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有我“霹靂手段”,百姓心裡踏實

記者 孫慶 陳治伊 通訊員 甯公宣

炸彈爆破、百米狙擊、反劫持行動、直升機索降…這一幕幕警匪片中的場景盡在眼前。 近日,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走進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隊, 零距離感受特警千錘百煉出的超強戰鬥力, 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安全感日益提升的來源。

嚴管苦訓

鑄就“霹靂手段”

場景1:

在南京特警支隊龍虎突擊大隊的訓練基地, 一幫“悍匪”在一幢居民樓的4樓劫持了群眾, 企圖負隅頑抗……直升機飛來, 特警隊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索降樓頂;週邊, 突擊隊員悄無聲息地接近。 一聲槍響, 突擊隊員多路齊進,

狙擊匪徒、破窗、爆震彈炸響、突入、解救人質、離開現場……所有環節結束, 記者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 不到半分鐘!

場景2:

烈日之下, 100米外, 一名突擊隊員手持一枚雞蛋站立, 狙擊手王開春不慌不忙地瞄準, 大隊長胡冰一聲令下, 擊發!只見遠處突擊隊員手中的雞蛋瞬間被打得粉碎,

人安然無恙!

背景:

龍虎突擊大隊組建於2005年12月, 2009年成為公安部認定的10支國家級反恐力量之一, 現有隊員不到60人, 堪稱精英中的精英, 主要承擔反恐、防暴和處置突發事件等特殊任務。 近年來, 成功處置劫持人質案件13起,

解救人質18人;完成重要警衛任務50余批次。

故事:

南京近年發生的多起劫持人質等事件中, 龍虎突擊隊往往是最後一張王牌, 而要想保證關鍵時刻給予犯罪分子致命一擊,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必須的。 採訪當天正午溫度高達攝氏33度, 記者站著不動都不停地冒汗, 訓練場上突擊隊員們一身長衣長褲, 悶熱可想而知。

每天訓練, 隊員不知要出幾身汗, 衣服上都是大塊汗漬。

搏擊拳拳到肉, 半分鐘徒手攀登15米高的樓頂, 直升機無安全防護索降……記者問突擊隊員:“為什麼訓練沒有保護措施?”隊員回答:“安全防護繩會影響機身在空中的穩定, 防護工作耗時間, 人質等不起……”大隊長胡冰告訴記者, 突擊隊員訓練運動量遠超專業運動員,

很多隊員都受過傷, 肋骨斷裂、腦震盪、腦部淤血……怎麼辦?恢復好了繼續練!特警支隊支隊長李渤表示, “忠誠”是南京特警的第一品質, 在此基礎上的“嚴管+苦訓”, 則是戰鬥力的保證。

巡防改革

換來老百姓“心裡踏實”

場景3:

晚上9時許, 機動武裝巡邏三大隊副大隊長王百洲帶著10多名隊員在邁皋橋的萬壽地區設點盤查。 一位胳膊上滿是刺青的賓士車主抱怨:“怎麼一個晚上被你們同一撥員警查了兩次?”王百洲告訴記者, 巡查地點和頻率不固定, 就是要讓不法分子無從判斷規律。

南京1912街區, 武裝巡邏隊員嚴陣以待。 □萬程鵬 攝

37歲的南通人嚴昊告訴記者, 他在這裡做小生意已經10年, 這兩年眼瞅著萬壽地區從一個晚上可能打上好幾架的地痞流氓聚集點, 變成安居樂業的社區。 他笑著說:“現在再晚在街上走心裡都不慌了。 ”

背景:

2015年以來, 南京公安將巡防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公安警務機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以警務工作服務站建設運行為重點, 強力推進全市巡防力量專業化建設, 全面建設指揮與管理相統一、任務與保障相適應、勤務與警情相銜接、專職巡邏力量與社會化力量相補充的大巡防格局,不斷健全屯警街面、動態防控、快速處置、服務前置的新型巡防模式。南京警方推行巡防體制機制改革效果明顯:2016年刑事案件總量同比下降26.01%、“六類侵財”案件同比下降33.5%。

