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智華:中國網路劇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

1

1

1

中國部分網路劇價值觀混亂, 敘事不清晰, 節奏太慢, 為了謀取利潤而忽視了真、善、美。 例如, 網路劇《無心法師》表現絕望之愛與禁忌之花, 有得有失, 有些問題引人深思。

《無心法師》

《無心法師》由網路小說改編而來, 在網路平臺單獨播放, 這充分說明了該劇的網路屬性。 所以當我們按照傳統電視劇的類型劃分去試圖將這部劇進行分類時, 卻發現其並不屬於科幻劇也不屬於魔幻神怪劇, 尤為突出的是該劇的靈異和驚悚元素, 該劇是介乎玄幻、魔幻、靈異的類型混雜。 該劇是由天津唐人影視製作公司製作完成, 而當我們進一步將該劇與同一總公司出品的面向傳統電視媒體的相似題材電視劇進行比較時, 發現該劇的重大不同。 通過這一症候, 筆者認為可以將《無心法師》這一文本當做案例分析, 則網路劇的敘事亦可從中窺見一斑。

《無心法師》

《無心法師》講述的是一名叫無心的主人公, 一路祛除鬼魅的驚險故事。 該劇的劇本與原著小說相差無幾, 歷險式的故事結構和水到渠成的愛情發展, 波瀾不起的保守編排, 乏善可陳。 主人公是個奇特的人物, 他不老不死, 非人卻具備瀟灑的人形, 可謂似人非人,

無所來之處, 無將去之所。 這個完全被虛化了背景的人物行走于劇中完全虛化的世界之上。 玄幻世界所必須的世界觀架構竟然被忽略了?這實為編劇的一大敗筆。

《無心法師》

“無”心何以“有”情?佛像變成木乃伊, 各界妖魔大亂鬥。 重口味情節的小清新畫面呈現。

如果以上這些都只是說明互聯網視域下的後現代拼貼敘事, 那麼該劇故事架構的世界觀模糊不清, 界限不明;人物轉場動機不強, 破綻叢生;風格變換隨意;角色刻板且表演蒼白;邏輯漏洞無法腦補;則體現了該劇主創旨在通過使用元素堆疊的討好意圖。 選擇用一個含混的風格拼貼, 而不是專一的類型化, 其中必有市場最大化的經濟學考量, 另一方面避開了驚悚靈異的類型創作也可以看做是在規避政策審查的風險。 在市場與政策的雙重壓力之下, 《無心法師》體現出互聯網電視劇製作游走在觀眾與政策的雙面討好之間。 反之, 對於製作公司而言, 《無心法師》所暴露出的力不從心的敘事、拖泥帶水的節奏、蒼白乏味的人物、不倫不類的風格,
不得不令人生疑, 傳統製作機構走向網路模式敘事, 真的準備好了嗎?

儘管如此, 該劇還是賺足了口碑, 並以開播2個月點擊7億次, 劇中演員六次登頂熱門藝人搜索榜首的優異成績成為2015年暑期熱門網路劇之一。 網友何以如此狂熱, 大致原因如下:

《無心法師》

該劇具有玄幻的互聯網基因。果殼網有一篇文章論述玄幻與魔幻、科幻等非現實類小說的區別,並指出玄幻屬於東方特有,並進一步將玄幻界定為以網路文學為主體,區別於其他通俗小說,注重於娛樂性和視覺快感,風格光怪陸離,創作形式涵蓋小說、電影、動漫。

《無心法師》

基於大量的網路小說、網路遊戲、動漫的瞭解得出,有理由相信上述總結的合理性。玄幻是由網路滋生的,深受追捧的元素;從網路小說玄幻類所占比例和受歡迎程度,加之玄幻題材的網路小說不斷被改編成熱門影視劇,玄幻風已然成為了一個大IP。在這股來勢兇猛的“玄幻風”裡,觀眾被捲入其中,欣然若允。在潛意識快節奏的消費欲望中,迫不及待要觀看下一部小說、下一部影視劇。在這種急切的消費心理驅使下,他們不在意這個小說的文學性、藝術性,要的是娛樂和刺激。小說與影視劇之間互文,共同構建著觀眾對玄幻世界的共同想像。所以《無心法師》這樣一個世界觀缺失的文本被輕易接受,歸根結底上說是植根于玄幻文化互聯網基因裡,互聯網觀眾對於這個文本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無心法師》

