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心肌梗死,離年輕人到底有多遠

這幾年因病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案例疊見, 民警、IT人員、企業高管和醫務人員都榜上有名, 讓人惋惜的是這些因公殉職的多數正值中青壯年。

2011年8月, 鄭州電視臺記者劉建突發急性心梗離世, 年僅28歲;

2012年7月31日浙江電臺主播郭夢秋突發心梗離世, 年僅25歲;

2014年1月2日, 小馬奔騰集團董事長李明因心梗去世, 年僅47歲;2015年2月16日, 瀋陽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民警袁哲突發心梗後昏倒在崗位上, 年僅34歲。 青年如同噴薄而出的朝陽, 是社會和國家的未來。 然而一次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此等悲涼當真是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是誰導演了這些悲劇?主謀真是——心肌梗死!好端端的, 怎麼說沒就沒了......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一種臨床類型或者表現型, 因為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破裂, 引起急性血栓形成, 導致相應冠狀動脈急性閉塞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壞死所致。

在普通人眼中, 心肌梗死只是老年人的專利。 如今再看, 這個說法已經過時了。 隨著年輕人不健康女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開始“低齡化”,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向“發福”。 同時生活節奏的加快, 壓力增大、缺乏運動、抽煙, 平時餓著, 週末“腐敗”, 也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同特徵。 不加節制地生活是要付出代價的, 由此引發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過早地浮出了水面。

資料顯示, 我國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高達萬分之五!每年約有5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 而累積存活心肌梗死患者高達200萬人!值得警惕的是, 心肌梗死發病率還在逐年增長, 而且年輕人發生心肌梗死比老年人更危險! 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為年輕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以及心臟本升結構的特殊性使得年輕人心肌梗死的症狀、預測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結局(預後)與老年人不一樣, 人們對其重視程度也不夠。 年輕人往往覺得自己身體素質好, 不會的這種“老年病”。 父母則因不熟悉子女的生活習慣, 遂也不會經常提醒。 重視程度不高, 讓發病極塊的心肌梗死出現年輕人身上時尤為致命, 往往來不及搶救。

“好端端的年輕人,

怎麼說沒就沒了”, 這也成了心肌梗死患者的親人說的最多的話。

年輕就一定有本錢?

與老年人時刻關心自己的身體不同, 年輕人自恃“年輕就是本錢, 折騰點沒所謂”!有些年輕人自恃身強體壯, 覺得自己吃得好, 睡得香, 就忽略疾病早期症狀, 即使出現胸悶、胸痛等感覺, 也自以為是長時間伏案導致的肌肉韌帶不適而熬著, 錯過了儘早就治的良機;更有甚者去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籃球, 加劇了病情以致失去了搶救的機會。

年輕人突發心梗時往往沒有任何徵兆, 這一點不同於老年人常會出現胸部疼痛、噁心、嘔吐、大汗、煩躁不安、恐懼和雙眼發黑等症狀。 這是為什麼呢?以為年輕人的冠心病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較輕微,

冠脈狹窄也不是特別嚴重, 唯獨在這些軟斑塊不穩定時, 極容易破裂或產生裂紋。 一旦破裂很容易形成急性血栓致冠脈急性閉塞, 且發病突然, 來不及應對。 另外。 還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心肌梗死是冠脈痙攣導致的冠脈急性閉塞, 而這在年輕女性中顯得更為“脆弱”, 需要特別注意。

年輕人的冠脈病變相對較輕, 因而缺乏心肌缺血預適應。 所以一旦發生心肌梗死, 症狀反而更加嚴重, 經常出現休克、心衰及猝死等兇險的預後。

”51好心臟”-中國心臟康復產業研究院是心臟康復領域內服務平臺, 致力於推動中國心臟康復產業發展, 提供心臟康復前沿資訊傳播, 心臟康復健康教育, 心臟病患社群建設, 心臟康復產業研究,

心臟康復創新技術研究等。

歡迎訂閱今日頭條:51好心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