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麥肯錫最新報告:中國對非投資為當地帶來經濟紅利

無論從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還是發展援助等多個維度來看, 中國都是非洲排名前4位的合作夥伴, 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與非洲的經濟往來能達到如此深度和廣度。

近日, 一則有關中國企業如何為非洲市場“量身定制”智慧手機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火”了。 內置更適合捕捉深色膚色的拍照軟體、降低智慧手機成本, 來自中國的移動通信企業傳音控股在全球技術領先企業的夾縫中牢牢佔據了東非智慧手機市場25%至40%的市場份額。

不只是傳音控股一家, 近日麥肯錫非洲分公司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

中國參與非洲經濟活動的深廣程度大大超出此前的研究結果。

麥肯錫調研團隊擇取了非洲8個主要經濟體(這8國GDP共占撒哈拉以南非洲總GDP的三分之二)加以研究, 發現在非洲投資興業的中國企業已超過1萬家, 相當於此前預測數字的4倍。 在這1萬家企業當中, 約90%是規模不一、業務多元化的私營企業, 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為製造業企業。 這些中國企業為非洲大陸帶來了資本投入、管理知識和創業精神, 加快了非洲各個經濟體的發展步伐。

記者瞭解到, 無論從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還是發展援助等各個維度來看, 中國都是非洲排名前4位的合作夥伴, 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與非洲的經濟往來能達到如此深廣程度。

過去10年間, 中非經濟合作發展一日千里, 雙邊貿易總額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長, 外商直接投資(FDI)增速更高達40%。 如果將非官方管道資金流計算在內, 從中國流向非洲的資金比官方資料高出15%左右。 中國是非洲各國發展援助資金的一大來源, 且注資力度還在繼續增長。 此外, 中國也是非洲最大的基礎設施融資方, 近年來非洲最重大的基建工程背後幾乎都有中國投資者的身影。

從經營領域上看, 調查顯示, 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經營領域十分廣泛, 除製造業外, 服務業企業占比達四分之一, 貿易企業與建築及房地產企業占比各為五分之一。 2015年, 在非中資製造企業年產值已達5000億美元, 占全非洲工業生產總值的12%。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中國企業的主導地位更為明顯——幾乎佔據了非洲國際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市場近50%的份額。 中國企業的盈利也相當可觀, 在1000家受訪企業中, 有近四分之一企業表示在一年甚至更短時間裡便能收回初始投資, 三分之一的企業利潤率超過20%。 而且, 這些企業的市場觸覺極其敏銳, 能夠迅速適應新環境、回應新機遇。 這些企業主要側重滿足非洲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而非出口業務。 許多中國企業已在非洲開展了長期投資, 有74%的受訪中資企業對未來發展前景抱有樂觀態度。

報告指出, 中國對非投資和商業活動為當地帶來了三大經濟紅利。 一是創造就業和技能培養。 1000餘家受訪中國企業的雇員中, 89%都是非洲本地人。

研究表明, 在非中國企業雇傭的當地員工已達數百萬人之多, 而且近三分之二的中國企業向員工提供技能培訓。 二是知識和新技術的轉移。 中國企業通過向非洲各國引入新產品和技術, 推動了非洲市場的現代化進程。 過去3年間, 約48%的中國企業向非洲大陸引入了新產品或服務, 36%的企業引入了新技術。 三是融資和基礎設施開發。 在問及中國合作夥伴的最大價值時, 約50位非洲政府官員表示, 低成本的融資管道和明顯改善基礎設施是最重要的兩項。 他們還表示, 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在於高效的成本結構和較快的專案交付速度。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Kartik Jayaram說:“隨著中國在非經濟活動加速發展, 中國企業的投資領域將拓展到技術、房地產、農業、金融服務、運輸物流等行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錢箐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