小鮮肉的愛情誘惑。所謂“小鮮肉”,是按照商業文化的消費需求打造的,商業文化、資本權力,這雙無形的手在操縱著我們的欲望、情感、審美判斷,乃至社會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和消費時尚。對小鮮肉的消費使得作為一個男人的那些強烈的、獨特的、個性化的身體、性格、感覺,以及其他感情因素、精神因素,則在不知不覺中消融於這種男色消費文化的控制和影響之中。而對於觀影的受眾來說,螢幕上經過包裝的虛擬的小鮮肉通過一段段纏綿悱惻的虛構愛情將觀眾帶入了看似甜蜜的愛情陷阱。這不得不讓人們憂慮。

大製作的視覺保證。影視行業是眼球經濟,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無心法師》在服裝、化妝、道具、攝影、用光以及特效的精緻處理上不遺餘力。該劇的美術指導李顯昌之前的作品包括《笑傲江湖》、《宮鎖心玉》,該劇的後期特效公司參與過徐克的電影《狄仁傑:神都龍王》的製作,該劇的片頭曲選用了李健的《貝加爾湖畔》,該劇片尾曲則是由好聲音第二季冠軍李琦演唱,堪稱當今一流的配置。

這三點具有普遍適用性,然而並不能完全闡釋《無心法師》的文本特點。除了玄幻之外,愛情是該文本重要的敘事功能之一。雖然在情節節奏的安排上,該劇的愛情戲並無多少鋪陳,幾乎毫無波折,有的只是展示而已。然而僅僅是這種展示則極具有戲劇張力。該劇的主題可以概括為“絕望之愛”與“禁忌之愛”,解釋為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是要在一起,倒數愛的時光;這種敘事在調動觀眾愛情嚮往的同時也在引發他們對劇中人物的深切同情,認同有多深同情就有多深,即是流行語中的“虐戀”。然而再對這虐戀的敘事進行剖析將發現通常傳統敘事中橫亙在神仙、妖怪、魔鬼與人類戀愛之間的道德化身在這部網路劇中被消解了,而取代之以自然規律(這個自然可做規則理解,雖然文本中規則設置模糊)。無心明知道自己不生不滅不能生育,隱瞞了自己的秘密而與人類月牙結合,月牙只是生氣了一場然後欣然接受;千年妖怪岳綺羅與邪惡人類張顯宗的虐戀因反派的邪惡氣質增添了一絲邪魅。這一絲的邪魅是絕不會公然出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大眾視野內的,是誕生在傳統與網路之間的裂隙。沒有來由的邪惡,回歸邪惡本身。在網路非主流身份庇護下,絕望之愛與禁忌之花偷偷盛開。網路劇敘事滋生出對傳統道德觀念的反叛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到底本劇有意討好還是無意為之無關緊要,但這至少在一些方面體現了當下互聯網視頻受眾的接受態度。

1

2

1

筆者在分析網路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網路劇發展對策的思考。認為網路劇在品質、播出平臺的搭建和盈利模式的整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認為提升網路劇品質、聯合電視臺搭建播出平臺和對產業運營進行深度整合是網路劇發展的方向。

