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美國心臟科醫生發現部分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可避免放置支架!

冠狀動脈痙攣

冠心病是現在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其發展到最後可能造成冠狀動脈的堵塞, 導致心肌梗死。 很多普通人都知道,

這個階段如果就診及時, 醫生會通過介入治療的方法放置支架重新開放閉塞的血管, 使心肌壞死減少到最少的程度。 放置支架並非對患者身體沒有任何影響, 由於是一種異物, 其本身會有使血管再發生狹窄可能, 因此放置支架後往往要吃1~2年的強化抗血小板藥物來預防再狹窄的發生。 那麼是不是所有接受心臟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都需要放置支架呢?最近, 一組來自美國湯瑪斯傑弗遜大學的心血管病醫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們針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發表在了《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雜誌上(DOI: 10.1002/ccd.27034)。

這組心血管病醫生在做過大量心臟血管介入手術後發現, 一些年齡小於60歲的單支血管病變的患者, 其冠狀動脈的閉塞並非是傳統認為的血管內血栓形成所導致,

而只是由於冠狀動脈的痙攣所造成, 兩者在冠狀動脈造影上的影像學表現幾乎一樣, 但是前者需要放置支架進行治療, 而後者完全可以通過藥物得到緩解和治療。 該組醫生認為, 其實分辨兩者的差異也很簡單, 只要在放置支架前向罪犯血管注射一定量的硝酸甘油進行擴血管試驗性治療就可以使痙攣的血管恢復通暢, 而不能恢復通暢的則需要放置支架治療。 該組醫生指出, 雖然只是對常規介入治療增加了一個簡單的步驟, 但是這可以使部分患者避免放置支架。 他們希望將這個步驟增添入未來的心臟介入治療指南中, 使更多的患者因此而獲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