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好人365」“尋親秀才”顧文忠 幫145個家庭找到失散親人

江蘇太倉“小秀才工作室”負責人顧文忠是一名尋親志願者。 因5歲時的一次肺炎罹患哮喘, 他無法正常工作, 靠社會低保和社區補助救濟生活, 但他心懷感恩回饋社會。 2010年, 他用網名“小秀才555”註冊成為“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志願者。 7年來, 他已成為“尋親秀才”“網路神探”, 成功説明全國100多個家庭找到失散親人。 2017年4月, 顧文忠榮登“中國好人榜”。

現實中, 他因5歲時的一次肺炎罹患哮喘, 無法正常工作, 靠社會低保和社區補助救濟生活。 經過多年各地尋醫治療, 他還是每天都要發作一次。 他身上隨時都帶著一個藥瓶,

每次哮喘發作時, 就用它對著嘴裡噴幾下。 但在網路中, 他卻是有名的“尋親秀才”“網路神探”, 在過去7年裡幫助全國100多位被拐、失蹤和流浪人員找到家人。 他叫顧文忠, 是江蘇太倉的一名“尋親志願者”, 如今47歲的他每天花8個多小時上網幫人尋親。

“小秀才”有尋親大本事 幫145個家庭團聚

2010年, 40歲的顧文忠突然想找點事情做做, “至少能讓自己忙起來。 ”

正常的體力工作做不了, 他便去自學電腦, 並用攢了一年的錢買了台電腦。 一天, 他偶然逛到一個名為“寶貝回家尋子網”的網站, 這是一個由志願者自發建立的網站, 主要幫助全國各地的失孩家庭尋子, “我想加入他們, 為這些不幸的家庭出一份力。 ”就這樣, 顧文忠成為了一名尋親志願者,

並給自己取名“小秀才555”。 他收集線索、編輯帖子、轉發帖子……“如果通過我的努力, 讓哪怕是一對父母找到自己失散的孩子, 那也是值得的。 ”

2011年, 顧文忠成了“寶貝回家尋子網”討論版的版主。 成為版主沒多久, 他在家裡成立了“小秀才工作室”。 雖然工作室就他一個人,

但他覺得這個工作室讓他的心安定了, “我覺得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

不過, 顧文忠一直沒有學會熟練地打字, 發帖、在QQ上打字時只能依靠左手的兩根手指慢慢地敲打鍵盤。 “由於打字速度慢, 我在尋親網的QQ群裡也不敢多發言, 發言時也力求簡練。 ”顧文忠有點不好意思地說。

和顧文忠同一個社區的85歲老人紐岳坤, 就是在他的幫助下, 找到了失散近30年的女兒。 2013年, 81歲的紐嶽坤突然中風癱瘓, 他很想見見女兒。 據瞭解,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與妻子離婚, 女兒被妻子帶去河南, 從此杳無音信。 顧文忠知道這事後, 主動幫老人尋女, 一個多月後, 成功聯繫到了老人的女兒。 老人的女兒從河南趕回太倉與老人團聚, 圓了老人的心願。 見面的時候, 鈕嶽坤興奮得像個孩子, 顧文忠說:“沒想到幫別人找到親人團聚是一件如此幸福、也讓自己快樂的事。 ”

“寶貝回家尋子網”網站的創始人、同樣榮登“中國好人榜”的張寶豔介紹說, “小秀才555”是網站的名人, 由於他的成功案例較多, 經驗也非常豐富,

目前擔任了網站多個欄目的版主。

網上找人曲折複雜 想盡辦法方能抵達目標

顧文忠雖然沒有太大的學問, 卻喜歡“舞文弄墨”, 他會通過發各種帖子來組織有價值的資訊, 在頭腦中把他們串聯在一起, 最終抵達目標。

在網上找人是一件曲折複雜的事。 顧文忠說, 從模糊的回憶、瑣碎片段等細節入手, 他必須邀請更多的人參與提供線索。 找到親人, 有時候只是依靠一個微小的機緣, 錯過了就沒有了。 他接觸過一個最極端的案例:被尋找的人已經去世十多年, 沒有任何遺物和照片, 後來根據查詢公安機關當事人生前拍攝的第一代身份證照片, 才最終得到確認。