網路劇品質需要提升,任何網路劇,品質才是關鍵。網路劇內容既要突出特色,又要不斷拓展可做的內容和範疇。網路劇製作團隊既要吸納年輕媒體人,又要合理利用資深媒體人的經驗。國外網路劇製作經驗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國內的網路劇製作存在著粗糙、浮躁的狀態,專業化、高品質化人就是網路劇製作需要努力的方向。網路劇的主人公多以小人物為主,草根化、平民化是他們的特點。在網路劇火爆的背後,與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是《屌絲男士》中的大鵬,還是《萬萬沒想到》中的王大錘,他們都是這個社會中、低層群體中的一員,是眾多草根百姓的縮影。這些主角汲取了各式各樣平民百姓身上的特點,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尋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影子。事實上,我們所關注的並不僅僅是那些網路劇中的人物,更是透過這些人物所看到的本質的自我。

《屌絲男士》

《屌絲男士》

與此同時,網路劇中除了有草根化、平民化的主人公外,還為大家提供了另外一種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高大上配角。無論是《屌絲男士》裡的柳岩、範冰冰、孫儷等女神級的人物,還是《萬萬沒想到》中出演搭檔的各位美女配角,甚至是《太子妃升職記》中的長相帥氣又身份高貴的太子和九王,無疑增加了人們對於此類網路劇的注意程度。尤其是當劇中主角的形象、行為甚至身份都和普通大眾相一致的時候,以年輕人為主體的觀眾們自然而然會將自己帶入角色之中,從而獲得一種帶有臆想性質的自我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會進一步增加網路劇對於受眾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加了受眾的關注程度。

《萬萬沒想到》

另外,主人公平民化的生活所伴隨而來的是其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由於部分傳統電視劇中過多官方式的說辭和演繹已經脫離了普通大眾的生活,網路劇中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顯然更能讓觀眾感覺到眼前一亮。

人們第一次發現原來螢幕上的主角也可以如此的接地氣——王大錘和大鵬們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樣吐槽上司、欣賞美女和說那些不著天際的閒話。相比于傳統電視劇中那些正襟危坐的上司領導、英勇無暇的正面人物甚至是生活在生物鏈頂層的貴族們,這些小人物不再滿口的高大上和社會榮辱,而是以一種近乎調侃的語氣展示著普通大眾的生活。這似乎使網路劇看起來更有人情味一些——他們就生活在我們之中,因此關注他們就是關注我們自己。

《萬萬沒想到》

不過網路劇所具有的草根平民與傳統電視劇相比又有些不同。對於以電視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傳統電視劇而言,它們在設定人物主角的時候,不僅要兼顧小人物的特點,更要將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形象昇華,不能簡簡單單的將那些草根形象公之於眾,對於其身上存在的某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性格特點和形象要加以取捨,才能成為讓這種草根形象出現在大螢幕上。

而網路劇則無需考慮這些因素。作為小成本,且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以青年草根們為只要收視群體的新劇種形式,網路劇中的人物可以依照現實中的草根形象進行大面積複製,這些人物可以生活邋遢、語言不雅,而這些都能被網路前的觀眾所接受。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這些劇中人物其實就是生活 中的我們。網路劇不需要雅俗共賞,只需要貼合觀眾心理,因此有時候難免也會出現向惡俗方向發展的趨勢。

《萬萬沒想到》

除了形象上的共鳴以外,在此類網路劇中人物誇張、無厘頭的搞笑性格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看點。這些人物的誇張搞笑的性格會引導他們做出許多無厘頭的搞怪事件,這相較于傳統電視劇也是一大挑戰,而且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許都不會出現的情景在他們的身上似乎有著一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即視感。例如在《萬萬沒想到》中,王大錘曾為了追女孩而上網查找女孩喜歡什麼樣的男生並一一付諸實踐:為了體現幽默感,他特意跑到女生桌前講笑話,並用誇張的笑聲為自己捧場;為了體現自己的好體質,他爬到女生的辦公桌上做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運動;而當女孩桌子上出現蟑螂時,為了體現出自己的勇敢,他甚至抓住蟑螂並作出令人驚詫的舉動——在女生面前形態誇張的吃掉了它。

