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師聯盟》:于和偉演出了史上最好曹操?

▲曹操(於和偉 飾)

【導語】《大軍師司馬懿之軍事聯盟》(簡稱《軍師聯盟》)已播出過半, 這部吳秀波的心血之作, 讓三國粉大呼過癮的同時,

卻也爭議連連。 不過, 有於和偉、王勁松、徐敏、吳秀波這樣的好演員坐鎮, 這部劇至少在表演上甩開了同期對手。 其中, 於和偉飾演的曹操是最大驚喜, 從前演過劉備的他, 扮起曹丞相來駕輕就熟, 絲毫不遜于鮑國安。 從今往後, 如果要評曹操的最佳扮演者, 於和偉是不該被忽視的名字。

上世紀的三國作品, 劉備和諸葛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延續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的那一套。 但炒冷飯花樣也要翻新, 以《赤壁》、新《三國》、胡玫版《曹操》等為代表, 新世紀的三國戲開始淡化蜀漢正朔的傳統敘事, 轉而在曹魏、孫吳陣營做文章, 但第一次大張旗鼓地通過古裝劇為司馬懿開設主角光環, 《軍師聯盟》)還是頭一遭。

▲司馬懿(吳秀波 飾)

《軍師聯盟》花了大力氣製作、宣傳, 據說總共砸了四億元人民幣, 難怪這部劇的畫面質感、場景佈置非常扎實。 它也不負眾望收穫高口碑, 在豆瓣上, 網友給它的評分達到8.4, 但作為一部以司馬家為核心的劇, 《軍師聯盟》不缺爭議。

這部劇的主要爭議點有三:

時間線混亂;稱謂混亂;人物臉譜化嚴重。

先說時間線混亂。 劇中, 曹丕、曹植、華佗、鄭玄、司馬師等人的活動時間和正史都有出入。 比如:第一集楊修論當世文學才能一流者, 指出是曹氏父子, 可其實建安四年曹植連十八歲都不到, 作品都還沒出多少, 如何能算一流?結合後面曹植的表現, 顯然該劇讓曹植“提前長大”了。

▲楊修(翟天臨 飾)

但是, 《軍師聯盟》時間線和正史不符倒無傷大雅。

第一, 它不是歷史劇, 是古裝傳奇, 或者說是戲說劇也無不可;

第二, 歷史題材創作本就不必照搬正史時間線, 藝術創作允許虛構, 參考《大明王朝》、《雍正王朝》、《大宋提刑官》等, 像《大明王朝》, 就虛構了改稻為桑的案子, 張居正入閣的時間也比正史記載的提前了。

搞藝術創作, 關鍵是你講的故事能不能圓過來, 角色的言行是否符合邏輯;營造的氛圍是否能抓住觀眾;塑造的人物是否立得住。 這些通過了, 再談立意, 談話外之音。 至於照搬正史, 藝術創作沒有這個規矩。

至於稱謂混亂, 這確實是一個不細心之處。

比如對曹操的稱謂。

朝堂上, 一會兒是司空, 一會兒主公, 一會兒又是丞相。 朝堂下, 卞夫人稱曹操“阿瞞”也並不合適。 “阿瞞”不是今天我們和朋友間玩笑的外號, 它有侮辱的成分。 “阿瞞”之稱, 最早見於《三國志》裴注引用的《曹瞞傳》, 那是一部損曹操的作品, 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太祖一名吉利, 小字阿瞞。 ”於是後人就知道有這麼回事了。 總之, 曹操不喜歡別人這麼叫他, 許攸怎麼死的?自恃功高, 三天兩頭喚阿瞞, 曹操受不了, 就找個由頭處死他了。

再說臉譜化問題,這要分開看。像曹操,他一點也不臉譜,於和偉將一位雄猜豪邁又不缺馭人之術的亂世梟雄演得入木三分。而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雖然還未完全立住,但至少在前期演出了戰戰兢兢,一面顧家、一面周旋於朝堂之上的感覺,既有聰明果決,也有對妻子的順讓,他和臉譜化根本不沾邊。

