正的,對企業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希望有關方面能真正重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使用,督促企業落實對職工教育培訓的主體責任,保障職工繼續受教育的權利。”採訪中,多位工會人士發出這一呼籲。

□《工人日報》記者 陳曉燕 本報記者 郭強/文 於佳/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