其實仔細想來,王大錘的這些舉動似乎或多或少的曾以其他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男生會湊到心儀的女生身邊逗趣,在操場上看到心儀的女生走來特地通過鍛煉展示自己的身材,或者在女生遭受到這些小昆蟲騷擾時果斷現身解決難題。而王大錘只不過將這些舉動加以誇張和放大,就變成了獨特的喜劇效果,從而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和深刻記憶。特定的人物性格造就了不同的行為方式,正因王大錘是這樣一個搞笑誇張而又無厘頭的人物,他註定也會做出這種無厘頭而又畫風清奇的行為。

《太子妃升職記》

無獨有偶,《太子妃升職記》中的張芃芃也因獨特的性格被大家銘記。然而作為一名穿越而來的太子妃,與常規穿越劇不同的是,女主角張芃芃是以一個男性的身份穿越到女性的身體上的。因此,這種心理及生理性別上的不統一必然會帶來與常規女主角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

《太子妃升職記》

不像往常的宮鬥劇,女人們在後宮中互相廝殺、彼此陷害,《太子妃升職記》中的女主角似乎走出不一樣的路線——她先是調戲身邊的小侍女,又立志于和皇帝的妃嬪搞好關係,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作為一個曾經的花心公子的她沒有及時的轉換過來自己的性別。也就是說,他仍舊以男人自居,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是一個女人了。也正因此,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宮鬥場面在這部劇中幾近沒有出現,後宮中反而其樂融融,令人不思其解。

在以往的宮鬥劇中,女主角們要不就是對上位者們無限討好或者情意綿綿,要不就是如《甄嬛傳》般對於“皇帝”這一角色相對弱化。《太子妃升職記》反而另闢蹊徑,對於這名女主角而言討好的物件變成了眾多貌美的少女。以往針鋒相對的後宮關係在這裡變成了如魚得水般的愜意。作為丈夫形象存在的太子于女主角而言其實更像是一種哥們兒一樣的關係。

《太子妃升職記》

因此,這種反常的性格所塑造的特殊角色,必然會比那些早已被演繹了不知多少遍的陳腔濫調式人物要吸引人得多。畢竟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所看到的古裝穿越題材無外乎《步步驚心》、《宮鎖珠簾》等類似電視劇。那些穿越的女主人公們無論來自現代的哪個城市、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穿越,最終無一不會和各種女人勾心鬥角。當這種老套的角色設定被大家熟悉後,便不會引起多大轟動。與之對比,角色的設定也正是《太子妃升職記》的一大亮點。

除此之外,《屌絲男士》等著名網路劇基本遵循著這個創作原則。用人物無厘頭的性格配合誇張的表演並發表一些調侃形式的言論,以此引導劇情的發展。可以說,人物的塑造在網路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平民化、草根化的人物形象給了人們對於網路劇的親近感;誇張搞笑而又無厘頭的人物性格促使了觀眾對於網路劇的深刻印象。網路劇不同于傳統電視劇,它不是什麼十足高雅的藝術,它所面向的人群正是普普通通的草根群眾。網路劇能夠讓人在觀看之時開懷大笑,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調侃,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設定對此功不可沒。

如今網路劇已經在普通大眾的娛樂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網路劇的火爆程度早已毋庸置疑。無論是《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還是《太子妃升職記》等眾多網路劇,早已在觀眾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網路劇盈利模式需要繼續探索。運用電商平臺進行網路劇播出,努力實現雙贏。在網路劇中做好植入廣告,兼顧人物形象、細節場景與廣告的特點,讓線民自然而然地認可。

作者介紹

張智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副會長

《無心法師》

該劇具有玄幻的互聯網基因。果殼網有一篇文章論述玄幻與魔幻、科幻等非現實類小說的區別,並指出玄幻屬於東方特有,並進一步將玄幻界定為以網路文學為主體,區別於其他通俗小說,注重於娛樂性和視覺快感,風格光怪陸離,創作形式涵蓋小說、電影、動漫。

