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相城好幹部」張祥元:一位被群眾“裝”在心裡的老書記

什麼是相城好幹部?

習總書記提出了“20字”好幹部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為充分展示相城區幹部幹事創業風采,

選樹典型, 弘揚相城風氣, 引導幹部群眾見賢思齊、對標先進, 區委、區政府在前段時間開展了爭當“上下同求 勇於擔當”相城好幹部活動。

經過多輪綜合評審, 共有10名同志獲得“上下同求 勇於擔當”相城好幹部稱號, 今天接著給大家帶來第四期~

張祥元

36年前, 他脫下軍裝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艱苦奮鬥大膽創業, 一舉成為先富起來的一批人;17年前, 因為黨和鄉親們的召喚, 他走馬上任成為一名村書記。

這些年來, 他踐行宗旨、盡職履責, 一心奔波在帶頭創業和惠民富民的道路上, 收穫了累累碩果, 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為民、務實、清廉的崇高品行和人生境界。

心裡裝著群眾的人, 註定也會被群眾裝在心坎裡。

他就是一個被群眾裝在心裡的村書記, 一位全村百姓認可和擁護的好書記——相城區黃橋街道占上村黨委書記張祥元。

從軍人到企業家再到村支書

他在創業富民中體現為民情懷

1977年

高中畢業的張祥元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後因祖國西南邊境自衛反擊戰膠著, 他又懷著保衛國家的志願參與戰鬥。

1981年

他脫下深愛的軍裝, 退伍回鄉擔任黃橋青台村水產經理部經理, 他在這個創業舞臺上盡情施展才華, 得到了“鯉魚大王”的美譽。

憑著在部隊鍛煉出來的一股子不服輸、不怕苦的闖勁,

他後來又成功創辦吳縣航空餐具廠, 促進了村級經濟新發展。

1997年

村集體企業轉制, 他又成功創辦了江蘇張氏航空精塑有限公司。

2000年

正當他想大展拳腳大幹一場時, 當時的鎮黨委書記找到他, 希望讓他接下原青台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

“當時企業剛剛借了200多萬的高利貸投資新項目, 市場還沒真正開拓, 整個專案還沒有正常運轉, 自己的企業技術力量也還沒跟上, 稍有不慎就會傾家蕩產, 說實話當時我也很猶豫。 ”張祥元回憶說。

而更為窘迫的是, 村裡的情況當時也並不是很好——村內僅有幾家工廠, 年營業額僅1000多萬, 上交稅收100多萬, 村集體可支配收入70多萬, 村民平均年收入4500元。 “村民們一致選我來做村書記, 肯定是相信我, 讓我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我怎能辜負大家的期望?”張祥元說。

頂著來自家人、朋友、工人們的不理解,他走馬上任了。一上任,他就把自己的工資全部奉獻出來,再從自己企業裡拿出30多萬元為全村老年人建造了一個老年健康中心,還為村裡新建了一座醫療站。為搞好投資環境,他還籌建了農民公園,贏得了老百姓的廣泛好評。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張祥元時時以此告誡自己。

2001年

為落實市、區兩級自來水工程,面對剛並村的資金緊缺問題,張祥元急群眾所需,想群眾所盼,在企業老闆碰頭會上,他當場帶頭捐出4萬元。

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每個老闆紛紛義捐,共集資28萬元解決工程款,當年10月全村自來水工程按時完成,全村群眾拍手稱讚。

帶動全村企業發展到171家

他實幹興村帶領群眾過上小康生活

如今的黃橋街道占上村,由原來的青台、占上、黃漁三個村合併後成立。

2003年,張祥元當上了新占上村書記後更忙了。

他拿出36萬元的年薪為自家企業聘來一個總經理,一年到頭,張氏公司裡幾乎看不到“張老闆”的身影,而在村上其他私營企業裡,卻時常出現“張書記”現場為企業排憂解難的情景。

