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評論:多方聯動,給公共安全穿上“金鐘罩”

6月29日以來, 西南、廣西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 貴州、廣西等地部分地區累計雨量有100-300毫米。 此輪強降雨災害疊加效應明顯, 多數鄉鎮交通中斷、斷電、停水;湖南溪河猛漲, 堤壩倒潰, 造成大量群眾被困、農田受淹和農房倒損。 (據民政部網站6月29日消息)

滾滾洪水卷夾著泥沙石塊洶湧而來, 再次以生命為筆墨, 勾勒出一連串沉痛的驚嘆號。 對於一個將近14億人口的國家, 災難帶來的傷痛實在無可估量, 很難用資料來量化災難在人們心裡形成的巨大衝擊。 面對災難, 公共安全是一個永恆的命題, 但面對安全教育,

教科書卻是最常見也最通用的一種方法。

從房屋失火, 到“電梯吃人”;從面對災難無法自救, 到經歷災害無法逃生, 為這些或自然或人為的災難而編寫的教科書數不勝數, 但類似的悲劇, 卻仍一再發生。 政府審查把關不嚴、監督檢查不到位、安全隱患治理不力, 群眾安全意識淡薄、自救能力缺失、心理素質較差, 諸如此類的原因屢見不鮮。 人們似乎總要等到災難發生, 才回過神來匆匆“複習”過往教訓, 而忘記了我們更加需要提前以最嚴格的規則, 用最苛刻的標準來保衛我們國家民族的公共安全。

古人雲:“居安思危, 思則有備, 有備無患”。 在平安無事時強調公共安全意識並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警惕, 但等到災難之後再反復重申強調也顯得蒼白無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堅持標本兼治, 堅持關口前移, 加強日常防範, 加強源頭治理”, 只有真正從源頭上抓起, 從小處細節處牢固樹立安全意識, 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未然。

面對災難, 安全先行, 人防與技防應並重而行。 災難來臨時, 市民們大多缺乏秩序意識, 對公共場所逃生通道瞭解甚少, 不會使用滅火器等安全設施, 面對如此嚴峻情形, 公眾要主動樹立防災的意識能力, 政府應通過不同形勢對大眾普及防災知識, 充分培育公民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識。 同時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經驗, 定期開展常態化演練, 提高國民面對災難時的自救能力。 在此基礎上, 政府應及時提高技術, 增添城鎮鄉村的防災設施,

給城市鄉村打造安全“金鐘罩”。

常言道:“天變不足畏”。 面對災難突襲, 一方面要正視“天變”無常, 另一方面我們應將安全意識貫穿於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通過構建良好的安全防範機制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識來減少或者規避傷害, 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謹記, 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黃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