《無心法師》

基於大量的網路小說、網路遊戲、動漫的瞭解得出,有理由相信上述總結的合理性。玄幻是由網路滋生的,深受追捧的元素;從網路小說玄幻類所占比例和受歡迎程度,加之玄幻題材的網路小說不斷被改編成熱門影視劇,玄幻風已然成為了一個大IP。在這股來勢兇猛的“玄幻風”裡,觀眾被捲入其中,欣然若允。在潛意識快節奏的消費欲望中,迫不及待要觀看下一部小說、下一部影視劇。在這種急切的消費心理驅使下,他們不在意這個小說的文學性、藝術性,要的是娛樂和刺激。小說與影視劇之間互文,共同構建著觀眾對玄幻世界的共同想像。所以《無心法師》這樣一個世界觀缺失的文本被輕易接受,歸根結底上說是植根于玄幻文化互聯網基因裡,互聯網觀眾對於這個文本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無心法師》

小鮮肉的愛情誘惑。所謂“小鮮肉”,是按照商業文化的消費需求打造的,商業文化、資本權力,這雙無形的手在操縱著我們的欲望、情感、審美判斷,乃至社會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和消費時尚。對小鮮肉的消費使得作為一個男人的那些強烈的、獨特的、個性化的身體、性格、感覺,以及其他感情因素、精神因素,則在不知不覺中消融於這種男色消費文化的控制和影響之中。而對於觀影的受眾來說,螢幕上經過包裝的虛擬的小鮮肉通過一段段纏綿悱惻的虛構愛情將觀眾帶入了看似甜蜜的愛情陷阱。這不得不讓人們憂慮。

大製作的視覺保證。影視行業是眼球經濟,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無心法師》在服裝、化妝、道具、攝影、用光以及特效的精緻處理上不遺餘力。該劇的美術指導李顯昌之前的作品包括《笑傲江湖》、《宮鎖心玉》,該劇的後期特效公司參與過徐克的電影《狄仁傑:神都龍王》的製作,該劇的片頭曲選用了李健的《貝加爾湖畔》,該劇片尾曲則是由好聲音第二季冠軍李琦演唱,堪稱當今一流的配置。

這三點具有普遍適用性,然而並不能完全闡釋《無心法師》的文本特點。除了玄幻之外,愛情是該文本重要的敘事功能之一。雖然在情節節奏的安排上,該劇的愛情戲並無多少鋪陳,幾乎毫無波折,有的只是展示而已。然而僅僅是這種展示則極具有戲劇張力。該劇的主題可以概括為“絕望之愛”與“禁忌之愛”,解釋為明知道沒有結果還是要在一起,倒數愛的時光;這種敘事在調動觀眾愛情嚮往的同時也在引發他們對劇中人物的深切同情,認同有多深同情就有多深,即是流行語中的“虐戀”。然而再對這虐戀的敘事進行剖析將發現通常傳統敘事中橫亙在神仙、妖怪、魔鬼與人類戀愛之間的道德化身在這部網路劇中被消解了,而取代之以自然規律(這個自然可做規則理解,雖然文本中規則設置模糊)。無心明知道自己不生不滅不能生育,隱瞞了自己的秘密而與人類月牙結合,月牙只是生氣了一場然後欣然接受;千年妖怪岳綺羅與邪惡人類張顯宗的虐戀因反派的邪惡氣質增添了一絲邪魅。這一絲的邪魅是絕不會公然出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大眾視野內的,是誕生在傳統與網路之間的裂隙。沒有來由的邪惡,回歸邪惡本身。在網路非主流身份庇護下,絕望之愛與禁忌之花偷偷盛開。網路劇敘事滋生出對傳統道德觀念的反叛和主流意識形態的消解。到底本劇有意討好還是無意為之無關緊要,但這至少在一些方面體現了當下互聯網視頻受眾的接受態度。

1

2

1

筆者在分析網路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網路劇發展對策的思考。認為網路劇在品質、播出平臺的搭建和盈利模式的整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認為提升網路劇品質、聯合電視臺搭建播出平臺和對產業運營進行深度整合是網路劇發展的方向。