“先富帶後富,共同一起來致富。”張祥元意識到,要讓村民一起發家致富,僅僅給他們提供一份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創業的環境和機會。

張祥元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利用自家企業的資源,給村民提供創業的機會。例如航空餐具廠需要一些配套企業,那他就把這些機會讓給本村村民,讓他們給自家企業做配套。

“沒資金,我可以提供,沒經驗,可以來我家先摸索鍛煉一段時間。”

舍小家為大家,想方設法發展集體經濟,千方百計為村民辦實事,張祥元更是時刻把集體和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他經常組織全村企業老闆互相取長補短、交流經驗得失,鼓勵他們團結一致向前看、加快步伐搞發展。

粗略統計,占上村依託航空餐具廠創業成功的就有十幾位,他們中有的年營業額達到數百萬元。

目前,村裡已經有各類企業171家

年產值10多億

上交稅收8000多萬

村集體年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500多萬

村民平均年收入3萬多元

17年來,張祥元用自己的力量,帶領村民們走向了共同富裕。

“當年,我家企業在村裡算是最大最好的一個,但現在,我家企業的規模只能說還算得過去。” 張祥元說,“但是這一切都值得,因為讓老百姓幸福是我的追求。”

盡責履職一心為民

他被群眾記在了心坎裡

基層工作瑣碎繁雜,村民辦事又往往只認張祥元——“因為別人說的他們不放心,只放心張書記!”村裡其他工作人員笑著說。

人格的魅力、信任的力量都建立在張祥元“少一點私心、多一份公心”的做人原則上。

2010年

張祥元帶頭向蘇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20萬元。

2011年

2011年6月,他帶領黨員老闆及時資助丈夫早逝、長年患病的村民張菊英,將其危房推倒重建並裝修,如期為她的女兒舉行了婚禮,幫助張菊英留住了外地女婿,這件事在全村百姓中傳為美談。

占上村黨委委員金曉霞告訴記者,每年,張祥元都把群眾的婚喪喜事、大病住院、突發事件、家庭鄰里糾紛等“四必訪”擺上工作重要位置。

2011年5月五民工程走訪

為及時瞭解掌握村組情況,張祥元經常“5加2”、“白加黑”,走村入戶訪民情、聽民意、化民怨、解民憂。

這一切,群眾不僅看在眼裡,而且記在心裡。張祥元時刻想著群眾,他和村黨委也在群眾心裡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只要是村裡佈置的工作,村民群眾都積極支持。

2012年12月走訪困難戶

今年

今年啟動了漁業村和南洋浜5、6組拆遷,在簽約之前,張祥元帶領村幹部主動上門與村民面對面溝通協商。

由於拆遷政策、補償標準、優惠專案公開公正,涉拆農戶積極配合工作,在規定時限內主動簽約,涉拆的17家企業和近300家農戶無一上訪。

2013年6月拆遷啟動儀式

每每碰到困難,張祥元總是這樣告誡自己:“許多戰友為了國家和民族,不惜在戰場上以命相拼,作為一名党培養出來的村書記,苦一點、貢獻點又算得了什麼?個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心裡裝著群眾的村書記是一個稱職的書記,被群眾裝在心裡的村書記才是一個優秀的書記。”這是張祥元17年村書記生涯的真實寫照。“做點事業留人間,一點一劃寫人生。”張祥元是這樣說的,也將繼續這樣做下去。

頂著來自家人、朋友、工人們的不理解,他走馬上任了。一上任,他就把自己的工資全部奉獻出來,再從自己企業裡拿出30多萬元為全村老年人建造了一個老年健康中心,還為村裡新建了一座醫療站。為搞好投資環境,他還籌建了農民公園,贏得了老百姓的廣泛好評。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張祥元時時以此告誡自己。

2001年

為落實市、區兩級自來水工程,面對剛並村的資金緊缺問題,張祥元急群眾所需,想群眾所盼,在企業老闆碰頭會上,他當場帶頭捐出4萬元。

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每個老闆紛紛義捐,共集資28萬元解決工程款,當年10月全村自來水工程按時完成,全村群眾拍手稱讚。

