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宋時中國始從越南引進優質稻種,咋搞到的?史料用6字說出真相

宋代最早引進國外稻種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如今米已成中國人正常消費的食物之一。 前面文章說了中國人何時開始吃進口大米, 這一篇繼續聊與大米有關的話題, 談談中國古代從國外引進稻種的事情。

(袁隆平在田間研究雜交水稻)

說到稻種, 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在古代, 沒有現代的育種技術, 想得到優質、高產的水稻種, 只能從國外——越南、泰國這些盛產稻米的東南亞國家引進。

中國從何進引起外國水稻的?從史料所記載來看, 在北宋年間。 早在北宋趙恒(真宗)當皇帝時, 即有從國外進口稻穀的記載。

宋代僧人文瑩撰《湘山野錄》中有這麼一種說法:“真宗深念稼穡, 聞占城稻耐旱、西天綠豆子多而粒大, 各遣使以珍貨求其種。 占城得種二十石, 至今在處播之。 ”

注意, “以珍貨求其種”六個字, 明白無誤地說,

中國用貴重的貨物去換來了。 良種, 古今都是封鎖的, 出口糧食可以, 但一般不會輕易把糧種也出口, 那樣等於失去了本國糧食生產優勢。 就北宋用“珍貨”從古越南獲取稻種的事實來看, 當時越南對水稻良種也是採取保護措施的。

(力主引進越南水稻的宋真宗畫像)

越南的稻種確實好。 占城國域在今越南中南部, 當地盛產水稻, 其國水稻很有名, 耐旱耐貧瘠, 產量高, 中國古人稱之為“占城稻”。 宋代1石相當於120宋斤, 約為152現代斤;20石約相當於現代1520公斤。 從筆者所查及史料來看, 這1520公斤占城稻, 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批進口稻穀。

這批稻穀並不是用來直接消費的, 而是做稻種, 中國吃“進口大米”是不是在這個時候, 尚不能肯定, 但中國人對占城大米特有胃口, 是可以肯定的。

《湘山野錄》記稱, 在取得占城稻種後, 宋真宗親自在皇宮後苑中種植, 秋收後還特地請身邊的侍臣品嘗新稻米做出的飯。

《湘山野錄》所記屬實。 《宋史·食貨志上一》記載, “帝(宋真宗)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

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 分給三路為種, 擇民田高仰者蒔之。 ”

這事發生于大中祥府五年, 即西元1012年。 這一年被國內農學界視為中國推廣國外進口耐旱水稻的元年。 吃進口水稻所做出的米飯, 從此成為中國人的生活常態。


(古代插秧)

大中祥府五年,

宋廷從福建地區所調取的三萬斛占城稻稻種, 是當地生產的, 還是從占城進口到福建的, 史書上沒有說明。 如果是福建所產, 說明占城稻在此之前已引進中國。

從北宋即從越南進口航稻種, 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栽種來看, 如今的中國非雜交原種水稻, 其實也不是中國原產稻種了, 早有越南稻基因, 甚至就是越南水稻。 可見, “轉基因水稻”並不是新鮮的糧種培育方法, 在自然狀態的“雜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加上古代人工有意雜合育種, 現在大家所見到的中國原產水稻, 其實早不是“原產”了。

最後說一個問題, 中國是亞洲亞熱帶地區原生水稻產地, 那麼人工栽培培水稻, 中國是不是最早?在1993年、1995年, 農業考古曾兩次在湖南道縣境內的玉蟾岩, 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遺跡,時間距今在14000年以上。

2004年11月,為進一步弄清水稻栽種起源,由美國哈佛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中國水稻起源考古研究”成立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進行了挖掘,在距離地面1米多深的地方,又發現約12000年前的稻穀。

(古代水田耕作)

而此之前,在長江下游、今浙江境內的河姆渡遺址上,還曾出土約7000年前的人工稻種。這些發現說明,中國確是世界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人類種植水稻和農業文明史因此大大提前。

對於中國家學界這種說法,越南、泰國、印度等傳統水稻生產國並不認同,尤其是印度,根本不服氣,因為他們人工種植水稻的歷史也很久長,過去農學界有關稻作起源一直存在“印度說”。

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遺跡,時間距今在14000年以上。

2004年11月,為進一步弄清水稻栽種起源,由美國哈佛大學、北京大學以及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組成的“中國水稻起源考古研究”成立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進行了挖掘,在距離地面1米多深的地方,又發現約12000年前的稻穀。

(古代水田耕作)

而此之前,在長江下游、今浙江境內的河姆渡遺址上,還曾出土約7000年前的人工稻種。這些發現說明,中國確是世界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人類種植水稻和農業文明史因此大大提前。

對於中國家學界這種說法,越南、泰國、印度等傳統水稻生產國並不認同,尤其是印度,根本不服氣,因為他們人工種植水稻的歷史也很久長,過去農學界有關稻作起源一直存在“印度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