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底子”上海大光明啟動“二次創業”,進軍劇場演藝市場

上海又一老品牌——“上海大光明”啟動了“二次創業”。 昨天, 大光明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宣佈, 通過三年時間, 推進集團從單一的電影放映主業, 向電影放映和劇場演藝兩大主業發展, 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優勢和影響力的區域性文化集團。

大光明集團是一家有著“老底子”的文化集團, 擁有大光明電影院和和平影都以及上海本土僅有的兩條院線之一——大光明院線。

南京西路上的大光明電影院有80多年歷史, 為匈牙利著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 曾被稱為“遠東第一影院”, 也是中國現存不多的最古老的電影院。

特別在2008年改造後, 大光明電影院重煥光彩, 憑藉“明星見面會”和“電影首映式”成為上海極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近年上海電影節以及英、俄、日、德等10多個國家的特色電影周(節)活動也成為這裡的“常客”。 借助電影《阿凡達》而走紅的和平影都, 則是全國首家商業化運作的“IMAX巨幕影院”, 如今還增加了“杜比全景聲+RealD影廳”效果, 打造成為觀眾心中的時尚精品影院。

成立於2002年的大光明院線則是全國最早的一批院線之一, 近年來發展迅猛, 截至本月中, 大光明院線自營與加盟影院達64家, 影響力輻射全國, 去年院線票房達到3.23億元。

不過, 這幾年, 國內電影終端投放量迅速擴大, 導致院線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去年, 全國電影院數量達到8817家, 增速超過20%;銀幕總量達到4.1萬塊,

超過了美國, 增速超過30%。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 以電影放映為主營收入的大光明集團未雨綢繆, 對旗下的中國大戲院、黃浦劇場、共舞臺等三個歷史悠久的劇場進行了全新規劃。

處在“環人民廣場演藝活力區”的中國大戲院和黃浦劇場已先後進行了改造, 將原來經營五金的商戶全部遷出, 恢復了劇場演藝功能。

始建於1933年的黃浦劇場在去年11月正式回歸, 除保留升級了原有的二樓中劇外, 還新增了在上海極為稀缺的“黑匣子”小劇場, 能滿足各類中小型演出需要。 在三個多月的開幕演出季中, 黃浦劇場舉行了80多場演出與相關主題藝術論壇, 其中兩部新戲屬亞洲首演、一部為中國大陸首秀;“月月都有開放日,

周周都有主題日, 場場都有公益票”的演出格局, 受到了觀眾的認可。

黃浦劇場內的“黑匣子”小劇場。 高磊攝

重新開放後的黃浦劇場一角。 高磊攝

黃浦劇場上演的《紙電影奧德賽》幕後。 黃浦劇場提供

位於牛莊路上的中國大戲院有著80多年歷史, 是上世紀40年代上海四大京劇舞臺之一, 目前已改造為能容納1000人的中型劇場, 今年底將完成全部裝修和修繕工程, 重新定位後將對外開放。

在大光明集團規劃中, 將用三年時間, 推進集團從單一的電影放映主業向電影放映和劇場演藝兩大主業的發展, 包括成立大光明演藝經紀公司, 到2019年實現劇場每年演出場次500場;院線規模到2019年達到80家, 實現院線票房4億元等。

大光明集團還將探索形成獨特的劇場運營模式。 運用“文化+”, 推進集團電影放映、劇場演藝與商業、旅遊、科創、金融、教育的融合, 劇場功能將從演出經營為主拓展到兼具時尚發佈、藝術展覽、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 劇場與其他文化藝術業態和公共空間將結成更加緊密的共生關係。

文/唐燁

劇場與其他文化藝術業態和公共空間將結成更加緊密的共生關係。

文/唐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