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度」百年物理問題被解決,科學家突破存儲時間與頻寬之間的限制

諧振腔和波導系統在光學和電子領域被廣泛使用, 它們的作用是將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短暫存儲, 然後再進行釋放。

但是 100 多年以來, 這些系統都受到了一個基本的限制:電磁波存儲時間與頻寬成反比;換句話說, 就是存儲的量越大(電磁波的頻寬越寬), 可以存儲的時間就越短, 反之亦然。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者們卻對這項基本的規律進行了挑戰。 他們利用外加磁場, 建立了一種非對稱的諧振腔或波導系統, 這種系統可存儲遠多於預期的電磁波。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近期的《Science》雜誌上, 這項發現將在包括通信、光探測、能量採集和資訊存儲等領域產生顛覆性影響。

關於“存儲時間——頻寬”的這一規律是由K. S. Johnson於1914年在西部電氣公司(貝爾實驗室前身)時推導出的。

Johnson引入了Q因數的概念, 用於表徵諧振器系統長時間的存儲能量或是存儲大量資料的能力,

但兩個目標時無法同時實現的。 當Q因數數值高的時候, 存儲時間增長, 存儲資料量降低;Q因數數值低的時候, 情況相反。 存儲資料量低表明所存儲的電磁波帶寬窄, 頻譜寬度窄(或者說電磁波的頻率較為單一)。

在此之前, 這項規律從未被挑戰過。 物理學家和技術人員在建立和使用諧振系統的時候, 無論是使用鐳射或是進行醫學診斷, 現實都遵從這一規律的限制。

如今, 這項規律的限制已經成為了過去。 研究者們提出了一種基於磁光材料的混合諧振和波導系統。 當施加磁場時, 將會阻滯電磁波的傳播並進行較長的時間存儲, 因此可以積聚大量的能量。 然後, 當磁場關閉的時候, 將會釋放這些電磁波。

圖丨受“存儲時間——頻寬”限制的諸多光、電系統

採用這樣一種非對稱、非對易的系統, 可以同時實現長存儲時間和大存儲資料量這兩個目標。 傳統的“存儲時間——頻寬”關係被打破, 相同條件下的頻寬上限被提升了將近1000倍。 研究人員進一步表示, 理論上這種非對稱系統不存在上限。

這一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 是由 Kosmas Tsakmakid 領導的, 他畢業于 Ottawa 大學, 目前在 EPFL 的生物光子學系統實驗室做博士後(實驗室負責人是 Hatice Altug)。

“這種系統與之前幾十年來, 甚至幾百年來我們所熟知的諧振系統都不同。 ”Tsakmakidis 表示, “這種超強的電磁波存儲容量將會在現在的一些領域, 以及一些更加傳統的領域產生令人興奮的改變。 ”

這項成果的一個可能應用是構建超快、高效的全光緩存。 全光緩存廣泛應用於通訊領域, 其作用是短暫的存儲來自光纖的資料, 方便後續資料處理和運算。 但目前光緩存的存儲能力較為有限。 使用這種新技術之後, 可以改善整個流程, 並可以長時間的存儲大量的資料。

“這個突破完全是革命性的, 我們賦予了研究者新的工具,

由此產生的應用變革超乎我們的想像” , Tsakmakidis總結說。

-End-

編輯:Alex

參考:https://m.phys.org/news/2017-06-year-old-physics-problem.html

END

歡迎大家評論

《 召 集 令 》

身懷學術絕技的你速速前來!

1, 有學術水準:一定的專業學術水準是必須的!

2, 有獨到思想:具深度, 廣度, 銳度者為最佳!

3, 內容範疇: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等等不設限!

4, 資訊或翻譯類文章:符合上述條件的均可以。

學術plus諮詢/投稿郵箱

xueshuplus@163.com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