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為“青稞”打造“築夢空間”

本報記者 宋茜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國科研界的主力, 卻長期面臨職稱、科研、收入等多重困境, 其中科研專案和基金的競爭最讓他們“喘不過氣”, 不少青年科技人才自嘲為“青稞”。

近日, 在2017年江西“百人遠航工程”啟動儀式上, 92名新入選的中青年人才即將揚帆遠航, 奔赴國外學習深造和訪學交流。 到目前為止, 由我省獨創的這一育才工程已實施15年, 不僅破解了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困局, 更為“青稞”的成長成功增添了新動力。

助力走向時代前沿

“雪中送炭, 受益匪淺。 ”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廖嵐這樣形容在美國的訪學經歷。

2015年5月, 口腔鱗癌研究正面臨瓶頸的廖嵐成功入選“百人遠航工程”。 依依惜別病重透析的母親和兩歲半的女兒, 她隻身遠渡重洋, 抵達美國費城天普大學科恩伯格牙學院。

師從國際口腔頜面放射學會(IADMFR)主席楊傑教授;體驗特色教學方式——“臨床前綜合訓練”;參加世界一流的“顯微根尖手術”學習班……一年時間, 廖嵐零距離接觸了國際化的口腔醫學臨床、教學、科研方法, “IncRNA-6091在口腔鱗癌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也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在她看來, “百人遠航工程”把培養重點聚焦於“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 在他們缺資金、缺專案、缺資訊但卻最富有激情和創新活力的時期, 給機會、給經費、給平臺,

支持直接問學求教于全球精英, 這種人生經歷是無價之寶。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由省委組織部、省科協共同實施的“百人遠航工程”起步於2002年, 共計資助2455萬元, 為我省培養了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學科學術中堅力量, 如江西農業大學賀浩華、江西師範大學陳祥樹、南昌大學陳義旺、南昌航空大學羅旭彪等。 這些優秀人才不少成為國家“萬人計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人才工程入選者以及國家、省級科技獎的獲得者。

架起江西海外引才引智橋樑

因為“百人遠航工程”, 南昌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教授聶少平把加拿大農業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和Guelph大學建成了南昌大學食品學院的海外培訓基地。

2009年, 聶少平獲得工程資助, 前往加拿大農業部Guelph食品研究中心從事合作研究兩年。 這段訪學經歷, 不僅讓他有機會看到世界最新的研究進展, 也讓他意識到開放與合作的重要性。

在加拿大期間, 聶少平與加方溝通, 利用加拿大和我國教育部MOE項目, 每年從南昌大學派2至3名博士生前往加拿大農業部聯合培養, 此外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申請獲得專門人才專案, 每年可派遣6名學生前往加拿大從事合作研究, 甚至攻讀博士學位。 目前, 南昌大學已有近30名同學或年輕老師從加拿大培養回國。 回國後, 聶少平又在南昌大學建立了中加食品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 並引進兩人申報贛鄱英才555高端柔性人才計畫專案。

“人, 總得感恩。 ‘百人遠航工程’是我獲得的第一個人才類項目。 接到入選榮譽證書時, 我就在想將來能做些什麼, 回饋江西這片紅土地。 ”聶少平深情地說。

只有回到江西, 才能真正找到歸屬感。 15年來, 雖然我省高端人才、海外人才與發達省份相比相對匱乏, 但有512名如聶少平這樣入選的中青年學者充分利用外出學習研修機會, 主動牽線搭橋, 把自己國(境)外的導師、同學和朋友等資源引進到江西, 進一步拓寬了江西對外科技交流的管道。

將形成強大的人才發展梯隊

一組統計資料顯示我省人才隊伍將呈現出“青黃不接”的態勢:江西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員大都超過55歲, 中央直接聯繫的專家中80%已接近60歲。 這意味著, 今後5年江西將迎來高層次人才退休高峰。

省科協黨組書記羅瑩表示, 這就要求江西健全有利於人才集聚的體制機制, 加快培養高層次中青年科技人才。 省科協將通過創新實施“百人遠航工程”, 讓更多優秀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逐步形成強大的人才發展梯隊。

從目前情況看, “百人遠航工程”入選人員多數集中在高校、醫院和科研院所, 企業相對較少。 省委組織部、省科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與實施辦法, 將重點從三個方向選拔資助對象:著重選拔經濟社會發展領域迫切需求的各類創新型人才, 科研生產一線、企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應用型人才, 在全省“創客之家”中有潛力或已取得成果的創新創業者。

眼下, 各級人才工作部門、省直有關單位、資助物件所在工作單位已紛紛把“百人遠航工程”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鼓勵優秀科技人員積極申報,還有的單位把這一專案納入職稱評定加分政策。2017年起,各派出單位均給予相應配套經費,並在其學成之後委以重任。

“百人遠航工程”成為更多青年人才的成長舞臺,個人夢、江西夢、中國夢,也就有了交織共鳴的“築夢空間”。

鼓勵優秀科技人員積極申報,還有的單位把這一專案納入職稱評定加分政策。2017年起,各派出單位均給予相應配套經費,並在其學成之後委以重任。

“百人遠航工程”成為更多青年人才的成長舞臺,個人夢、江西夢、中國夢,也就有了交織共鳴的“築夢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