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周恩來就中印邊界問題給亞非國家領導人的信

閣下:

不幸的中印邊境衝突已經進行了幾個星期了。 目前這個衝突不僅沒有停止, 而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跡象。 中國政府感到嚴重的不安。

許多亞非國家也感到非常關切。 我不揣冒昧地寫這封信, 希望能夠有助於閣下促進中印邊界問題和平解決的努力。

一、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解決邊界問題。 中國不僅同印度有邊界問題, 同許多西南鄰邦也有邊界問題。 這些邊界問題, 究其根源來說, 大部分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在我們這些國家還沒有取得獨立以前製造出來的。 在我們這些國家相繼取得獨立之後, 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者又企圖利用這種邊界問題在我們新獨立國家之間製造糾紛。 因此, 中國政府認為, 在處理這些邊界問題的時候, 應該認清楚這是亞非國家之間的問題, 不同於亞非國家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問題;應該提高警惕,

不上帝國主義挑撥離間的當。

這些邊界問題, 既然是歷史遺留下的, 新中國不能負責, 新獨立的有關國家也不能負責。 因此, 中國政府主張:在處理這些邊界問題的時候, 既要照顧過去的歷史背景, 又要照顧已經形成的實際情況;有關兩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應該把自己的要求, 強加于另一方, 而應該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十項原則的基礎上, 通過友好協商, 互諒互讓, 求得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決。

中緬邊界問題實際上比中印邊界問題要複雜得多, 但是, 中緬兩國本著上述精神, 友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樣地, 中尼邊界問題也在前不久取得了友好的解決。 對於中印邊界問題, 中國政府也本著同樣的精神,

力求同印度和平友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 儘管中國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作了一切可以設想的努力, 為什麼這個問題不僅沒有解決, 反而演變成今天這樣流血的邊境衝突呢?這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為了這個緣故, 我認為有必要在這裡介紹一下中印邊界問題的背景。

二、在歷史上, 中印兩國人民一直是和平友好相處的。 中印兩國之間的邊界雖然從未正式劃定, 但是, 在英國殖民主義者來到東方之前, 中印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邊界爭執。 這是因為在兩國人民長期和平相處的過程中, 按照雙方的行政管轄範圍, 早已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的邊界。 中國人民尊重它, 印度人民也尊重它。 這條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邊界,

它的東段是沿著喜馬拉雅山脈的南麓, 它的中段是沿著喜馬拉雅山脈, 它的西段是沿著喀喇昆侖山脈。

在東段, 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北的地區, 歷來是屬於中國的。 這個地區包括西藏地方所屬的門隅、洛渝、下察隅三個部分, 面積共為九萬平方公里, 相當於三個比利時或九個黎巴嫩。 長期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居民是藏族或同藏族有密切血緣關係的民族。 例如門巴族, 就通用藏文, 信奉喇嘛教。 這個地區的地名大部分是用藏語命名的。 例如, 人們在這裡把河叫做“曲”, 娘江河叫娘江曲;把山口叫做“拉”, 色山口叫“沙拉”;把地方叫做“隅”, 門地方叫“門隅”。 這裡的行政設制是同西藏其他部分一樣的, 基本的行政單位叫“宗”,

例如, 申隔宗、德讓宗。 一直到英國殖民主義者和印度人來到這裡以前, 中國西藏地方當局在這裡設置行政機構, 委派官吏, 徵收賦稅, 行使司法權力, 這種行政管轄從來沒有受到過懷疑。

在中段, 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東的各個地方, 歷來是屬於中國的, 面積共為二千平方公里。 這些地方的居民幾乎全部是藏族。 這些地方歷來受西藏地方政府管轄。 西藏地方政府至今還保存著對這些地方行使管轄的有關文件。

在西段, 印度政府提出爭議的傳統習慣線以東和以北的地區, 歷來是屬於中國的。 這個地區主要包括中國新疆所屬的阿克賽欽地區和西藏阿裡地區的一部分, 面積共為三萬三千平方公里, 相當於一個比利時或三個黎巴嫩。這個地區雖然人煙稀少,卻歷來是聯結新疆和西藏阿裡的交通命脈。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和維吾爾族的牧民經常在這一帶放牧。阿克賽欽這個地名就是維吾爾語“中國的白石灘”的意思。這塊地方一直到現在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

中印兩國之間的傳統習慣邊界,不僅在很長時期內為中印兩方所尊重,而且也反映在早期的英國官方地圖上。一直到一八六五年以前,英國官方地圖對中印邊界西段的畫法是同傳統習慣線大體一致的;一直到一九三六年以前,英國官方地圖對中印邊界東段的畫法是同傳統習慣線大體一致的。

三、中印邊界糾紛是英帝國主義侵略的遺產。英帝國主義在完全統治了印度以後,就利用印度人民的無權狀態,以印度為基地,把它的侵略和擴張的矛頭轉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的邊疆。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英帝國主義一直在積極進行侵略中國的西藏和新疆的陰謀活動。它企圖打開中國的後門,以便同它侵略中國沿海和中國心臟地區的活動遙相呼應。一九一一年,中國發生了推翻專制皇朝的革命。英帝國主義就利用這個時機,企圖把西藏從中國分割出去,用承認中國對西藏的所謂宗主權的辦法,來否定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一九一四年的西姆拉會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但是,即使是在這個會議上,英國代表也未敢公開提出分割中國大片領土的要求。英國代表是在這個會議的外邊,背著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換文的方式,畫出了那條臭名昭彰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企圖把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承認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後的歷屆中國政府也不承認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因此,一直到一九三六年以前,連英國政府自己都不敢公開把這條線畫在地圖上。

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完全是英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英帝國主義雖然製造了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它在很長時期內沒有敢侵入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和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利用當時中國政府無力過問西南邊疆的機會,英帝國主義才佔領了這個地區的一小部分。

在中印邊界西段,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英帝國主義為了尋找一條侵略新疆腹地的捷徑,曾經覬覦這塊地勢比較平坦的阿克賽欽,派遣軍事情報人員潛入這一帶地方進行非法勘察。這些人員秉承英帝國主義的意旨,設計了種種割裂新疆的界線。英國政府曾經一度企圖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中印邊界西段的傳統習慣線,但是,立即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

英國企圖抹煞中印之間長期形成的傳統習慣界線,用割裂中國領土、擴大英屬印度領土的辦法,來達到它的帝國主義的侵略目的。但是,即使如此,它也不敢完全否定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界線,把它陰謀製造的非法的邊界線和盤托出。從一八六五年到一九五四年以前,英國和印度的地圖都沒有標出中印邊界西段的界線,或者模糊地畫出而注明是未定界。從一九三六年起,東段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才出現在英國和印度的地圖上,但是,直到一九五四年以前,還注明是未標定界。

四、印度和中國相繼在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四九年取得獨立。兩國在新的基礎上發展了友好的關係。但是,由於印度方面的原因,中印兩國關係從一開始也同時存在著陰暗的一面。

由於兩國的共同努力,中印很早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共同宣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簽訂了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使中印友好關係有過一定的發展。我們兩國本來應該摒棄一切帝國主義的遺產,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相互的友好關係。但是,印度政府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中國西藏地方的野心,一直把西藏看作是它的勢力範圍,至少要把西藏變成中印之間的緩衝地區。因此,在一九五○年,印度政府曾經竭力阻撓西藏的和平解放。在這種企圖不能得逞以後,印度就在中印邊界東段大舉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完全侵佔了傳統習慣線以北和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在中印邊界中段,印度除了早已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於桑、蔥莎的侵佔以外,又在一九五四年以後,侵佔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紮、拉不底。在一九五四年以後,印度還侵佔了中印邊界西段的巴里加斯。

