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休閒度假供需兩側升級 我國居民迎來暑期出遊熱潮

新華社上海7月4日電 題:休閒度假供需兩側升級 我國居民迎來暑期出遊熱潮

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隨著各高校、中小學校陸續放假, 暑期旅行進入旺季。 無論是應景的“親子游”“畢業遊”, 持續走俏的“紅色旅遊”, 還是“逆襲”中的跟團遊均顯示, 我國居民對休閒旅行不斷提升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以及旅遊業內推進的供給側改革, 正共同推升今年暑期旅遊迎來“熱潮”。

“親子游”“畢業游”旺盛 機票折扣助推出行熱潮

一家知名旅行網資料顯示, 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是排名前五的境內熱門目的地城市,昆明、三亞、西安等有著獨特自然人文景觀的城市也位列前十。

東京、曼谷、普吉島、倫敦、洛杉磯、巴黎等境外目的地頗受國內居民歡迎。

而從酒店預訂情況來看, 攜程旅遊事業部CMO施聿耑介紹, 境內酒店中1張大床加1張小床的親子房型最受歡迎, 入住這類房型的人占將近7成。

“家庭遊客更願意入住高星級酒店, 他們比較看重優質體驗及兒童設施。 同時, 入住親子酒店的旅客多以境內城市作為目的地, 境內遊占這類遊客出遊比例約為63%。 ”他說。

在另一家旅遊網平臺上預訂旅遊產品的群體中, “畢業遊”“親子遊”是今夏出行最熱的主題:12-22歲的學生群體占訂單比近3成, 攜帶2-12歲兒童的家庭遊客占比達到5成以上。

業內人士預計, 今年暑期國內水上樂園、漂流等玩水景區將出現“下餃子”的景象:上海迪士尼樂園、北京歡樂穀、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等主題樂園,

上海瑪雅海灘水公園、廣州長隆水上樂園、重慶海昌加勒比海水世界等水上樂園, 是夏季最受歡迎的境內景區及樂園。

相關資料顯示, 今年夏季, 境內外機票折扣力度較大:其中, “上海-名古屋”航線跌幅最大, 整個7月的平均降幅在3成左右, 同時, 國內城市飛往悉尼、三藩市、曼谷等境外熱門目的地的航線價格出現下跌;境內一些經停二、三線城市的航線價格也有所折扣。 交通價格相對合算, 進一步提升了相關旅遊目的地熱度。

“紅色旅遊”延續火爆 年輕人漸成中堅力量

進入七月, 前往北京、南京、武漢、長沙、遵義、延安等紅色資源豐富的目的地出行人次明顯增多:相關資料顯示,

7-12周歲的學齡後兒童旅客數量的增長幅度最為明顯, 這一年齡層的孩子多由父母陪同出行;13-18周歲的學生旅客結伴參觀紅色經典旅遊目的地的比例不斷上升。

具體來看, 韶山毛澤東故居和紀念館、嘉興市南湖風景名勝區、紹興市魯迅故居及紀念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都是國內遊客最希望帶著孩子們去旅遊參觀的地方。

近日, 上海市旅遊局發佈了“紅色檔案”“復興之路”“激蕩文學”“歲月如歌”“開天闢地”等5條紅色線路。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國歌展示館、陳雲紀念館、錢學森圖書館等場館都推出了相關展覽;經過改建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也將于7月全新亮相。

相關資料還顯示, “紅色出境遊”亦漸漸升溫:馬克思的故鄉特里爾等地, 為更多的中國遊客關注。

帶著孩子們“憶苦思甜”成為越來越多父母的選擇。 一家旅遊網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 今年1-6月, 其平臺國內紅色旅遊的出遊人次同比增長2.97倍。 西安、延安、北京、南京、紹興、甘孜、湘潭、上海等地均是“紅色旅遊”的熱門出發地或目的地城市。

同時, “紅色旅遊”遊客平均年齡為35歲, “00後及10後”“90後”“80後”“70後”“60後”分別占比為13.8%、12.7%、24.2%、20.1%、17.3%, 顯示年輕人正成為“紅色旅遊”的中堅力量。

消費升級行業反思促團隊遊“逆襲”

日益發達的通訊技術及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自由行遊客出行更為便捷,

再加上近年來一些“零負團費”“強制買賣”等負面消息的困擾, 跟團遊似乎正在遭遇“瓶頸期”。 不過, 多家旅行社資料顯示, 今年暑期團隊遊亦較為火爆。

“懶人經濟”就是推動跟團遊“逆襲”的原因之一。

一些注重旅遊品質的年輕人, 懶得做攻略、定行程, 甚至到了旅遊目的地就願意“宅”在度假村或者酒店, 這就使得涵蓋高星級酒店、高端民宿等的線路產品受青睞。 一家旅遊網的資料顯示, 跟團游用戶中年輕人的比例與去年同比增長60%;在前往偏遠地區、出境目的地的長線行程中, 消費者更偏好選擇跟團遊;遊客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下降, 80%遊客更關注跟團遊的品質。

而2016年攜程跟團遊線上交易規模超過100億元, 今年預計有望達到200億元的新紀錄。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旅遊行業在不斷反思“低價低質”競爭所帶來的惡果,一些供應商提供酒店、交通等標準化產品時相應提升標準,並適時推出一些“臻品”路線,在餐飲、歷史人文體驗等方面提供更豐富的選擇,從而為跟團遊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為適應中國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旅遊行業推出各種形式、內容、主題的旅遊產品。旅遊成為中國經濟的‘必需品’,這正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例證。”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何建民評價。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旅遊行業在不斷反思“低價低質”競爭所帶來的惡果,一些供應商提供酒店、交通等標準化產品時相應提升標準,並適時推出一些“臻品”路線,在餐飲、歷史人文體驗等方面提供更豐富的選擇,從而為跟團遊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

“為適應中國消費者不斷升級的需求,旅遊行業推出各種形式、內容、主題的旅遊產品。旅遊成為中國經濟的‘必需品’,這正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例證。”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何建民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