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中國國際科研合作10年品質齊升

中國國際科研合作10年品質齊升

7月3日,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與科睿唯安合作, 在京首度發佈《中國國際科研合作現狀報告》。 報告聚焦中國國際科研合作規模及範圍的“量變”,

對科研成果進行了量化解讀與詳盡的展現。

“十二五”時期最引人矚目的“量變”當屬合作規模的新高, 7.1萬的合作發文量, 同比2006年擴充了4.4倍, 使中國躍升為第三大國際科研合作學術產出國。

——人民網

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和在建裝機將達8800萬千瓦

第二十五屆國際核工程大會7月3日在上海開幕, 主題為“核能——清潔、綠色、可靠的能源”。 從會上獲悉:中國核能已進入規模化發展新時期, 到2020年, 我國核電運行和在建裝機將達到8800萬千瓦, 包括第三代核電技術在內的科技創新成果已領先國際先進水準, 正逐步成為世界核電的產業中心。

——《人民日報》

美國“龍”飛船攜中國實驗裝置從空間站返回地球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貨運飛船7月3日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帶回了第一個登上這個空間實驗室的中國自主設計實驗裝置。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社交媒體網站上說, “龍”飛船當天從空間站脫離後, 經過約5小時飛行, 於美國東部時間8時12分(北京時間20時12分)落入加利福尼亞州以西的太平洋海域。

“龍”飛船從空間站運回1.8噸物資。 由中國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獨立設計的一個實驗裝置也在這批物資之中, 該實驗項目旨在研究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對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影響。

——新華社

太陽引力可用於放大星際傳播信號

據《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 德國天文物理學家邁克爾·希派克首次通過計算證明, 太陽引力可用來放大星際探測器的傳播信號;並提議, 在距離太陽900億千米的位置安裝口徑1米的小型望遠鏡, 取代地面大型望遠鏡,

解決去往太陽系附近恒星系統的探測器面臨的星際通信難題。

——《科技日報》

全球持續變暖又添新證

全球地表溫度升高速率在1998年之後略有減緩, 引起了國內外關於“全球變暖停滯”的爭論。 近日, 《氣候動力學》雜誌線上發表的一項中美科學家合作研究成果顯示, 自1998年後全球變暖在加速。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成裡京表示, 自1998年以來, 僅僅是地表溫度增速略有減緩, 並不代表全球變暖停滯了。

——《科技日報》

駭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使用者密碼

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了一項最新研究, 提醒頭戴式腦電波監測耳機(EEG)用戶, 駭客可以通過檢測其腦電波來猜測密碼。

現在, 來自美國阿拉巴拿大學電腦與資訊科學團隊的研究發現, 1名在佩戴EEG耳機時暫停視頻遊戲並登錄銀行帳戶的玩家,有遭受惡意軟體程式竊取密碼或其他敏感性資料的風險。

——中國科技網

美公佈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結果

美國標準技術局(NIST)官網近日發佈消息稱,該院研究人員斯蒂芬·史蘭明格團隊公佈了其測得的普朗克常數迄今為止最精確數值,並趕在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規定的最後期限——7月1日之前,向《度量學》期刊提交了這一重要結果。CIPM計畫在2018年11月召開大會,對品質單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改用普朗克常數測量值為基準。

——科學網

“一帶一路”科學人才合作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7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支援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國家地區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領導或代表共計80余人參加。會議期間,與會各科研資助機構代表從共同支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畫、共同支援基礎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構建科研人才培養管道、共同支援科研人員合作交流等方面共商科技合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全面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科技合作向實質性、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鳳凰網

世界首例機器人“操刀”的克隆豬在天津誕生

近日,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等待,一份特殊的“親子鑒定”報告出爐,13頭克隆小豬與“代孕”母親無血緣關係,僅與供體細胞存在“親子關係”。這從醫學上證明了,世界首例機器人操作的體細胞克隆豬在中國天津誕生。

“機器人操作體細胞克隆豬”研究來自南開大學機器人所趙新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是主要合作單位。南開大學機器人所研發多年的“面向生物醫學工程的微操作機器人系統”,曾獲200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次克隆豬的誕生,也是時隔15年後,該技術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國新聞網

張江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成立

近日,張江科控倫敦科技創新園與張江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成立儀式在倫敦科技周-中英科技節主論壇日上舉行。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曹振全和倫敦發展促進署亞太區總監曹傑出席活動並為“張江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揭牌。

——張江線上

1名在佩戴EEG耳機時暫停視頻遊戲並登錄銀行帳戶的玩家,有遭受惡意軟體程式竊取密碼或其他敏感性資料的風險。

——中國科技網

美公佈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結果

美國標準技術局(NIST)官網近日發佈消息稱,該院研究人員斯蒂芬·史蘭明格團隊公佈了其測得的普朗克常數迄今為止最精確數值,並趕在國際度量衡委員會(CIPM)規定的最後期限——7月1日之前,向《度量學》期刊提交了這一重要結果。CIPM計畫在2018年11月召開大會,對品質單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改用普朗克常數測量值為基準。

——科學網

“一帶一路”科學人才合作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7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的“支援科學人才合作,共創一帶一路未來”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國家地區科研資助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領導或代表共計80余人參加。會議期間,與會各科研資助機構代表從共同支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計畫、共同支援基礎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構建科研人才培養管道、共同支援科研人員合作交流等方面共商科技合作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全面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科技合作向實質性、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鳳凰網

世界首例機器人“操刀”的克隆豬在天津誕生

近日,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等待,一份特殊的“親子鑒定”報告出爐,13頭克隆小豬與“代孕”母親無血緣關係,僅與供體細胞存在“親子關係”。這從醫學上證明了,世界首例機器人操作的體細胞克隆豬在中國天津誕生。

“機器人操作體細胞克隆豬”研究來自南開大學機器人所趙新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是主要合作單位。南開大學機器人所研發多年的“面向生物醫學工程的微操作機器人系統”,曾獲200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此次克隆豬的誕生,也是時隔15年後,該技術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中國新聞網

張江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成立

近日,張江科控倫敦科技創新園與張江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成立儀式在倫敦科技周-中英科技節主論壇日上舉行。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曹振全和倫敦發展促進署亞太區總監曹傑出席活動並為“張江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揭牌。

——張江線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