顧文忠說,很多時候,他到網上發帖找人會受到質疑,被誤解,有時候對方還會罵他是大騙子。2014年,福建有一對被拐多年的姐妹想尋找自己的母親。顧文忠從論壇上看到這個資訊後,立即和這對姐妹取得聯繫,想詢問更多的資訊説明她們。可對方在聽到他有些無力的聲音之後,根本就不相信他,認為他是個大騙子。顧文忠連續7次和對方通話,表明自己的身份和誠意,對方終於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勉強同意讓他試一試。經過努力,顧文忠很快幫她們找到了親生母親。

即便如此,顧文忠也從未灰心放棄過。他說,通過耐心溝通,多數人會理解他的動機,尋親者也會認同他的誠意。

“寶貝回家”網站正和央視尋人節目《等著我》合作,説明求助對象尋找親人。2016年4月,顧文忠接到央視《等著我》欄目的一個跨國尋親案例,這個坎坷的案例讓他足足花了3個多月時間。期間,顧文忠先是與來自緬甸的尋親人伊凱進行溝通,瞭解掌握案例背景、有效資訊和追尋線索,隨後整理資料併發帖。由於涉及到跨國尋親,顧文忠隨即聯繫到了廣州警方和廣州出入境等有關部門,對伊凱的身份進行核實,與此同時,又聯繫了一些跨國公益組織,希望多途徑説明伊凱儘快找到家人。2016年6月16日,一家跨國公益組織傳來好消息,幾經轉折最終找到了她的家人。2016年7月24日,伊凱終於和家人團聚!

有一次,顧文忠因嚴重哮喘發作,在醫院整整住了16天。醫生叮囑他不能再熬夜,或者過度勞累,但住院期間他仍放不下手頭的“尋人”工作,一有志願者來看望他,他就和他們一起分析案例的進展。

“‘小秀才’平時在論壇上很低調,說話不多,一開口都是跟工作有關,而且感覺白天晚上都線上。”張寶豔說,“央視請了他幾次,他都推說不方便,更沒說過自己生了那麼重的病。”

從尋親到“防拐”減少悲劇發生

顧文忠已經記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尋子案例。由於尋親過程基本上都通過互聯網和電話完成,大多數人連“小秀才555”的真名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是男是女。

如今,顧文忠所在的太勝社區知道了自己社區有個“網路神探”在幫人的事情以後,專門為他在社區駐地創造條件,正式掛牌成立了“小秀才工作室”,提供了必要場所、辦公條件和設備,讓“小秀才”安安心心地做這件好事。

在145名顧文忠找到的孩子中,有失蹤人口,有流浪人員,也有一些是被拐賣的。2016年起,顧文忠在社區的支持下,製作了防拐知識宣傳版面、防拐知識小冊子,到民工子弟小學宣傳防拐打拐知識。他說,尋親團聚是悲劇的結束,但讓孩子們提高防護意識、增強防護技能能減少甚至阻止悲劇的發生。他決心把“防拐”宣傳到更多學校,幫助孩子們增強防拐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現在,顧文忠的父母都已年近七旬,家境一般,但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在幫人尋親的同時,顧文忠還是社區裡的熱心人、志願者。社保新政策、拆遷補助等一出臺,他就會仔細研究,義務為社區居民們解讀新政;學校放假,他又為孩子們的校外暑期活動忙前忙後……他說:“這些年來,我和我的家人得到了社會上很多人的幫助。雖然我身體不好,但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每次幫助別人找到親人時,我都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成就感。尋親志願者這份工作我會一直做下去。”

一個人的力量可能很微弱,也可能無限大。顧文忠雖然身材瘦小,卻不影響他心中藏有大愛。為了那些素不相識的人能早日回與親人團聚,他拖著病軀,用兩根手指、兩千多個日夜為他們點亮回家的路。他的堅守,綻現出生命的光芒,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