真正臉譜化甚至醜化的是以漢獻帝為代表的漢室人物。董承和董貴人戲份少,可以暫時不表,但漢獻帝的塑造問題很大。即便是末路天子,也絕不該塑造成一位一臉怯弱之相、毫無天子之氣的蠢材。劉協生於亂世,經歷過多少刀光劍影,又從小與百官公卿打交道,給人的感覺,怎麼可能是鼠輩匹夫?這一點,《軍師聯盟》拿捏得不好。

▲漢獻帝

▲董貴人

實際上,《軍師聯盟》更令人擔憂的問題,是感情戲的瑪麗蘇化。在處理感情戲上,也許是由於投資壓力,或者是出於對市場調性的照顧,《軍師聯盟》安排了不少迎合瑪麗蘇幻想的感情線和伏筆。

像汲布這個角色,和歷史上的原型就出入很大,他在劇裡是一位英俊的俠士,對司馬懿夫人張春華有那種壓抑到骨子裡的感情,這樣的設定,在現代都市感情戲裡似曾相識,說穿了,汲布屬於帥氣的單相思,把他塑造出來,恰恰能消費女性觀眾的同情心。

▲汲布

▲司馬懿與張春華

再比如郭照郭女王,歷史上她是曹丕的皇后,有一代賢後的名聲。而在劇中,不但挑明瞭她對曹丕有意思,還給她安排了青梅竹馬司馬孚,這種設定,也是瑪麗蘇感情戲的典型設定。

▲郭照

所以,你說《軍師聯盟》足夠好?那也不成立,光是這些問題,就無法回避。

但挑刺歸挑刺,細心的地方也要說。《軍師聯盟》雖然有不少小瑕疵,卻也不乏驚豔之筆。

舉三處給各位過目:

第一處:曹操授漢獻帝以刀,令他殺了自己。

董承謀殺曹操失敗,曹操要利用董承和董貴妃揪出同黨,於是召集百官和漢獻帝,整一出公開審判。這時候,曹操面對獻帝感慨:“陛下將臣比作董卓,就請陛下拿起這把刀,殺了臣。”

曹操兩次要漢獻帝殺了他,自己跪著不動,結果當漢獻帝終於有勇氣拿起刀,在揮刀砍向曹操的那一瞬,他的餘光看到惡狠狠盯著自己的曹操部下,卻突然嚇得半死。而曹操,怒其不爭又得意洋洋地說:

“漢高祖,誅殺項羽而得天下。漢光武,誅殺王莽而得天下。這樣的英雄,卻生出這麼一個拿不起刀來的兒孫!”

這一場戲,讓曹操真正立住了,那種縱橫捭闔、氣吞山海又讓人捉摸不透的感覺,這場戲後全出來了。如果要說《軍師聯盟》截至目前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對曹操的塑造。日後別人再提影視劇中曹操的經典形象,不會只是鮑國安,還有於和偉。

第二處:是楊修暗殺司馬懿(他自以為成功)後的大叫。

如果是一般編劇處理,不會有這一叫,司馬懿被刺客刺中落水,楊修和荀彧說幾句話,這個情節就可以切掉了,但《軍師聯盟》加入的這一場戲,是對楊修個人的點睛之筆。文人相輕,又互相欣賞,文人求功名,卻也愛惜自己的羽毛。楊修自居君子,可他陷害司馬懿,是在搞陰謀手段,君子是不耍陰謀的,楊修這麼做,是他對自己過往君子身份的侮辱,也象徵著他不得不與那個純潔的自己告別。但楊修畢竟是一位文人,他還有自己的羞恥心,還有自己的精神潔癖,所以當他看到手上的血,他像一個孩子般狼狽。

這一筆,讓楊修的複雜性出來了。

而第三處,是曹氏父子面對甄宓的不同反應。

這一段,劇情介紹是這樣的:

