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天賣出5000部的格力手機被質疑刷單?!董明珠在手機界還能走多久

格力進軍手機行業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但一代二代幾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就算是董明珠將照片設為開機動畫、當眾摔機驗品質、甚至和雷軍硬懟.....自降身份為格力手機做代言, 卻只是賺了眼球沒有銷量。

於是在近日上線的第三款手機“色界”, 總算是沒有了董明珠來吆喝、甚至連開機介面也重回主流, 但顯然千元配置賣出3200的價格, 同樣沒有讓用戶買帳。 上市首日只售出5部, 如果僅是如此, 那也只是格力手機的又一場平淡的失敗罷了, 但有意思的是後續的戲劇性變化。

截至6月15日下午, “色界”累計銷售8部, 此時“格力新手機只賣出5部”的文章已經風靡各大媒體平臺;

截至6月16日上午, “色界”銷量突然爆發, 銷量超過800部;

截至6月16日下午, “色界”累計銷售1847部;

截至6月18日上午, “色界”銷量超過3800部, “格力新手機2天銷量漲700多倍”的文章也再次席捲媒體平臺;

截至6月20日下午,

“色界”銷量停滯, 2天不足千部, 維持在4625部;

截至6月21日上午, 色界”手機突破5000部大關, 銷量達到5559部。

對於格力手機的銷量爆發, 很多網友提出了質疑。 一方面是“色界”手機累積評價只有91條, 而且多數集中在6月16日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另一方面, 留言的用戶中疑有同一用戶在半小時內分別給兩部手機評價, 還有5位評價用戶手機尾號是“五連號”。

但對於這一切的質疑, 董明珠都霸氣回應:我們沒有必要造假, 對手機品質充滿信心。 至於到底有沒有刷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小編也不想多說, 但小編好奇的是, 明明背靠著“格力”這樣一個500強的品牌, 還有“網紅”董明珠的賣力吆喝, 格力手機怎麼居然連那些山寨機都比不上呢?

要知道, 格力電器截止至2014年都佔據著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地位, 不僅資本雄厚, 同樣具有完備的線上線下管道, 按理來講, 只要格力手機在平均水準, 那麼哪怕是拼管道, 也不至於這麼淒慘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董明珠和格力手機的行銷思路。 其實, 縱觀格力手機的行銷宣傳, 幾乎都是董明珠一個人搭台唱戲, “不按常理出牌”就是格力手機行銷的精髓。 比如, 用戶習慣了智慧手機快速更新換代, 她就說“三年不用換手機”;網友吐槽格力手機性價比低, 她就說賣5000萬台沒有問題;消費者日漸懂得什麼叫“使用者思維導向”的時候,

她就在格力手機上放自己的照片, 而不是宅男愛的女神或者宅女愛的男神。

這種種, 都與網友們的認知有極大的反差, 導致很多網友體內的腎上腺素一下子分泌增多, 而親自嘲諷或者圍觀別人嘲諷都不足以平復激動的情緒, 必須要轉發給朋友們然後再極盡所能地嘲諷一番。如果只是到這裡為止,那小編還能說格力手機做了一場好行銷,利用董明珠的個人網紅行銷模式,先發制人的炒熱了格力手機。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有後續:董明珠說了那麼多,格力手機一!樣!都!沒!有!達!到!於是,它前期的宣傳炒作有多成功,話題有多熱,它就有多失敗。不僅是其他品牌的千元配置卻要賣到三、四千,同樣是國貨品牌、民族品牌的華為都沒有這樣的勇氣;而且連自家員工都對手機沒有信心,格力電器的線上線下管道都沒有鋪開,完全只靠官網死撐,連讓用戶打臉的可能都沒有,這還能怎麼贏?

所以說,不是每一場成功的行銷都能有成功的效果。當你用“不按常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模式炒話題、做行銷時,更應該注意的是把握好實際產品對於使用者的心理落差。

互聯網時代,對於很多品牌而言可能都是“行銷戰”的概念,就是憑著對於產品的盲目自信,通過各種網紅行銷、話題炒作吸引路人圍觀,這固然有利於提升個人和企業的知名度,但其實,對於實際銷量效果有限,尤其是一旦產品和使用者期望存在較大落差,便會形成負面口碑。屆時,就不是產品賣不出去了,可能連品牌公司都要上黑名單了。

歸根結底,產品才是地基,你的行銷牛皮能“吹”多大,樓能建多高,還是要先認清自己的產品再說。

必須要轉發給朋友們然後再極盡所能地嘲諷一番。如果只是到這裡為止,那小編還能說格力手機做了一場好行銷,利用董明珠的個人網紅行銷模式,先發制人的炒熱了格力手機。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有後續:董明珠說了那麼多,格力手機一!樣!都!沒!有!達!到!於是,它前期的宣傳炒作有多成功,話題有多熱,它就有多失敗。不僅是其他品牌的千元配置卻要賣到三、四千,同樣是國貨品牌、民族品牌的華為都沒有這樣的勇氣;而且連自家員工都對手機沒有信心,格力電器的線上線下管道都沒有鋪開,完全只靠官網死撐,連讓用戶打臉的可能都沒有,這還能怎麼贏?

所以說,不是每一場成功的行銷都能有成功的效果。當你用“不按常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模式炒話題、做行銷時,更應該注意的是把握好實際產品對於使用者的心理落差。

互聯網時代,對於很多品牌而言可能都是“行銷戰”的概念,就是憑著對於產品的盲目自信,通過各種網紅行銷、話題炒作吸引路人圍觀,這固然有利於提升個人和企業的知名度,但其實,對於實際銷量效果有限,尤其是一旦產品和使用者期望存在較大落差,便會形成負面口碑。屆時,就不是產品賣不出去了,可能連品牌公司都要上黑名單了。

歸根結底,產品才是地基,你的行銷牛皮能“吹”多大,樓能建多高,還是要先認清自己的產品再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