印度一方面侵佔了中國的大片領土,另一方面突然在一九五四年出版的官方地圖上片面修改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線,把英帝國主義陰謀製造的中印邊界線和盤托出,並且作為中印之間的已定界強迫中國接受。

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侵佔中國大片領土的事實,但是,中國政府主張中印邊界問題應該通過和平談判,求得友好解決;在解決以前,應該維持邊界現狀。中國不承認所謂麥克馬洪線,但是,為了爭取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也不越過這條線。關於牽涉到兩國邊界的地圖問題,也只有在雙方通過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以後,才能使雙方的地圖取得一致。中緬兩國和中尼兩國關於雙方邊界的地圖,都是通過這樣的過程取得一致的。儘管中國出版的地圖關於中印邊界的畫法是有歷史和事實的根據的,但是,由於中印邊界尚未正式劃定,中國從不把自己的地圖強加於印度,另一方面,中國也決不接受印度片面修改了的地圖。

由於中國方面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方針,從一九五○年到一九五八年,中印邊境一般是平靜的,雖然在這個時期,印度已經為挑起日後的邊界糾紛和邊境衝突播下了種子。

五、西藏叛亂後,印度政府正式向中國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一九五九年三月,在中國西藏地方發生了農奴主的叛亂。

印度政府不僅支持和鼓勵這次叛亂,而且在這次叛亂被平定以後,收容殘餘叛匪,縱容他們在印度進行反對中國的政治活動。在西藏叛亂爆發後不久,尼赫魯總理就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他不僅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已經被印度佔領的中印邊界東段的中國領土是合法的,而且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從來沒有被印度佔領過的中印邊界西段的阿克賽欽地區是屬於印度的。

印度對阿克賽欽的領土要求是憑空提出來的,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這個地區歷來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一九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這一地區從新疆進入西藏的阿裡。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國方面又在這個地區修築了工程浩大的新藏公路。事實上,一直到一九五八年,印度從來沒有對中國管轄這個地區的事實提出異議。可是,印度政府現在說,這個地區一直是屬於印度的,只是到了一九五七年,中國人才偷偷地進入這個地區。人們不能理解,如果這個地區一直是在印度的管轄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這裡進入西藏並且修築了一條工程浩大的公路,它為什麼沒有發現呢?印度政府只是在中國出版的一本畫報上瞭解到中國修築了這條公路。一九五八年九月,印度方面派出巡邏人員侵入這個地區,但是,立即被中國邊防人員扣留。如果這個地區果真是在印度的管轄之下,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事實上,尼赫魯總理在一九五九年九月十日在印度聯邦院也說過,這個地區“一直沒有受到過任何的管轄”。他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又在印度聯邦院說,“據我所知,在英國統治時期,這個地區沒有一個人居住,也沒有任何前哨據點”。尼赫魯總理雖然無法正確判斷中國方面的情況,但是,他的話的確權威地證明了印度從來沒有管轄過這個地區。

印度已經佔領了中印邊界東段的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和中段的二千平方公里的領土,現在還要佔領中印邊界西段的三萬三千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這就是說,在印度看來,已經被它佔領的中國領土是它的,還未被它佔領的中國領土也是它的。這是耀武揚威的英帝國主義都沒有敢於向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提出過的要求。新獨立的印度竟然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是完全出乎中國的意料之外的。

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在於印度向中國提出了全面的領土要求,而且還在於印度接著使用武力片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來實現它的領土要求。印度武裝部隊在東段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佔了線北的塔馬頓、朗久和兼則馬尼,並且在一九五九年八月在侵佔朗久的過程中挑起了第一次邊境流血衝突。一九五九年十月,印度武裝部隊又在西段越過傳統習慣邊界,在空喀山口挑起了更嚴重的邊境流血衝突。這兩次邊境衝突是印度要使中印邊境局勢進一步惡化的預兆。

六、中國政府認為,為了避免邊境衝突,必須設法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同時迅速開始談判,爭取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中國政府決心採取它力所能及的一切可能措施,阻止局勢的惡化。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中國政府向印度政府建議,雙方武裝部隊沿整個中印邊界的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並且停止巡邏。這裡所說的實際控制線,在西段和中段,除了本函第四節所述已經被印度侵佔的中國領土外,同傳統習慣線是一致的;在東段,除當時仍被印度侵佔的兼則馬尼外,同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是一致的。中國政府還建議,兩國總理舉行會談,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是,印度政府拒絕了這些建議。印度政府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提出一個反建議,主張在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中國的所有人員撤退到印度所主張的國際邊界線以東,印度的所有人員撤退到中國所主張的國際邊界線以西。由於印度實際上沒有進入過這個地區,印度這個建議的含義,只是要中國人員片面地從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中國政府當即向印度政府提出責問,既然印度政府主張中印雙方在中印邊界西段互撤到對方主張的邊界線後面,印度政府是不是同意中印雙方在中印邊界東段也互撤到對方主張的邊界線後面,那就是說,印度撤退到中國指出的傳統習慣線以南,中國撤退到印度主張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政府無言以對,只是堅持它的建議只適用于中印邊界西段。看來很清楚,印度政府對於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是沒有興趣的;對於在實際控制線的基礎上隔離雙方武裝部隊以避免邊境衝突,也是沒有興趣的。它所追求的,只是如何用武裝部隊在中印邊界西段把中國人員從中國的領土上擠走。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仍然認為,避免邊境衝突是最迫切的事情,因而在印度政府拒絕了中國政府關於雙方武裝部隊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並且停止巡邏的建議以後,中國單方面地在邊界的自己一邊停止了巡邏。中國政府希望,這樣做最少可以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從而有助於避免邊境衝突,保持邊境安寧。

七、為了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中國總理在一九六○年四月訪問新德里,同尼赫魯總理舉行了會談。在會談中,我反復說明:邊界問題應該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和平解決;一時解決不了,應該維持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為了避免衝突,應該隔離雙方武裝部隊。在會談結束的時候,我把會談中出現的共同點或接近點歸納為六點,即:

1、雙方邊界存在著爭議。

2、在兩國之間存在著一條各自行政管轄所及的實際控制線。

3、在確定兩國邊界時,某些地理原則,如分水嶺、河谷、山口等,應該同樣適用于邊界各段。

4、兩國邊界問題的解決,應該照顧到兩國人民對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的民族感情。

5、在兩國邊界問題經過商談得到解決之前,雙方應該各守實際控制線,不提出領土要求作為先決條件,但可進行個別調整。

6、為了保證邊界安寧,便於商談的進行,雙方在邊界各段應該繼續停止巡邏。

我建議把這些共同點肯定下來,以便於兩國政府繼續商談。這六點完全是對等的,沒有任何以一方強加于另一方的要求,而且包括了尼赫魯總理在會談中親口向我表達的觀點。但是,尼赫魯總理竟然拒絕把這六點肯定下來。這個拒絕實際上意味著印度政府不願意承認在兩國之間存在著實際控制線;不願意同意在兩國邊界問題通過談判得到解決之前遵守實際控制線,而不提出領土要求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不願意為了避免邊境衝突而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甚至不願意承認雙方邊界存在著爭議這個客觀事實。在這次會談中,尼赫魯總理的態度是要中國政府無條件地接受印度的領土要求,不容許有任何談判的餘地。這些要求是英帝國主義都沒有敢向中國政府提出的。尼赫魯總理明知道中國政府是絕對不會接受這些要求的。他堅持這些要求,顯然是別有用心地要使中印邊界問題長期懸而不決,使中印邊境局勢長期緊張下去。

