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株洲縣湘江之濱的千年小鎮 有這樣一段與富商有關的神秘往事!

王十萬鄉地處株洲縣西南湘江之濱, 古為集市, 元代曾設遞驛站, 名都石站, 廢于清雍正年間。 王十萬老街曾建有觀音閣, 置河邊;有萬壽宮, 置街中;上街即街北建有七郎廟等廟宇聞名遠近, 尚猶在。 另在七郎廟內有一古槐, 相傳有千年歷史, 至今年仍枝繁葉茂。 2015年, 王十萬鄉與堂市鄉成建制合併設立龍船鎮。

王十萬

文/楊徽(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湘江靜靜地迎著朝陽, 從這裡突然轉向南方。 這是一個曾經在元代叫做都市的小鎮。 官方驛站的設立, 讓這裡店鋪林立, 人流熙攘, 車馬喧囂, 點點船帆。

(王十萬資料圖)

麻石老街, 寫滿歲月的滄桑。 斑駁的磚牆, 腐朽的門窗, 坍塌的屋頂, 青磚牆上的青苔, 風化的赤石, 以及坐在門檻上曬太陽的佝僂的老人, 構成一幅水墨畫。 我的眼睛洞穿無數的年代, 我的心漫步在曾經風生水起的小鎮上。

七郎廟裡點點香火和嫋嫋青煙,

傳誦著七郎楊延嗣生擒焦贊的故事。 歷經千年風雨的槐樹, 虯枝搖翠, 綠葉婆娑。

我曾經乘船從湘江轉向的地方經過, 聳立在岸邊的綿延的赭色石壁, 像一道亮麗的風景, 吸引著我的目光。 那裡有一個村莊, 名字就叫做赤石村。 我想起在老街上看到的那些破敗的房屋,

牆壁下部那些惹眼的部分風化的赭紅的石頭就來自這裡。 刻在石壁上的“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這裡的河道下面藏著一個深潭, 河水流過, 形成吸力強勁的漩渦, 無數經過的船隻在此傾覆, 無數船夫在此罹難。 附近的居民便千方百計請來一個高僧為經過的船隻和船夫保平安。 高僧親手寫下這幾個大字, 並囑人刻在石壁上, 從此, 這裡再未發生翻船事故。

“參錯雲石稠, 坡陀風濤壯。 晚洲適知名, 秀色固異狀。 棹經垂猿把, 身在度鳥上。 擺浪散帙妨, 危沙折花當。 羈離暫愉悅, 羸老反惆悵。 中原未解兵, 吾得終疏放。 ”一代詩聖杜甫的吟誦, 使挽洲聲名鵲起。 這個湘江河中方圓1.6平方公里, 曾經荒蕪的洲上, 流傳著埋有一隻金扁擔的傳說。 於是, 有人偷偷乘舟來到洲上, 用鋤頭到處挖, 企圖尋找金扁擔。 金扁擔始終沒有找到, 而肥沃的沙土卻吸引了尋寶者的目光。 漸漸地, 一些人遷居洲上。 沃土和勤勞換來了豐富的物產, 花生和黃辣椒成為1100挽洲人用勤勞和智慧鑄就的名片。

當一些盜采河沙者將目光投射到挽洲, 挽洲人隨即自發組織成立了護島隊, 以堅強的決心和不懈的鬥志, 斬斷挖砂船的觸角, 捍衛著四面環江的家園。

“午辭空靈岑, 夕得花石戍。 岸疏開闢水, 木雜今古樹。 地蒸南風盛, 春熱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氣候何回互。茫茫天造間,理亂豈恒數。系舟盤藤輪,策杖古樵路。罷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雖蕪沒,農器尚牢固。山東殘逆氣,吳楚守王度。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宿花石戍》是杜甫在這裡留下的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詩。因出產一種花色的小石頭而得名的花石,瀕臨湘江,曾經是驛站和集市,也是屯兵之地。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因為夢見一個白髮飄飄的老人站在湘江邊吟詩,便認定是杜甫托夢。她便傾其所有重建了杜甫草堂,迎來無數文人墨客瞻仰。如果杜甫地下有知,又會寫出怎樣感人肺腑的詩來?

