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點贊」市北探索互聯網用工“裁審銜接”新方式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 分享內容到朋友。

日前, 針對以快車、送餐、理財投資、資訊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特殊的用工模式引發新的勞動爭議問題, 市北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及時啟動了“裁審銜接”聯席會議制度, 在新老用工形式交織的情況下, 妥善地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現下, “打卡”“坐班”已不再是唯一的上班模式,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網約”“派單”等新型經營方式, 也帶來了快遞行業、網約車行業乃至外賣送餐等大量的新型的用工形式, 這些公司的用工方面存在著就業非常靈活、工作更自主、勞務更獨立、收穫更具有經營性等特點, 但是問題也不少。

“例如快遞員小李沒有固定月薪, 所有收入全部按件計費, 如果快遞派送途中出現遺失, 要從小李工資裡扣除。 但如果小李在派送快件過程中受傷,

小李能從快遞公司要到賠償嗎?又如外賣的送餐員, 如果在送餐過程中發生車禍, 能得到工傷補貼嗎?”市北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的盧院長舉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案例。

“我們最近有一個案子, ‘網約車’司機就想借助我們來幫助認定他跟網約車平臺之間的勞動關係,

他的工資是一家單位發的, 保險又掛靠了另一家單位, 裡裡外外總共涉及到了五個單位。 但是‘網約車’在路上行駛, 如果出了交通事故, 必須要確認好勞動關係, 才能享受工傷補貼和相關的補償。 最終我們跟當事人進行了溝通, 並指導他順利進行了勞動關係認定的相關環節。 ”盧院長舉例說。

據介紹, 與傳統勞動關係認定標準相比, “互聯網+”經營模式下, 從業人員與平臺之間基本沒有隸屬的特徵。 案例中的駕駛員與 “網約車”平臺之間是一種新型勞動關係, 與傳統的勞動合同關係並不完全匹配。 而駕駛員與平臺呈現的“弱勞動關係”狀態, 易引發群體性糾紛。

為解決此類糾紛,

市北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啟動了 “裁審銜接”聯席會議制度, 與人民法院認真研究了新興行業在法律適用和事實、證據認定上存在的不同認識, 對仲裁依據及結果、判決依據及結果進行比較回饋, 統一裁判標準和尺度。

同時建立案件回訪機制,

對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的案件, 定期回訪, 與辦案法官溝通, 瞭解法院的處理情況, 對比相應的裁決, 找出裁審不一致的問題, 為下一步的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打好基礎。 並定期啟動勞動爭議巡迴法庭, 將上訴至法院的有代表性的案件, 邀請法院在市北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設立的勞動爭議巡迴法庭公開審理, 屆時邀請媒體介入採訪, 接受社會監督, 提升我院裁判公信力, 展示與人民法院“裁審銜接”的成果。

為更好地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 市北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首次與青島市社會保險事業局市北分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下一步, 市北區還將繼續加大與社保部門的聯動, 大力普及《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政策,在法律尚無明確規範的情況下,司法實踐應遵循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對新型經營模式應遵循司法寬許理念兩項原則,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改進監察執法方式,建立多部門綜合治理機制,使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有力的查處。

大力普及《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政策,在法律尚無明確規範的情況下,司法實踐應遵循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對新型經營模式應遵循司法寬許理念兩項原則,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改進監察執法方式,建立多部門綜合治理機制,使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有力的查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