“冀州,鄴城城破。曹丕率軍殺入袁紹之子袁熙的大將軍府邸,見其妻甄宓翩若驚鴻之姿,遂將之收押。待曹操眾人趕至,觀甄宓如此絕代傾國之色,紛紛驚為天人,其中,曹植更是對甄宓目眩神迷一見傾心。”

有人好奇:“曹操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人妻控”,為什麼在劇中顯得對甄宓毫不動心?”其實,曹操動心了,但他是要建功立業、放下兒女意氣的雄主,面對美色,在已經察覺兒子垂涎美人的情況下,曹操是動心而自抑。於是他才說:“我兒先來了。”他把政治看得比情愛更重,所以到後面,他明知曹植萬分傾慕甄宓,還要將甄宓許給曹丕,用劇中的話,這樣安排,就是要曹植“感到不足”,勇於突破自己的仁慈,和哥哥爭上一爭。

而在鄴城的那一天,曹丕和曹植都對甄宓動心,但表現各有不同。曹丕因為動心,兩次阻止甄宓求死,但並不急切向甄宓示好。而曹植,則像一個毫不掩飾的詩人,大膽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情。這樣的處理,一下子就彰顯了曹氏父子的性格差異。

《軍師聯盟》很緊湊,作為一部流行劇完全夠格,但它還不夠厚重,如果要更上一層樓,它還缺乏那種歷史題材經典劇應有的話外之音和勾連大時代的氣魄。《軍師聯盟》的臺詞過於白話,欠缺雕琢,而情節又對市場妥協太多,恐怕會因權謀戲和瑪麗蘇感情戲的積壓而喧賓奪主。一部厚重大氣的人物傳記,權謀只是點綴,人和時代的複雜性和特色才是主幹,《軍師聯盟》是一次驚喜,但它本可以做得更多。

再說臉譜化問題,這要分開看。像曹操,他一點也不臉譜,於和偉將一位雄猜豪邁又不缺馭人之術的亂世梟雄演得入木三分。而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雖然還未完全立住,但至少在前期演出了戰戰兢兢,一面顧家、一面周旋於朝堂之上的感覺,既有聰明果決,也有對妻子的順讓,他和臉譜化根本不沾邊。

真正臉譜化甚至醜化的是以漢獻帝為代表的漢室人物。董承和董貴人戲份少,可以暫時不表,但漢獻帝的塑造問題很大。即便是末路天子,也絕不該塑造成一位一臉怯弱之相、毫無天子之氣的蠢材。劉協生於亂世,經歷過多少刀光劍影,又從小與百官公卿打交道,給人的感覺,怎麼可能是鼠輩匹夫?這一點,《軍師聯盟》拿捏得不好。

▲漢獻帝

▲董貴人

實際上,《軍師聯盟》更令人擔憂的問題,是感情戲的瑪麗蘇化。在處理感情戲上,也許是由於投資壓力,或者是出於對市場調性的照顧,《軍師聯盟》安排了不少迎合瑪麗蘇幻想的感情線和伏筆。

像汲布這個角色,和歷史上的原型就出入很大,他在劇裡是一位英俊的俠士,對司馬懿夫人張春華有那種壓抑到骨子裡的感情,這樣的設定,在現代都市感情戲裡似曾相識,說穿了,汲布屬於帥氣的單相思,把他塑造出來,恰恰能消費女性觀眾的同情心。

▲汲布

▲司馬懿與張春華

再比如郭照郭女王,歷史上她是曹丕的皇后,有一代賢後的名聲。而在劇中,不但挑明瞭她對曹丕有意思,還給她安排了青梅竹馬司馬孚,這種設定,也是瑪麗蘇感情戲的典型設定。

▲郭照

所以,你說《軍師聯盟》足夠好?那也不成立,光是這些問題,就無法回避。

但挑刺歸挑刺,細心的地方也要說。《軍師聯盟》雖然有不少小瑕疵,卻也不乏驚豔之筆。

舉三處給各位過目:

