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好人365 顧文忠:幫145個家庭找到失散親人 寫網上傳奇

2010年, 40歲的顧文忠突然想找點事情做做, “至少能讓自己忙起來。 ”

正常的體力工作做不了, 他便去自學電腦, 並用攢了一年的錢買了台電腦。 一天, 他偶然逛到一個名為“寶貝回家尋子網”的網站, 這是一個由志願者自發建立的網站, 主要幫助全國各地的失孩家庭尋子, “我想加入他們, 為這些不幸的家庭出一份力。 ”就這樣, 顧文忠成為了一名尋親志願者, 並給自己取名“小秀才555”。 他收集線索、編輯帖子、轉發帖子……“如果通過我的努力, 讓哪怕是一對父母找到自己失散的孩子, 那也是值得的。 ”

2011年, 顧文忠成了“寶貝回家尋子網”討論版的版主。 成為版主沒多久, 他在家裡成立了“小秀才工作室”。 雖然工作室就他一個人, 但他覺得這個工作室讓他的心安定了, “我覺得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

不過, 顧文忠一直沒有學會熟練地打字, 發帖、在QQ上打字時只能依靠左手的兩根手指慢慢地敲打鍵盤。

“由於打字速度慢, 我在尋親網的QQ群裡也不敢多發言, 發言時也力求簡練。 ”顧文忠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和顧文忠同一個社區的85歲老人紐岳坤, 就是在他的幫助下, 找到了失散近30年的女兒。 2013年, 81歲的紐嶽坤突然中風癱瘓, 他很想見見女兒。

據瞭解,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與妻子離婚, 女兒被妻子帶去河南, 從此杳無音信。 顧文忠知道這事後, 主動幫老人尋女, 一個多月後, 成功聯繫到了老人的女兒。 老人的女兒從河南趕回太倉與老人團聚, 圓了老人的心願。 見面的時候, 鈕嶽坤興奮得像個孩子, 顧文忠說:“沒想到幫別人找到親人團聚是一件如此幸福、也讓自己快樂的事。 ”

“寶貝回家尋子網”網站的創始人、同樣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張寶豔介紹說, “小秀才555”是網站的名人, 由於他的成功案例較多, 經驗也非常豐富, 目前擔任了網站多個欄目的版主。

顧文忠雖然沒有太大的學問, 卻喜歡“舞文弄墨”, 他會通過發各種帖子來組織有價值的資訊, 在頭腦中把他們串聯在一起,

最終抵達目標。

在網上找人是一件曲折複雜的事。 顧文忠說, 從模糊的回憶、瑣碎片段等細節入手, 他必須邀請更多的人參與提供線索。 找到親人, 有時候只是依靠一個微小的機緣, 錯過了就沒有了。 他接觸過一個最極端的案例:被尋找的人已經去世十多年, 沒有任何遺物和照片, 後來根據查詢公安機關當事人生前拍攝的第一代身份證照片, 才最終得到確認。

顧文忠說, 很多時候, 他到網上發帖找人會受到質疑, 被誤解, 有時候對方還會罵他是大騙子。 2014年, 福建有一對被拐多年的姐妹想尋找自己的母親。 顧文忠從論壇上看到這個資訊後, 立即和這對姐妹取得聯繫, 想詢問更多的資訊説明她們。 可對方在聽到他有些無力的聲音之後, 根本就不相信他, 認為他是個大騙子。 顧文忠連續7次和對方通話, 表明自己的身份和誠意, 對方終於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 勉強同意讓他試一試。 經過努力, 顧文忠很快幫她們找到了親生母親。

即便如此, 顧文忠也從未灰心放棄過。 他說, 通過耐心溝通,多數人會理解他的動機,尋親者也會認同他的誠意。

“寶貝回家”網站正和央視尋人節目《等著我》合作,説明求助對象尋找親人。2016年4月,顧文忠接到央視《等著我》欄目的一個跨國尋親案例,這個坎坷的案例讓他足足花了3個多月時間。期間,顧文忠先是與來自緬甸的尋親人伊凱進行溝通,瞭解掌握案例背景、有效資訊和追尋線索,隨後整理資料併發帖。由於涉及到跨國尋親,顧文忠隨即聯繫到了廣州警方和廣州出入境等有關部門,對伊凱的身份進行核實,與此同時,又聯繫了一些跨國公益組織,希望多途徑説明伊凱儘快找到家人。2016年6月16日,一家跨國公益組織傳來好消息,幾經轉折最終找到了她的家人。2016年7月24日,伊凱終於和家人團聚!

