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你為什麼會有一段“錯誤”的婚姻?

一段糟糕的, 令人抓狂的婚姻。

這是我們害怕遇到, 竭力避免, 卻總是發生的事情。

面對這個堅強而又委屈到讓人揪心的女子,

人們有共鳴, 有感歎, 也有決心。

仿佛她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甚至我們自己身上。

一直以來, 婚禮誓詞中神聖美好的“婚姻”, 在生活中被貼滿了各種不堪入目的標籤: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是青春的終結, 是幸福的末日, 是衰老的象徵。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滿心歡喜走進婚姻殿堂的夫妻們, 落得如此下場?

究竟是什麼原因, 讓神聖而美好的婚姻, 背負了這麼多沉重而消極的代稱?

談及情感與婚姻, 我們總會聽到一些誠意滿滿卻截然相反的評價:

你太理性了, 這樣沒有溫度的感情不會持久;

亦或是, 你不要這麼感性, 不然兩個人在一起多累啊, 怎麼會長久呢。

如果這些評價都是正確的, 那肯定有哪裡是錯誤的, 不然我們怎麼會和錯誤的人結婚呢?那麼面對那些錯誤的婚姻和錯誤的人,

到底是哪兒出了差錯呢?

理性婚姻:我們真的以為自己是很好相處的人

從過去的父母包辦婚姻到如今的“變相包辦婚姻”, 人們總是出於一些理性的原因而結婚:因為他家離你家近, 她的父親在當地做官, 他白手起家如今已經創業成功, 他家已經為他買好了婚房, 她家的生意很興旺, 或者兩家的父母有同樣的宗教信仰。 然而, 在這些看似有理有據的婚姻中, 卻充斥滿了陌生、孤獨、冷漠、未知……


我們和“看似合適”的人結婚了, 這場理性光輝的權宜之計卻讓自己投入了一場冒險:因為我們似乎是和一個理性的自己結婚了。 我們把自己對伴侶的滿意度當做了攜手終生的幸福感, 卻從未探測過我們自身的複雜性。

我們很難自覺地洞察自身的缺陷, 我們的朋友也鮮有點醒我們自身缺陷的時候。 同時面對複雜的自我, 當自身的缺陷暴露出來時, 我們總是習慣於選擇逃避。 因此, 在相對不穩定的戀愛關係中,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缺陷被對方披露,

或者自己發現了對方的缺陷時, 我們開始動搖在一起的決心, 然後分手了之, 繼而開始一段獨立而瀟灑的生活。

當我們在“理性婚姻”中遇到那個“理性的恰到好處的自己”時, 我們便下意識的認為自己已經“修煉成功”。 我們或許認為自己是完美的, 或者自己的伴侶是完美的。 長期以來的獨自生活不會告訴我們自己其實是不完美的。 相反, 獨自生活的好處之一就是, 我們真的以為自己是很好相處的人。

就這樣, 兩個理性而互不瞭解的人結合在了一起。 最後婚姻成為兩個不瞭解自己、也不瞭解對方的人, 所開始的一場充滿希望且慷慨的賭博。 他們把自己和一個無從想像的未來捆綁在一起,

並且還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去探究那個未來。

情感婚姻:“親密感”是幸福婚姻的一道障礙

在情感婚姻中, 最重要的是兩個人被對方以一種勢不可擋的直覺吸引在一起。 這種妙不可言的吸引力會讓對方持續發現彼此的優點並被持續吸引。 然而, 大多數所謂的情感婚姻卻不是如此。 讓彼此走在一起的並不是吸引力, 而是親密感, 我們誤把親密感當做了自己一直苦苦追尋的幸福。


在充滿感性的成人關係中,我們拒絕一段感情往往不是因為面前的人有多麼“錯誤”,而是這個人太“正確”——太均衡,太穩重,太成熟。成人的我們期待找到穩穩的幸福,卻又渴望著年幼時那種狂熱的衝動。而這一切“太過正確”的相處,是不會給我們帶來親密感的。

當我們太過寂寞時,我們會犯錯,我們會把親密當做幸福。不難理解,在單身狀態難以忍受時,我們很難保持選擇伴侶的最佳心態。孤獨和對單身生活的抗拒會讓我們在擇偶時放棄適度的挑剔,從而脫離此前難以忍受的狀態。

要想保持適度的挑剔,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接下來的幾年可能會獨自度過。如果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我們愛上的就很可能是不再單身的狀態,而不是那個將要和我們共度一生的人。這樣的婚姻無疑是可怕的。

“悲觀主義”和“浪漫主義”,誰造就了幸福,誰又扼殺了幸福?