隨後,在一九六○年六月至十二月的兩國官員會晤中,中國方面用大量確鑿的材料,論證中國所指出的傳統習慣的中印邊界線是有歷史和事實的根據的。但是,印度方面主要根據英國旅行家和冒險家的顯然不足為憑的材料,硬說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東段的傳統習慣線,硬說歷來在中國管轄之下的阿克賽欽是屬於印度的。這樣,兩國官員會晤也沒有取得結果。

八、印度政府把中國政府在兩國總理會談中表現的和解誠意當作軟弱可欺,把中國單方面地停止邊境巡邏當作有隙可乘。因此,在兩國官員會晤結束後,印度軍隊先在中印邊界西段,後在東段,越過實際控制線,侵佔越來越多的中國領土,進行越來越嚴重的武裝挑釁。

在中印邊界西段,從一九六一年起,特別是從今年四月起,印度軍隊不斷向中國境內入侵,設立新的軍事據點。到這次中印邊境衝突全面爆發之前,印度在中印邊界西段的中國境內一共設立了四十三個侵佔據點。這些據點有的接近到中國哨所只有幾米的地方,有的甚至設立到中國哨所的後面,切斷了中國哨所的後路。用尼赫魯總理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日在印度人民院裡講的話來說,“印度設置了一些危及中國人的哨所的新的巡邏哨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我們這方面的活動,中國人才不得不也進行活動。全世界有見識的人士都深知,這些地區的情況一直在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改變,中國人對此感到關切”。印度的《閃電報》當時公開宣揚,印度在這裡已經佔領一塊二千五百平方英里的土地,並且認為這是國防部長梅農所制定的“拿破崙式的大膽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入侵的印度軍隊不斷地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武裝挑釁。印度的飛機不斷地侵犯中國領空,恣意進行騷擾。印度方面的這些有增無已的挑釁行動,使中印邊界西段的局勢急劇地緊張和嚴重起來。

由於中國方面的極大克制和忍讓,印度在中印邊界西段的入侵沒有遇到嚴重的抵抗,於是它就更進一步地把入侵的活動擴大到中印邊界東段。從今年六月起,印度軍隊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入線北的扯冬地區,不斷擴大侵佔範圍,並且連續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武裝進攻,打死打傷四十七名中國邊防人員。這樣,在這次全面的中印邊境衝突爆發之前,印度方面已經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造成了一觸即發的嚴重局面。

九、在印度的入侵和挑釁日益加劇和中印邊界局勢日益嚴重的過程中,中國方面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讓。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在任何情況下不得開第一槍;除非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開槍還擊。中國政府一方面向印度政府提出抗議和警告,聲明決不承認印度侵佔中國領土的事實,堅決要求印度撤出中國領土;另一方面絲毫也不放鬆爭取通過談判來改善中印關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努力。

中國方面認為,任何有助於改善中印關係的步驟也必將有助於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鑒於一九五四年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將於一九六二年六月滿期,從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到一九六二年五月,中國政府三次建議締結一個新的協定,來代替原來的協定。締結這個新的協定雖然與中印邊界問題無關,但是無疑會有助於改善中印關係。中國提出這個建議完全是善意的。但是,印度政府卻要中國接受印度的領土要求,作為締結這個新的協定的先決條件,毫無道理地拒絕了中國的建議。

正是由於中印邊境局勢日趨緊張,中國政府更加強調必須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是,印度政府一直採取消極的態度。直到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印度政府才含糊地表示了在雙方官員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邊界問題的願望。中國政府當即在八月四日的照會中作出積極回應,並且建議盡速舉行這種討論。

但是,印度政府在八月二十二日的照會中突然改變腔調,堅持中國必須首先從中印邊界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然後才能在雙方官員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邊界問題。這是印度企圖把自己的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的一種片面的先決條件。中國政府在九月十三日的照會中指出,在雙方官員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邊界問題,不應該附有任何先決條件,並且進一步建議,雙方代表從十月十五日起,輪流先在北京、後在德里開始邊界問題的討論。同時,為了和緩邊境緊張局勢,中國政府又一次建議,雙方武裝部隊沿邊境全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

但是,印度政府在九月十九日的照會中拒絕了中國方面的隔離雙方武裝部隊和不附加先決條件地討論邊界問題的建議,僅僅同意了中國提出的討論的日期和地點,堅持討論的內容只能是中國從中印邊界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的問題。中國政府在十月三日的照會中再次建議,雙方迅速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舉行邊界問題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任何一方都不拒絕討論對方可能提出來的任何有關邊界的問題。這個建議對於兩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公正的。

但是,印度政府在十月六日的複照中不僅拒絕了中國政府的上述公正建議,而且還在原有的先決條件之外,提出了新的先決條件,要求中國部隊撤出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的中國領土扯冬地區。這樣,印度政府出爾反爾,提出越來越多的先決條件,終於堵塞了討論邊界問題的談判之門。

十、印度由於對中國作了一系列錯誤的估計,不僅拒絕中國的和平建議,而且終於走上了軍事冒險的道路。印度以為中國的經濟困難嚴重到不可克服的程度,美國支持下的蔣介石集團竄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企圖牽制了中國的國防力量,中國西南地區的防務空虛,因而認為這是它在中印邊界全線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的良好時機。十月五日,印度國防部宣佈在“東方軍區”之下成立一個專門對付中國的新軍團,並且任命考爾中將為這個軍團的司令。十月十二日,尼赫魯總理宣佈,他已下令把中國軍隊從他所謂的入侵地區實際是中國領土上“清除掉”。十月十四日,印度前任國防部長梅農聲明,要同中國打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支槍。十月十六日,尼赫魯總理從國外剛剛回到新德里,立即召開高級軍官會議,加緊作戰部署。十月十七日,印度軍隊在邊界東西兩段,同時對中國方面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十月十八日,印度國防部官員宣稱,已經把中國人“趕回兩英里”。十月二十日清晨,印度軍隊終於按照尼赫魯總理的命令,發動了大規模的全面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只是在受到印度軍隊的多次倡狂進攻、遭到嚴重傷亡的情況下,才忍無可忍、退無可退,而不得不實行堅決的自衛還擊。

十一、所有的有關事實表明,這次嚴重的中印邊境衝突完全是印度政府長期以來蓄意製造出來的。尼赫魯總理本年十一月十一日在新德里的一次群眾集會上公開宣佈,印度早在兩年以前就擬定了針對中國的“作戰計畫”,這個計畫對於戰鬥的規模、戰鬥開始後的前進和後退等具體情節,都作了規定。但是,印度政府卻顛倒黑白,誣衊中國邊防部隊在九月八日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西端部分,從而導致了這次全面邊境衝突。這是不折不扣的撒謊。實際上早在九月八日以前,正是印度軍隊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西端部分。這是抵賴不了的。中國政府手中掌握著一九一四年關於所謂麥克馬洪線的原圖。根據這張原圖,這條線的西端起點的緯度清清楚楚地是北緯二十七度四十四點六分。印度政府為了辯解它對線北扯冬地區的侵佔,硬說這條線的西端起點是在北緯二十七度四十八分,這一帶的中印邊界是在所謂塔格拉山脊的分水嶺。但是,在所謂麥克馬洪線的原圖上的經緯度是改變不了的,在這張原圖上根本沒有塔格拉山脊這個名稱。而且,中國在這次邊境衝突中繳獲的印度軍用草圖,也明確地標明扯冬地區是在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故意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佔線北的扯冬地區,並且公開宣佈要把中國邊防部隊從這個地區“清除掉”,這恰恰證明這次邊境衝突是印度一手蓄意製造出來的。

