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茯苓:一身皆入藥《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中藥

我們用做入藥的茯苓是其乾燥的菌核, 一般多在7月-9月採挖。 《神農本草經》中將茯苓列為上品, 且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神木及茯苓木均可入藥, 那麼今天小杏就和大家說說茯這不同部位的藥用及藥效。

赤茯苓

將茯苓去皮後, 其皮層下的赤色部分為赤茯苓。 赤茯苓味甘、性平, 可以入心、脾、胃、肺經。 它具有寧心安神、利竅行水、清利濕熱、瀉心、小腸、膀胱濕熱枳功效。 可用于治療心煩不寧、小便短赤、淋漓不暢、瀉痢等病症。

白茯苓

白茯苓為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 《本草綱目》中載其可:“逐水緩脾, 生津導氣, 平火止泄, 除虛熱, 開腠理。 瀉膀胱, 益脾胃, 治腎積奔豚。 ”其味甘淡、性平, 可入心、脾、肺、腎經。 具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等功效。 可用於治療小便不利、水腫及痰飲等水濕證、脾虛證等。

白茯苓與赤茯苓的藥用區別:南朝醫家陶弘景言:茯苓, 白色者補;赤色者利。 李時珍則謂茯赤茯苓入血分, 白茯苓入氣分。

茯苓皮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 其形狀大小不一。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 內面白色或淡棕色。 質較鬆軟, 且略具彈性。 其味甘淡, 性平, 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 《本草求真》載:"茯苓入四君(四君子湯), 則佐參術以滲脾家之濕, 入六味(六味地黃丸), 則使澤瀉以行腎邪之餘, 為利水除濕之要藥。

茯神木

茯神木為茯苓中間生長的松木, 多為彎曲的松根, 似朽木狀, 質松體輕, 每根直徑不超過2.5cm, 周圍帶有2/3的茯苓肉。 味甘, 性平。 可入肝、心經。 具有平肝安神之功效。 可用於治療驚悸健忘, 中風不語, 腳氣轉筋等病症。 清代沈金鼇編纂的《要藥分劑》中載:肝風內煽, 發厥不省人事者, 餘每重用茯神木治之, 無不效, 蓋此證雖屬肝, 而內煽則必上薄於心, 心君為之不寧, 故致發厥。 茯神本治心, 而中抱之木又屬肝, 以木制木, 木平則風定, 風定則心寧,

而厥自止也。

茯神

茯神為茯苓菌核中間(白茯苓)抱有松根或細松木心者的部份, 多切成薄方塊, 堅實。 《本草經疏》載:茯神抱木心而生, 以此別於茯苓。 茯神甘淡, 性平, 可入心、脾經。 其具有寧心、安神、利水之功效。 可用於治療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等病症。 《名醫別錄》言茯神平,其氣味與藥性應是茯苓一體,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被稱為“四時神藥”

茯苓因其功效廣泛,且四季可用,它與其他藥物進行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故被古人稱為“四時神藥”。

《名醫別錄》言茯神平,其氣味與藥性應是茯苓一體,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被稱為“四時神藥”

茯苓因其功效廣泛,且四季可用,它與其他藥物進行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故被古人稱為“四時神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