網路劇品質需要提升,任何網路劇,品質才是關鍵。網路劇內容既要突出特色,又要不斷拓展可做的內容和範疇。網路劇製作團隊既要吸納年輕媒體人,又要合理利用資深媒體人的經驗。國外網路劇製作經驗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國內的網路劇製作存在著粗糙、浮躁的狀態,專業化、高品質化人就是網路劇製作需要努力的方向。網路劇的主人公多以小人物為主,草根化、平民化是他們的特點。在網路劇火爆的背後,與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是《屌絲男士》中的大鵬,還是《萬萬沒想到》中的王大錘,他們都是這個社會中、低層群體中的一員,是眾多草根百姓的縮影。這些主角汲取了各式各樣平民百姓身上的特點,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尋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影子。事實上,我們所關注的並不僅僅是那些網路劇中的人物,更是透過這些人物所看到的本質的自我。

《屌絲男士》

《屌絲男士》

與此同時,網路劇中除了有草根化、平民化的主人公外,還為大家提供了另外一種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高大上配角。無論是《屌絲男士》裡的柳岩、範冰冰、孫儷等女神級的人物,還是《萬萬沒想到》中出演搭檔的各位美女配角,甚至是《太子妃升職記》中的長相帥氣又身份高貴的太子和九王,無疑增加了人們對於此類網路劇的注意程度。尤其是當劇中主角的形象、行為甚至身份都和普通大眾相一致的時候,以年輕人為主體的觀眾們自然而然會將自己帶入角色之中,從而獲得一種帶有臆想性質的自我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會進一步增加網路劇對於受眾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加了受眾的關注程度。

《萬萬沒想到》

另外,主人公平民化的生活所伴隨而來的是其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由於部分傳統電視劇中過多官方式的說辭和演繹已經脫離了普通大眾的生活,網路劇中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顯然更能讓觀眾感覺到眼前一亮。

人們第一次發現原來螢幕上的主角也可以如此的接地氣——王大錘和大鵬們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樣吐槽上司、欣賞美女和說那些不著天際的閒話。相比于傳統電視劇中那些正襟危坐的上司領導、英勇無暇的正面人物甚至是生活在生物鏈頂層的貴族們,這些小人物不再滿口的高大上和社會榮辱,而是以一種近乎調侃的語氣展示著普通大眾的生活。這似乎使網路劇看起來更有人情味一些——他們就生活在我們之中,因此關注他們就是關注我們自己。

《萬萬沒想到》

不過網路劇所具有的草根平民與傳統電視劇相比又有些不同。對於以電視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傳統電視劇而言,它們在設定人物主角的時候,不僅要兼顧小人物的特點,更要將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形象昇華,不能簡簡單單的將那些草根形象公之於眾,對於其身上存在的某些難登大雅之堂的性格特點和形象要加以取捨,才能成為讓這種草根形象出現在大螢幕上。

而網路劇則無需考慮這些因素。作為小成本,且在網路上廣為流傳、以青年草根們為只要收視群體的新劇種形式,網路劇中的人物可以依照現實中的草根形象進行大面積複製,這些人物可以生活邋遢、語言不雅,而這些都能被網路前的觀眾所接受。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此已經習以為常,這些劇中人物其實就是生活 中的我們。網路劇不需要雅俗共賞,只需要貼合觀眾心理,因此有時候難免也會出現向惡俗方向發展的趨勢。

《萬萬沒想到》

除了形象上的共鳴以外,在此類網路劇中人物誇張、無厘頭的搞笑性格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看點。這些人物的誇張搞笑的性格會引導他們做出許多無厘頭的搞怪事件,這相較于傳統電視劇也是一大挑戰,而且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許都不會出現的情景在他們的身上似乎有著一種“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即視感。例如在《萬萬沒想到》中,王大錘曾為了追女孩而上網查找女孩喜歡什麼樣的男生並一一付諸實踐:為了體現幽默感,他特意跑到女生桌前講笑話,並用誇張的笑聲為自己捧場;為了體現自己的好體質,他爬到女生的辦公桌上做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運動;而當女孩桌子上出現蟑螂時,為了體現出自己的勇敢,他甚至抓住蟑螂並作出令人驚詫的舉動——在女生面前形態誇張的吃掉了它。