中國政府對於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立場是一貫的。中國不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但是,為了爭取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也不越過這條線。事實是,印度首先向北越過了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並且以線南的地方為基地,向中國的邊防部隊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這樣,印度政府就用自己的手最後地破壞了這條線的約束。為了防止印度軍隊捲土重來,再度發動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在自衛戰鬥中當然沒有必要再受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約束。中國一貫爭取用和平方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邊防部隊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是不得已的。但是,正如同過去三年中國方面的忍讓克制所追求的目的一樣,現在,中國在中印邊境衝突中被迫自衛還擊,也仍然是為了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中國邊防部隊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進駐了一些地方,但是,中國方面並不想依靠這樣的行動,來解決中印邊界東段問題。同過去一樣,現在中國政府仍然認為,中印邊界東段問題以及整個中印邊界問題,只能通過和平談判求得對雙方都公平合理的解決。

十二、十月二十四日,中印邊境衝突發生後的第四天,中國政府為了停止邊境衝突、重開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發表聲明,提出了三項建議:

1、雙方確認中印邊界問題必須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在和平解決前,中國政府希望印度政府同意,雙方尊重在整個中印邊界上存在於雙方之間的實際控制線,雙方武裝部隊從這條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脫離接觸。

2、在印度政府同意前項建議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願意通過雙方協商,把邊界東段的中國邊防部隊撤回到實際控制線以北;同時,在邊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雙方保證不越過實際控制線,即傳統習慣線。

有關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和停止武裝衝突事宜,由中印兩國政府指派官員談判。

3、中國政府認為,為了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友好解決,中印兩國總理應該再一次舉行會談。在雙方認為適當的時候,中國政府歡迎印度總理前來北京;如果印度政府有所不便,中國總理願意前往德里,進行會談。

正如中國政府聲明所闡明的,這三項建議中所說的實際控制線,不是指目前邊境衝突中雙方武裝部隊的實際接觸線,而是指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中國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的存在于當時中印邊界全線的實際控制線。這表明,中國政府決不承認一九五九年以來印度方面越過這條實際控制線、侵佔中國領土的事實;另一方面,也決不因為在最近自衛反擊中所取得的進展,而把任何片面要求強加於印度。

中國的第一項建議的實質,就是恢復三年來中印邊境局勢複雜化以前的一九五九年的中印邊界狀況,並且使雙方武裝部隊從當時的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這一項建議要求雙方承擔的義務是對等的。如果印度政府同意這項建議,中國邊防部隊不僅要從目前在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駐地撤到這條線以北,而且還要從這條線更往北後撤二十公里,而印度軍隊則從這條線往南後撤二十公里。如果從目前中國邊防部隊已經達到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達旺及其附近算起,中國邊防部隊要撤退約四十公里,而印度軍隊則僅撤退一兩公里,甚至不撤。

中國所以重申並且強調雙方武裝部隊各自從實際控制線後撤二十公里的建議,這是因為經過近三年的痛苦經驗,中國政府深深地體會到,在有爭執的邊境地方,如果不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邊境衝突是很難避免的。同時,還必須指出,實際控制線並不等於兩國的邊界線。承認和尊重這條實際控制線,並不妨礙雙方保留各自對邊界的主張,而卻能為重開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創造良好氣氛。

十三、中國政府原本期待印度政府是會對中國的三項建議進行了慎重的考慮以後才作出回應的。但是,印度政府在中國政府的建議提交給印度政府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拒絕了中國的建議,並且誣衊中國的建議是騙人的。印度政府提出,除非恢復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的邊界全線的狀態,否則就不能進行談判,並且聲明它只準備“在體面、尊嚴和自尊的基礎上”進行談判。

印度政府所謂恢復九月八日以前的邊界狀態意味著什麼呢?在中印邊界東段,它意味著印度軍隊重新侵佔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的中國領土;在中印邊界西段,它意味著印度軍隊重新侵佔它們從一九五九年以來在中國境內建立的軍事據點。這種狀態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這是印度軍隊憑藉他們已經侵佔的有利軍事地位在十月二十日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的狀態。這是孕育著嚴重到不可避免的邊境衝突的狀態。無論是恢復九月八日的邊界狀態,或是恢復十月二十日的邊界狀態,都是不公平的,都不可能帶來和平。

印度政府不同意恢復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的邊界狀態,而要求恢復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的邊界狀態,就證明印度政府從一九五九年以來用武力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印度建議恢復的狀態是三年來印度軍隊越過實際控制線、侵佔中國領土後的狀態,而中國建議恢復的狀態卻是三年前中印邊境基本上保持平靜的狀態。按照印度的建議,只有中國一方面後撤,而印度不僅不撤,還要前進,還要重新侵佔中國領土;按照中國的建議,中印雙方互有撤退,而在東段,中國邊防部隊後撤的距離還會遠遠超過印度軍隊後撤的距離。無論從哪方面看,印度的建議是片面的、強加於人的、是要中國屈服的,而中國的建議對於雙方說來,卻是對等的、互讓的、互相尊重的。中國方面還提出舉行兩國總理會談,歡迎尼赫魯總理到北京來;如果印度政府認為有所不便,中國總理準備再一次到新德里去。中國提出這樣和解的建議,顯然是對印度的威信和體面作了充分考慮的。印度政府強調它只準備“在體面、尊嚴和自尊的基礎上”進行談判。但是,它的建議表明,它只考慮自己的體面、尊嚴和自尊,而不允許對方有體面、尊嚴和自尊。

十四、我在尼赫魯總理拒絕了我的第一次呼籲以後,又向他發出了第二次呼籲,希望他回到談判桌子上來。但是,從目前種種跡象看來,印度政府不僅無意進行和平談判,而且決心繼續訴諸武力。印度政府公開宣稱印度事實上已經同中國處於交戰狀態。印度政府向印度議會提出了、印度議會也已經通過了所謂“把中國侵略者從印度土地上趕出去”的決議案。印度總統已經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印度已經成立戰時內閣,進行軍事動員,發行戰爭公債,並且開始把印度經濟轉移到“戰爭的基礎上”。戰爭歇斯底里籠罩著整個印度。尼赫魯總理把中印人民的友誼完全置之不顧,公開散佈仇恨中國人民的種子,到處號召印度人民同中國人民長期打下去。印度政府加緊迫害在印度的華僑,無理封閉中國銀行在印度的分支機搆,粗暴限制中國駐印度使領館人員的行動,甚至考慮同中國絕交。印度政府脫下“不結盟”的外衣,公開向美國乞求軍事援助,並且正在得到美國軍火的源源接濟。大批印度軍隊和大量美國軍火正在急如星火地向中印邊界地區運送。在中印邊界西段和東段,印度軍隊一直沒有停止對中國邊防部隊的攻擊。印度報紙不斷宣傳印度就要舉行大反攻。這一切表明,更大規模的邊境衝突的危險正在嚴重地增長著。

十五、中國和印度絕對沒有理由因為邊界問題而打仗。為了阻止這種不幸局面的發生,三年來,中國政府作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主張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邊界問題。三年來,幾乎所有談判的建議都是中國方面主動提出的。為了談判,中國總理去過新德里,並且還準備再去。但是,三年來,印度政府常常是拒絕談判,或者是勉強同意了談判,也不解決任何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中國政府主張,在和平解決之前維持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具體地說,就是維持一九五九年存在于中印雙方之間的實際控制線。但是,印度方面先是在中印邊界西段越過了實際控制線,最後甚至破壞了它自己在東段所主張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中國要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印度硬是要雙方武裝部隊保持接觸。中國政府主張,為了避免邊境衝突,應該隔離雙方武裝部隊,停止巡邏,並且在印度拒絕了中國的建議之後,單方面地在邊界自己的一邊停止了巡邏。印度武裝部隊卻利用中國單方面停止巡邏的空隙,侵入中國領土,建立軍事據點,步步進逼,使中印邊境衝突終於成為不可避免。如果印度政府具有一點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願望,中印邊境局勢是決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不幸的地步的。今天這種不幸的局面是印度政府一手造成的。印度政府所以要這樣做,與其說是由於邊界問題本身,毋寧說是為了利用這種局面,煽起反華運動,對內轉移人民視線,加重人民的負擔,打擊進步力量,對外求得更多的美援。

