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看過那麼多港劇,你真的瞭解廉政公署嗎

看過這麼香港電影, 你一定會對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政府機構特別熟悉, 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有的一個政府機構, 它就是廉政公署。

電影中的廉政公署特別威風, 獨立於司法之外, 負責監管政府機關, 當廉政公署請官員喝咖啡的時候, 這就說明廉政公署已經盯上你了, 並且有了足夠的證據要找你瞭解一下情況。

廉政公署成立於1974年, 一直以來通過執法, 預防, 教育三管齊下的策略打擊貪污,

在香港政府及廣大市民的支持下, 香港成為全球最廉潔的地方之一, 然而在成立以前, 香港卻是另一番景象, 貪污橫行。

貪污橫行的日子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歷了急劇的轉變, 人口快速增加, 社會發展步伐迅速, 製造業蓬勃發展, 經濟再次騰飛。

面對這些轉變, 政府一方面需要維護社會秩序, 同時積極為市民提供房屋和其他公共設施。 然而, 因為人口不斷地膨脹, 社會的資源未能提供實際的需求, 這種環境助長了貪污的歪風。 市民為了維持生計和今早的獲取公共的服務, 被迫使用走後門的方法。 當時的茶錢, 黑錢, 派鬼等各種賄賂名詞層出不窮, 市民不僅耳熟能詳, 甚至無奈接受為生活的一部分。

市民飽受貪污之苦

那時候在公共服務的貪污中十分嚴重, 例如救援人員在接送病人去醫院前, 要給病人索取茶錢, 病人要打賞醫院的護士, 才可以取得開水和便盆, 就連公共房屋的申請, 入學申請等公共服務, 也要賄賂官員。 貪污的風氣在警隊中更為嚴重。 受賄的警務人員更是包庇黃賭毒等行為, 社會治安受到嚴重威脅。

社會風暴如箭在弦

貪污無疑成為香港的一個重要問題, 但是當時的政府似乎對此束手無策。 普通大眾似乎對貪腐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愈來愈多的市民就政府默示此問題表達不滿。 七十年代初期, 社會上聚集了一股強大的輿論壓力。 公眾人士不斷向政府施壓, 要求政府採取行動, 打擊貪污。

最後一名外籍警員的貪污案, 令民怨升到沸點, 政府不得不採取行動。

一觸即發

1973年總警司葛柏被發現擁有430萬的財富, 疑似貪污而來。 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個星期內解釋財富來源, 然而, 在此間葛柏竟然輕易逃到英國。 葛柏的潛逃使積怨已久的民怨爆發。 學生們上街舉行集會, 抗議政府未能恰當的處理貪污問題, 集會得到數以萬計的市民的回應, 要求政府將潛逃的葛柏緝拿歸案。

回應民怨

面對市民的強烈要求, 香港政府必須有所行動。 葛柏潛逃後, 高級副警司百里渠爵士被任命為調查會委員, 調查葛柏潛逃事件。 百里渠爵士調查後發表了兩次調查報告, 在第二次調查報告內清楚指出問題, 在1973年立法會上,

港府宣佈成立一個反貪污組織。

廉政公署的誕生

廉政公署在1974年正式成立, 以執法, 預防, 教育三管齊下的方式打擊貪污。 廉署城以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把葛柏遣返回港。 1975年初, 廉署成功將葛柏由英國引渡回國。 葛柏案件充分顯示了廉署打擊貪污的決心, 在香港掀起了一場靜默的革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