王十萬,最初是一個人名,準確地說是一個人的綽號,這來自一個傳說。明朝末年,都市站有位開糧行兼營桐油的四十開外的老闆,叫王文華。這年金秋時節,他母親一病不起,不幸去世。王文華一定要為母親選擇一處風水寶地,與風水先生一起爬高山,履平地,找到被風水先生譽為“黃狗戀金窩”的寶地。風水先生交代,要等魚上樹、戴鐵帽子的人和馬騎人都出現之後,方能在寅時下葬,卯時即可發財。風水先生還悄悄跟他說,我幫你母親選了這麼好的一塊墓地,我的眼睛會瞎掉。你發財以後,要照顧我的後半生。王文華連連點頭,說,我今後就待你如自己的父親。

王文華對風水先生的話將信將疑。魚上樹,鐵帽子,馬騎人,這不是天方夜譚嗎?他母親的棺材已經放在墓穴邊。儘管這時天還未完全放亮,附近的居民都想見證風水先生所說的“寅葬卯發”究竟靈驗不靈驗,便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墓穴和棺材。這裡是離都市站只有兩百來米的一個不高的山坡,山坡下面有一條直通都市站的大路。當天都市站正好趕集,因為鄉下人趕集都比較早,好多去趕集和趕集回去的居民,都忍不住爬上山坡,來湊個熱鬧。有一個看熱鬧的人隨手把剛買的一條魚掛在樹梢上,王文華心裡掠過一絲驚詫,這難道就是魚上樹?他還沒回過神來,一個把剛買的鐵鍋頂在頭上,想擠進人群看熱鬧的人進入他的視線。他心裡直嘀咕,真有這麼巧的事情?更奇的還在後頭,有一個把自己做的木馬扛在肩上,準備到集市去賣的人也出現了。這不是馬騎人,還會是什麼?待他把剛剛出現的那三個人跟風水先生所說的魚上樹、戴鐵帽子的人和馬騎人聯繫起來,發現正值寅時,隨即安排下葬母親。

送走了母親,已經天亮,王文華回到家門口,看到河邊停泊了一艘裝著桐油的船。他想起店裡需要進一些桐油了,便上了船。船的主人是一個年輕人,王文華跟船主談好價格,便先買一桶回家。他本想查驗一下桐油的品質,卻無意中發現油桶裡的桐油下面滿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不動聲色,連忙跑到船上,說桐油品質不錯,他想買下船上所有的桐油。船主正愁上岸尋花問柳缺少銀子,便爽快地答應了。王文華從買回家的十幾桶桐油裡,撈出了十多萬兩銀子!此時正值卯時,他想起風水先生說的寅葬卯發,禁不住嚇了一大跳!

原來,船主的父親是衡州胡知府。胡知府打算偷偷將搜刮的民脂民膏運回湖北老家,便把這些金銀財寶藏入桐油桶,再用桐油將桶灌滿,吩咐兒子胡忠押運貨船。而胡忠不知情,又想換些錢花,便讓王文華揀了一個大便宜。還沒到湖北,胡公子的船就翻了,胡公子溺水身亡,胡知府找不到王文華“買”走其金銀財寶的把柄,只好認倒楣。不久後他也在亂世中被人殺害。

兩年後,王文華見沒有人上門來找麻煩,便陸續用從桐油桶裡撈出的那些銀子買田置業,修建碼頭,家業逐漸興旺。久而久之,當地人都稱他為王十萬。那個風水先生的眼睛真的瞎了,王文華兌現原先的承諾,將他接到家裡為他養老送終。再後來,都市站這個地名也因為王十萬的名氣,被改叫“王十萬”了。

四序本平分,氣候何回互。茫茫天造間,理亂豈恒數。系舟盤藤輪,策杖古樵路。罷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雖蕪沒,農器尚牢固。山東殘逆氣,吳楚守王度。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宿花石戍》是杜甫在這裡留下的有一首廣為流傳的詩。因出產一種花色的小石頭而得名的花石,瀕臨湘江,曾經是驛站和集市,也是屯兵之地。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因為夢見一個白髮飄飄的老人站在湘江邊吟詩,便認定是杜甫托夢。她便傾其所有重建了杜甫草堂,迎來無數文人墨客瞻仰。如果杜甫地下有知,又會寫出怎樣感人肺腑的詩來?