帶動全村企業發展到171家

他實幹興村帶領群眾過上小康生活

如今的黃橋街道占上村,由原來的青台、占上、黃漁三個村合併後成立。

2003年,張祥元當上了新占上村書記後更忙了。

他拿出36萬元的年薪為自家企業聘來一個總經理,一年到頭,張氏公司裡幾乎看不到“張老闆”的身影,而在村上其他私營企業裡,卻時常出現“張書記”現場為企業排憂解難的情景。

“先富帶後富,共同一起來致富。”張祥元意識到,要讓村民一起發家致富,僅僅給他們提供一份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創業的環境和機會。

張祥元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利用自家企業的資源,給村民提供創業的機會。例如航空餐具廠需要一些配套企業,那他就把這些機會讓給本村村民,讓他們給自家企業做配套。

“沒資金,我可以提供,沒經驗,可以來我家先摸索鍛煉一段時間。”

舍小家為大家,想方設法發展集體經濟,千方百計為村民辦實事,張祥元更是時刻把集體和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他經常組織全村企業老闆互相取長補短、交流經驗得失,鼓勵他們團結一致向前看、加快步伐搞發展。

粗略統計,占上村依託航空餐具廠創業成功的就有十幾位,他們中有的年營業額達到數百萬元。

目前,村裡已經有各類企業171家

年產值10多億

上交稅收8000多萬

村集體年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500多萬

村民平均年收入3萬多元

17年來,張祥元用自己的力量,帶領村民們走向了共同富裕。

“當年,我家企業在村裡算是最大最好的一個,但現在,我家企業的規模只能說還算得過去。” 張祥元說,“但是這一切都值得,因為讓老百姓幸福是我的追求。”

盡責履職一心為民

他被群眾記在了心坎裡

基層工作瑣碎繁雜,村民辦事又往往只認張祥元——“因為別人說的他們不放心,只放心張書記!”村裡其他工作人員笑著說。

人格的魅力、信任的力量都建立在張祥元“少一點私心、多一份公心”的做人原則上。

2010年

張祥元帶頭向蘇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20萬元。

2011年

2011年6月,他帶領黨員老闆及時資助丈夫早逝、長年患病的村民張菊英,將其危房推倒重建並裝修,如期為她的女兒舉行了婚禮,幫助張菊英留住了外地女婿,這件事在全村百姓中傳為美談。

占上村黨委委員金曉霞告訴記者,每年,張祥元都把群眾的婚喪喜事、大病住院、突發事件、家庭鄰里糾紛等“四必訪”擺上工作重要位置。

2011年5月五民工程走訪

為及時瞭解掌握村組情況,張祥元經常“5加2”、“白加黑”,走村入戶訪民情、聽民意、化民怨、解民憂。

這一切,群眾不僅看在眼裡,而且記在心裡。張祥元時刻想著群眾,他和村黨委也在群眾心裡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只要是村裡佈置的工作,村民群眾都積極支持。

2012年12月走訪困難戶

今年

今年啟動了漁業村和南洋浜5、6組拆遷,在簽約之前,張祥元帶領村幹部主動上門與村民面對面溝通協商。

由於拆遷政策、補償標準、優惠專案公開公正,涉拆農戶積極配合工作,在規定時限內主動簽約,涉拆的17家企業和近300家農戶無一上訪。

2013年6月拆遷啟動儀式

每每碰到困難,張祥元總是這樣告誡自己:“許多戰友為了國家和民族,不惜在戰場上以命相拼,作為一名党培養出來的村書記,苦一點、貢獻點又算得了什麼?個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心裡裝著群眾的村書記是一個稱職的書記,被群眾裝在心裡的村書記才是一個優秀的書記。”這是張祥元17年村書記生涯的真實寫照。“做點事業留人間,一點一劃寫人生。”張祥元是這樣說的,也將繼續這樣做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