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OTA門票產品業務端如何與景區、供應商進行博弈?

筆者就關於“OTA門票產品業務端如何與景區、供應商進行博弈”這個話題, 寫點自己的看法, 歡迎與各位交流學習下。

1.對景區資源, 是從上到下還是從下到上的打法?

對於OTA門票產品的打法, 就資源方面而言, 更多的是從上到下的方式。 這個怎麼講呢?委婉的說, 我們看到的OTA發佈的景區報告或者是協力廠商諮詢機構對景區的分析報告, 提到最多的是4A級及以上景區(包含同等水準, 但沒有定級的主題樂園)。 這種對於頂層資源的爭奪, 不論是從價格戰方面還是管道戰方面, 都是比較慘烈的。 但是最終獲益的並非是OTA,

也可能不是景區, 而獲益的可能是分銷商。

這類頂層的優質景區, 經過長足的發展, 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管道優勢, 而OTA更多是被作為媒體管道存在, 花費再多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巴結景區, 只會增加該景區的知名度, 而對自身或者景區的管道、銷售額方面並不會有明顯的不同, 該類景區最大的管道是, 線下旅行社的團隊票, 而非線上的散客票。 反觀3A級及同類級別的景區, 缺少接入線上旅遊的門路, 進而會產生對OTA的戒備、懷疑的心理, 往往顯得不信任, 也就出現了OTA與景區直簽的該類景區往往不具有價格優勢, 也就失去了直簽對資源控制的意義, 也就變成了媒介存在, 最終業可能被放棄, 這也是為什麼全國A級景區有近7000家,

而線上可購買的景區有大概5000家, 剩下的2000多家不可線上購票的一部分原因。 這也就要求OTA對該類型景區需要花費足夠的資源(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對接, 增加彼此的信心。

這種類似從下到上的打法, 投入的精力也是相當可觀的, 要是堅持不下去, 顧此失彼, 兩端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的尷尬局面。 但是一旦鋪設的量足夠大, 不會比與你爭取4A級及以上景區的量少, 而這個時候4A級及以上景區看到這種局面, 還會把你僅僅作為媒體媒介存在麼?有點類似農村包圍城市哈, 暫且也是可以這麼理解的吧。

2.景區產品是選擇直簽景區還是選擇供應商?

這個是比較有意思的話題, 有趣點在於, 你能在某些媒體公關上看到,

某某OTA與景區直簽率到達95%等等, 這類高端數字哈。 不知道是公關有問題還是對外放風的OTA有問題呢? 在選擇直簽景區方面, 一般是不會與景區直簽的。 直簽的情況, 一般發生2種情況:一是, 景區主動找到OTA, 同時給予足夠的政策、價格優勢, 這個OK, 咱們簽約;二是, 在走了一段協力廠商供應商的情況下, 景區不想與供應商合作了或者是OTA覺得這個景區量不錯, 直接跨過供應商, 考慮直簽。

之所以不與景區直簽是出於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第一, 該景區資源是否有優勢, 若是沒有優勢, 最顯著的是否給我價格、政策優勢;第二, 我的會員基數在該地區的覆蓋度夠不夠, 若是不夠的情況下做了, 就極有可能需要負責培養該景區線上思維的意識的同時,

還要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援, 以此提高用戶的購票入園的體驗, 這些都需要耗費OTA產品業務人員的精力;第三, 既然直簽了, 就要考慮維護商業關係, 當然也有些牛氣的景區, 與OTA鬧矛盾, 或者是某些OTA給予的政策顯得有些過分, 與景區鬧掰, 兩邊都不好。 而在選擇供應商方面, 講究的就比較多了, 不同OTA有自己的要求, 有的OTA要求開發票, 有的要求月流水達到什麼程度等等, 這些毛毛角角的事情就要靠自己把握了。 但是, 大的方向還是可以考慮的。 最好的供應商, 是要有至少能提高8個以上景區的產品, 既能保證有足夠的量, 又能滿足OTA自己對供應商那些“稀奇古怪”的要求。 當然對於某些特別牛逼的供應商把某個景區資源包票,
獨家, 你不得不走, 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裡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 就是可能出現, OTA在幕後, “指導”供應商去採購自己缺少的產品的情況, 這樣做的目的, 是出於供應商對目的地產品更熟悉, 更能獲取自己的價格、政策優勢的考量。 但是不要把供應商過分依賴, 因為極有可能會產生, OTA把自己的供應商“喂”大的尷尬局面, 在某一目的地形成與自己的較強的競爭力。

3.分銷商與管道的把控怎麼操作?

