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該給高考中的各種“最牛”降降溫了

7月2日18時, 是今年高考本科一批至高職專科批志願填報的最後期限。 當很多學子還在為填哪所大學而糾結的時候, 長沙市雅禮中學1401班的這44名同學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因為, 他們已經被清華和北大提前錄取了。 (7月2日華聲線上)

每當高考成績公佈後, 就有“最牛學校”或“學霸班”之類的消息充斥於媒體。 哪所“最牛學校”裡有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啦, 哪個“最牛班”百分之百考上重點大學啦等等, 這總能成為吸引眼球的新聞。 而最能體現一所學校高考榮譽的莫過於“最牛班級”了。 如果一個班集體通過高考錄取線、超過一本線,

甚至全部過了“絕對”重點線, 那麼這所中學無疑是“最牛中學”了。 猶如長沙市雅禮中學, 其1401班的44名同學已經被清華和北大提前錄取了, 真的很“牛”嗎?

然而, 像長沙市雅禮中學這樣的名校, 其學生全靠層層選拔, 一級級“掐尖”得來, 這與其他重點學校沒什麼兩樣。 所以, 所謂的“最牛學校”、“最牛班”, 其生源都是中考高分生, 那麼高考再拿高分就不值得大驚小怪。

其實, 稍作分析就不難理解, 所謂“最牛班”只不過是等級化教育下生出的一個“怪胎”。 如果高中階段分班時, 把頂尖生分到一個班, 那麼“最牛高考班”就很容易誕生。 況且, 中考後更多的尖子生被集中到重點高中, 這就等於把縣、市乃至全省的尖子生都集中到幾所重點中學,

加上頂尖的師資和教學設施, 想出一個甚至幾個“最牛高考班”很容易。 這種“最牛”的榮譽, 沒什麼值得沾沾自喜的, 因為“最牛”是優質教育資源過分集中帶來的, 既不值得羡慕, 更不值得提倡。

教育本該是公平的, 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 顯然是違背教育公平原則。 這種優劣導向只會強化高考的作用, 把高考成績作為衡量一所學校究竟是否辦學成功的標準。 面對“最牛班”或“最牛校”, 我們不該羡慕, 而是應該反思。 如果各中學名校不靠“掐尖”也能培養出“學霸班”, 也能培養出一個班44名學生全部被清華和北大提前錄取的“偉績”, 想必人人佩服, 那才叫“真牛”。

由此, 高考的各種“最牛”該降降溫了。 個別“牛班”或“牛校”的存在,

不是教育的福音, 反而是對基礎教育生態的破壞。 這不僅使優質的師資集中在少部分學生身上, 還助長了社會的高考焦慮, 有妨礙教育公平之嫌。 這種選撥之路, 勢必越走越窄。

發展基礎教育, 給每個學生以公平、自由、快樂成長的空間, 就必須打破這種優質教育資源過分集中的辦學模式。 社會評價中學的辦學成果標準, 別一味盯著考生進入重點線的數量, 更應結合其所培養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的成果進行評價。 筆者期待, 素質教育發展深入人心, “最牛學校”“最牛班”才能實至名歸。 (劉天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