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七旬老人抖空竹 腿腳利索眼神好

抖空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三國時期, 曹植寫過一首詩《空竹賦》。 宋朝時期, 宋江寫過一首七言四句詩:“一聲低來一聲高,

嘹亮聲音透碧宵, 空有許多雄氣力, 無人提挈漫徒勞。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場”中有童謠“楊柳兒青, 放空鐘”, 證明此遊戲在中國已有較久的歷史。 而且, 抖空竹是我國獨有的民族體育運動之一, 它不僅是鍛煉身體的手段, 也是一種優美的藝術表演。

7月3日吃過早飯, 安頓好家務後, 70歲的張阿姨像往常一樣來到環城公園迎賓崗附近, 在城牆根兒尋找一片陰涼的地方, 開始自己的娛樂鍛煉——抖空竹。

“看見別人玩兒得好, 覺得有意思, 自己就跟著學起來了。 ”說起抖空竹, 張阿姨笑著告訴記者。 一年前張阿姨才開始接觸抖空竹, 剛開始跟著自己的老戰友們一起學習, 學了一周才把空竹轉起來, 如今經過每天的練習, 她已經學會了多種表演動作,

如“胸中抱月”“蝶飛鳳舞”……

說著, 張阿姨拿起一個單頭的空竹表演起來。 只見她右手提著抖空竹的手柄, 左手順勢低一點, 右手一提, 左手順勢跟上, 空竹就隨著繩子的拉動轉了起來, 發出嗡嗡的聲響。 在抖空竹的過程中, 張阿姨拋起空竹, 然後快步向前伸出繩子, 接住從空中降落的空竹, 然後弓腰在胸前將空竹轉動起來, 時而抬腿讓空竹從腿上穿過……從她嫺熟的動作中, 一點也看不出她已經70歲了。

在張阿姨看來, 抖空竹是個能夠鍛煉全身的運動項目, 雙手抖動空竹的繩子, 需要手腕、胳膊的配合, 拋起空竹需要眼睛、腿腳等的配合, 抖動過程中, 跟著空竹轉動, 需要前進、後退不停地走動, 玩上一個小時, 渾身都動起來了,

腿腳也靈活了。

“我不要求自己學得多好, 學會幾樣簡單的動作能玩起來就足夠了。 上了年紀, 動動總比不動強, 多運動不但能有好身體, 還能結識更多的同齡人, 兒女也不用操心了。 ”張阿姨笑著說, 堅持鍛煉讓她覺得眼神好、腿腳利索, 如今, 每天上午抖一個多小時的空竹已經成了她固定的鍛煉專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