最大的好消息是,儘管我們擁有了一段錯誤的婚姻也沒有關係,在婚姻中,錯誤不恒為錯誤。

每一對決定結婚的伴侶都希望將彼此恩愛美好的感覺永久的保存下來,比如約會時的悸動,共進晚餐時溫馨的燭光,旅行時心曠神怡的海景,對視時溫情的眼神……然而這一切美好的感覺好像和婚姻都沒有什麼關係,維繫這些美好的感覺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婚姻本身。

那麼婚姻為我們帶來的是什麼?是我們對生活的經營,是我們對自身和愛人的窺視,是我們直視自身的複雜性並接受對方大大小小的缺點。充滿浪漫色彩的婚姻生活或許很幸福,但幸福的婚姻絕不是浪漫,而是接受並沉醉於一切意想之外的“不完美”。

我們一定不能放棄對方,更不能放棄對幸福婚姻生活的追尋,我們應該放棄的只是內心深處的浪漫想法。那些完全適合的伴侶並不存在,真正能為你帶來持續幸福感的,是善於求同存異的人。

浪漫主義這種嚴苛的理念對我們的婚姻生活一直沒有幫助,它讓我們在婚姻中經歷的許多事情顯得異常並且惡劣。它讓我們感到孤獨,讓我們覺得我們不完美的婚姻並不“正常”,它讓我們“誤以為”我們其實“不幸福”。我們應該學會包容所謂的“不正常”,盡可能以更寬容、幽默和善意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和伴侶身上的種種“不正常”之處。


在充滿感性的成人關係中,我們拒絕一段感情往往不是因為面前的人有多麼“錯誤”,而是這個人太“正確”——太均衡,太穩重,太成熟。成人的我們期待找到穩穩的幸福,卻又渴望著年幼時那種狂熱的衝動。而這一切“太過正確”的相處,是不會給我們帶來親密感的。

當我們太過寂寞時,我們會犯錯,我們會把親密當做幸福。不難理解,在單身狀態難以忍受時,我們很難保持選擇伴侶的最佳心態。孤獨和對單身生活的抗拒會讓我們在擇偶時放棄適度的挑剔,從而脫離此前難以忍受的狀態。

要想保持適度的挑剔,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接下來的幾年可能會獨自度過。如果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我們愛上的就很可能是不再單身的狀態,而不是那個將要和我們共度一生的人。這樣的婚姻無疑是可怕的。

“悲觀主義”和“浪漫主義”,誰造就了幸福,誰又扼殺了幸福?

最大的好消息是,儘管我們擁有了一段錯誤的婚姻也沒有關係,在婚姻中,錯誤不恒為錯誤。

每一對決定結婚的伴侶都希望將彼此恩愛美好的感覺永久的保存下來,比如約會時的悸動,共進晚餐時溫馨的燭光,旅行時心曠神怡的海景,對視時溫情的眼神……然而這一切美好的感覺好像和婚姻都沒有什麼關係,維繫這些美好的感覺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婚姻本身。

那麼婚姻為我們帶來的是什麼?是我們對生活的經營,是我們對自身和愛人的窺視,是我們直視自身的複雜性並接受對方大大小小的缺點。充滿浪漫色彩的婚姻生活或許很幸福,但幸福的婚姻絕不是浪漫,而是接受並沉醉於一切意想之外的“不完美”。

我們一定不能放棄對方,更不能放棄對幸福婚姻生活的追尋,我們應該放棄的只是內心深處的浪漫想法。那些完全適合的伴侶並不存在,真正能為你帶來持續幸福感的,是善於求同存異的人。

浪漫主義這種嚴苛的理念對我們的婚姻生活一直沒有幫助,它讓我們在婚姻中經歷的許多事情顯得異常並且惡劣。它讓我們感到孤獨,讓我們覺得我們不完美的婚姻並不“正常”,它讓我們“誤以為”我們其實“不幸福”。我們應該學會包容所謂的“不正常”,盡可能以更寬容、幽默和善意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和伴侶身上的種種“不正常”之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