其實仔細想來,王大錘的這些舉動似乎或多或少的曾以其他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男生會湊到心儀的女生身邊逗趣,在操場上看到心儀的女生走來特地通過鍛煉展示自己的身材,或者在女生遭受到這些小昆蟲騷擾時果斷現身解決難題。而王大錘只不過將這些舉動加以誇張和放大,就變成了獨特的喜劇效果,從而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和深刻記憶。特定的人物性格造就了不同的行為方式,正因王大錘是這樣一個搞笑誇張而又無厘頭的人物,他註定也會做出這種無厘頭而又畫風清奇的行為。

《太子妃升職記》

無獨有偶,《太子妃升職記》中的張芃芃也因獨特的性格被大家銘記。然而作為一名穿越而來的太子妃,與常規穿越劇不同的是,女主角張芃芃是以一個男性的身份穿越到女性的身體上的。因此,這種心理及生理性別上的不統一必然會帶來與常規女主角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

《太子妃升職記》

不像往常的宮鬥劇,女人們在後宮中互相廝殺、彼此陷害,《太子妃升職記》中的女主角似乎走出不一樣的路線——她先是調戲身邊的小侍女,又立志于和皇帝的妃嬪搞好關係,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作為一個曾經的花心公子的她沒有及時的轉換過來自己的性別。也就是說,他仍舊以男人自居,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是一個女人了。也正因此,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宮鬥場面在這部劇中幾近沒有出現,後宮中反而其樂融融,令人不思其解。

在以往的宮鬥劇中,女主角們要不就是對上位者們無限討好或者情意綿綿,要不就是如《甄嬛傳》般對於“皇帝”這一角色相對弱化。《太子妃升職記》反而另闢蹊徑,對於這名女主角而言討好的物件變成了眾多貌美的少女。以往針鋒相對的後宮關係在這裡變成了如魚得水般的愜意。作為丈夫形象存在的太子于女主角而言其實更像是一種哥們兒一樣的關係。

《太子妃升職記》

因此,這種反常的性格所塑造的特殊角色,必然會比那些早已被演繹了不知多少遍的陳腔濫調式人物要吸引人得多。畢竟當我們打開電視機,所看到的古裝穿越題材無外乎《步步驚心》、《宮鎖珠簾》等類似電視劇。那些穿越的女主人公們無論來自現代的哪個城市、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穿越,最終無一不會和各種女人勾心鬥角。當這種老套的角色設定被大家熟悉後,便不會引起多大轟動。與之對比,角色的設定也正是《太子妃升職記》的一大亮點。

除此之外,《屌絲男士》等著名網路劇基本遵循著這個創作原則。用人物無厘頭的性格配合誇張的表演並發表一些調侃形式的言論,以此引導劇情的發展。可以說,人物的塑造在網路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平民化、草根化的人物形象給了人們對於網路劇的親近感;誇張搞笑而又無厘頭的人物性格促使了觀眾對於網路劇的深刻印象。網路劇不同于傳統電視劇,它不是什麼十足高雅的藝術,它所面向的人群正是普普通通的草根群眾。網路劇能夠讓人在觀看之時開懷大笑,也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調侃,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設定對此功不可沒。

如今網路劇已經在普通大眾的娛樂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網路劇的火爆程度早已毋庸置疑。無論是《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還是《太子妃升職記》等眾多網路劇,早已在觀眾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網路劇盈利模式需要繼續探索。運用電商平臺進行網路劇播出,努力實現雙贏。在網路劇中做好植入廣告,兼顧人物形象、細節場景與廣告的特點,讓線民自然而然地認可。

作者介紹

張智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副會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