對於牛逼的OTA, 可能從自己的自有管道中獲得銷售額占比會比較大, 對分銷商的把控力度比較強, 但是對於自有平臺管道比較弱的OTA在這方面就要認真考慮了, 不建議依靠公司內部的分銷商管道, 而是可以考慮自己挖掘區域性質的分銷商。 (供應商轉換個身份就是分銷商嘛) 分銷商的存在可以可能在某些管道方面,達到OTA礙於自身難以實現的的要求,對於不熟悉OTA的分銷商、供應商、景區不要神話他們,更不應該詆毀他們。OTA對於管道的把控,極有可能會決定了這個OTA的存在,作為景區產品的零售平臺,單純依靠主站和app其他自營店,是不可能達到理想的銷售額的,而這就需要OTA拓展2B和2C管道,來幫助自己實現。 現行的,大家能看到的這些2C的平臺,OTA之間會有些聯繫,為什麼會是有些聯繫呢?因為對於競爭對手而言,並不是直接完成系統對接,進而現實產品的互通有無,若是這樣就不存在競爭關係,沒必要搞個你死我活的狀態。而是可能通過某一些分銷商作為媒介,私下實現某些產品的銷售,這樣一來,也就完成了對管道、分銷商的把控。 此外,對於產品的選擇方面,極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價格問題,產品的退改政策、系統對接問題、即時預訂、對賬發票問題、線上管道問題、投訴問題、景區的可進入性問題、景區和供應商的商務關係維護等等,都需要考慮之後,是否採用。當然,還有不可忽略的契約精神的問題。

綜上,現行的OTA、景區、供應商(也可能是分銷商)要想獲得最大的利益,可行的方式:1.結合景區做特色活動,獲得優惠票,一定範圍內佔有優勢;2.價格優勢,獲得最佳的獨家價格優勢;3.管道獨家,同時把控核心管道;4.景區獨家,實現資源壟斷。當然,你要是純粹為了資料好看,量上去,也可以考慮最大的管道:線下旅行社的量。若是把這個量做到線上,那將會是可怕的,那個時候的電子門票的滲透率恐怕就不是現在的個位數了。

(供應商轉換個身份就是分銷商嘛) 分銷商的存在可以可能在某些管道方面,達到OTA礙於自身難以實現的的要求,對於不熟悉OTA的分銷商、供應商、景區不要神話他們,更不應該詆毀他們。OTA對於管道的把控,極有可能會決定了這個OTA的存在,作為景區產品的零售平臺,單純依靠主站和app其他自營店,是不可能達到理想的銷售額的,而這就需要OTA拓展2B和2C管道,來幫助自己實現。 現行的,大家能看到的這些2C的平臺,OTA之間會有些聯繫,為什麼會是有些聯繫呢?因為對於競爭對手而言,並不是直接完成系統對接,進而現實產品的互通有無,若是這樣就不存在競爭關係,沒必要搞個你死我活的狀態。而是可能通過某一些分銷商作為媒介,私下實現某些產品的銷售,這樣一來,也就完成了對管道、分銷商的把控。 此外,對於產品的選擇方面,極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價格問題,產品的退改政策、系統對接問題、即時預訂、對賬發票問題、線上管道問題、投訴問題、景區的可進入性問題、景區和供應商的商務關係維護等等,都需要考慮之後,是否採用。當然,還有不可忽略的契約精神的問題。

綜上,現行的OTA、景區、供應商(也可能是分銷商)要想獲得最大的利益,可行的方式:1.結合景區做特色活動,獲得優惠票,一定範圍內佔有優勢;2.價格優勢,獲得最佳的獨家價格優勢;3.管道獨家,同時把控核心管道;4.景區獨家,實現資源壟斷。當然,你要是純粹為了資料好看,量上去,也可以考慮最大的管道:線下旅行社的量。若是把這個量做到線上,那將會是可怕的,那個時候的電子門票的滲透率恐怕就不是現在的個位數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