十六、閣下,我是懷著十分沉重的心情向你陳述中印邊界問題的始末的。但是,閣下可以相信,中國政府並不灰心,我們願意向前看。不管眼前的情況怎樣複雜,中國政府謀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中國政府將繼續尋求和解的途徑,主動地創造有利於停止邊境衝突的條件。中印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矛盾,目前的邊境衝突發展成為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對中國政府來說,是完全不能想像的。這場邊境衝突必須而且終究會和平解決的。

自從中印邊界問題發生以來,為了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許多亞非國家的領導人作了很大的努力。他們幾乎一致地認為:我們亞非國家的大敵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我們這些國家都面臨著改變落後經濟面貌的迫切的建設任務;中印兩個亞洲大國應該和平地解決邊界問題,恢復中印友好,加強亞非團結,共同對付我們當前的主要敵人。他們呼籲中印雙方停止武裝衝突,立即進行談判,反對外來干涉。中國和印度是亞洲兩個大國。中印邊界問題只有通過中印雙方直接談判才能取得雙方都滿意的解決。中國政府熱烈歡迎並且衷心感謝友好的亞非國家的領導人推動中印雙方直接談判而不介入糾紛的公正努力。我誠摯地希望閣下主持公道,繼續運用自己的崇高影響,促進中印邊界問題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得到和平解決。

順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於北京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原件刊印。

相當於一個比利時或三個黎巴嫩。這個地區雖然人煙稀少,卻歷來是聯結新疆和西藏阿裡的交通命脈。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和維吾爾族的牧民經常在這一帶放牧。阿克賽欽這個地名就是維吾爾語“中國的白石灘”的意思。這塊地方一直到現在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

中印兩國之間的傳統習慣邊界,不僅在很長時期內為中印兩方所尊重,而且也反映在早期的英國官方地圖上。一直到一八六五年以前,英國官方地圖對中印邊界西段的畫法是同傳統習慣線大體一致的;一直到一九三六年以前,英國官方地圖對中印邊界東段的畫法是同傳統習慣線大體一致的。

三、中印邊界糾紛是英帝國主義侵略的遺產。英帝國主義在完全統治了印度以後,就利用印度人民的無權狀態,以印度為基地,把它的侵略和擴張的矛頭轉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的邊疆。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英帝國主義一直在積極進行侵略中國的西藏和新疆的陰謀活動。它企圖打開中國的後門,以便同它侵略中國沿海和中國心臟地區的活動遙相呼應。一九一一年,中國發生了推翻專制皇朝的革命。英帝國主義就利用這個時機,企圖把西藏從中國分割出去,用承認中國對西藏的所謂宗主權的辦法,來否定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一九一四年的西姆拉會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但是,即使是在這個會議上,英國代表也未敢公開提出分割中國大片領土的要求。英國代表是在這個會議的外邊,背著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西藏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換文的方式,畫出了那條臭名昭彰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企圖把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承認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後的歷屆中國政府也不承認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因此,一直到一九三六年以前,連英國政府自己都不敢公開把這條線畫在地圖上。

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完全是英帝國主義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英帝國主義雖然製造了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它在很長時期內沒有敢侵入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和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利用當時中國政府無力過問西南邊疆的機會,英帝國主義才佔領了這個地區的一小部分。

在中印邊界西段,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英帝國主義為了尋找一條侵略新疆腹地的捷徑,曾經覬覦這塊地勢比較平坦的阿克賽欽,派遣軍事情報人員潛入這一帶地方進行非法勘察。這些人員秉承英帝國主義的意旨,設計了種種割裂新疆的界線。英國政府曾經一度企圖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中印邊界西段的傳統習慣線,但是,立即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

英國企圖抹煞中印之間長期形成的傳統習慣界線,用割裂中國領土、擴大英屬印度領土的辦法,來達到它的帝國主義的侵略目的。但是,即使如此,它也不敢完全否定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界線,把它陰謀製造的非法的邊界線和盤托出。從一八六五年到一九五四年以前,英國和印度的地圖都沒有標出中印邊界西段的界線,或者模糊地畫出而注明是未定界。從一九三六年起,東段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才出現在英國和印度的地圖上,但是,直到一九五四年以前,還注明是未標定界。

四、印度和中國相繼在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四九年取得獨立。兩國在新的基礎上發展了友好的關係。但是,由於印度方面的原因,中印兩國關係從一開始也同時存在著陰暗的一面。

由於兩國的共同努力,中印很早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共同宣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簽訂了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使中印友好關係有過一定的發展。我們兩國本來應該摒棄一切帝國主義的遺產,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相互的友好關係。但是,印度政府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中國西藏地方的野心,一直把西藏看作是它的勢力範圍,至少要把西藏變成中印之間的緩衝地區。因此,在一九五○年,印度政府曾經竭力阻撓西藏的和平解放。在這種企圖不能得逞以後,印度就在中印邊界東段大舉向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推進,完全侵佔了傳統習慣線以北和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領土。在中印邊界中段,印度除了早已承繼了英帝國主義對於桑、蔥莎的侵佔以外,又在一九五四年以後,侵佔了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紮、拉不底。在一九五四年以後,印度還侵佔了中印邊界西段的巴里加斯。

印度一方面侵佔了中國的大片領土,另一方面突然在一九五四年出版的官方地圖上片面修改中印之間的傳統習慣線,把英帝國主義陰謀製造的中印邊界線和盤托出,並且作為中印之間的已定界強迫中國接受。

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侵佔中國大片領土的事實,但是,中國政府主張中印邊界問題應該通過和平談判,求得友好解決;在解決以前,應該維持邊界現狀。中國不承認所謂麥克馬洪線,但是,為了爭取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也不越過這條線。關於牽涉到兩國邊界的地圖問題,也只有在雙方通過談判解決了邊界問題以後,才能使雙方的地圖取得一致。中緬兩國和中尼兩國關於雙方邊界的地圖,都是通過這樣的過程取得一致的。儘管中國出版的地圖關於中印邊界的畫法是有歷史和事實的根據的,但是,由於中印邊界尚未正式劃定,中國從不把自己的地圖強加於印度,另一方面,中國也決不接受印度片面修改了的地圖。

由於中國方面堅持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方針,從一九五○年到一九五八年,中印邊境一般是平靜的,雖然在這個時期,印度已經為挑起日後的邊界糾紛和邊境衝突播下了種子。

五、西藏叛亂後,印度政府正式向中國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一九五九年三月,在中國西藏地方發生了農奴主的叛亂。

印度政府不僅支持和鼓勵這次叛亂,而且在這次叛亂被平定以後,收容殘餘叛匪,縱容他們在印度進行反對中國的政治活動。在西藏叛亂爆發後不久,尼赫魯總理就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大片領土要求。他不僅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已經被印度佔領的中印邊界東段的中國領土是合法的,而且要求中國政府承認從來沒有被印度佔領過的中印邊界西段的阿克賽欽地區是屬於印度的。

