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竹子身有四件寶 可清熱除煩、化痰止嘔、涼心安眠

綠竹半含籜, 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 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淨, 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 會見拂雲長。 這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的《嚴鄭公宅同詠竹》, 竹子本身就給人一種青翠挺拔的印象, 雨後之竹子更傳遞著一種清新秀逸, 使得它備受文人騷客的喜愛與推崇。 其實, 竹子不僅有著其藝術的價值, 還有著治病救人的藥用價值, 下面就來介紹下竹子身上所藏的寶貝。

淡竹

1、竹葉:

淡竹葉

可作為藥用的是淡竹的竹葉。 淡竹的葉面呈深綠色, 無毛, 背面色較淡;其質薄而較脆, 氣弱, 味淡。 以色綠、完整、無枝梗者為佳。 其味甘淡, 性寒。 可入心、肺、膽、胃經。 具有清熱除煩, 生津利尿之功效。 可以治熱病煩渴, 小兒驚癇, 咳逆吐衄, 面赤, 小便短亦, 口糜舌瘡等病症。 《本草綱目》言其: 煎濃汁, 漱齒中出血, 可洗脫肛不收。 《奇效良方》中載淡竹葉湯可治諸淋:以淡竹葉、車前子、大棗、烏豆(炒, 去殼)、燈心、甘草各一錢半。 作一服, 用水二盞,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時溫服。 《神農本草經》言其:治溫以清, 專清心氣, 味淡利竅, 使心經熱血分解。 主治暑熱消渴, 胸中熱痰, 傷寒虛煩, 咳逆喘促, 皆用為良劑也。 又取氣清入肺, 是以清氣分之熱, 非竹葉不能。

2、竹茹:

竹茹

竹茹為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 其味甘, 性微寒。 可入肺、胃經。 具有清熱化痰, 除煩止嘔之功。 可用於用於痰熱咳嗽, 膽火挾痰, 煩熱嘔吐, 驚悸失眼, 中風痰迷, 舌強不語, 胃熱嘔吐, 妊娠惡阻, 胎動不安等病症的治療。 《千金方》中載:治齒齦出血一方以生竹茹二兩,

醋煮後含之。 《聖濟總錄》中又言:竹茹湯可治傷暑煩渴不止:以竹茹一合(新竹), 甘草一分(銼), 烏梅兩枚(椎破), 三味, 共用一盞半水煎取成八分, 去滓放溫, 後細細飲用之。

3、竹瀝:

竹瀝

為淡竹經加熱流出的竹汁。 將新竹去節劈開, 置火上燒之,

收集兩端滴出之汁, 即得竹瀝。 竹瀝為青黃色或黃棕色的液汁, 透明, 有焦香氣, 以色澤透明者為佳。 其味甘苦, 性寒。 其味甘、苦, 性寒。 可入心、肝、肺經。 具有清熱降火、滑痰利竅之功。 可治療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熱病痰多、壯熱煩渴、破傷風等病症。 《本草衍義》載:竹瀝行痰, 可通達上下百骸毛竅諸處, 如痰在巔頂可降, 痰在胸膈可開, 痰在四肢可散, 痰在髒府經絡可利, 痰在皮裡膜外可行, 為痰家之聖劑也。

4、天竺黃(竹黃):

天竺黃

為青皮竹或華思勞竹等杆內的分泌液乾燥後的塊狀物。其表面可呈灰藍色、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的呈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其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無臭,味淡。其味甘,性寒。可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之功。可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等病症的治療。

天竺黃

為青皮竹或華思勞竹等杆內的分泌液乾燥後的塊狀物。其表面可呈灰藍色、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的呈潔白色,半透明,略帶光澤。其體輕,質硬而脆,易破碎,吸濕性強、無臭,味淡。其味甘,性寒。可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之功。可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等病症的治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