故事:

遍佈全市的29個警務工作站,街頭隨時可見的執勤民警和警輔人員,一旦“有事”就能快速回應,這樣的“平安指數”老百姓感同身受。每次晚上騎車回家時,刁皓宇都會路過青奧警務工作服務站,“公司加班多,女孩子深夜騎車多少有些害怕,這個警務站建好之後,我和同事心裡踏實了許多”。

記者現場體驗武裝巡邏,從特警支隊出發,到繞城公路口的馬東查報站,隨後前往邁皋橋,最後前往玄武區的1912街區。當晚驅車40多公里,跟車巡邏3個多小時,一點“狀況”都沒出。特警支隊副支隊長李祥說,“沒狀況就是最好的狀況,有時候,沒有新聞才是最好的新聞”。在巡防工作改革伊始,每天晚上的巡防都“戰果累累”,隔三岔五就能查到管制刀具甚至槍支,但現在那些以前經常“出事”的街區,也不容易查出問題了。

2016年入夏後,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牽頭全市巡防條線單位將警力向夜間傾斜,開展精准打擊,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400餘名。李渤告訴記者:“去年整個夏季有影響的街面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惡性砍殺案件零發案。”這個大寫的“0”是對巡防工作成效最好的肯定。

記者在南京公安特警指揮調度中心的大螢幕上看到,正在市區執行巡防任務的幾十輛警車位置清晰可見。用滑鼠點擊螢幕上任何一輛警車,警車攝像頭抓取的圖像就即時顯現在大螢幕。10點38分,控制台上傳來一條即時資訊:“有市民報警:廣州路有老年癡呆症患者走失……”半分鐘不到,附近的巡邏車傳來資訊,“人已找到”。神速!

溫馨關愛

讓“家”留人更留心

場景4:

特警支隊大院裡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一個大字:“家”。傍晚6點半,活動中心裡面,七八名年輕的特警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有的特警隊員在健身房練力量,年輕的女特警在一旁練著街舞,還有的特警隊員在閱覽室看書、上網流覽……走下工作崗位,特警隊員的一切都和同齡人沒啥兩樣,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背景:

特警待遇不算高,訓練辛苦,執行任務有時充滿危險,照顧不到家人是常態。2009年特警支隊赴外地執行任務時整整9個月沒回南京……

故事:

特警支隊政委王小梅感慨:“嚴管+苦訓”是特警支隊戰鬥力的保證,但是如果沒有“厚愛”,“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一位元隊員告訴記者,兩年前他的父親生病了,到南京醫治。當天正是他值班巡邏,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忠孝難以兼顧。隊裡領導瞭解到情況立即對接醫院,説明解決了就醫問題。父親出院時就說了一句話,“你一定要好好幹,才對得起單位和領導”。2009年一位特警在外地執行任務,特警支隊特地在他愛人臨產時拍攝了視頻,讓他在千里之外能看到母子平安,聽到孩子的第一聲啼哭。

53歲的支隊長李渤讓小夥子們服氣的,不僅是1分鐘手槍速射10發子彈能打100環,更因為他身上的長兄風範。李渤忘不了2008年5月,他帶隊在汶川震區全力救災,年輕的隊員們在晚上突然給他端出了一碗泡好的速食麵,原來這一天是他的生日,這碗面讓他終身難忘。

記者在龍虎突擊大隊看到了著名的武林高手——“小白”。他以前是少林寺俗家弟子,法號釋行飛,他的師兄弟給大老闆當保鏢,一年收入50萬元,而“小白”甘心在特警崗位揮灑汗水,因為有“使命感、自豪感以及對家的歸屬感”。每年特警支隊“還編”轉崗的指標,往往用不掉,這就是“家”的魅力。