第一處:曹操授漢獻帝以刀,令他殺了自己。

董承謀殺曹操失敗,曹操要利用董承和董貴妃揪出同黨,於是召集百官和漢獻帝,整一出公開審判。這時候,曹操面對獻帝感慨:“陛下將臣比作董卓,就請陛下拿起這把刀,殺了臣。”

曹操兩次要漢獻帝殺了他,自己跪著不動,結果當漢獻帝終於有勇氣拿起刀,在揮刀砍向曹操的那一瞬,他的餘光看到惡狠狠盯著自己的曹操部下,卻突然嚇得半死。而曹操,怒其不爭又得意洋洋地說:

“漢高祖,誅殺項羽而得天下。漢光武,誅殺王莽而得天下。這樣的英雄,卻生出這麼一個拿不起刀來的兒孫!”

這一場戲,讓曹操真正立住了,那種縱橫捭闔、氣吞山海又讓人捉摸不透的感覺,這場戲後全出來了。如果要說《軍師聯盟》截至目前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對曹操的塑造。日後別人再提影視劇中曹操的經典形象,不會只是鮑國安,還有於和偉。

第二處:是楊修暗殺司馬懿(他自以為成功)後的大叫。

如果是一般編劇處理,不會有這一叫,司馬懿被刺客刺中落水,楊修和荀彧說幾句話,這個情節就可以切掉了,但《軍師聯盟》加入的這一場戲,是對楊修個人的點睛之筆。文人相輕,又互相欣賞,文人求功名,卻也愛惜自己的羽毛。楊修自居君子,可他陷害司馬懿,是在搞陰謀手段,君子是不耍陰謀的,楊修這麼做,是他對自己過往君子身份的侮辱,也象徵著他不得不與那個純潔的自己告別。但楊修畢竟是一位文人,他還有自己的羞恥心,還有自己的精神潔癖,所以當他看到手上的血,他像一個孩子般狼狽。

這一筆,讓楊修的複雜性出來了。

而第三處,是曹氏父子面對甄宓的不同反應。

這一段,劇情介紹是這樣的:

“冀州,鄴城城破。曹丕率軍殺入袁紹之子袁熙的大將軍府邸,見其妻甄宓翩若驚鴻之姿,遂將之收押。待曹操眾人趕至,觀甄宓如此絕代傾國之色,紛紛驚為天人,其中,曹植更是對甄宓目眩神迷一見傾心。”

有人好奇:“曹操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人妻控”,為什麼在劇中顯得對甄宓毫不動心?”其實,曹操動心了,但他是要建功立業、放下兒女意氣的雄主,面對美色,在已經察覺兒子垂涎美人的情況下,曹操是動心而自抑。於是他才說:“我兒先來了。”他把政治看得比情愛更重,所以到後面,他明知曹植萬分傾慕甄宓,還要將甄宓許給曹丕,用劇中的話,這樣安排,就是要曹植“感到不足”,勇於突破自己的仁慈,和哥哥爭上一爭。

而在鄴城的那一天,曹丕和曹植都對甄宓動心,但表現各有不同。曹丕因為動心,兩次阻止甄宓求死,但並不急切向甄宓示好。而曹植,則像一個毫不掩飾的詩人,大膽表示自己的愛慕之情。這樣的處理,一下子就彰顯了曹氏父子的性格差異。

《軍師聯盟》很緊湊,作為一部流行劇完全夠格,但它還不夠厚重,如果要更上一層樓,它還缺乏那種歷史題材經典劇應有的話外之音和勾連大時代的氣魄。《軍師聯盟》的臺詞過於白話,欠缺雕琢,而情節又對市場妥協太多,恐怕會因權謀戲和瑪麗蘇感情戲的積壓而喧賓奪主。一部厚重大氣的人物傳記,權謀只是點綴,人和時代的複雜性和特色才是主幹,《軍師聯盟》是一次驚喜,但它本可以做得更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