王十萬,最初是一個人名,準確地說是一個人的綽號,這來自一個傳說。明朝末年,都市站有位開糧行兼營桐油的四十開外的老闆,叫王文華。這年金秋時節,他母親一病不起,不幸去世。王文華一定要為母親選擇一處風水寶地,與風水先生一起爬高山,履平地,找到被風水先生譽為“黃狗戀金窩”的寶地。風水先生交代,要等魚上樹、戴鐵帽子的人和馬騎人都出現之後,方能在寅時下葬,卯時即可發財。風水先生還悄悄跟他說,我幫你母親選了這麼好的一塊墓地,我的眼睛會瞎掉。你發財以後,要照顧我的後半生。王文華連連點頭,說,我今後就待你如自己的父親。

王文華對風水先生的話將信將疑。魚上樹,鐵帽子,馬騎人,這不是天方夜譚嗎?他母親的棺材已經放在墓穴邊。儘管這時天還未完全放亮,附近的居民都想見證風水先生所說的“寅葬卯發”究竟靈驗不靈驗,便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墓穴和棺材。這裡是離都市站只有兩百來米的一個不高的山坡,山坡下面有一條直通都市站的大路。當天都市站正好趕集,因為鄉下人趕集都比較早,好多去趕集和趕集回去的居民,都忍不住爬上山坡,來湊個熱鬧。有一個看熱鬧的人隨手把剛買的一條魚掛在樹梢上,王文華心裡掠過一絲驚詫,這難道就是魚上樹?他還沒回過神來,一個把剛買的鐵鍋頂在頭上,想擠進人群看熱鬧的人進入他的視線。他心裡直嘀咕,真有這麼巧的事情?更奇的還在後頭,有一個把自己做的木馬扛在肩上,準備到集市去賣的人也出現了。這不是馬騎人,還會是什麼?待他把剛剛出現的那三個人跟風水先生所說的魚上樹、戴鐵帽子的人和馬騎人聯繫起來,發現正值寅時,隨即安排下葬母親。

送走了母親,已經天亮,王文華回到家門口,看到河邊停泊了一艘裝著桐油的船。他想起店裡需要進一些桐油了,便上了船。船的主人是一個年輕人,王文華跟船主談好價格,便先買一桶回家。他本想查驗一下桐油的品質,卻無意中發現油桶裡的桐油下面滿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不動聲色,連忙跑到船上,說桐油品質不錯,他想買下船上所有的桐油。船主正愁上岸尋花問柳缺少銀子,便爽快地答應了。王文華從買回家的十幾桶桐油裡,撈出了十多萬兩銀子!此時正值卯時,他想起風水先生說的寅葬卯發,禁不住嚇了一大跳!

原來,船主的父親是衡州胡知府。胡知府打算偷偷將搜刮的民脂民膏運回湖北老家,便把這些金銀財寶藏入桐油桶,再用桐油將桶灌滿,吩咐兒子胡忠押運貨船。而胡忠不知情,又想換些錢花,便讓王文華揀了一個大便宜。還沒到湖北,胡公子的船就翻了,胡公子溺水身亡,胡知府找不到王文華“買”走其金銀財寶的把柄,只好認倒楣。不久後他也在亂世中被人殺害。

兩年後,王文華見沒有人上門來找麻煩,便陸續用從桐油桶裡撈出的那些銀子買田置業,修建碼頭,家業逐漸興旺。久而久之,當地人都稱他為王十萬。那個風水先生的眼睛真的瞎了,王文華兌現原先的承諾,將他接到家裡為他養老送終。再後來,都市站這個地名也因為王十萬的名氣,被改叫“王十萬”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