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量子視覺發佈10K/3D攝像機 填補高端VR拍攝市場空白

深圳創企量子視覺21日正式推出10K/3D VR攝影機AURA, 售價9萬8千元, 並宣佈從今日起接受預定, 第一批產品預計在一個月內就會發貨。 配套推出的軟體包括影像即時同步觀看軟體AURA WORK,

後期製作軟體AURA STUDIO。 此外, 量子視覺CEO張聰還公佈了量子視覺與暴風魔鏡、小鬼當家、未來媒體的合作。

量子視覺成立於2015年12月, 三名創始人都是電腦視覺相關領域博士。 除了創始人團隊科研背景和實力雄厚之外, 研發團隊的其他成員均來自國內、國際頂級科研機構(包括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也擁有來自頂級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騰訊、百度、華為、大疆等)。 此外, AURA的工業設計, 更是由一位獲得過紅點設計大獎的設計師操刀。 量子視覺此前已經完成兩輪融資。 2016年1月獲得松禾資本數百萬元天使輪投資, 同年6月獲得IDG數千萬A輪融資。

量子視覺本次發佈會推出的AURA VR攝影機打破了國內VR攝影機目數少、清晰度低、3D效果差的市場窘境, 真正成為可拍攝VR沉浸式內容的產品。

AURA的機身上裝有20個1200萬圖元的4K高清視頻採集模組。 為優化成像品質, 水準方向採用了16個定制化的90度廣角鏡頭, 配合自研的VR視頻拼接演算法,

可以保障高品質的拍攝水準360°×垂直180°3D VR影像。

AURA可以支援目前主流的H.264、H.265視頻編碼標準, 最大可以輸出25fps的10K 3D影像、60fps的10K 2D影像以及120fps的6K 2D影像。 此外, AURA還可以進行VR直播, 即時輸出6K、30fps的3D VR直播畫面。 並通過RTSP協議進行有線或無線即時監看。

在此之前, 量子視覺已經參與過多個VR影視內容的拍攝製作, 包括與黃曉明合作拍攝《新萬水千山總是情》VR電影、中國網球公開賽、CIG2015電子競技現場、吳奇隆稻草熊工作室的首部3D VR電影、《昆侖決》濟南站、張楚的首只VR MV, 以及包括歐普照明、萬科地產、華為、美聯英語等等企業級應用案例。

AURA強勁性能的核心, 在於其背後量子視覺自研的3D拼接演算法。 量子視覺CTO黃之燊表示,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拼接軟體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 Kolor所使用的multiband拼接演算法會導致畫面清晰度下降、3D效果不佳等問題;去年Facebook開源了Surround 360, 雖然一些VR內容公司借此擁有了製作3D VR內容的能力, 但是要優化一類演算法也絕非易事, 例如當拍攝物體距離相機過近運動時, 會產生重影等畫面問題。

3D是高品質VR內容的關鍵, 過去十數年來中國電影乃至美國好萊塢一直在探索研究3D技術。 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 量子視覺認為, 正確的3D應當包含兩個要素:無垂直方向視差、水準方向視差同深度一致, AURA出廠前會進行嚴格的出場校正, 保障每一個鏡頭的位置、角度準確。 同時, 量子視覺的拼接演算法會對合成的VR視頻進行細緻的3D調教, 保障輸出的VR視頻的高品質3D體驗。

過去的一年被稱為“VR元年”,

包括HTC、Oculus、索尼、三星、微軟在內的國際科技巨頭, 紛紛推出了消費級虛擬實境頭盔, 根據SuperData的資料包告, 這些高端頭顯的銷量在2016年達到了630萬台。

與蓬勃發展的VR頭顯市場相比, VR內容不足成為了制約整個VR行業發展的痛點。 一方面, 由於打破了多年以來形成的, 傳統影視行業的內容製作邏輯, 影視藝術家們需要探索新的路徑;另一方面, 影視級拍攝設備的不足、後期製作手段的複雜, 也束縛著導演們的手腳。

目前VR拍攝設備市場非常混亂, 技術門檻較低的雙目消費級、6目以下的准專業級拍攝設備, 雖然價格便宜, 但是難以滿足影視製作者的使用需求;而OZO、Jaunt One、紅龍這樣的專業級設備, 動輒數十萬人民幣的售價, 或者上萬元每天的租金, 成本又過於高昂。

量子視覺CEO張聰表示,在這個時間點上推出20目10K高端專業級拍攝設備AURA,一方面在製作品質上對標國外的OZO、Jaunt,彌補國內高端VR拍攝市場的空白;另一方面,憑藉國內製造業的成本優勢,以更低的價格支持國內外VR影視市場。

——————————————————

智慧硬體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成本又過於高昂。

量子視覺CEO張聰表示,在這個時間點上推出20目10K高端專業級拍攝設備AURA,一方面在製作品質上對標國外的OZO、Jaunt,彌補國內高端VR拍攝市場的空白;另一方面,憑藉國內製造業的成本優勢,以更低的價格支持國內外VR影視市場。

——————————————————

智慧硬體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