有一次,顧文忠因嚴重哮喘發作,在醫院整整住了16天。醫生叮囑他不能再熬夜,或者過度勞累,但住院期間他仍放不下手頭的“尋人”工作,一有志願者來看望他,他就和他們一起分析案例的進展。

“‘小秀才’平時在論壇上很低調,說話不多,一開口都是跟工作有關,而且感覺白天晚上都線上。”張寶豔說,“央視請了他幾次,他都推說不方便,更沒說過自己生了那麼重的病。”

顧文忠已經記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尋子案例。由於尋親過程基本上都通過互聯網和電話完成,大多數人連“小秀才555”的真名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是男是女。

如今,顧文忠所在的太勝社區知道了自己社區有個“網路神探”在幫人的事情以後,專門為他在社區駐地創造條件,正式掛牌成立了“小秀才工作室”,提供了必要場所、辦公條件和設備,讓“小秀才”安安心心地做這件好事。

在145名顧文忠找到的孩子中,有失蹤人口,有流浪人員,也有一些是被拐賣的。2016年起,顧文忠在社區的支持下,製作了防拐知識宣傳版面、防拐知識小冊子,到民工子弟小學宣傳防拐打拐知識。他說,尋親團聚是悲劇的結束,但讓孩子們提高防護意識、增強防護技能能減少甚至阻止悲劇的發生。他決心把“防拐”宣傳到更多學校,幫助孩子們增強防拐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現在,顧文忠的父母都已年近七旬,家境一般,但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在幫人尋親的同時,顧文忠還是社區裡的熱心人、志願者。社保新政策、拆遷補助等一出臺,他就會仔細研究,義務為社區居民們解讀新政;學校放假,他又為孩子們的校外暑期活動忙前忙後……他說:“這些年來,我和我的家人得到了社會上很多人的幫助。雖然我身體不好,但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每次幫助別人找到親人時,我都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成就感。尋親志願者這份工作我會一直做下去。”

通過耐心溝通,多數人會理解他的動機,尋親者也會認同他的誠意。

“寶貝回家”網站正和央視尋人節目《等著我》合作,説明求助對象尋找親人。2016年4月,顧文忠接到央視《等著我》欄目的一個跨國尋親案例,這個坎坷的案例讓他足足花了3個多月時間。期間,顧文忠先是與來自緬甸的尋親人伊凱進行溝通,瞭解掌握案例背景、有效資訊和追尋線索,隨後整理資料併發帖。由於涉及到跨國尋親,顧文忠隨即聯繫到了廣州警方和廣州出入境等有關部門,對伊凱的身份進行核實,與此同時,又聯繫了一些跨國公益組織,希望多途徑説明伊凱儘快找到家人。2016年6月16日,一家跨國公益組織傳來好消息,幾經轉折最終找到了她的家人。2016年7月24日,伊凱終於和家人團聚!

有一次,顧文忠因嚴重哮喘發作,在醫院整整住了16天。醫生叮囑他不能再熬夜,或者過度勞累,但住院期間他仍放不下手頭的“尋人”工作,一有志願者來看望他,他就和他們一起分析案例的進展。

“‘小秀才’平時在論壇上很低調,說話不多,一開口都是跟工作有關,而且感覺白天晚上都線上。”張寶豔說,“央視請了他幾次,他都推說不方便,更沒說過自己生了那麼重的病。”

顧文忠已經記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尋子案例。由於尋親過程基本上都通過互聯網和電話完成,大多數人連“小秀才555”的真名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是男是女。

如今,顧文忠所在的太勝社區知道了自己社區有個“網路神探”在幫人的事情以後,專門為他在社區駐地創造條件,正式掛牌成立了“小秀才工作室”,提供了必要場所、辦公條件和設備,讓“小秀才”安安心心地做這件好事。

在145名顧文忠找到的孩子中,有失蹤人口,有流浪人員,也有一些是被拐賣的。2016年起,顧文忠在社區的支持下,製作了防拐知識宣傳版面、防拐知識小冊子,到民工子弟小學宣傳防拐打拐知識。他說,尋親團聚是悲劇的結束,但讓孩子們提高防護意識、增強防護技能能減少甚至阻止悲劇的發生。他決心把“防拐”宣傳到更多學校,幫助孩子們增強防拐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現在,顧文忠的父母都已年近七旬,家境一般,但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在幫人尋親的同時,顧文忠還是社區裡的熱心人、志願者。社保新政策、拆遷補助等一出臺,他就會仔細研究,義務為社區居民們解讀新政;學校放假,他又為孩子們的校外暑期活動忙前忙後……他說:“這些年來,我和我的家人得到了社會上很多人的幫助。雖然我身體不好,但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每次幫助別人找到親人時,我都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成就感。尋親志願者這份工作我會一直做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