全面建設指揮與管理相統一、任務與保障相適應、勤務與警情相銜接、專職巡邏力量與社會化力量相補充的大巡防格局,不斷健全屯警街面、動態防控、快速處置、服務前置的新型巡防模式。南京警方推行巡防體制機制改革效果明顯:2016年刑事案件總量同比下降26.01%、“六類侵財”案件同比下降33.5%。

故事:

遍佈全市的29個警務工作站,街頭隨時可見的執勤民警和警輔人員,一旦“有事”就能快速回應,這樣的“平安指數”老百姓感同身受。每次晚上騎車回家時,刁皓宇都會路過青奧警務工作服務站,“公司加班多,女孩子深夜騎車多少有些害怕,這個警務站建好之後,我和同事心裡踏實了許多”。

記者現場體驗武裝巡邏,從特警支隊出發,到繞城公路口的馬東查報站,隨後前往邁皋橋,最後前往玄武區的1912街區。當晚驅車40多公里,跟車巡邏3個多小時,一點“狀況”都沒出。特警支隊副支隊長李祥說,“沒狀況就是最好的狀況,有時候,沒有新聞才是最好的新聞”。在巡防工作改革伊始,每天晚上的巡防都“戰果累累”,隔三岔五就能查到管制刀具甚至槍支,但現在那些以前經常“出事”的街區,也不容易查出問題了。

2016年入夏後,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牽頭全市巡防條線單位將警力向夜間傾斜,開展精准打擊,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400餘名。李渤告訴記者:“去年整個夏季有影響的街面尋釁滋事、聚眾鬥毆等惡性砍殺案件零發案。”這個大寫的“0”是對巡防工作成效最好的肯定。

記者在南京公安特警指揮調度中心的大螢幕上看到,正在市區執行巡防任務的幾十輛警車位置清晰可見。用滑鼠點擊螢幕上任何一輛警車,警車攝像頭抓取的圖像就即時顯現在大螢幕。10點38分,控制台上傳來一條即時資訊:“有市民報警:廣州路有老年癡呆症患者走失……”半分鐘不到,附近的巡邏車傳來資訊,“人已找到”。神速!

溫馨關愛

讓“家”留人更留心

場景4:

特警支隊大院裡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著一個大字:“家”。傍晚6點半,活動中心裡面,七八名年輕的特警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有的特警隊員在健身房練力量,年輕的女特警在一旁練著街舞,還有的特警隊員在閱覽室看書、上網流覽……走下工作崗位,特警隊員的一切都和同齡人沒啥兩樣,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背景:

特警待遇不算高,訓練辛苦,執行任務有時充滿危險,照顧不到家人是常態。2009年特警支隊赴外地執行任務時整整9個月沒回南京……

故事:

特警支隊政委王小梅感慨:“嚴管+苦訓”是特警支隊戰鬥力的保證,但是如果沒有“厚愛”,“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一位元隊員告訴記者,兩年前他的父親生病了,到南京醫治。當天正是他值班巡邏,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忠孝難以兼顧。隊裡領導瞭解到情況立即對接醫院,説明解決了就醫問題。父親出院時就說了一句話,“你一定要好好幹,才對得起單位和領導”。2009年一位特警在外地執行任務,特警支隊特地在他愛人臨產時拍攝了視頻,讓他在千里之外能看到母子平安,聽到孩子的第一聲啼哭。

53歲的支隊長李渤讓小夥子們服氣的,不僅是1分鐘手槍速射10發子彈能打100環,更因為他身上的長兄風範。李渤忘不了2008年5月,他帶隊在汶川震區全力救災,年輕的隊員們在晚上突然給他端出了一碗泡好的速食麵,原來這一天是他的生日,這碗面讓他終身難忘。

記者在龍虎突擊大隊看到了著名的武林高手——“小白”。他以前是少林寺俗家弟子,法號釋行飛,他的師兄弟給大老闆當保鏢,一年收入50萬元,而“小白”甘心在特警崗位揮灑汗水,因為有“使命感、自豪感以及對家的歸屬感”。每年特警支隊“還編”轉崗的指標,往往用不掉,這就是“家”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