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為何騰訊的並購策略不是全部買下?

每當騰訊又投資一家歐美企業, 人們的反應往往是「為何不直接買下整個遊戲產業?」

回顧騰訊過去十年活躍的並購活動——資產負債表上列了超過300億美金的投資資產——這種想法的確頗有道理。

2008年, 騰訊以3.5億美元投資Riot Games, 而後買斷這家遊戲開發商;2012年, 投資3.3億美元於Epic Games;2013年, 成為動視暴雪的股東(現有5%股份估值約20億美元)。

更別忘了騰訊還投資了其他多樣化的手遊公司, 例如:

當然了, 騰訊擁有大筆可供投資的現金。 單看2016年, 騰訊的年度盈利為60億美元, 總收入達220億美元, 其中72%來自PC和手遊。

騰訊廣大的事業版圖包括電動汽車(含特斯拉)、搜尋引擎、電商、彩票、打車軟體和音樂公司, 另外還投資7億美元, 將NBA聯盟通引入中國。 在這樣的背景下, 遊戲僅是其中一小部分的業務。

然而真正有趣的, 並非騰訊投資了多少遊戲公司, 而是其投資的方式十分靈活。

1. 最大化使用杠杆戰術

最典型的案例是收購Supercell。

當軟銀集團決定出售手中持有的這家芬蘭手游開發商84.3%的股權時, 騰訊雖然可從其淨現金170億美元中, 輕鬆取用78億作為交易成本,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騰訊組建了財團以進行收購, 並作為領投方, 過程中僅用40億美元, 便維持50%的投票權益。

實際上, 騰訊的慣用作法是投資已具規模的企業, 獲得一定但非多數的股權後, 再觀察後續發展。

美國手游公司Pocket Gems即最佳示例。 2015年, 騰訊通過投資6,000萬美元, 獲得20%持股。

自此, Pocket Gems專注於發展互動式故事遊戲《Episodes》, 以及3D戰略性遊戲《War Dragons》, 目前這兩款遊戲已躋身美國遊戲收益榜單前五十名。

也因此騰訊在2017年5月, 向Pocket Gems追加9,000萬美元的投資, 持股增至38%。 不過這兩款遊戲迄今尚未進入中國, 近期似乎也未有相關的計畫。

這與2015年, 騰訊斥資收購英國/瑞士開發商Miniclip大多數股份(金額未知)的情況類似。

2. 海外發展

外界普遍對騰訊投資方式的誤解, 是認為它專注于將歐美遊戲引入中國。

騰訊已是中國PC和手遊市場的領頭羊, 除了少數例外的遊戲——例如《英雄聯盟》——騰訊並不需要引入歐美遊戲。

大多的中國開發商正通過自身管道打破既有分銷的藩籬, 並擁有一支強勁的內部開發團隊。

相對的, 騰訊並非自己介入企業進行經營管理, 而是尋找已具備一定成就、投資及專業能力的歐美遊戲企業, 有時會安排人進入公司董事會, 但多半在投資後會放手讓這些企業獨立運營。

也可能在騰訊投資後, 企業會轉變業務主軸, 歐美開發商Hammer & Chisel就是一個例證。

騰訊首度投資Hammer & Chisel時, Hammer & Chisel正致力於一款MOBA遊戲《Fates Forever》, 但並未成功, 因此, Hammer & Chisel放棄遊戲開發業務, 轉而研發遊戲語音聊天應用《Discord》——目前擁有2,500萬個玩家。

3. 受挫

當然了, 騰訊並非一直無往不利。

2015年4月, 騰訊以每股6元、共1.26億美元投資Glu Mobile, 獲得15%股權, 並在2016年2月提升至21%。

然而, 從那之後Glu Mobile的股價停滯在每股3元, 導致騰訊的投資約虧損60%的價值。

類似的, 對開發商羅伯特娛樂和Plain Vanilla(已被Glu Mobile收購)的投資也不如預期的成功;而美國移動遊戲公司Playdots仍維持在發展進程中。

的確, 騰訊最成功的手遊交易是能以其雄厚的財務能力影響大型企業, 進而有足夠能力退場。

2014年,騰訊以5億美元購買韓國遊戲商CJ Games 28%的股權,交易完成後,CJ Games收購及合併遊戲發行商Netmarble,而後,Netmarble計畫啟動IPO,成為韓國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新股發行交易;騰訊持有該公司22%的股權,如今估值超過20億美元。

因此,若騰訊能夠投資到成長性企業,其投入資金的效率最高;從Glu Mobile這個案例來看,相反情況也成立。

騰訊若投資陷入困境的企業,其發展前景如果真的不樂觀,最終仍會選擇直接買斷。Glu Mobile的投資人便疑問,為何騰訊不多作行動來刺激Glu Mobile的股價。

4. 交出王者地位

但關於騰訊對遊戲行業的策略佈局,近幾年顯得有些沉寂。

Supercell的交易案實屬例外、Pocket Gems則為加碼投資,過去一年,騰訊對於歐美的手遊市場不如想像中活躍。

或許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歐美市場漸趨成熟,機會大大減少;同時,騰訊推出自行研發的手游《王者榮耀》,在中國手游市場引起巨大迴響,即騰訊不需要對外尋求新的收入來源。

諷刺的是, Netmarble取代了騰訊以往在歐美市場投資的角色。

Netmarble在2015年投資1.3億美元于美國遊戲開發商Jam City(舊名為SGN);2016年底以7.5億美元收購Kabam大部分股份;現在由於本身上市,將投入更大的發展力度。

「為何Netmarble不直接買下整個遊戲行業?」預計這樣的反應很快就會出現在市場上了。

進而有足夠能力退場。

2014年,騰訊以5億美元購買韓國遊戲商CJ Games 28%的股權,交易完成後,CJ Games收購及合併遊戲發行商Netmarble,而後,Netmarble計畫啟動IPO,成為韓國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新股發行交易;騰訊持有該公司22%的股權,如今估值超過20億美元。

因此,若騰訊能夠投資到成長性企業,其投入資金的效率最高;從Glu Mobile這個案例來看,相反情況也成立。

騰訊若投資陷入困境的企業,其發展前景如果真的不樂觀,最終仍會選擇直接買斷。Glu Mobile的投資人便疑問,為何騰訊不多作行動來刺激Glu Mobile的股價。

4. 交出王者地位

但關於騰訊對遊戲行業的策略佈局,近幾年顯得有些沉寂。

Supercell的交易案實屬例外、Pocket Gems則為加碼投資,過去一年,騰訊對於歐美的手遊市場不如想像中活躍。

或許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歐美市場漸趨成熟,機會大大減少;同時,騰訊推出自行研發的手游《王者榮耀》,在中國手游市場引起巨大迴響,即騰訊不需要對外尋求新的收入來源。

諷刺的是, Netmarble取代了騰訊以往在歐美市場投資的角色。

Netmarble在2015年投資1.3億美元于美國遊戲開發商Jam City(舊名為SGN);2016年底以7.5億美元收購Kabam大部分股份;現在由於本身上市,將投入更大的發展力度。

「為何Netmarble不直接買下整個遊戲行業?」預計這樣的反應很快就會出現在市場上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