印度對阿克賽欽的領土要求是憑空提出來的,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這個地區歷來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一九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這一地區從新疆進入西藏的阿裡。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中國方面又在這個地區修築了工程浩大的新藏公路。事實上,一直到一九五八年,印度從來沒有對中國管轄這個地區的事實提出異議。可是,印度政府現在說,這個地區一直是屬於印度的,只是到了一九五七年,中國人才偷偷地進入這個地區。人們不能理解,如果這個地區一直是在印度的管轄之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這裡進入西藏並且修築了一條工程浩大的公路,它為什麼沒有發現呢?印度政府只是在中國出版的一本畫報上瞭解到中國修築了這條公路。一九五八年九月,印度方面派出巡邏人員侵入這個地區,但是,立即被中國邊防人員扣留。如果這個地區果真是在印度的管轄之下,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事實上,尼赫魯總理在一九五九年九月十日在印度聯邦院也說過,這個地區“一直沒有受到過任何的管轄”。他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又在印度聯邦院說,“據我所知,在英國統治時期,這個地區沒有一個人居住,也沒有任何前哨據點”。尼赫魯總理雖然無法正確判斷中國方面的情況,但是,他的話的確權威地證明了印度從來沒有管轄過這個地區。

印度已經佔領了中印邊界東段的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和中段的二千平方公里的領土,現在還要佔領中印邊界西段的三萬三千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這就是說,在印度看來,已經被它佔領的中國領土是它的,還未被它佔領的中國領土也是它的。這是耀武揚威的英帝國主義都沒有敢於向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提出過的要求。新獨立的印度竟然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是完全出乎中國的意料之外的。

問題的嚴重性不僅在於印度向中國提出了全面的領土要求,而且還在於印度接著使用武力片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來實現它的領土要求。印度武裝部隊在東段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佔了線北的塔馬頓、朗久和兼則馬尼,並且在一九五九年八月在侵佔朗久的過程中挑起了第一次邊境流血衝突。一九五九年十月,印度武裝部隊又在西段越過傳統習慣邊界,在空喀山口挑起了更嚴重的邊境流血衝突。這兩次邊境衝突是印度要使中印邊境局勢進一步惡化的預兆。

六、中國政府認為,為了避免邊境衝突,必須設法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同時迅速開始談判,爭取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中國政府決心採取它力所能及的一切可能措施,阻止局勢的惡化。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中國政府向印度政府建議,雙方武裝部隊沿整個中印邊界的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並且停止巡邏。這裡所說的實際控制線,在西段和中段,除了本函第四節所述已經被印度侵佔的中國領土外,同傳統習慣線是一致的;在東段,除當時仍被印度侵佔的兼則馬尼外,同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是一致的。中國政府還建議,兩國總理舉行會談,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是,印度政府拒絕了這些建議。印度政府在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提出一個反建議,主張在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中國的所有人員撤退到印度所主張的國際邊界線以東,印度的所有人員撤退到中國所主張的國際邊界線以西。由於印度實際上沒有進入過這個地區,印度這個建議的含義,只是要中國人員片面地從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中國政府當即向印度政府提出責問,既然印度政府主張中印雙方在中印邊界西段互撤到對方主張的邊界線後面,印度政府是不是同意中印雙方在中印邊界東段也互撤到對方主張的邊界線後面,那就是說,印度撤退到中國指出的傳統習慣線以南,中國撤退到印度主張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政府無言以對,只是堅持它的建議只適用于中印邊界西段。看來很清楚,印度政府對於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是沒有興趣的;對於在實際控制線的基礎上隔離雙方武裝部隊以避免邊境衝突,也是沒有興趣的。它所追求的,只是如何用武裝部隊在中印邊界西段把中國人員從中國的領土上擠走。

儘管如此,中國政府仍然認為,避免邊境衝突是最迫切的事情,因而在印度政府拒絕了中國政府關於雙方武裝部隊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並且停止巡邏的建議以後,中國單方面地在邊界的自己一邊停止了巡邏。中國政府希望,這樣做最少可以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從而有助於避免邊境衝突,保持邊境安寧。

七、為了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中國總理在一九六○年四月訪問新德里,同尼赫魯總理舉行了會談。在會談中,我反復說明:邊界問題應該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和平解決;一時解決不了,應該維持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為了避免衝突,應該隔離雙方武裝部隊。在會談結束的時候,我把會談中出現的共同點或接近點歸納為六點,即:

1、雙方邊界存在著爭議。

2、在兩國之間存在著一條各自行政管轄所及的實際控制線。

3、在確定兩國邊界時,某些地理原則,如分水嶺、河谷、山口等,應該同樣適用于邊界各段。

4、兩國邊界問題的解決,應該照顧到兩國人民對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的民族感情。

5、在兩國邊界問題經過商談得到解決之前,雙方應該各守實際控制線,不提出領土要求作為先決條件,但可進行個別調整。

6、為了保證邊界安寧,便於商談的進行,雙方在邊界各段應該繼續停止巡邏。

我建議把這些共同點肯定下來,以便於兩國政府繼續商談。這六點完全是對等的,沒有任何以一方強加于另一方的要求,而且包括了尼赫魯總理在會談中親口向我表達的觀點。但是,尼赫魯總理竟然拒絕把這六點肯定下來。這個拒絕實際上意味著印度政府不願意承認在兩國之間存在著實際控制線;不願意同意在兩國邊界問題通過談判得到解決之前遵守實際控制線,而不提出領土要求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不願意為了避免邊境衝突而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甚至不願意承認雙方邊界存在著爭議這個客觀事實。在這次會談中,尼赫魯總理的態度是要中國政府無條件地接受印度的領土要求,不容許有任何談判的餘地。這些要求是英帝國主義都沒有敢向中國政府提出的。尼赫魯總理明知道中國政府是絕對不會接受這些要求的。他堅持這些要求,顯然是別有用心地要使中印邊界問題長期懸而不決,使中印邊境局勢長期緊張下去。

隨後,在一九六○年六月至十二月的兩國官員會晤中,中國方面用大量確鑿的材料,論證中國所指出的傳統習慣的中印邊界線是有歷史和事實的根據的。但是,印度方面主要根據英國旅行家和冒險家的顯然不足為憑的材料,硬說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東段的傳統習慣線,硬說歷來在中國管轄之下的阿克賽欽是屬於印度的。這樣,兩國官員會晤也沒有取得結果。

八、印度政府把中國政府在兩國總理會談中表現的和解誠意當作軟弱可欺,把中國單方面地停止邊境巡邏當作有隙可乘。因此,在兩國官員會晤結束後,印度軍隊先在中印邊界西段,後在東段,越過實際控制線,侵佔越來越多的中國領土,進行越來越嚴重的武裝挑釁。

在中印邊界西段,從一九六一年起,特別是從今年四月起,印度軍隊不斷向中國境內入侵,設立新的軍事據點。到這次中印邊境衝突全面爆發之前,印度在中印邊界西段的中國境內一共設立了四十三個侵佔據點。這些據點有的接近到中國哨所只有幾米的地方,有的甚至設立到中國哨所的後面,切斷了中國哨所的後路。用尼赫魯總理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日在印度人民院裡講的話來說,“印度設置了一些危及中國人的哨所的新的巡邏哨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我們這方面的活動,中國人才不得不也進行活動。全世界有見識的人士都深知,這些地區的情況一直在朝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改變,中國人對此感到關切”。印度的《閃電報》當時公開宣揚,印度在這裡已經佔領一塊二千五百平方英里的土地,並且認為這是國防部長梅農所制定的“拿破崙式的大膽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入侵的印度軍隊不斷地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武裝挑釁。印度的飛機不斷地侵犯中國領空,恣意進行騷擾。印度方面的這些有增無已的挑釁行動,使中印邊界西段的局勢急劇地緊張和嚴重起來。

由於中國方面的極大克制和忍讓,印度在中印邊界西段的入侵沒有遇到嚴重的抵抗,於是它就更進一步地把入侵的活動擴大到中印邊界東段。從今年六月起,印度軍隊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入線北的扯冬地區,不斷擴大侵佔範圍,並且連續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武裝進攻,打死打傷四十七名中國邊防人員。這樣,在這次全面的中印邊境衝突爆發之前,印度方面已經在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造成了一觸即發的嚴重局面。