(中國文明網)

顧文忠說,很多時候,他到網上發帖找人會受到質疑,被誤解,有時候對方還會罵他是大騙子。2014年,福建有一對被拐多年的姐妹想尋找自己的母親。顧文忠從論壇上看到這個資訊後,立即和這對姐妹取得聯繫,想詢問更多的資訊説明她們。可對方在聽到他有些無力的聲音之後,根本就不相信他,認為他是個大騙子。顧文忠連續7次和對方通話,表明自己的身份和誠意,對方終於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勉強同意讓他試一試。經過努力,顧文忠很快幫她們找到了親生母親。

即便如此,顧文忠也從未灰心放棄過。他說,通過耐心溝通,多數人會理解他的動機,尋親者也會認同他的誠意。

“寶貝回家”網站正和央視尋人節目《等著我》合作,説明求助對象尋找親人。2016年4月,顧文忠接到央視《等著我》欄目的一個跨國尋親案例,這個坎坷的案例讓他足足花了3個多月時間。期間,顧文忠先是與來自緬甸的尋親人伊凱進行溝通,瞭解掌握案例背景、有效資訊和追尋線索,隨後整理資料併發帖。由於涉及到跨國尋親,顧文忠隨即聯繫到了廣州警方和廣州出入境等有關部門,對伊凱的身份進行核實,與此同時,又聯繫了一些跨國公益組織,希望多途徑説明伊凱儘快找到家人。2016年6月16日,一家跨國公益組織傳來好消息,幾經轉折最終找到了她的家人。2016年7月24日,伊凱終於和家人團聚!

有一次,顧文忠因嚴重哮喘發作,在醫院整整住了16天。醫生叮囑他不能再熬夜,或者過度勞累,但住院期間他仍放不下手頭的“尋人”工作,一有志願者來看望他,他就和他們一起分析案例的進展。

“‘小秀才’平時在論壇上很低調,說話不多,一開口都是跟工作有關,而且感覺白天晚上都線上。”張寶豔說,“央視請了他幾次,他都推說不方便,更沒說過自己生了那麼重的病。”

從尋親到“防拐”減少悲劇發生

顧文忠已經記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尋子案例。由於尋親過程基本上都通過互聯網和電話完成,大多數人連“小秀才555”的真名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是男是女。

如今,顧文忠所在的太勝社區知道了自己社區有個“網路神探”在幫人的事情以後,專門為他在社區駐地創造條件,正式掛牌成立了“小秀才工作室”,提供了必要場所、辦公條件和設備,讓“小秀才”安安心心地做這件好事。

在145名顧文忠找到的孩子中,有失蹤人口,有流浪人員,也有一些是被拐賣的。2016年起,顧文忠在社區的支持下,製作了防拐知識宣傳版面、防拐知識小冊子,到民工子弟小學宣傳防拐打拐知識。他說,尋親團聚是悲劇的結束,但讓孩子們提高防護意識、增強防護技能能減少甚至阻止悲劇的發生。他決心把“防拐”宣傳到更多學校,幫助孩子們增強防拐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現在,顧文忠的父母都已年近七旬,家境一般,但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在幫人尋親的同時,顧文忠還是社區裡的熱心人、志願者。社保新政策、拆遷補助等一出臺,他就會仔細研究,義務為社區居民們解讀新政;學校放假,他又為孩子們的校外暑期活動忙前忙後……他說:“這些年來,我和我的家人得到了社會上很多人的幫助。雖然我身體不好,但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報社會。每次幫助別人找到親人時,我都有一種無法表達的成就感。尋親志願者這份工作我會一直做下去。”

一個人的力量可能很微弱,也可能無限大。顧文忠雖然身材瘦小,卻不影響他心中藏有大愛。為了那些素不相識的人能早日回與親人團聚,他拖著病軀,用兩根手指、兩千多個日夜為他們點亮回家的路。他的堅守,綻現出生命的光芒,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

(中國文明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