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疆南湖村:吐魯番彩玉“唱”出的產業致富歌

吐魯番彩玉藝術品。 酷暑時節, 位於火焰山腳下的新疆鄯善縣七克台鎮南湖村驕陽似火, 4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 童大旭依然在店鋪中忙碌著:擺放彩玉作品、翻看進出貨記錄,

不時接聽客戶電話。

站在滿屋彩玉精品中, 仿佛置身童話世界:從大型的廳堂擺件到桌上小雕, 從手鐲掛墜到各種飾品一應俱全。 吐魯番彩玉石體瑩澈潤滑, 石表油脂光澤, 形姿變幻, 色彩豐富, 妙趣天成。 有的五顏六色, 色彩繽紛;有的冰清玉潔、靚麗高貴;有的拙朴悠古, 憨態可掬;有的溫潤奇姿, 氣韻大度, 讓人欣賞把玩愛不釋手。

童大旭所在的南湖村是新疆乃至全國聞名的彩玉奇石文化旅遊村。 而多年前, 這個以回族和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小村莊人多地少還缺水, 當地村民生活十分清苦。

吐魯番彩玉。 (圖片由鄯善縣七克台鎮奇石協會提供)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 不甘貧窮的村民們紛紛走出田間地頭, 走進戈壁荒灘, 撿石頭、找彩玉、學加工、開店鋪, 形成人人熱愛彩玉奇石文化、家家參與彩玉奇石經營的石頭特色文化和產業。 億萬年間沉默在茫茫戈壁的精美石頭, 終於守到“識貨人”, “唱”出了一曲特色產業致富歌。

如今,

南湖村已經成為新疆彩玉的原產地和集散地。 七克台鎮奇石協會會長吳保康介紹, 鎮上2/3的居民從事奇石生意, 形成了以石為生、以石養家、以石致富、以石交友, 全方位、多層次的彩玉文化,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各地石友千里迢迢來南湖村“淘金”。

資料顯示, 目前南湖村已經帶動周邊農牧民發展彩玉奇石經營戶500多家, 吸收富餘勞動力3000多人, 各種彩玉、奇石、手鐲、飾品加工店鋪就有50多家, 彩玉奇石加工、銷售覆蓋全國各地及周邊國家和地區。 彩玉奇石品種已達到40餘種, 包括各種風淩石、瑪瑙石、戈壁石等, 彩玉原料的價格也從最初的五六塊錢一公斤, 到現在好的原料一兩百元一公斤, 翻了幾十倍, 並形成了過兩億元的年產值。

吐魯番彩玉雕刻。 (圖片由鄯善縣七克台鎮奇石協會提供)

記者在南湖村採訪時看到, 80%的村民都有自己的彩玉奇石店, 其餘村民也都從事著與彩玉奇石相關的營生。 可以說, “石頭開花”在南湖村已經不是奇跡。 在彩玉奇石業的帶動下, 南湖村由過去單純的農業村變成了特色產業村,

一舉“摘掉”了窮帽子, 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自從形成吐魯番彩玉奇石大市場, 南湖村沒有一個村民外出打工, 都在踏踏實實從事與彩玉有關的加工和銷售工作。 吐魯番彩玉市場的不斷擴大, 也帶動了南湖村及相鄰村莊的鄉村旅遊、特色餐飲、客棧和農家樂等相關產業發展, 打造出了以吐魯番彩玉為紐帶的鄉村旅遊和特色小鎮。

“我的理想是引進設備和人才, 在南湖村開辦彩玉玉雕學校, 打造吐魯番彩玉雕刻基地, 形成吐魯番彩玉品牌。 ”吳保康說, 協會還想推動和建立吸引各民族婦女參與的彩玉手工編織班、以原創設計為主的彩玉深加工工作室、開發以彩玉手鐲等首飾加工為主的旅遊紀念品, 擁有一流的彩玉開採、設計、加工、銷售和管理人才隊伍,形成彩玉特色產業一條龍和全產業鏈發展。

擁有一流的彩玉開採、設計、加工、銷售和管理人才隊伍,形成彩玉特色產業一條龍和全產業鏈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