九、在印度的入侵和挑釁日益加劇和中印邊界局勢日益嚴重的過程中,中國方面始終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讓。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在任何情況下不得開第一槍;除非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開槍還擊。中國政府一方面向印度政府提出抗議和警告,聲明決不承認印度侵佔中國領土的事實,堅決要求印度撤出中國領土;另一方面絲毫也不放鬆爭取通過談判來改善中印關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努力。

中國方面認為,任何有助於改善中印關係的步驟也必將有助於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鑒於一九五四年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將於一九六二年六月滿期,從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到一九六二年五月,中國政府三次建議締結一個新的協定,來代替原來的協定。締結這個新的協定雖然與中印邊界問題無關,但是無疑會有助於改善中印關係。中國提出這個建議完全是善意的。但是,印度政府卻要中國接受印度的領土要求,作為締結這個新的協定的先決條件,毫無道理地拒絕了中國的建議。

正是由於中印邊境局勢日趨緊張,中國政府更加強調必須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但是,印度政府一直採取消極的態度。直到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印度政府才含糊地表示了在雙方官員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邊界問題的願望。中國政府當即在八月四日的照會中作出積極回應,並且建議盡速舉行這種討論。

但是,印度政府在八月二十二日的照會中突然改變腔調,堅持中國必須首先從中印邊界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然後才能在雙方官員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邊界問題。這是印度企圖把自己的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的一種片面的先決條件。中國政府在九月十三日的照會中指出,在雙方官員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邊界問題,不應該附有任何先決條件,並且進一步建議,雙方代表從十月十五日起,輪流先在北京、後在德里開始邊界問題的討論。同時,為了和緩邊境緊張局勢,中國政府又一次建議,雙方武裝部隊沿邊境全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

但是,印度政府在九月十九日的照會中拒絕了中國方面的隔離雙方武裝部隊和不附加先決條件地討論邊界問題的建議,僅僅同意了中國提出的討論的日期和地點,堅持討論的內容只能是中國從中印邊界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的問題。中國政府在十月三日的照會中再次建議,雙方迅速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舉行邊界問題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任何一方都不拒絕討論對方可能提出來的任何有關邊界的問題。這個建議對於兩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公正的。

但是,印度政府在十月六日的複照中不僅拒絕了中國政府的上述公正建議,而且還在原有的先決條件之外,提出了新的先決條件,要求中國部隊撤出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的中國領土扯冬地區。這樣,印度政府出爾反爾,提出越來越多的先決條件,終於堵塞了討論邊界問題的談判之門。

十、印度由於對中國作了一系列錯誤的估計,不僅拒絕中國的和平建議,而且終於走上了軍事冒險的道路。印度以為中國的經濟困難嚴重到不可克服的程度,美國支持下的蔣介石集團竄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企圖牽制了中國的國防力量,中國西南地區的防務空虛,因而認為這是它在中印邊界全線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的良好時機。十月五日,印度國防部宣佈在“東方軍區”之下成立一個專門對付中國的新軍團,並且任命考爾中將為這個軍團的司令。十月十二日,尼赫魯總理宣佈,他已下令把中國軍隊從他所謂的入侵地區實際是中國領土上“清除掉”。十月十四日,印度前任國防部長梅農聲明,要同中國打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支槍。十月十六日,尼赫魯總理從國外剛剛回到新德里,立即召開高級軍官會議,加緊作戰部署。十月十七日,印度軍隊在邊界東西兩段,同時對中國方面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十月十八日,印度國防部官員宣稱,已經把中國人“趕回兩英里”。十月二十日清晨,印度軍隊終於按照尼赫魯總理的命令,發動了大規模的全面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只是在受到印度軍隊的多次倡狂進攻、遭到嚴重傷亡的情況下,才忍無可忍、退無可退,而不得不實行堅決的自衛還擊。

十一、所有的有關事實表明,這次嚴重的中印邊境衝突完全是印度政府長期以來蓄意製造出來的。尼赫魯總理本年十一月十一日在新德里的一次群眾集會上公開宣佈,印度早在兩年以前就擬定了針對中國的“作戰計畫”,這個計畫對於戰鬥的規模、戰鬥開始後的前進和後退等具體情節,都作了規定。但是,印度政府卻顛倒黑白,誣衊中國邊防部隊在九月八日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西端部分,從而導致了這次全面邊境衝突。這是不折不扣的撒謊。實際上早在九月八日以前,正是印度軍隊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西端部分。這是抵賴不了的。中國政府手中掌握著一九一四年關於所謂麥克馬洪線的原圖。根據這張原圖,這條線的西端起點的緯度清清楚楚地是北緯二十七度四十四點六分。印度政府為了辯解它對線北扯冬地區的侵佔,硬說這條線的西端起點是在北緯二十七度四十八分,這一帶的中印邊界是在所謂塔格拉山脊的分水嶺。但是,在所謂麥克馬洪線的原圖上的經緯度是改變不了的,在這張原圖上根本沒有塔格拉山脊這個名稱。而且,中國在這次邊境衝突中繳獲的印度軍用草圖,也明確地標明扯冬地區是在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印度故意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侵佔線北的扯冬地區,並且公開宣佈要把中國邊防部隊從這個地區“清除掉”,這恰恰證明這次邊境衝突是印度一手蓄意製造出來的。

中國政府對於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立場是一貫的。中國不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但是,為了爭取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也不越過這條線。事實是,印度首先向北越過了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並且以線南的地方為基地,向中國的邊防部隊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這樣,印度政府就用自己的手最後地破壞了這條線的約束。為了防止印度軍隊捲土重來,再度發動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在自衛戰鬥中當然沒有必要再受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的約束。中國一貫爭取用和平方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中國邊防部隊越過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是不得已的。但是,正如同過去三年中國方面的忍讓克制所追求的目的一樣,現在,中國在中印邊境衝突中被迫自衛還擊,也仍然是為了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中國邊防部隊越過了非法的麥克馬洪線,進駐了一些地方,但是,中國方面並不想依靠這樣的行動,來解決中印邊界東段問題。同過去一樣,現在中國政府仍然認為,中印邊界東段問題以及整個中印邊界問題,只能通過和平談判求得對雙方都公平合理的解決。

十二、十月二十四日,中印邊境衝突發生後的第四天,中國政府為了停止邊境衝突、重開和平談判、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發表聲明,提出了三項建議:

1、雙方確認中印邊界問題必須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在和平解決前,中國政府希望印度政府同意,雙方尊重在整個中印邊界上存在於雙方之間的實際控制線,雙方武裝部隊從這條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脫離接觸。

2、在印度政府同意前項建議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願意通過雙方協商,把邊界東段的中國邊防部隊撤回到實際控制線以北;同時,在邊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雙方保證不越過實際控制線,即傳統習慣線。

有關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和停止武裝衝突事宜,由中印兩國政府指派官員談判。

3、中國政府認為,為了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友好解決,中印兩國總理應該再一次舉行會談。在雙方認為適當的時候,中國政府歡迎印度總理前來北京;如果印度政府有所不便,中國總理願意前往德里,進行會談。

正如中國政府聲明所闡明的,這三項建議中所說的實際控制線,不是指目前邊境衝突中雙方武裝部隊的實際接觸線,而是指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中國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的存在于當時中印邊界全線的實際控制線。這表明,中國政府決不承認一九五九年以來印度方面越過這條實際控制線、侵佔中國領土的事實;另一方面,也決不因為在最近自衛反擊中所取得的進展,而把任何片面要求強加於印度。

中國的第一項建議的實質,就是恢復三年來中印邊境局勢複雜化以前的一九五九年的中印邊界狀況,並且使雙方武裝部隊從當時的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二十公里。這一項建議要求雙方承擔的義務是對等的。如果印度政府同意這項建議,中國邊防部隊不僅要從目前在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駐地撤到這條線以北,而且還要從這條線更往北後撤二十公里,而印度軍隊則從這條線往南後撤二十公里。如果從目前中國邊防部隊已經達到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達旺及其附近算起,中國邊防部隊要撤退約四十公里,而印度軍隊則僅撤退一兩公里,甚至不撤。

中國所以重申並且強調雙方武裝部隊各自從實際控制線後撤二十公里的建議,這是因為經過近三年的痛苦經驗,中國政府深深地體會到,在有爭執的邊境地方,如果不使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邊境衝突是很難避免的。同時,還必須指出,實際控制線並不等於兩國的邊界線。承認和尊重這條實際控制線,並不妨礙雙方保留各自對邊界的主張,而卻能為重開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創造良好氣氛。

十三、中國政府原本期待印度政府是會對中國的三項建議進行了慎重的考慮以後才作出回應的。但是,印度政府在中國政府的建議提交給印度政府的當天,就迫不及待地拒絕了中國的建議,並且誣衊中國的建議是騙人的。印度政府提出,除非恢復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以前的邊界全線的狀態,否則就不能進行談判,並且聲明它只準備“在體面、尊嚴和自尊的基礎上”進行談判。

印度政府所謂恢復九月八日以前的邊界狀態意味著什麼呢?在中印邊界東段,它意味著印度軍隊重新侵佔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北的中國領土;在中印邊界西段,它意味著印度軍隊重新侵佔它們從一九五九年以來在中國境內建立的軍事據點。這種狀態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這是印度軍隊憑藉他們已經侵佔的有利軍事地位在十月二十日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的狀態。這是孕育著嚴重到不可避免的邊境衝突的狀態。無論是恢復九月八日的邊界狀態,或是恢復十月二十日的邊界狀態,都是不公平的,都不可能帶來和平。

印度政府不同意恢復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的邊界狀態,而要求恢復一九六二年九月八日的邊界狀態,就證明印度政府從一九五九年以來用武力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印度建議恢復的狀態是三年來印度軍隊越過實際控制線、侵佔中國領土後的狀態,而中國建議恢復的狀態卻是三年前中印邊境基本上保持平靜的狀態。按照印度的建議,只有中國一方面後撤,而印度不僅不撤,還要前進,還要重新侵佔中國領土;按照中國的建議,中印雙方互有撤退,而在東段,中國邊防部隊後撤的距離還會遠遠超過印度軍隊後撤的距離。無論從哪方面看,印度的建議是片面的、強加於人的、是要中國屈服的,而中國的建議對於雙方說來,卻是對等的、互讓的、互相尊重的。中國方面還提出舉行兩國總理會談,歡迎尼赫魯總理到北京來;如果印度政府認為有所不便,中國總理準備再一次到新德里去。中國提出這樣和解的建議,顯然是對印度的威信和體面作了充分考慮的。印度政府強調它只準備“在體面、尊嚴和自尊的基礎上”進行談判。但是,它的建議表明,它只考慮自己的體面、尊嚴和自尊,而不允許對方有體面、尊嚴和自尊。

十四、我在尼赫魯總理拒絕了我的第一次呼籲以後,又向他發出了第二次呼籲,希望他回到談判桌子上來。但是,從目前種種跡象看來,印度政府不僅無意進行和平談判,而且決心繼續訴諸武力。印度政府公開宣稱印度事實上已經同中國處於交戰狀態。印度政府向印度議會提出了、印度議會也已經通過了所謂“把中國侵略者從印度土地上趕出去”的決議案。印度總統已經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印度已經成立戰時內閣,進行軍事動員,發行戰爭公債,並且開始把印度經濟轉移到“戰爭的基礎上”。戰爭歇斯底里籠罩著整個印度。尼赫魯總理把中印人民的友誼完全置之不顧,公開散佈仇恨中國人民的種子,到處號召印度人民同中國人民長期打下去。印度政府加緊迫害在印度的華僑,無理封閉中國銀行在印度的分支機搆,粗暴限制中國駐印度使領館人員的行動,甚至考慮同中國絕交。印度政府脫下“不結盟”的外衣,公開向美國乞求軍事援助,並且正在得到美國軍火的源源接濟。大批印度軍隊和大量美國軍火正在急如星火地向中印邊界地區運送。在中印邊界西段和東段,印度軍隊一直沒有停止對中國邊防部隊的攻擊。印度報紙不斷宣傳印度就要舉行大反攻。這一切表明,更大規模的邊境衝突的危險正在嚴重地增長著。

十五、中國和印度絕對沒有理由因為邊界問題而打仗。為了阻止這種不幸局面的發生,三年來,中國政府作了一切可能的努力。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主張通過和平談判、友好解決邊界問題。三年來,幾乎所有談判的建議都是中國方面主動提出的。為了談判,中國總理去過新德里,並且還準備再去。但是,三年來,印度政府常常是拒絕談判,或者是勉強同意了談判,也不解決任何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中國政府主張,在和平解決之前維持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具體地說,就是維持一九五九年存在于中印雙方之間的實際控制線。但是,印度方面先是在中印邊界西段越過了實際控制線,最後甚至破壞了它自己在東段所主張的所謂麥克馬洪線。中國要雙方武裝部隊脫離接觸,印度硬是要雙方武裝部隊保持接觸。中國政府主張,為了避免邊境衝突,應該隔離雙方武裝部隊,停止巡邏,並且在印度拒絕了中國的建議之後,單方面地在邊界自己的一邊停止了巡邏。印度武裝部隊卻利用中國單方面停止巡邏的空隙,侵入中國領土,建立軍事據點,步步進逼,使中印邊境衝突終於成為不可避免。如果印度政府具有一點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願望,中印邊境局勢是決不會發展到今天這樣不幸的地步的。今天這種不幸的局面是印度政府一手造成的。印度政府所以要這樣做,與其說是由於邊界問題本身,毋寧說是為了利用這種局面,煽起反華運動,對內轉移人民視線,加重人民的負擔,打擊進步力量,對外求得更多的美援。

十六、閣下,我是懷著十分沉重的心情向你陳述中印邊界問題的始末的。但是,閣下可以相信,中國政府並不灰心,我們願意向前看。不管眼前的情況怎樣複雜,中國政府謀求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中國政府將繼續尋求和解的途徑,主動地創造有利於停止邊境衝突的條件。中印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矛盾,目前的邊境衝突發展成為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對中國政府來說,是完全不能想像的。這場邊境衝突必須而且終究會和平解決的。

自從中印邊界問題發生以來,為了促進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許多亞非國家的領導人作了很大的努力。他們幾乎一致地認為:我們亞非國家的大敵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我們這些國家都面臨著改變落後經濟面貌的迫切的建設任務;中印兩個亞洲大國應該和平地解決邊界問題,恢復中印友好,加強亞非團結,共同對付我們當前的主要敵人。他們呼籲中印雙方停止武裝衝突,立即進行談判,反對外來干涉。中國和印度是亞洲兩個大國。中印邊界問題只有通過中印雙方直接談判才能取得雙方都滿意的解決。中國政府熱烈歡迎並且衷心感謝友好的亞非國家的領導人推動中印雙方直接談判而不介入糾紛的公正努力。我誠摯地希望閣下主持公道,繼續運用自己的崇高影響,促進中印邊界問題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得到和平解決。

順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於北京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原件刊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